阿罗汉小乘圣人所修学的是四谛法门。四谛是苦集灭道四种,是实实在在真实不虚的道理。也是释迦牟尼佛对小乘圣人阿罗汉说的。佛成道以后,经过了三七二十一天的思维研究,观机施教,就到鹿野苑为五比丘说四谛法门。这就是三转四谛十二行***。什么叫做三转呢?
第一示相转:佛对二乘人指示出四谛真实之相。佛说此是苦、逼迫性。此是集、招感性。此是灭、可证性。此是道,可修性。
第二劝修转:佛说此是苦、你当离。此是集,你当断。此是灭,你当证。此是道,你当修。
第三作证转:佛说此是苦,我已离。此是集、我已断。此是灭,我已证。此是道,我已修。每一谛都有示相、劝修、作证三转,三四十二,因称三转四谛十二行***。
使阿罗汉听了以后,发心修行,知苦谛生死,断集谛烦恼,慕灭谛涅槃,修道谛法门。使他们觉悟,苦是三界内分段,变易生死的苦果;集是三界内见、思二惑烦恼的苦因;灭是三界外涅槃的乐果;道是三界外三十七助道品的乐因。这就是三界内、三界外的二重因果,称为示相转。佛对小乘人指示出苦集灭道四谛的体相以后,又积极地劝勉他们,既知之后,就要精进修行,三十七助道品法门,断见惑与思惑烦恼,跳出生死轮回,得证不生不灭的涅槃。称为劝修转。由于小乘人,虽然愿意修道或恐中途发生怀疑,这样修行是否能够得道呢?所以佛再以自己的经历来作证说:“我对于苦集灭道四谛,是完全做到了知苦断集慕灭修道的。我就是经过这 样修行得成菩提道果的。”称为作证转。
四谛法门的具体内容:
第一,苦谛:是三界内的苦果,苦有三苦、八苦、无量诸苦。
三苦,一、苦苦。众生都受有地大、水大、风大、火大的四大色身。人的色身,是众苦根本,所有种种苦恼环境要逼迫此身,由这个身体去受苦。古人说:“身是众苦之本。”又说“吾有大患,唯吾有身,吾若无身,夫复何患。”狮子峰禅师说:“只这色身,唯信身为苦本,纵贪世乐,示知乐是苦因。”这叫做苦苦。
二、坏苦。我们现前所受一切环境、无论是苦、是乐、都是生灭无常,虚伪不实,如梦中之境,空中之华一样,幻化非真。纵然有些环境所谓是“乐”,可是乐不长久,乐尽悲生,又是痛苦。须知世界有成、住、坏、空,万物有生、住、易、灭,众生有生、老、病、死,一切都是变化无常,生灭败坏。这叫做坏苦。
三、行苦,即第七识行阴迁流,刹那刹那,念念生灭,时刻不停。如孔夫子,看流水时,感叹地说:“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这就是说,行阴迁流之苦,这叫做行苦,除了人道众生具有三苦之外,欲界六欲天天人,也有三苦。色界四禅天的天人,虽然是离欲清净,没有苦苦,可是还有坏苦、行苦。无色界四空天的天人虽然修四空定,还是难免行阴迁流,念念生灭的痛苦。总之三界诸天,就是最高一层叫做非想非非想天的天人,寿命八万大劫之长。但是他们和所有的天人一样,天福一旦享尽,还要堕落下来,随业受报。经里说过:“八万劫终是空亡,三千界悉从沦没。”又说:“布施持戒生天福,尤如仰箭射虚空,势力尽时箭还堕,招得来生不如意。”
从前有一位皇帝,精通佛法的行阴道理。有一次下了一道圣旨,召集全国名山古寺大德高僧,来朝晋见。许多大和尚都衣冠齐整来见皇帝,同时陛下又嘱咐侍卫人员说:等到各位高僧来到时,要他们从刀丛之下进来,而且要大振军威。就在这个时候,许多大和尚突然听到此事,大吃一惊,十分害怕,纷纷跪下。只剩下一个身穿百衲衣的老和尚,他却安然不动地从刀丛中进来朝见。皇帝问:和尚,难道你不怕死吗?答:“我从无量劫以来,也不知受了多少生死,难道今天还怕死吗?”皇帝听了这话,非常欢喜地说:“你知道行阴了!”这就是行阴迁流之苦啊!
什么叫做八苦呢?一、生苦。一个人一生下来就哇哇大哭苦啊苦啊。因为有风刀刮身之苦,更有许多痛苦,唯有婴儿自己知道,他是哑子吃黄连,有口说不出。二、老苦。人生在世都是由少而长,由长而老,这是发展规律。过去有位禅师说得好:“渐渐鸡皮鹤发,看看行步龙钟,假饶金玉满堂,难免老病衰残。”说来真是有许多痛苦临身。老年的人,是有着深刻的体会。三、病苦。人生在世,四大不调,百病丛生,不但小病是苦,大病更苦,长年生病,真是苦中之苦,求生不得,求死不成,真是苦啊!医务工作者,更会有深刻体会。四、死苦。人生在世,有生必有死,没有一个人是生而不死的,这是自然规律,千古不变的客观事实。任你纵有千般快乐,可是无常终要到来。所谓浮生易度,岂是久居;幻质非坚,终归磨灭。人至死时,四大分散,百苦临身,无常一到,万事皆休,苦不可言。释迦牟尼佛有次问几个弟子:“人命在几许?”有的答曰:“人命在旦夕间。”佛说:“不对。”又问另一个弟子,答曰:“人命在饮食间”,佛说:“也不对。”我们一起来想想到底人命在多少时间里呀!佛最后又问一个弟子,那人说:“人命在呼吸间。”佛说:“对了。”我们人的生命,实实在在是一息不来,呜呼哀哉,千秋永别,万事皆空。佛经里说: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大众,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佛就是要解决自己和一切众生的生老病死的苦恼,坚决出家修行。五、爱别离苦。我们人对于眷属父母、夫妻、兄弟、姐妹等都有恩爱。一旦生离死别,真是万分痛苦,所谓回天无术,代替不能,泪如雨下,心似刀割,悲伤惨痛,十分痛苦。古人说“夫妻是缘,或善缘,或恶缘,因缘相会。儿女为债,或要债、或还债、无债不来。”我希望大家把这种道理认识清楚,自然会心安理得,离烦恼苦,得清净乐。六、冤憎会苦。我们每当看到有冤有仇的人,心中非常痛苦。特别是眷属之中的冤家对头,或憎恨不和,分也分不开,离也离不了,生活在一起触目惊心,真是痛苦。古今中外,这类事例很多。七、求不得苦。人生在世对于色、声、香、味、触五尘欲境,或是财、色、名、食、睡五欲环境,都是有所希求,千求万求,求而不得,真是痛苦。譬如人们求功名显耀,反而名落孙山,求人丁兴旺,反而断子绝孙,求发财致富,反而贫穷困苦,求长寿健康,反而夭亡短命,这是所求不如意,所愿不从心,痛苦万分。八、五阴炽盛苦。这就是色、受、想、行、识五阴烦恼之火,在我们心中焚烧,我们常时感到心中郁塞、焦燥、苦闷,有口难言,说不出的痛苦。上面所讲这八种苦,都是人人亲身感受,无法避免的苦恼。三界之内的众生,尤其是人道众生,都是随业因而感受苦果,不单有三苦、八苦。其实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无量无边的苦恼。所谓“千人千般苦,个个不相同。”各人痛苦各人当,各人生死各人了,各人业报各人受,各人吃饭各人饱,说明无量诸苦,皆由人们起惑造业的结果,要知道苦的来源,须要明了集谛。
第二,集谛:是三界内的苦因,集意谓集聚,把见惑八十八使,和思惑八十一品的烦恼,统统集聚起来而成业因,随业感报,所以招感苦谛三苦,八苦,无量诸苦的苦果。见惑就是由知见方面所产生业因。见惑是以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的五利使为主体。
什么是五利使呢?一、身见:众生因为有了身体,所以就有我见的生起,然后就会产生我痴、我见、我慢、我爱的四种烦恼心,这叫做身见。二、边见:就是有了我,所以就产生了断见或常见二种边见,断见认为我们人死后,魂归于地,什么都没有了,一灭永灭了。常见,认为人死后,今生是做人,来生也会做人,生生世世都做人,永远不变。不管是断见,不管是常见,都会使我们众生做出种种恶业的,故称边见。三、邪见:指反对因果,不相信佛法僧三宝。四、见取见:指非果计果。外道所修种种无益的苦行,取着我见、边见、邪见,未证圣果,妄执已证。五、戒禁取见:指非因计因。外道所修种种苦行,如持牛戒、狗戒、食草、投灰等。错误执着修此苦因,可获最上涅槃妙果。五利使的功能,起惑力量大,造业受报速度快。
见惑有八十八使,是以三界四谛来分配,是以欲界、色界、无色界,每一界各有苦、集、灭、道四谛,每一谛各具小使多少不同。欲界:苦谛具十使,集谛具七使,灭谛具七使,道谛具八使,一共具足三十二使。色界:苦谛具九使,集谛具六使,灭谛具六使,道谛具七使,一共具足二十八使。无色界:苦谛具九使,集谛具六使,灭谛具六使,道谛具七使,一共具足二十八使。所以三界四谛***起来总共具足八十八使的见惑烦恼。古人对八十八使,作有一首偈子:“苦下具一切,集灭各除三,道除于二谛,上二不行嗔”。思惑是由思想方面所生起的业因,是以贪、嗔、痴、慢、疑五钝使为主体。五钝使:一、贪心,指众生对于色、声、香、味、触五尘欲境,或者是财、色、名、食、睡五种可欲环境,生起执着贪爱的妄想心。二、嗔心,对违背了我所贪爱的欲境,生起嗔恨心、愤恨恼火。三、痴心,是痴迷无知,不懂事,不明理,事理不明白,是非不辨别,糊里糊涂,昏昏扰扰,做诸恶业。四、慢心,指目空一切,眼下无人,贡高我慢,骄傲自满,自以为是,轻慢别人。五、疑心,对于一切人,一切事都不信任,妄生猜疑。对一切事物心怀疑虑,妄生烦恼,是非纷起,做诸恶业。五钝使的功能,起惑力量弱,造业受报也慢。
思惑共有八十一品,是以三界九地来分配,欲界的五趣杂居地,具足九品。色界的四禅天:一、离生喜乐地。二、定生喜乐地。三、离喜妙乐地。四、舍念清净地,每地各各具足九品、四九***成三十六品。无色界四空天:一、空无边处天。二、识无边处天。三、无所有处天。四、非想非非想处天。每一天各各具足九品,四九***成三十六品。这样三界九地,总共***为九九八十一品的思惑烦恼。依惑造业,随业受报,这就是佛教所讲如是因,如是果,因果轮回的规律,这叫做集谛。
第三、灭谛:是出世的果。灭是寂灭,就是罗汉所证的寂灭涅槃。他们在因地之中修行三十七助道品,断除了见思烦恼之惑,灭除了分段生死之苦,所以证入不生不灭的有余依和无余依涅槃乐果,这叫做灭谛。
灭谛是指的灭除烦恼和生死之累,就是有余涅槃和无余涅槃。灭去贪嗔等烦恼和善恶诸业,就可以不再受三界中的生死,但还有现在残存的色身,名有余依涅槃;要是灰身泯智,连现前的果报色身也抛弃了,便名无余依涅槃。
第四、道谛:是出世的因,道是道品,就是三十七助道品。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正道分。这个三十七助道品,是大乘、小乘共修法门,不但小乘阿罗汉可依此修行,就是大乘菩萨也要依此道品修行。但是修法不同,理论不同,观点不同。以四谛为例,就有生灭四谛,无生四谛,无作四谛,无量四谛,渐次增进,步步高深。《智度论》说:“三十七品、无所不摄,就是无量道品,亦在其中。”《涅槃经》说:“若人能观八正道,即是佛性,名得醍醐”。
现在将三十七助道品作大略的介绍。
一、四念处,念是我们能观照的智慧,处是所观照的境界。以智观境,叫做念处。一、观身不净,我人发心修行,首先要以智慧来观照四大***成的身体,本来就是一个不清净的躯壳色身。从过去方面来观察就是种子不净,它是父母精血结***而成身体。从现在来观察。我们身体是七窍九孔常流不净东西。例如痰泪精液,大小便等种种不净,真是一个皮包脓血的臭皮囊。狮子峰禅师说:“叹此身无有是处,奈谁人都被他瞒,筋缠七尺骨头,皮裹一包脓血。”这个法语,真是说得很透彻。到了死后,又有未来的不净。有九想观:一膨胀、二青瘀、三坏想、四血涂、五脓烂、六啖思、七散想、八骨想、九烧想。多贪众生要修不净观。这是因病下药对症开方的办法,药到病除,可以出离生死苦海。二、观受是苦,受是领受,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能够领受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境界、这叫做受。受有苦受、乐受、不苦不乐舍受三种、当六根缘六尘时,接受不称心,不愉快的环境,心中感到非常痛苦,非常烦恼,这是苦受。如果根尘相对产生称心***意,愉快欢乐的感觉,这是乐受。可是世间之乐,乐不长久,乐极生悲,又是痛苦,所以说乐是苦因,如果逢到不苦不乐的坏境,是舍受。这是心中昏昏迷迷,不喜不恶,无所记别、闷闷无知、亦是痛苦。因此说明,凡有领受都是痛苦,所以称为观受是苦。三、观心无常,心指第六意识妄想心,此心生灭不停,缘虑尘境,种种分别,作善作恶。但我们发心修行要以第六意识妄想心为依据,所以此心是善恶的根源,此心以生灭无常为特征。我们修行就是要收住这个心猿意马,不令它东奔西驰妄想纷飞。《金刚经》说:“云何降伏其心。”就是要降伏这个妄想心。四、观法无我,法是诸法。世界上所有的有情众生,无情万物总称为诸法。我们以智慧来观察一下,所有一切的一切,都是因缘和***虚妄而生,因缘别离,虚妄幻灭。都是虚妄不实。生灭无常,于诸法之中,本来没有我相可得。众生一向妄认地、水、火、风四大为身,六尘缘影为心。根本就是错误的,是妄执心身,以为实我,妄认诸法,以为真实之法。这如同翳眼见空华一样,空中从来没有花、因为眼睛生了翳子,所以无中生有,见有空华。生起贪嗔痴三毒三心,做出种种恶业,依因必定感果,有业必定受报。我们能够从观照而得到觉悟,一切诸法无我可得,一切诸法虚妄不实。修无我观,一定可以了生脱死,断惑证真。所以释迦牟尼佛临终时,嘱咐弟子要依四念处而住。这四念处法门的重要性,可以想见。总之佛教所讲的因缘观点,真是普遍真理,无论是大乘小乘,同是一个论点,时节因缘是不可思议。真所谓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不论是善法恶法,因法果法,佛法众生法,生死法,涅槃法,统统都离不开因缘、因果的规律。
二、四正勤。一、已生恶令断。二、未生恶勿生。三、未生善令生。四、已生善令增长,即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道理。我们以智慧来观察,正好精进,勤修戒定慧三学、息灭贪嗔痴三毒,把四正勤作为助道法门来勤修苦练、断恶生善,故名四正勤。
三、四如意足,又称四神足。因为它能够发出种种神通妙用,凡是所有的愿求,都能得到一切如意,称心满足。现以修行净土法门,来解释四如意足道理。一、欲如意足,欣慕西方极乐净土、发愿念佛。二、精进如意足,往生西方就能够得到三种不退,即位不退、念不退、行不退、圆满证入。三、念如意足。现在所发的菩提行愿,已经正是念念不舍。四、慧如意足。佛的智慧,能够一天天任运增长。这就是四如意足。
四、五根,五根就是信根、进根、定根、念根、慧根。根有二种意义。一、能持,譬如一棵树有了根,就能生出枝叶,不会枯焦。二、能生,譬如树有了根,就能开花结果得到成熟。一、信根。深信修行正道,以及助道法门。二、进根。修行正道及助道种种善法勤求不息。三、念根。除多念正道及助道种种的善法外,更没有其它散心杂念。四、定根。收摄其心,要在正道及助道之中,念念相应不使散失放逸。五、慧根。修行正道及助道法门,能够慧照分明。澫益大师说:我们修观,观照苦集灭道四谛的时候,慧照分明。观苦谛当体就是法身;观集谛贪嗔痴三毒,当体就是般若妙智;观道谛本来就是解除之因;观灭谛当下就是解脱之果;即是慧根。这就是五根的道理。
五、五力,五力就是五根得到发展和增长,所以就能够具足很大功用。不会为其他疑惑懈怠烦恼之所折伏,反而能够摧伏疑惑与懈怠等其他烦恼。一、信力。由于信根得到增长,能够深信是心是佛,是心作佛的道理。能够破除众生不能成佛的疑惑,能够破除一切邪见,不会为邪法所动摇。更能够破除见惑、思惑、尘沙惑、无明惑种种烦恼。这叫做信力。二、进力。由于信根精进增长了,能够破除身心方面的种种懈怠。不存身见,能够耐劳忍苦,破除身的懈怠。使心不昏昧,沉没,破除心的懈怠。能够成办出离生死大事,这叫做进力。三、念力。由于念根增长,能够破除空有二边的邪念,成就出世间中道正念的功德,这叫做念力。四、定力。由于定根增长,能够一心不乱,破除散乱心与妄想心;而发出事一心不乱与理一心不乱的禅定三昧。这叫做定力。五、慧力。由于慧根增长,所以能把我们自性慧光,透露出来,能够破除三乘圣人所断的见思烦恼和菩萨所断的尘沙无明烦恼。烦恼就是黑暗,只有智慧光明才可以破除黑暗,能够使真正的智慧得到显发,这叫做慧力。
六、七菩提分,又称七觉分,由于五力的慧力,所发生的无漏智慧,有善能觉了,所以才有这个七觉分:一、择法觉分。就是以智慧观察一切诸法,什么是真,什么是伪,我们了知五蕴皆空是真,妄执我法实有是伪,我们用智慧来抉择分明色受想行识五蕴,本来无我,不妄执他为我。五蕴诸法本来虚妄不实,不妄执为实。这样简别明了,就与无漏智慧相应。这叫择法觉分。二、精进觉分。我们在精进修道时,能够一心精进永不退失,一心修道不倦不怠,慧照分明,决择正修,不修外道所修的苦行。精进修持六度、四摄等菩萨所修之道。这叫做精进觉分。三、喜觉分。由于慧照分明,善能觉了诸法安住真实之境,生大欢喜,这叫喜觉分。四、除觉分。我们在用功时,能够断除五利使、五钝使的十使烦恼。慧照分明,善能觉了,以真正智慧来破除黑暗烦恼,这叫做除觉分。五、舍觉分。对于现前境界,慧照分明,了知全是虚妄不实,如空华、梦影,都是虚幻不实,永远舍除它,不着于境,这叫做舍觉分。六、定觉分。人在修习禅定时,以智慧来观察了知于四禅四空天人以及外道所修种种世间禅定,都是虚假不实,生灭无常,并非真实,不生种种爱见贪着之心,定力充足。这叫做定觉分。七、念觉分。修行三十七道品,可以出离世间生死轮回,可是在修禅定时,应慧照分明,善能觉了。要使定慧均等,不偏不倚,如车子的两轮,如飞鸟的两翼。如果定力太过,心生昏沉,马上就用择、进、喜三个觉分来审察,提起。如果慧力太过,心生浮动,就用除、舍、定三个觉分来对治、收摄。一定要定慧均等。这叫做念觉分。
七、八圣道分,又称八正道。以修行无漏圣法叫做正、能通涅槃叫做道。一、正见。我们修见四谛无漏行观法门,要慧照分明,见理正确,修此行观,可以不漏落生死轮回,这叫正见。二、正思维。与无漏心四谛行观相应的思维,以四谛智慧,发动四谛观的觉知,等量四谛之境界,为使智观得到增长,可以断惑证真,入大涅槃,这叫做正思维。三、正语。修四谛观,以无漏智慧舍除四种邪命,1、方口食,如游说四方等,2、维口食,如咒术、算卜等,3、仰口食,如仰观星宿等,4、下口食,如不务正业等,不以四种邪命而自为生活。要收摄口业,不妄言、绮语、恶口、两舌。这叫正语。四、正业。修无漏慧,要消除身根一切邪业,住于清净梵行之中,不做其它杀、盗、***等不正的行为,这叫正业。五、正命。从无漏慧,消除身口意三业之中的五种邪命,1、诈现异议,做与人不同的奇怪事,使人对他信仰。2、自说功德,诱动人心。3、占卜命相,预报吉凶。4、高声现威,令人敬畏。5、说所得供养,以动人心。这五种邪命,都是邪心取利,以谋活命,修行之人,应该住在清净正命之中,以道自活,能够增长法身慧命,这叫做正命。六、正精进。以无漏慧修涅槃道,勤行精进,不疲不倦,念念相应,行智一如,这叫做正精进。七、正念。修无漏慧,要消除妄念,一心专念真如实际,佛果菩提乃至万行庄严的道果。就叫做正念。八、正定。与无漏慧,得到相应,得入正定远离不定、邪定、有漏禅定等、这叫做正定。
以上所讲三十七助道品法门,就是说我们修行道品,一定可以助成佛道,这就是出世间的道谛,依因感果得成灭谛涅槃。
世出世间一切诸法,均逃不出因果二字,所谓果不离因,无因不感果。就四谛来说,苦是集的果,集为苦的因,灭是道的果,道为灭的因。若没有贪等的集因,怎能招感生死的苦果?若无精修道法为因,安得涅槃寂灭之果?故四圣谛,照顺序来说,该是先因后果,则为集苦道灭。因为果易晓而因难知,欲使其易导,所以先示苦相,令其厌离,次示业因,使它断集。继则又先示以涅槃之乐相,令其欣慕。然后再以道法,令其修持。意在要人们“知苦断集,慕灭修道。”因此之故,而先说果而后说因,故为苦集灭道。
四谛法 四谛十六相
更多阅读
二进制数与十六进制数之间如何互相转换 二进制转换十六进制
二进制数与十六进制数之间如何互相转换——简介二进制与十六进制之间的转换与二进制和八进制之间的转换很类似,今天我们来详细看一下: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数学关系即24=16,即用四位二进制表示一位八进制。二进制数与十六进制数之间如何互
古老的武当秘传太极拳三十六式师父游玄德宗师 动画演示 武当秘传松溪内家拳
标签: 上真隐仙书画太极拳文化武当武当功夫武当太极拳形意拳杂谈穹窿山武当秘传太极拳三十六式(游玄德宗师)武当派第十四代掌门/游玄德第一式:无极桩两手下垂,自然站立,独立守神,中正安舒,虚领顶劲,面南背北。动作要领:在武当太极内功修炼当中
今日“天姥论坛”发贴:悟道大和尚四十六了字见性歌
悟道大和尚驻锡新昌大佛寺十多年,实在是新昌人民之福。但老方丈西去已快三周年了,不知有多少新昌人民还会想到他。今发上大和尚之《三十六了字见性歌》,以志纪念。 缘起:10月19日贵宾报到的晚上,与同道在佛心广场拜见了小老(净友)法
《宝莲灯》同人-人生长恨水长东第八十六章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八十六 暗会牛魔王(本部分作者:明日天涯) 好不容易安抚住龙四公主,劝她返回了鼎内,杨戬却没有时间休息,李靖已准备发兵,梅山兄弟摩拳擦掌,也来请命。 兄弟们倒是好心,骗过他们放走沉香不是难事。但李靖那个老狐狸呢,三年前结下的梁子还没有化
以弗所书卷四 四章一节至十六节 在基督里合一 金庸群侠传x十六合一
以弗所书【卷四】钟 马 田解经讲道丛书 四章一节至十六节在基督里合一钟马田著钟越娜译Reformed Study目录序﹒﹒﹒﹒﹒﹒﹒﹒﹒﹒﹒﹒﹒﹒﹒﹒﹒﹒﹒﹒﹒﹒﹒﹒﹒﹒﹒﹒﹒﹒﹒﹒﹒﹒﹒﹒﹒﹒﹒﹒﹒﹒ 11.「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