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虚词:其、以、之、为字的用法
“其”“以”“之”“为”是文言文阅读中的四个重点虚词,用法整理如下:
一、其
1、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作定语,相当于“他(们)的”“她(们)的”“它(们)的”。
例1.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
例2.秦贪,负其强。(《廉颇蔺相如列传》)
(2)第三人称代词,作主语,相当于“他”“她”“它”。
例3.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廉颇蔺相如列传》)
例4.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3)第一人称代词,相当于“我”“自己”“我的”。
例5.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例6.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勾践灭吴》)
(4)指示代词,表近指,相当于“这”“这个”。
例7.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捕蛇者说》)
(5)指示代词,表远指,相当于“那”“那个”。
例8.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
(6)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中”“其中的”,后多为数词。
例9.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
2、副词。
(1)表测度,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
例10.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2)表反诘,相当于“难道”“怎么”。
例11.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
(3)表婉商、祈使,相当于“还是”“可要”。
例12.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例13.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
3、连词。
(1)表选择,用在句首,相当于“是……还是……”。
例14.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祭十二郎文》)
(2)表假设,用在句首,相当于“如果”。
例15.其若是,孰能御之?(《齐桓晋文之事》)
4、助词,补充音节。
例16.既其出。(《游褒禅山记》
例17.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归去来兮辞》)
二.以
1、介词
(1)表动作行为的处置,相当于“把”。
例1.秦亦不以城予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2)表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相当于“按照”“凭借”“凭什么身份”。
例2.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例3.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五人墓碑记》)
(3)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处所,相当于“在”“从”。
例4.余以乾隆三十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登泰山记》)
(4)表动作行为的方式,相当于“用”“拿”
例5.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5)表动作行为的原因,相当于“因为”“由于”。
例6.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廉颇蔺相如列传》)
(6)表动作行为的对象,相当于“率领”“带领”。
例7.欲以客往赴秦军。(《信陵君窃符救赵》)
2、连词,用法类似“而”,表示多种关系。
(1)表因果关系,相当于“因为”。
例8.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2)表并列关系,相当于“又”,或不译。
例9.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
(3)表修饰关系,不译。
例10.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归去来兮辞》)
(4)表目的关系,相当于“来”“用来”“以便”等。
例11.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3、副词,同“已”,相当于“已经”。
例12.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4、固定结构
(1)以是、是以、以故、以此,意思是“因此”“所以”。
例13.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信陵君窃符就赵》)
例14.余是以记之。(《石钟山记》)
例15.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游褒禅山记》)
例16.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信陵君窃符就赵》)
(2)所以,有两种用法,一表原因,一表凭借。
例17.此世所以不传也。(《石钟山记》)
例18.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师说》)
(3)何以,意思是“怎么”“怎样”。
例19.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
(4)有以、无以,意思是“有(无)用来……的办法”。
例20.暴未有以对也。(《庄暴见孟子》)
例21.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
(5)足以,意思是“足够用来”。
例22.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游褒禅山记》)
(6)以为,“以为”后是动词或形容词结构,“以为”是认为的意思;“以为”后是名词性结构,“以为”是“把……作为”的意思。
例23.孰视之,自以为不如。(《邹忌讽齐王纳谏》)
例24.輮以为轮,其曲中规。《劝学》
三、之
1、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他们”“它”
例1.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例2.人非生而知之者。(《劝学》)
(2)第一人称代词,相当于“我”。
例3.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3)指示代词,相当于“这”“这个”。
例4.均之二策。(《廉颇蔺相如列传》)
2、助词(1)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相当于“的”。
例5.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说》)
(2)结构助词,用在中心语和补语之间,相当于“得”。
例6.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3)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例7.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4)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例8.蚓无爪牙之力,筋骨之强。(《劝学》)
(5)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例9.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
例10.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烛之武退秦师》)
(6)音节助词,用在时间词、不及物动词或三字之间,凑足音节。
例11.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例12.公子勉之矣。(《信陵君窃符就赵》)
例13.百万之师,叩关而攻秦。(《过秦论》)
四.为
1、介词。
(1)表被动,读作wéi,相当于“被”,常和“所”组合。
例1.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伶官传序》)
例2.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例3.为仲卿母所遣。(《孔雀东南飞》)
(2)表动作行为的替代,读作wèi,相当于“给”“替”。
例4.为击破沛公军。(《鸿门宴》)
(3)表动作行为的对象,读作wèi,相当于“对”“向”。
例5.持其踵为之泣。(《触龙说赵太后》)
(4)表动作行为的原因,读作wèi,相当于“因为”“由于”。
例6.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5)表动作行为的目的,读作wèi,相当于“为了”。
例7.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孔雀东南飞》)
2.助词,用于句尾,表疑问语气,前面一般有疑问代词呼应。读作wéi。
例8.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