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与佛印的故事 苏轼和佛印的故事牛粪


心中全是佛

宋代文人苏东坡,才华洋溢,堪称文坛奇葩,他有一个相知甚笃的方外之交佛印禅师,平时二人在佛学、文学上总不忘相互切磋,但每次老是让佛印禅师占尽上风,苏东坡心里总觉不是滋味,所以百般用心,想让佛印下不了台。

一天,两人相对坐禅,苏东坡心血来潮,问佛印禅师:

“你看我现在禅坐的姿势像什么?”

佛印禅师说:“像一尊佛。”

苏东坡满怀得意。此时,佛印禅师反问苏东坡:“那你看我的坐姿像个甚么?”

苏东坡毫不考虑地回答:“你看起来像一堆牛粪!”佛印禅师微微一笑。

苏东坡回家后,很得意地向妹妹炫耀,说:“今天总算占了佛印禅师的上风。”

苏小妹听完原委,却不以为然地说:“哥哥!你今天输得最惨!因为佛印禅师心中全是佛,所以看任何众生皆是佛,而你心中全尽是污秽不净,把六根清净的佛印禅师,竟然看成牛粪,这不是输得很惨吗?”

这则故事,发人深省,深富哲理,盖一切万法,皆是自心所变现的,如果我们经常看到别人的过失,我们就是凡夫;所以我们眼睛要向内看,要经常检讨自己的缺点,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所谓“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应是我们努力的目标。如果我们见一切人都是佛,那我们就成佛了!

世尊曾在大宝积经“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告诉我们去除学佛障碍,而得成就之四种方法:“不求他过失,亦不举人罪,离粗语悭吝,是人当解脱”。

所以在末法时代之今日,我们欲修学有所成就,必须要:“常见自己过,不说他人非”“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及“常行布施及戒忍”,如此方能获得清净心,并且真正消业障、增福慧。

八风吹不动

苏东坡修禅定日渐有了功夫,一次出定后,喜孜孜地写了一首诗: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所谓八风,就是利、衰、毁、誉、称、讥、苦、乐世间八法,大概意思就是说,一个人无论顺境也好,逆境也好,别人称赞他也好,诽谤他也好,他都能安然不动,泰然处之。

苏东坡立刻差书童乘船从江北瓜州送到江南,将诗呈给金山寺的佛印禅师指正。

佛印禅师看过后,莞尔一笑,顺手拈来一支朱笔,即在苏东坡的诗上写了两个斗大的字“放屁”,再交给书童带回。

苏东坡原想佛印会给他诸多赞美,未料回信中竟是斗大的两个红字“放屁”,不由得火冒三丈,破口大骂:“佛印欺人太甚,不赞美也就罢了,何必骂人呢?我非得去找他理论不可!”

苏东坡怒气冲冲地过江去,入得金山寺,却见佛印禅师早已大门深锁,出游去了,只在门板上贴了一副对联,上面写着:“八风吹不动,一屁打过江。”

苏东坡看后深觉惭愧不已,自叹修行不如佛印远矣!

所谓八风,是哪八风呢?

1 称

各种称赞,各种说好,人前人后为你宣扬,随时随地对你拥护,给你赞美欢喜。

2 讥

冷嘲热讽,厌恶讥嫌,专说无中生有,随便议论你的长短,给你生气烦恼。

3 毁

流言蜚语,毁谤中伤,使你信用蒙受损失,把说得一文不值,给你打击阻难。

4 誉

说你功德,扬你贡献,赞你是菩萨,称你是圣贤,给你捧场,给你得意。

5 利

金钱物质,各项利益,有的当供养送来,有的作礼品赠到,给你受利。

6 衰

减损所有,破坏所得,将成之事忽然垮台,已有之资忽然失去,给你贫困衰微。

7 苦

身遭侵害,心遭恼乱,恶的因缘困扰生活,恶的境界折磨身心,给你艰难逼迫。

8 乐

随心所欲,顺适安乐,物质上的享受,感情上的满足,给你欢欣,给你快乐。

以上所说称、讥、毁、誉、利、衰、苦、乐,就好像是八种境界风,能够吹动人的身心,当我们逢到顺境的时候,就欢喜快乐,当我们遇到逆境的时候,就苦恼愁烦,都因禁受不住这八种境界风啊!

人若是为「称誉」陶醉心,人的品格修养就在称誉里损伤;人若是为「讥毁」动心,人的成就就会败在讥毁的手中;人若是为「利乐」所迷,人的尊严就会利乐葬送;人若是为「衰苦」所折,人就会为衰苦打倒。

若能如如不动,不为这八种境界所震撼,那才算是一个顶天立地自由自主的人。

《宝王三昧论》乃佛门修行要诀,为《禅门日诵》所收录。

此至理妙论须熟记在心,非仅利于佛子修行,实有助于一切众生。

无论顺境逆境,时常心中默念,以弥补意志之薄弱、毅力之欠缺。

如何练习“八风不动心”

八风是个比喻,就是指“利衰毁誉称讥苦乐”。我们知道我们的心就象大海一样,有风吹起来就波涛汹涌。吹动我们心海的风。第一种是“利”,第二种是“衰”,就是损减。利和衰是一对。比如说我们遇到一件事,第一个念头常常是对我有利还是有害?第三种风叫“毁”,就是诽谤。第四种风叫“誉”,就是荣誉。第五种风“称”,第六个风叫“讥”,称和讥是一对。称是称赞你长得漂亮讲法讲得好念经念得好啊,讥就是讽剌和批评。第七和第八是“苦”和“乐”。我们好好反省一下,自己的心一天到晚是不是总在这八样东西里面动呢?修行的人在八风面前如何才能不动心呢?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调整思维方式”以及“转变修行态度”。一般来说,我们都会驱利避害,喜欢赞誉讨厌诽谤,喜欢乐讨厌苦,所以首先一定要转变思维方式,越是讨厌的越要接受它欢迎它,如果先做到了这一点,那么离八风不动心这个目标也就不远了。关于转变修行中的思维方式,古代有位大德写过一篇《宝王三昧论》,你们看古代祖师,对“如何在八风里修行”概括得是多么精彩!念身不求无病,意思是关于身体你不要总期望它没病,如果我们身体没病就易滋生贪欲容易放纵自己。有时候确是这样,干坏事的人也得有个好身体呀,如果现今社会上的人都生一身病起码坏事是做不了,所“念身不求无病”。处事不求无难,意思是处事不要怕有困难,没有困难我们一定会生起骄慢。究心不求无障,我们在修行的时候不要怕有烦恼,不要总希望心里没有烦恼,因为你这样希望本身就是最大的烦恼。其次,如果我们在修行过程里没有烦恼和障碍的话,我们还会躐等,意思是一步跨很远把很多过程省略了,那样的话基础就打得不牢,最后还是会跨下来的。立行不求无魔,这是立行,我们做事情不要总想不要有魔障,魔障来了不必怕,如果一点魔障都没有,我们的愿力也不会坚固,所以“行无魔则誓愿不坚”,我们所发的愿是怎么坚固起来的?就是靠魔障来磨练我们,一次磨练两次磨练,我们的愿就越来越坚固了。我们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的愿是不是坚固啊得经受考验,经过魔障的考验之后愿才坚固。【】谋事不求易成,做事情不希望它很容易达成,容易做成的话,心里就会生起轻慢。交情不求益吾,交朋友,我们第一个念头就是对我有什么好处?很惭愧呀,有时候连我这个和尚都免不了这个毛病。因为我接待的客人多,有时候遇到一些客人,问他在哪个部门就职呀,我知道后心里就有东西出来了,利风来了。比如人家说我是电力局的,我就想以后咱们的电费找他去给减一减呀。很羞愧呀,我讲到这里很羞愧。于人不求顺适,与人相处时不要总想着让别人顺从你的意,因为人顺时则必自惊,周围的人都顺你的意,你一定会养成自以为是、傲慢自大、独裁的作风,最后犯大错误的。施德不求望报,帮助别人不要希望他回报;见利不求沾,见到好处不要马上想到我能从中得到什么,我能沾多少便宜;被抑不求申明,被别人压抑住了,不声张不去跟别人说,一申明则怨恨滋生。我们总想把自己的委曲对外申明,申明时心里就有怨恨了,其实世上有许多事原本就很无奈的,你接受就是了。我觉得以这种态度去指导修行,慢慢就会做到八风不动心了。祖师还“以病苦为良药,以患难为逍遥”,中国古代有好几位高僧曾被皇帝流放,还有抓起来坐牢的,比如,宋朝的大慧宗杲禅师,明朝的憨山德清禅师,明朝的紫柏真可禅师。大慧宗杲是因为反对秦侩,憨山德清禅师则是被人冤枉的,皇帝把他流放到广东在现在的韶关服刑,而且不能穿袈裟,头发要留起来,披枷,但在那种状态下他却把南华寺复兴了,而且在那里写了很多著作给人们讲佛法,所以“以患难为逍遥”“以遮障为解脱”“以障碍为解脱”“以情魔为法侣”,这些都是指“把被人压抑和委曲作为修行的法门”。

日本有位白隐禅师,他是临济宗的一位大德,他的一个故事说明了禅者该怎么对付八风。据说白隐禅师经常到一位施主家去说法化缘,那个施主家有一个很漂亮的女儿,过了一阵,女孩怀孕且生下一个小孩。女孩还没有出嫁呀,这令家里人非常生气,他们就打她还问孩子是跟谁生的?女孩不肯说真话,就撒谎说是每天去她家的白隐禅师。人们知道后群情哗然,说出家人还这样啊?!白隐禅师对此也不解释什么,照旧到施主家里去。女孩的父母就很恼火说,你干的好事,这孩子给你养吧。禅师哈哈一笑说,好!就把孩子抱回到庙里去了。他每天逗小孩玩,过了几年,小孩渐渐长大了。肇事者,孩子的亲生父亲呢忍不住就跑来找禅师说,这个孩子是我的,夫妻两个后来又一起来找禅师要把孩子接走,白隐禅师说,也好也好。你看他这就是八风不动心嘛。近代的能海上师有几句话是他的座右铭,我觉得很值得我们学习。厚福寿享,德性堕落,名誉光荣,我慢加本,名誉光荣加在身上慢心就会增长。养身优厚,病难更多,现在的人很注重养身,有各种补品,病难反而更多了。顺境安适,般若无缘,环境很舒服,般若智慧就跟你没缘了,因为在一帆风顺非常安逸的环境里智慧是不会放光的,就像石头钻木取火一样,智慧的光芒是在身心的磨难和与外境的剧烈碰撞中闪现出来,这一点几乎可以说是规律,也是绝对的。换句话说,如果我们还没经过逆境和魔障考验的话,般若智慧是绝不会生起来。
苏东坡与佛印的故事 苏轼和佛印的故事牛粪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308110.html

更多阅读

苏轼与和尚的故事十则 牛粪与佛

  苏东坡题联戒和尚  有一天,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到一座寺庙浏览,听说这里和尚品德不端,心里有点不满。那和尚听说来了大名鼎鼎的苏东坡,就低头哈腰,毕恭毕敬,招待殷勤,又死皮赖脸地要求苏东坡题字留念。苏东坡握笔在手,疾书了一副对联: 

2008年电视剧《苏东坡》详细演员表与图介 苏东坡详细生平

由冷成金、高东峰、冷鑫编剧,王文杰导演,于2008年摄制完成的44集电视剧《苏东坡》,终于日前在东南卫视播出了!片头片尾曲均为苏轼的词作,程大兆作曲,《念奴娇·赤壁怀古》演唱:汪正正,《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演唱:朱桦。几天来追剧被其吸引

苏东坡的典故集锦 最长的河流是什么河

一、苏东坡与红烧肉苏轼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大文学家。他不但对诗文、书法造诣很深,而且堪称我国古代美食家,对烹调菜肴亦很有研究,尤其擅长制作红烧肉。回赠肉便是苏轼在徐州期间创制的红烧肉,宋神宗熙宁十年四月,苏轼赴任徐州知州。七

苏东坡与章惇――君子与小人的典范 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苏东坡与章惇――君子与小人的典范凉月轻风题记:不珍惜自己生命者,亦视他人生命如草芥。苏东坡与章惇年轻时是十分要好的朋友,苏东坡比章惇小一岁。宋人笔记《高斋漫录》中记载了这样一则轶事:苏东坡任凤翔府节度判官,章惇

苏东坡兄妹的趣味幽默诗对 苏东坡趣味知识

【引用】苏东坡兄妹的趣味幽默诗对江南一叟博客 2011-12-02 17:55:37|分类: 诗.赋.联.迷 本文转载自子君《苏东坡的幽默》本文引自乌海“老牛”博客日志相传,苏东坡一次与王安石同行,偶见一房子根基已动一面墙东倾。王安石出上句以戏东

声明:《苏东坡与佛印的故事 苏轼和佛印的故事牛粪》为网友恶魔专属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