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我在腰站村沿着一条夹在刺棵与石墙中间的小路去了肇毓山老汉家,有幸看到了肇老汉家珍藏了许多年的一条象征着清代贵族身份的红带子。
记得小时候,祖母从旧袜子、旧线衣上拆下来一些针头线脑,用手一点一点捻成绳,再通过拨楞棰将绳纺成线,将线染成蓝色,用两块木板像梭子一样一下一下编织,就织成了一条两头带穗儿的线腰带,织成了一件古朴而精美的工艺品。许多年以后,祖母手工编织的这条线腰带已经成为我记忆深处的一条古色古香的壁挂。
肇老汉家的红带子由蚕丝编织,一寸宽、两米长、两头拴着长穗儿、精美别致,它绝非民间手艺,而是由朝廷配给的,按照大清王朝的规定,皇室成员系黄带子,觉罗(皇族)系红带子,奴仆系皮带子。腰站村的肇氏家族属觉罗,是系红带子的一族,民国以前,肇氏人家每生一个男孩,都要去盛京领一条红带子,及二十四两白银。据说,红带子实行终身制,生时赐给你,死时必须带进棺材。时至今日,腰站村里的红带子几乎全部被拥有者带进棺木,入了土,惟独肇老汉家还保存着这一条完整的红带子,它盘在包袱里,藏在老柜内,轻易不给外人看。肇老汉说,这条红带子是朝廷赐给其祖父的,祖父去世时家里人却忘记将红带子放入棺木,就这么,后人才得到了这条难得的“纪念品”。
当时,我曾与肇老汉谈及这条红带子的归宿问题。听说县里要投资兴建一座满族民俗博物馆,红带子理应成为馆内一件很有价值的展品(这时博物馆还只有一个雏型)。红带子的另一条出路是找一个富有的收藏家,卖上一个好价钱,如此这般,也算物有所值。
然而,肇老汉对出售红带子不屑一顾,他说,我就是穷死,也不会靠变卖祖宗的遗物来生存。自我们祖上(永陵的守陵人)落脚腰站村至今,上几辈子人不知系了多少条红带子,如今只剩下了这一条,我若把它卖了,对不起祖宗,对不起后人。我得留着它,给后人留个念想。
肇老汉有两个儿子,长子在城里,次子在村里,不知他们兄弟二人谁将继承这八旗的最后一件遗物?
事后,我还在想,若按照家族传统,肇老汉应该将红带子传给住在城里的长子,但我却总觉得他会将红带子留在村里,因为腰站村是他的根,还因为城里人容易忘记祖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