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公开课教案 师说教案

课题

《师说》教师周冰瑾

上课时间

5.14

班级

《师说》公开课教案 师说教案

13综高计网2

课时安排

第( 1 )课时

共( 2 )课时

课型

新授课

课时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结构,学习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2、明确作者写文目的,感受作者蕴含的感情,树立学生尊师重道的良好学习风气。

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结构,学习正反对比论证方法;

2、继承中华传统美德,能够尊师重道。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环节

师生互动

【导】

【测】

【析】

【悟】

【练】

一、导入

中国有一句古话:“天、地、君、亲、师。”教师的地位仅次于父母,这说明了什么?为什么人们这么尊敬老师呢?古往今来,人们是不是都是这样尊重老师呢?韩愈所生活的唐代社会对老师又是怎样看待的呢?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共同走进韩愈的《师说》。

二、预习检测

一、1、韩愈(768—824)字,唐代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著名文学家、哲学家,运动的倡导者。和一起提出“”、“文道结合”的观点。在散文创作上成就巨大,他和被尊为唐宋八大家。

二、2、“说”是一种文的文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说”与“论”相比,随便些。像《》、《》都属“说”一类文体。“说”,古义为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都可按“”来理解。《师说》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三、研习探究

1、初读感知

圈点疑难字词,留意字音、字形和断句;感受韩愈散文气势磅礴,汪洋恣肆的风格,感受文中所蕴含的作者的情感。

2、设问思考

【问题一】本文是作者写的一篇时文,同学们在书中找找韩愈写这篇文章的原因是什么?

【问题二】一代文学宗师为什么要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伙子写下这一篇流芳千古的名篇佳作——《师说》?

【明确】可以总结为三个原因:

① 李蟠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② 他不拘于时,学于余

③ 能行古道

【问题三】文末说“余嘉其能行古道”,“古道”指什么?古人从师之道是什么?课文体现在哪里?

(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第一、三两段,相互讨论完成答案,教师总结明确)

【明确】古人从师之道——古之学者必有师;无常师

点拨分析第一、三段

① 为什么要从师?择师的原则是什么?

② 择师的标准是什么?

(重点字词的理解)

【问题四】前面说过,韩愈为李蟠写文章的主要原因还有一个:不拘于时,即不被当时的社会风气所拘束。当时的社会风气是怎样的呢?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插入时代背景)

【问题五】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分析并批判这种风气的?运用了什么论证手法?(学生填写表格)

通过正反对比,论证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问题六】本文的论证结构是怎样的?

(对文章整体内容、论证结构、论证方法的梳理)

四、情感体验

【问题】虽然文章说,这篇文章是写给那个叫李蟠的学生的,可是读到这里我们还会只是这样看吗?他还是写给谁看的呢?

点拨分析:1、引导学生在文中找出能表示作者感情的语气词

2、从韩愈《师说》一文当时的现实意义及长远影响来谈,学生可以展开思维,拓展想象空间。

五、总结

六、作业

1、片段练习:用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证明一个观点。

2、预习本课文言知识

板书设计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308212.html

更多阅读

幼儿园中班语言公开课教案:想飞的小象

http://www.gaofen.com 2012年03月09日 10:01 高分网 二维码中班语言公开课教案、幼儿园中班优质公开课、中班公开课教案、幼儿园中班语言公开课教案:“小朋友,现在全世界的叔叔、阿姨还有小朋友们都共同关注着一个盛大的运动会,你们知

《三峡》公开课教案 长江三峡 公开课

《三峡》教案教学目标:1、 利用工具书熟练掌握生字,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翻译课文重点句子、2、 理解课文内容并熟读成诵。3、 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重点:利用工具书熟练掌握生字,积累一些常见的文

《错账更正—红字更正法》公开课教案 红字划线更正法

《错账更正—红字更正法》教案授课教师:卢贤慧指导教师:端木传泰授课班级:11大专会计(1)授课时间:2012-6-13课型:新授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红字更正方法的适用范围;(2)掌握红字更正错账 方法及步骤。2.技能目标:学生能独

声明:《《师说》公开课教案 师说教案》为网友爱生活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