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词探源——“穷山恶水,泼妇刁民”
“穷山恶水,泼妇刁民”,另一说法就是“穷山恶水出刁民”。
咱不做好恶评价,只探文词来历。
版本一:
传说出处:乾隆最后一次下江南途中
地点三说:徐州、镇江、萧县
典故演义:话说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山山水水都玩腻了,山珍海味也吃厌了。最后一次下江南途中,忽然心血来潮:“这里的名山大川我都见识了,只有民间的小巷儿还不曾逛过,不如我出去溜达溜达。”
转眼间,乾隆老爷子换了一身便装,瞒过随行大臣,独自一人从后门溜出,不知不觉走到一条小街上,正在东张西望,忽听得吱嘎一声响,街旁一家人家开了门儿,走出一位家常打扮,模样儿却十分标致的年轻女子,乾隆老爷子一,哇噻!魂被勾去了一大半,就装作丢了东西,在这家门前东寻西找,不住偷瞧那年轻女子。
年轻女子本想在门口儿等个货郎来,买点针头线脑儿什么的,没承想货郎没等到,却看到一轻浮男子,一双色迷迷贼眼直勾勾盯着自己,不觉脸上一红,正要转身回家,乾隆老爷子生怕错过时机,十步并作一步赶到她身边:“请问小娘子姓甚名谁?看你家境不宽,与其愁柴愁米,不如跟我上京城享受荣华富贵去吧。”
女子见他说话不着调,又动手动脚的,真是又怕又恨,立马儿抡圆了给了乾隆老爷子俩脆嘴巴子,同时大声喊“救命”,眨巴眼儿的功夫,家里人出来了,左邻右居也赶到了,乾隆老爷子顿时想到好汉不吃眼前亏吧您呐,赶紧脚底下抹油,撒丫子了。
乾隆回到行宫,本想拿民女问罪,可又仔细一琢磨,不行啊,您想啊,万一老百姓知道自己是皇帝,那自己这人就丢大发了,心里真丫扫兴搓火,最后只好悻悻御赐了八个字“穷山恶水,泼妇刁民”用以自慰。
参考资料:《半斗书斋》
版本二:
那么,“泼妇刁民”一说,又是如何安到徐州人头上的呢?
乾隆曾多次来徐,一方面视察黄河水灾,一方面游山玩水。传说,一次他从位于云龙山下的乾隆行宫出来,上街微服私访,见一对夫妇抬一大缸,缸中冒出扑鼻香味,便学着徐州方言问:“抬的啥?”
抬缸者回答:“饣它汤。”
传说饣它汤的发明人是彭祖,他是中国最早的烹调专家,厨行祖师爷。4000-5000年前,尧帝重病,久治不愈。彭祖便上山采药,得三尾野鸡,回来后与多味中草药同煮成汤,献于尧而使其病愈。尧感激彭祖,便将徐州一带封给他。彭祖的野鸡汤也流传下来,后改名饣它汤。
由于饣它与啥的读音相同,所以乾隆误听为“啥汤”,便又追问一句,得到的回答依然是“饣它汤” ”。乾隆火起来,以为徐州人取笑他,就拉住抬汤缸的绳子不让走。卖汤的急着赶市,就把乾隆推了一把。乾隆的保镖上来保驾,与抬缸的夫妇打了起来。围观者众。乾隆害怕暴露身份,便带着保镖撤退了。
回到行宫,乾隆就骂起来:“穷山恶水,泼妇刁民!”
这种话是骂人的,徐州人长期耿耿于怀。
附录:网友评论:
1、想想看湘西那一带,十万大山全是土匪,就知道这句话的意思了。
2、通俗的来说,恶劣环境下,人的心态会变的非常极端,在一个恶劣的环境下,人的领土意识和排外意识相当浓烈,一旦外人有所触及,后果相当严重,穷山恶水,这个环境是很恶劣的,那里人的排外意识相当浓烈,外人不适应,就会说这里穷山恶水出刁民。
3、你想想一个地方山穷水尽的,人民连基础的生活都没有保障,能不责难他人吗!
4、吃喝都顾不了,让然顾不了恶不恶了,不过现在的穷人满朴实的。
5、因人而异吧,哪都有好人,哪都有坏人。
6、乾隆说过“穷山恶水泼妇刁民”,然后毛主席来视察的时候说“这是对劳动人民的侮辱”。
7、偏僻贫穷地区的原住民往往都是淳朴善良的,其实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我们关于原住民的概念大多来自于间接的途径,如文艺作品等,使得淳朴善良变成了他们的通用标签。其实他们大多是木讷无知的,哪怕是有一些天生的善良部分也是极其脆弱的,由于缺乏教育,他们往往会由于无知而变得肆无忌惮。在广州的街头砍手抢劫帮成员,就都是来自贫穷山区的原本“本分善良”的农家孩子。现在随着电视等传媒的普及,就连原先有的一点点可怜的天生的善良可能也不会再有了。
8、由于贫穷,相比如规则、公德、尊严、人性等,他们更关心于个人的生存,物质利益和眼前短期利益。这就会使他们在别人的生命面前也显得非常冷漠,见死不救也就不足为奇了。“仓廪实而知礼节”,看来要不出刁民,还是先要让山不再穷水不再恶啊!
9、自古穷山恶水都是出质朴善良的百姓的,只有横征暴敛才出“刁”民.当苛政猛于虎,赋敛毒于蛇,小民不刁活不了!
2012.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