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眼树的故事 在龙眼树上哭泣的小孩

龙眼树的故事

朱福忠

家乡的房前屋后,山坡上,田野旁,小溪边总是有一簇簇郁郁葱葱的龙眼树。

祖辈们曾留给了我们留下了十几颗龙眼树,土改时都归划村集体管理。我们家只被允许保留一棵在房屋旁的龙眼树,可就在我出生的那一年为了挪出地方再盖一个房间,父亲忍痛把它给砍了,至此我们家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没有支配龙眼的机会,作为小孩的我们却总是年年对门前生产队的几棵成熟的龙眼树上的果实垂涎欲滴。在龙眼即将成熟的季节,生产队总是要派人出来护果,不管白天还是黑夜,我们这些小孩也只能站在门前望望而已,绝不敢有偷窃之心,因为如果谁家有小孩子敢偷栽龙眼,将罚去大人近半月的工分,还要在大队的广播里指名批名半月,有时还再罚电影一场。在农村这绝对是丢不起人的,所以每到龙眼成熟的季节,父亲总是对我们约法三章。

但是我们总是盼望着在这段时间里会刮大风下大雨,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到龙眼树下,捡一些被风刮到地上的残果,解解口涎。除此之外就是等到还有生产队摘完龙眼以后,树上常会有落下的几个龙眼。我们小孩就会纷涌而上,我们称之为“洗树”。可也这是父亲不允许的,因为自从邻居五叔公的小儿子为了摘一粒挂在树梢的龙眼,从10米高的树上掉下,身上多处骨折,本来就穷的五叔花了一大笔的钱,命是保住了,人却残废了,从此走路一拐一拐的。

改革开放以后,生产队把集体的龙眼树分给了大家,我们家分到了十几棵,我们可高兴了,以为这下我们就会有龙眼吃,可是还是不行,因为这时候龙眼果奇贵,那时一斤龙眼抵得上几斤猪肉,哪个果农舍得吃,更何况我们的学费还得指望卖了龙眼来交。每年龙眼成熟的时节,村口总是有一大批来收购的人。更有甚者,怕来年收购不到龙眼,采用承包的方式。一棵棵大大小小龙眼都成了人们的摇钱树。当然,大部分商人肯定是挣到钱了,那年景大人们最津津乐道的都是有关龙眼的话题。

有一年,父亲和几位堂叔合伙凑了一些钱,也承包了村里的一些龙眼,成熟的龙眼要人看护,刚好是假期,我们这些读书的孩子也常被叫去看护,因为龙眼分布的太散,我们小孩看护的常是比较偏僻的角落,小偷倒是没有,就是有一些乌鸦老鼠啊什么的小动物来破坏。其实我也是很喜欢这个活的,因为白天可以捧一些书来看,这一年的暑假就在树下搭盖的小房里的床上,我不但看完了中国的四大名著,还看完外国的《巴黎圣母院》《悲惨的世界》《红与黑》等。晚上呢,可以听听姐姐送给我的收音机里播放二伊战争的消息。当然了,自已看护这几株龙眼树了,地上偶尔有掉下来的几颗龙眼,是可以大胆享用,但对挂在树上的硕果,却还是不敢越雷池一步的。

父亲承包的这年龙眼的产量不是很好,虽然价格不错,父亲还是没有挣到什么钱,不过,自此父亲认为自已不是经商的料,还是地地道道地当个农民好。

八十年代末,我还在读中学,村里把耕地,荒山全部承包给农民了,大家有了自已耕耘的一片天地,于是,家家户户开始了大造果树的日子,当然栽龙眼树还是人们首要的选项。当时的一棵大的龙眼树可是能供养一个大学生的啊,村口的墙头上总是贴着:“要致富,先栽树”的标语。于是,“满山尽是龙眼树”。父亲一口气栽了二百多棵的龙眼树,单是挖坑就用了近三个月,我们小孩子也常去帮忙。每个周日我们的手总是要干到起泡后,才能第二天去上课、春天的时候,父亲又花了一大笔钱买来的树苗,我们一家人能干活的都上山亲手栽种。从此,每天田间劳作之后,山上总有父亲的忙碌的身影,除草,整枝,施肥,松土,嫁接,,父亲象对待孩子一样认真地照料着它们。父亲说他以后的养老,还有我们的结婚费用就指望着它们了。在父亲的精心照料下,这两百多棵的龙眼树在三年之后就有部分试产了。试产的第一年我们家的收入就有近万元,这些旺盛的龙眼树就是我们家的希望,全家人对未来充满憧憬。

可是好久不长,第二年,龙眼的价格已经开始下跌了,虽然产量翻倍可是收入却没有增加,可是偏偏在这时候,父亲却突然辞世了。

面对父亲留下的这些龙眼树的处置却很伤我们的脑筋,我们只能请村人打理,可是往后的年头这龙眼的价格一路急跌,有一年我们算了一下账,给人的工资和使用化肥的钱竟与龙眼的收入扯平。我们兄弟一商量决定放弃管理,不到半年就杂草丛生,这些曾经在父亲手下受尽百般恩宠的东西,近几年基本上被杂草灌木所包围了。

说来也怪,龙眼了树少了人的照顾可还是年年都在生,但是少了人工的修枝打理什么的,虽然挂满枝头,果实都很小,那么,这样龙眼摘下已毫无价值。往年的中秋之后,盛产后的龙眼树,会受到人们坐月子般和接侍:适时整枝啊,施肥啊;现在呢,那漫山遍野的龙眼树上,可是硕果累累却无人问津。那挂满树梢的果实可是一天天地在秋风的肃杀的一个个的枯萎,黯然落下。宛如一个个被人抛弃的临产孕妇的失落和无奈。

去年春天,我们村唯一集体留下的一片近几千株的龙眼林在新的村长的一声令下一夜之间全部砍掉,换栽上了桉树,那些曾经为此留过汗水的老村民尽管感到痛惜,可是现在他们不得不明白这样的一个道理,那就是曾经被视为家中的“聚财树”龙眼树,现在的经济价值真得轻如一地鸡毛了。

可如今家乡的周边能看上绿的还是龙眼树,老农们精心培植了它们,却都不愿忍心去砍伐它们。老农们说,我们这地方除了种龙眼树,还能种什么呢!

龙眼树的故事 在龙眼树上哭泣的小孩

家乡的龙眼树在尴尬地活着,那是果农们是不甘心的挣扎啊。

家乡的龙眼树啊,你会有未来吗?有答案的朋友们请你 告诉我。

2012-8-7

本文发表于2012年8月15日莆田晚报 莆田侨乡时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308340.html

更多阅读

马东敏 马东敏李彦宏的小孩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马东敏博士(左)和李彦宏马东敏,安徽合肥人,生物学科博士,李彦宏夫人,毕业于合肥市第五中学八五届高中和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19岁即毕业出国,聪慧度在圈里首屈一指,被誉为纽约留学生圈里的“公主”,百度创始人之一。和李彦宏

现在的小孩为什么都喜欢奥特曼? 小孩变身奥特曼

一说“奥特曼”现在的以及再早一些的孩子都感觉特别亲切,就像一生下来就知道似的,跟你问孩子是哪国人他们毫不犹豫的说自己是中国人一个口气。奥特曼,在孩子心目中仿佛是,——Makein china.那么,并非国产的“奥特曼”为什么这么受小孩子

《我不是完美小孩》读后感 我不是完美的小孩

读了《我不是完美小孩》这本书,我觉得里面的主人公——郝完美,是一个有爱心,很天真的小女孩,虽然她总是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完美的小孩,可是我却觉得她已经很完美了。郝完美常说:“谁都不能在背后说别人的坏话。”“世界愈悲伤,我要愈快乐。

香港人在广州:狮子山下的故事在这里续写

他们即使在酷暑都穿着西装打着领带,遇人总会微笑地说一句“早晨”,说着同样的语言却多了一份英式的绅士风度。虽然以不同的身份活在同一个地方,然而从他们身上透露出来的同一种特质——香港精神,一直维系着彼此间的羁绊,似乎那就是一切

声明:《龙眼树的故事 在龙眼树上哭泣的小孩》为网友成就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