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的起源
王扬 臧克非
在邮票问世之前,人们的竖线往来已经有悠久的历史。十九世纪中期,书信往来日趋频繁,但那时邮寄信件的费用是由收信人付的。
有这样这个故事:一百多年前,英国有个小姑娘收到一封信,只往信封上看了一眼就说“我没钱收信”,要邮差将信退回去。邮差同她争执起来。这是有个英国贵族罗兰.希尔走过来,出钱为她交付了邮资。小姑娘感激他,并且告诉他:“我家是很穷,没有钱付邮费。我和哥哥约好,如果他身体好,就在信封上画个圆圈,我看到圆圈,就可以不必付钱取信了。”希尔由此向英国政府提出改革邮政管理制度的建议:由寄信人购买邮票作为已交付邮费的凭证。英国政府采纳了这个建议,于一八四〇年五月六日正式发行邮票。
第一枚邮票的图案是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的头像。邮票为黑色,面值一便士,所以有“黑便士”的 别称。早期的邮票,票幅很小,没有齿孔,用时一枚枚地剪开。当时的邮票,图案色彩都很单调,发行的数量也不多,因而许多邮票都散失了,流传至今的便成了稀有的珍品。圭亚那一八五六年发行帆船图案的邮票,其中面值一分的那一种,据说目前世界上仅有一枚,还是一个当地的英国学生从故纸堆里发现的。
一八九三年,为了纪念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四百周年,美国发行了一套邮票,以十六种图案描绘了哥伦布航海的一生,这套邮票是世界上第一套纪念邮票,从此,人们又赋予邮票以新的使命——纪念世界上重大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事件。
随着邮政事业发展,邮票的形式也不断创新。一九〇六年,卢森堡发行一种由四十枚邮票组成的“小型张”。一九二一年比利时等国也相继发行这种邮票,但只在展览会上出售。所谓小型张,是把一枚或一套邮票印在一张小纸上,邮票四周的纸边上印着说明,扩大邮票的宣传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邮票图案的内容比较贫乏。使用邮票较早的国家发行过一些纪念文化名人的邮票,如纪念哥白尼、易卜生、伦勃朗、拜伦的邮票,大多印着殖民者或者帝王的头像,形式多是雷同。只有当时列宁缔造的社会主义苏联,赋予邮票以新的思想内容。一九二一年苏联正式发行的第一套邮票,图案是一个工人脚下踩死一个象征旧世界的妖龙。苏联早期发行过反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成就的邮票。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亚非拉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纷纷取得独立。许多发展中国家对邮票的发行工作十分重视,有不少邮票反映了人民反帝反霸的斗争情节和民族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概况。
邮票的图案设计、边框的图案装饰、色彩的运用文字说明和面值数字的安排,都凝结着美术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各国的邮票在图案设计上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民族艺术风格,在国际文化交流中起着积极的作用。
邮票的形状以长方形居多。一八五三年非洲好望角首次发行三角邮票,一八五四年圭亚那出现圆形邮票,一八九八年土耳其发行八角邮票。还有以讹些几何形的邮票。近几年,塞拉利昂和汤加曾发行地图、水果等形状的邮票,还有可可形的邮票。
邮票经过精心印刷。早期的邮票多采用雕刻版、胶版,以后逐渐使用影写版印刷。随着印刷工业的发展,邮票的印制越来越精。要在小小的纸片上非常准确地套印许多颜色,印出五彩缤纷的邮票,没有先进的印刷技术是不可能的。一九五五年匈牙利为纪念制铝工业二十周年,用金属箔代替纸张,首次发行用铝箔印制的邮票。以后有许多国家发行了用丝绢、尼龙、银箔、金箔印制的邮票。在塑料工业发展的推动下,出现了立体印制。七十年代初期立体印刷技术也使用在邮票的印制上。
纵观一百四十年来人们用过的邮票,虽然大小不过方寸,但大多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人类的进步。近几十年来新中国发行的邮票又大大地丰富了这个艺术宝库。邮票犹如一本大部头的百科全书,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丰富了人们的知识,提高了人们对艺术的鉴赏能力,促进了各国人民的互相了解。世界上每年都压举办跟种类型的邮票展览,集邮者也越来越多了。
* 节选自《寸方纸上,气象万千——世界邮票漫谈》(1979年5月13日《人民日报》)。有改动,标题是编者加的。
初级中学课本《语文》第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11月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