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波是促使我看《上海上海》的主要原因。看完《上海上海》已经许久了,并且在看完电视之后,还专门看了许多关于杜月笙传奇一生的书。心里一直很纠结,总想写点东西,但又怕大家看了之后会拍砖,所以一直纠结到现在才敢动笔。
我很喜欢看关于旧上海时代的影视剧,那些人物错综复杂的命运,那个时代的参差不齐的思想,金钱与情义的对立,道德与权术的拉扯,欲望与诚信的矛盾……都是我想看的。
秀波在《上海上海》中饰演顾业成。原型大家都知道,那是上海滩的风云人物-----杜月笙。既心狠手辣又仗义疏财,既贪赃枉法又盗亦有道,成功地凭借租界这块温床,在几十年的时间里从一个不起眼的小流氓变成了鼎鼎大名威震一方的上海大亨。
我想说,我印象中的杜月笙应该是心狠手辣的,要不然怎么会在旧上海最大的帮会中站住脚跟?杜月笙应该是聪明多智的,要不然怎么会在帮会中平步青云直至最终做上青帮中的第一把交椅?杜月笙应该是狡猾的、圆滑的,懂得用钱疏通各种关系达到其目的,要不然怎么能先后涉足娱乐界、工商界、金融界、航运界?杜月笙应该是善敛财、会散财的,利用贩卖鸦片、开设赌坊的钱笼络各种政治要人、文人墨客,要不然怎么会在1929年出任公董局华董的职位?杜月笙同时也是怀有爱国热忱的,不但在抗日战征中担任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救护了抗日受伤军民数万人,还组织抗日后援队帮助八路军……
但是……我只看到了片面的杜月笙。影片中,从一开始少言少语的跟班,一晃成了帮会中的中流砥柱;没————看到他对任何一个人动武,却巧借“王鼎松”的坍台,坐上了青帮第一把交椅;没看到他如何做到黑白道通吃,却只看到他开了间赌坊、走私了点鸦片……
从影片中可以看出“顾业成”是爱韩如冰的,但韩如冰爱刘恭正,所以他没表露自己的感情,当他看到刘恭正走进韩如冰的屋子时,他心里的恨和恼都化在那一跺脚、一折扇、一扭头间了。
只因推不掉师娘和刘恭正做的媒,他结婚了。我从他婚后天天的夜不归宿中知道他根本不爱他的妻子,我同情他妻子的同时,也同情他。加之后来顾业成的女儿叫“顾雪”,相信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个名字的真实寓义,幸好现实中的杜月笙有好几个子嗣,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呵呵!!
影片中和现实中都突出了杜月笙爱听戏,尤以余派为最爱的特点。1938年孟小冬在北平正式拜余叔岩为师。杜月笙60岁大摆庆生宴时碰上了孟小冬,此时正是孟小冬事业最辉煌的时候,也是孟小冬心情最纠结的时候。杜月笙不是一个好人,但他对孟小冬而言却是一个可以依靠的人,高傲的孟小冬能自愿留在杜月笙身边照顾他,也许正是杜月笙对孟小冬的理解、怜爱、呵护、欣赏都是发自肺腑的吧!
影片中有几个桥段我很喜欢,首先是摆庆生宴的这一段,当“宋小冬”在台上演戏的时候“顾业成”在台下看。这一段秀波演绎的那是相当到位、相当传神,那眼神、那表情、那神态……把杜月笙对孟小冬的爱慕和欣赏完完全全的呈现在观众眼前,让观众也能感受到杜月笙的心理,仿佛走进了电视剧里。
其次就是抗战后,“顾业成”自以为劳苦功高,想趁机捞个上海市市长的职位时的成竹在胸与从重庆返回上海途中得知市政府取消原定的欢迎仪式后的落没,都表现的淋漓尽致。哎呀呀~~~不得了!!佩服的五体投地啊!
1950年,63岁的杜月笙与42岁的孟小冬举行婚礼。自此孟小冬正式做了大亨杜月笙的第五房夫人。1951年,64岁的杜月笙去世。1977年,孟小冬于台北逝世,享年70岁。
旧上海,一个灯红酒绿、歌舞升平、奢侈靡烂的花花世界。白道与黑道,官府与帮会,既互相对立又互相融合。杜月笙是一个传奇的人物,盗亦有道使他在黑白两道间如鱼得水,但是就是这么传奇的一个历史人物在影片中却表现的很少,有点遗憾!
秀波沉着冷静的表演使“顾业成”成为这部剧里最有看点的人物。其实,我认为是编剧没有写的更给力,没有描述出真实的杜月笙,我相信如果是狠角色的话,秀波也能演好!因为他有这个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