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栗黑洞》(曾译为《狂人如是说》)
外文名称 In the Mouth of Madness
导演: 约翰.卡彭特 John Carpenter
主演: 查尔顿.赫斯顿 Charlton Heston
萨姆.尼尔 Sam Neill
John Glover
Jürgen Prochnow
相关分类:幻想恐怖惊悚
片长:95分钟
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色彩:彩色
年份:1994
影片简介
在故事结构上具有后味道的悬疑恐怖片,将观众带入“真实"、“虚拟真实"的辩证之中。萨姆·尼尔饰演私家侦探,为出版商追查一名突然神秘失踪的恐怖畅销小说作家的下落,他作品的一些出奇之处是能够令读者发疯,做出很多失去理性的暴力行为。侦探起初并不相信此书具有魔力,但在他追到了书中所写的故事发生地点时,竟发现那些情节都是真实的,他自己也变得越来越疯狂。约翰.卡彭特导演本片的成绩虽然只有普通而已,但幻想力丰富的剧情却着实吸引着观众一步一步深入故事气氛之中,希望寻找出事件的真相.片中的一些特技效果很能挑战人们的视觉经验。
个人点评:
本人于96年左右第一次观看此片,深为其丰富的想象力所打动。剧中的主角在寻找失踪的恐怖小说家的过程中,竟然发现自己正是小说家作品中的主人公,自己的遭遇完全是按照其小说的恐怖情节一步步推进,最终成为黑暗力量的棋子而走向了疯狂。影片最颠覆传统的地方就是安排了一个人真实地活在虚构的小说中而引发了种种诡异离奇的境遇。这种悖论的最大亮点就在于激发人们去思考什么是“现实”?什么才是真实的、合理的“现实”?又或者说真实的“现实”是否合理,合理的“现实”又是否真实呢?放开想去:从恐怖科幻的角度讲,影片视人类渺小至极,在高等生物(也许就是地狱物种)看来,人类的命运都是早已付梓而出的,那么影片里的小说家可以自负为上帝了;从超现实的角度说,影片人物的非“现实”感和非“现实”性其实就是现实存在的一种荒诞性,每个人物都在既定的逻辑里体验着一种不真实感,但这样的不真实感所带来的冲突却恰恰印证了生活的真实性……由此本片的主题确实值得玩味。另外影片特效在当年感觉还不错,而且后来有很多恐怖片都从中找到了一些桥段大肆加以模仿,总的来说《战栗黑洞》算是排得上前十名的一部经典恐怖片。
影片观赏
本片特向H·PLovecraft致敬,下面向年轻观众介绍一下这位大师
人物简介:霍华德·菲利普·洛夫克拉夫特
Howard PhillipsLovecraft(1890年8月20日-1937年3月15日)是美国恐怖,科幻与奇幻小说作家,尤以其怪奇小说著称。洛夫克拉夫特最著名的作品是后来被称为《克苏鲁神话》(CthulhuMythos)的小说集,以及《死灵之书》(Necronomicon,又译作《死者之书》),一本关于魔法仪式及失落知识的虚构魔法书。
虽然洛夫克拉夫特的读者群在他有生之年一直很小,但他死后其名声却日益高涨;今天,洛夫克拉夫特被看作是二十世纪影响力最大的恐怖小说家之一。根据乔伊斯·卡罗尔·欧茨所说,洛夫克拉夫特以及19世纪的埃德加·爱伦·坡对后世恐怖小说家施加了无可估量的影响。”斯蒂芬·金称洛夫克拉夫特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古典恐怖故事作家。”
早年生活
洛夫克拉夫特于1890年8月20日早上9点出生在位于普罗维登斯安格尔街(AngellStreet)194号(现454号)的家宅里。他是珠宝推销员温菲尔德·斯科特·洛夫克拉夫特(Winfield ScottLovecraft)与其妻莎拉·苏珊·菲利普斯·洛夫克拉夫特(Sarah Susan PhillipsLovecraft)的独子。其最早可追溯到的母系祖先于1630年抵达马萨诸塞湾殖民地。
在其三岁时,他的父亲在一间芝加哥的旅馆房间内精神崩溃之后被带回巴特勒(Butler)医院,在那里他持续待了五年才去世。但是现代观点认为,这个精神崩溃的故事仅是一个掩护,避免家族承受尴尬的情况,洛夫克拉夫特的父亲被证实因梅毒影响其心智并促成他的死因。
其外祖父于1904年过世,随后,家族由于理财不善陷入了穷困,家族被迫迁出在Angell街的宅第,到大小差很多且较不舒适的住处。洛夫克拉夫特深受失去他的家和出生场所的影响甚至曾一度打算自杀。他在1908年受精神崩溃所苦,因此,他也没获得他的高中文凭。未能顺利完成学业,进入他所期望的布朗大学,在其余生中不断的困扰着他。
洛夫克拉夫特的第一部精美的故事在1917年前后出现(《墓中奇谈》,《达贡》),在这个时期他也建立庞大的通信网络,他的长期并且经常的信件使他可能成为一位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信件写作者。在他的通信笔友里有年轻的ForrestJ.Ackerman,罗伯特·A·布洛克和罗伯特·E·霍华德(《蛮王科南》系列的作者)。
婚姻以及在纽约的生活
洛夫克拉夫特的母亲于1921年5月21日死于外科手术并发症,不久之后,洛夫克拉夫特前往波士顿参加一次业余记者集会,会上他遇见了索尼娅·格林(SoniaGreene)。她是一位乌克兰犹太人,出生于1883年,比洛夫克拉夫特年长几岁。他们之后结婚,虽然洛夫克拉夫特的阿姨们并不满意这项安排。夫妇搬到纽约的布鲁克林区,他讨厌那个地方,仅仅数年后他和Greene温和的离婚了,之后,他回到普罗维登斯,余生与他的阿姨同住。
重返普罗维登斯
重返普罗维登斯后,洛夫克拉夫特住在巴恩斯街10号一间“宽敞的棕色木构维多利亚式房屋”里。这里也是其小说《查尔斯·沃德·德克斯特事件》(TheCase of Charles DexterWard)中威利特博士的住址。回到普罗维登斯后的十年(也是他生命的最后十年)是洛夫克拉夫特一生中最多产的时期。他还经常替其他作家修改文章或是代笔写作,这一类作品包括《坟丘》(TheMound),《飞来横祸》(WingedDeath),还有《金字塔之下》(又名《与法老同囚》)(与哈里·胡迪尼合著)等。
尽管他尽其所能的写作,他的财务每况越下,他与他仅剩的阿姨搬到更小更恶劣的租屋。他也深受罗伯特·E·霍华德自杀的影响,在1936年他被诊断出患有肠癌,同时,他也受营养不良所苦他承受着经常性的疼痛,直到他来年死去为止。
墓志铭
洛夫克拉夫特死后葬在了他的故乡普罗维登斯,甚至没有自己单独的墓碑,只有在他家族的墓碑上刻有他的名字。一语双关的短句:I AMPROVIDENCE,既可以理解为“我是普罗维登斯人”,又有“吾乃天命之人”的含义。
名句
That is not dead which can eternal lie
And with strange aeons even death may die
(那永恒长眠的并非亡者在奇妙的万古之中即便死亡亦会消逝)
此句出现在洛夫克拉夫特多篇作品中,例如《无名之城》(The Nameless City)、《克苏鲁的呼唤》(The Call ofCthulhu)等,据称出自阿卜杜尔·阿尔哈兹莱德所著的《死灵之书》(洛夫克拉夫特虚构的魔法书,出现在很多作品中),反映了作者在其克苏鲁神话中的独特宇宙观。
资料整理自网络,建议各位朋友看看他的恐怖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