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印的魔盒
经营企业的核心就是经营风险;控制风险最好的办法就是科学发展。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李长印
“这个人很能干,非常有魄力。”这是多数人对李长印的印象。
有一个事实是,中船重工刚成立时,被大家形容为“丐帮集团”,“三多一重”,即亏损企业多、三线企业多、富余人员多、历史包袱重,整体亏损2.7亿元,工业企业亏损面为56%。当时还面临亚洲金融危机的滞后影响,有的船厂最长20多个月没有接到一份订单。
而另一个事实是,如今,中船重工仅用了9年就实现了原定本世纪头20年主要经济指标翻三番的目标。
执掌中船重工的10年间,李长印在静悄悄中给企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像魔法师一样,让中船重工以万马奔腾之势实现超常规发展。他施了什么魔法,魔盒里究竟是什么?
打开魔盒,坚持战略引领、结构调整、科技创新、深化改革、风险防范、以人为本六大法宝呈现。
中船重工有近百家二级企业,战略无异于纲领。中船重工主张充分发挥集团总部和成员单位两个积极性,整体上侧重于战略管理,强调政策引导和方向的掌控。首先,通过发展战略统一思想认识,引领发展方向;其次是充分发挥总部作为集团指挥中枢的作用,加快建设适应国际竞争需要的集团“司令部”,同时强化培育集团功能,整合集团资源,提升管控能力。
结构是一个很神奇的东西,只要调整得当就会发生化学反应。坚持军民融合式发展,通过军民结合、造船与修船结合、造船与海洋工程结合、船舶与非船结合,中船重工深入推进了军品、民船、非船三大主业协调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目前,中船重工经济总量中民品份额已经超过80%,其中,非船产业达到40%。
技术是中船重工的底牌。前不久“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成功下潜深度达到3759米,我国成为继美、法、俄、日之后第五个掌握3500米以上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而“蛟龙号”正是以中船重工为主集成创新的,浓缩着中船重工新一代深海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是我国现代高新技术的综合集成。
深化改革听起来并无新意,但中船重工确实感受到改革的成果。中船重工推进国际化大集团战略,建立、完善与母子公司管理体制相适应的运行管理模式和制度体系。同时,加强集团功能建设,组建了财务公司、科技投资公司、国际贸易公司、军品技术中心、民船设计中心、物资贸易集团六大平台。中船重工推进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和科技产业化体制创新,稳步实施企事业单位战略性重组。
经营企业的核心就是经营风险,控制风险最好的办法就是科学发展。中船重工通过不断健全和加强对经营、生产、财务、投资、法律等领域风险防控力度,风险防范水平进一步提高。
人作为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中船重工常抓人才队伍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
面对超常规发展,李长印是清醒的。“尽管中船重工与国际一流船舶集团的目标越来越近,在很多方面甚至已经成功实现赶超,但是人家的基础在那里,我们只有加快速度,积极对标,才能实现全面赶超,同时我们也要深刻地认识到国际一流船舶集团这个概念并不是仅仅在于规模,更要表现为发展的质量、效益和研发、管理能力的全面提升”。
下一步,中船重工将重点在能源装备、交通运输、电子信息、特种装备、物资贸易等五大重点领域开发新产品,打造未来支撑集团公司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身兼党组书记和总经理,李长印时常在变换角色中博弈。“有时候确实是个很大的挑战,作为总经理想这样做是不是好一些?作为党组书记则会考虑那样做是不是更妥当?”这需要统筹协调,促进决策更民主,更科学,带领企业更好更快发展。
无论如何博弈,李长印考虑最多的就是要把这个资产2000亿元、员工15万的企业带好,发展好。
一晃10年过去了,李长印时常心怀感恩:“我觉得特别幸运,认为是‘天帮忙、人争气’六个字。无论是中船重工过去快速发展还是个人所取得的成绩,都是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亲切关怀以及上级主管机关、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和帮助的结果,与我们这支非常优秀的管理团队密不可分,与所有中船重工人的共同努力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