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祖师白玉蟾 茅山祖师爷

宋代茅山祖师白玉蟾


宋代身兼上下茅山两派祖师的白玉蟾,本姓葛,名长庚,原籍福州闽清县人氏。他的祖父葛有兴给朝廷派到琼州去做教官,从此落籍,到长庚出生便已是琼州第三代。那琼州,————即是如今的海南岛,在宋代时是天涯海角穷乡僻壤之地。葛家本非富有,流籍在此蛮荒,过得一代便已贫困不堪。他父亲名叫葛振业,是个穷秀才,娶土人女为妻,仗著教几个小小童蒙渡日。於宋光宗绍熙五年三月十五夜,忽然得梦,有一道人以一枚白玉蟾蜍相授,梦醒,夫人已产下一子,因便名此子为长庚,乳名玉蟾。
  然而才过得四年,那葛有兴跟葛振业父子二人相继病逝,余下长庚母子两个,好不凄凉。那母亲便带著长庚去改嫁了,说也奇怪,改嫁的那人家恰恰姓白,因此便将葛长庚之名索性改为白玉蟾。
  那白姓人家听见白玉蟾应异梦而生,因此也肯栽培他,给他供书教学,到了他十岁那年,塾师说他读书长进,作的诗也精通,主张送他到广州去应童子科,白家也欢喜,便张罗旅费,托行商的乡里带他去应试。端的是满怀希望,望子成龙。
  那时的考试制度很讲究世族声望,师门来历,如果系出名门,或者是名儒的弟子,便很容中式,如若不然,那就真要凭命运安排。
  且说那白玉蟾去应童子试,试官一见这琼州乡下仔,心中已不高兴,於是便以「织机」为题,命他赋诗。这题目已明欺他是小户人家乡下仔。白玉蟾得题,应声吟道──
  「大地山河作织机,百花如锦柳如丝。虚空白处做一疋,日月双梭天外飞。」
  试官一听,好大口气,日月都只是你的织梭,整个虚空都只是你织出来的一疋布,於是拍案喝道:「好一个狂生!」
  那白玉蟾给试官一喝,心知中式无望,便退出试场,随乡人回家了。白家一听考试不中,也不问情由便打了白玉蟾一顿,真的冤哉枉也。从此便不再教他诗书,只著他看牛耕田。
  到了十六岁,白玉蟾离家,带著老母给的三百文钱,白家的一柄雨伞,几件随身衣服,便渡海至漳州,从此在闽西粤北一带流浪,还做过卑田院的乞儿,後来储得点盘缠,便上江西龙虎山去,想入张天师门下。那些知客道人见他衣衫褴褛,随便给点冷饭,招待他住宿一夜,便赶他下山。
  原来在白玉蟾以前,上茅山并无画符噀水、驱邪治鬼之法,只一味修真,及至白玉蟾之後,上茅山才有神霄派,跟龙虎山张天师分庭抗礼。接著,连上茅山原来的清微派也用雷法来画符作法了。当日龙虎山的知客道人若有慧眼,肯把白玉蟾收留,那么,这奇才便已入张天师门下。
  那白玉蟾果然利害,先学到上茅山的雷法,後来还拜南宗四祖陈泥丸为师,又学到丹法,不久也就名动帝都,受到宋理宗的赏赐。据道门记载,他曾经在王公大臣面前,用雷法召来仙女。其时正作夜宴,各人正顾饮得高兴,忽地庭前天际拥起祥云,只见四个仙姬正踏云而来,於是个个停杯,人人惊讶。
  他们眼见仙姬是朝著庭院飘来,却忽地祥光一闪,仙姬却转一个弯又飘上天了。这时,却只听见白玉蟾跌足呼道:「可惜可惜!」
  人们问他可惜甚么,他说:「列位大人中,有人对仙姬动了色心,所以她们就不来了。我本来请她们携来王母的仙酒,那还不可惜。」
  给他这么一说,席上的官员都不说话。大概人人抚心自问,谁都起过那么的一点色心。正尴尬间,云消雾散,仙姬都不见了。
  这一套仙术,依王亭之的见解,应该亦即是绳技戏法(後详)。白玉蟾表演时当然有助手,但纵然如此,戏法的难度亦实在高也。如是,白玉蟾遂名震天下,神霄派亦确立其江湖地位。

南宗五祖白玉蟾祖师传——鹤翔整理作者:鹤翔九天

道教南宗五祖白玉蟾(公元1194~?),字紫清,南宋道士,为道教南宗丹鼎派五祖。本名葛长庚,字如晦,又字以阅、象甫、白叟,其号甚多:海琼子,琼山道人,海南翁,武夷散人,神霄散吏,繽庵,鹤奴等。海南琼州人,祖籍福建闽清,出生时,母梦一蟾蜍白物,父早殁,母改嫁雷州白姓人家,故更名白玉蟾。自幼聪颖过人,喜读诗书,过目不忘。12岁举童子科,谙九经,能诗赋,更长于书画篆刻。幼年出家,拜陈泥丸为师。据其弟子彭耜《海南玉蟾先生事实》载,白祖在广东罗浮山拜陈楠(字泥丸,南宗丹鼎派四祖)为师,学道九年,得其丹诀。白祖博学多才,悟性甚高,深得陈楠器重,将其携往福建武夷山中,悉心传授其内丹术。
四祖陈楠羽化后,白祖沿长江一带云游,西至巴蜀,东到广闽。蓬头跣足,一衲弊甚,而神情清爽,与弱冠少年无异。每往来于名山大刹,神异莫测,时人称其入水不濡,逢兵不害。喜饮酒,不见其醉。曾在杭州游西湖时堕入水中,同船的人绕湖寻觅不见,第二天早上,见白祖在湖上悠然自得,飘立水上,见者无不惊奇。曾作诗:“千古蓬头跣足,一生服气餐霞,笑指武夷山下,白云深处吾家。”一派仙家气度!
嘉定五年白祖得四祖陈楠丹法。成道后,在武夷山止止庵传播金丹大道,并仿天师道,设立“靖”的教区组织,从此南宗丹鼎派正式有了自己的教团、宫观。止止庵也由此成为道教南宗祖庭。丹鼎派到五祖白玉蟾时为最兴盛时期,
跟白祖同时代的宋代大儒朱熹当时也在武夷山讲学,两人师徒弟子间互有往来。朱熹曾数次向白祖探问金丹道法的奥秘,均被婉言谢绝。后朱熹化名崆峒道人注解《周易参同契》,穷其一生,终不能解。后来虽得到白祖的启示,但碍于一代儒学大师的身份,始终未能折节下问。名之所累,盖至于此。
嘉定年间,应宋宁宗赵括之召,赴南宋京都临安(今杭州)。赵括向其请教养生之道,白祖应对如流。宁宗感其道学高深,令修太乙宫,钦命白祖为太乙宫主事,撰述丹道之作。惟白祖道心清澈,淡漠荣禄,未几,便不辞而别,重返武夷并浪游江南名山,拜谒道教圣地,往来于罗浮、武夷、龙虎、天台、金华诸山间,所过之处,均题咏。
嘉定十一年(1218年),宋宁宗降御香,建醮于洪州玉隆宫,白祖“为国升座”;后又在九宫山瑞庆宫主持国醮。
作为金丹道法的传人,白祖致力于传播丹道,组织教团,成为南宗丹鼎派的实际创始人。其时,由于白祖的努力,南宗丹鼎派人才辈出,教团组织也初具规模。并取汉天师“二十四治”法,按“师家曰治,民家曰靖”的传统,立“靖”为建宗传法之所。彭耜曾语其徒林伯谦曰:“大凡奉法之士,其所以立香火之地,不可不奏请靖额也。”立“靖”以为香火之地,内丹修炼、行诸法术、传道讲授之用。这也标志着南宗至此形成道教社团。
白祖才华横溢,精通玄理,出口成章,文不加点!能诗善赋,工书擅画。是有名的仙家才子。平生无书不读,尤以书法造诣为深。擅草书,兼篆隶。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天朗气清诗贴》就是白祖的传世之作,行笔气势不凡,情感淋漓尽致,显张旭、怀素之墨韵。
白祖还是画家、诗人。其画精于梅竹和人物肖像。其诗文自南宋至近代1969年的七百多年间,多次刻印。有《宋白真人玉蟾全集》11卷,约八十万字。白祖著有《道德经章句注》,学者评其“文简辞古,言奥绝伦,乃为千金之注!千古来唯此注堪与王弼本比纶!”元代著名书法家赵孟钜钥宄迹杖搿端目馊椤贰
白祖为人豪爽侠义,狂饮而不醉,常乘兴即席挥毫,所作篆、隶、草书,所画人物、梅竹,恣肆超妙、奇拔俊逸,在闽浙、粤、赣、鄂一带颇有影响。近代一些书画家的梅花、草书即源于此。著有《海琼问道集》、《上清集》、《紫清指玄集》、《海琼白真人语录》、《海琼玉蟾先生文集》等十几种修真专著,闻名朝野。
白祖的从学弟子很多,除著名的彭耜、留元长外,还有叶古熙、赵汝渠,詹继端、陈守默、潘常吉、王金蟾等。二传弟子有赵牧夫、萧廷芝(即了真子)、李道纯等。其中萧廷之著有《金丹大成集》。
白祖的传人里以王金蟾一系尤为兴盛,其中尤以李道纯为重。
李道纯,字元素,号清庵,都梁(今湖北武冈)人。又自号莹蟾子,或云仪真人、盱眙人。常住扬州仪真长生观。其学得王金蟾授受,并兼取北宗,道成后,精研道意,广授门人。《玄教大公案序》曰:“清庵李君得玉蟾白真人弟子王金蟾真人授受,为玄门宗匠,继道统正传,以袭真明,亦多籍见行于世。”其《中和集》卷五亦有“密意参同白玉蟾”句,可知李道纯为南宗丹鼎派之嫡系。其功法融汇三教,主张中和。谓丹道之玄关即“中”,能“致中和”则“四大咸安,百骸俱理”,由此成为“中”派的开创者。在丹法上主张三教合一,大量吸收佛家思想,提出以性兼命的说法。指出最上一乘丹法即顿悟法,可直接修性而不用修命,就可自然了命。还采用禅宗打坐、参禅、参究、棒喝、圆相、看话头等手段进行修炼。这使他成为元初道教中融合三教最具特色的代表人物。
由于李道纯作为南宗传人常兼修北宗丹法,融南北二宗丹法为一体,被称为中派丹法之祖。李道纯著述甚丰,主要有《护命经注》、《大通经注》、《洞古经注》、《清静经注》、《清庵莹蟾子语录》、《中和集》、《周易尚占》等。

海南白玉蟾,自幼事陈泥丸,忽已九年,偶一日,在乎岩阿松阴之下,风清月明,夜静姻寒,因思生死事大,无常迅速,遂稽首再拜而问曰:玉蟾事师未久,自揣福薄缘浅,敢问今生有分可仙乎?

陈泥丸云:人人皆可,况于汝乎?

玉蟾曰:不避尊严之责,辄伸僭易之问,修仙有几门?炼丹有几法?愚见如玉石之未分,愿与一言点化。

陈泥丸云:尔来,吾语汝。修仙有三等,炼丹有三成。夫天仙之道,能变化飞升也,上士可以学之,以身为铅,以心为汞,以定为水,以慧为火,在片饷之间,可以凝结,十月成胎,此乃上品炼丹之法,本无卦爻,亦无斤两,其法简易,故以心传之,甚易成也;夫水仙之道,能出入隐显者也,中士可以学之,以气为铅,以神为汞,以午为火,以子为水,在百日之间,可以混合,三年成象,此乃中品炼丹之法,虽有卦爻,却无斤两,其法要妙,故以口传之,必可成也;夫地仙之道,能留形住世也,庶士可以学之,以精为铅,以血为汞,以肾为水,以心为火,在一年之间,可以融结,九年成功,此乃下品炼丹之法,既有卦爻,又有斤两,其法繁难,故以文字传之,恐难成也。上品丹法,以精神魂魄意为药材,以行住处卧为火候,以清静自然为运用;中品丹法,以心肝脾肺肾为药材,以年月日时为火侯,以抱元守一为运用;下品丹法,以精血髓气液为药材,以闭咽搐摩为火候,以存思升降为运用。大抵妙处不在乎按图索骏也,若泥象执文之士,空自傲慢,至老无成矣。

玉蟾曰:读丹经许多年,如在荆棘中行,今日尘净鉴明,云开月皎,总万法而归一,包万幻以归真,但未知正在于何处下手用功也。

陈泥丸云:善哉问也!夫炼丹之要,以身为坛炉鼎灶,以心为神室,以端坐习定为采取,以操持照顾为行火,以作止为进退,以断续不专为堤防,以运用为抽添,以真气熏蒸为沐浴,以息念为养火,以制伏身心为野战,以凝神聚气为守城,以忘机绝虑为生杀,以念头动处为玄牝,以打成一块为交结,以归根复命为丹成,以移神为换鼎,以身外有身为脱胎,以返本还源为真空,以打破虚空为了当,故能聚则成形,散则成气,去来无碍,逍遥自然矣。

玉蟾曰:勤而不遇,必遇至人;遇而不勤,终为下鬼。若此修丹之法,有何证验?

陈泥九云:初修丹时,神清气爽,身心和畅,宿疾普消,更无梦昧,百日不食,饮酒不醉,到此地位,赤血换为白血,阴气炼成阳气,身如火热,行步如飞,口中可以干汞,吹气可以炙内,对境无心,如如不动,役使鬼神,呼召雷雨,耳闻九天,目视万里,遍体纯阳,金筋玉骨,阳神现形,出入自然,此乃长生不死之道毕矣。但恐世人执著药物、火候之说,以为有形有为,而不能顿悟也。夫岂知混沌未分以前,焉有年月日时?父母未生以前,乌有精血气液?道本无形,喻之为龙虎;道本无名,比之为铅汞。若是学天仙之人,须是形神俱妙,与道合真可也,岂可被阴阳束缚在五行之中,要当跳出天地之外,方可名为得道之士矣。或者疑曰:此法与禅学稍同。殊不知终日谈演问答,乃是干慧,长年枯兀昏沉,乃是幻空,然天仙之学,如水晶盘中之珠,转漉漉地,活泼泼地,自然圆陀陀、光烁烁。所谓天仙者,此乃金仙也。夫此不可言传之妙也,人谁知之?人谁行之?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两心,何况人人具足,个个圆成。正所谓处处绿杨堪系马,家家门阃透长安,但取其捷径云尔。

玉蟾曰:天下学仙者纷纷,然良由学而不遇,遇而不行,行而不勒,乃至老来甘心赴死于九泉之下,岂不悲哉!今将师传口诀,锓木以传于世。惟此泄露天机甚矣,得无谴乎?

泥丸云:吾将点化天下神仙,苟获罪者,天其不天乎!经云我命在我不在天,何谴之有?

玉蟾曰:师祖张平叔,三传非人,三遭祸患,何也?

泥九云:彼一时自无眼力,又况运心不普乎!噫!师在天涯,弟子在海角,何况尘劳中识人甚难,今但刊此散行天下,使修仙之士,可以寻文揣义,妙理昭然,是乃天授矣,何必乎笔舌以传之哉!但能凝然静定,念中无念,工夫纯粹,打成-片,终日默默,如鸡抱卵,则神归气复,自然见玄关一窍。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则是采取先天一气,以为金丹之母。勤而行之,指日可以与钟、吕并驾矣!此乃己试之效验,学仙者无所指南,谨集问答之要,名之曰《修仙辨惑论》云

09章 必竟恁地歌

我生不信有神仙,亦不知有大罗天。那堪见人说蓬莱,掩面却笑渠风颠。
七返还丹多不实,往往将谓人虚传。世传神仙能飞升,又道不死延万年。
肉既无翅必坠地,人无百岁安可延?满眼且见生死俱,死生生死相循旋。
翠虚真人与我言,他所见识大不然。恐人缘浅赋分薄,自无寿命归黄泉。
人身只有三般物,精神与气常保全。其精不是交感精,乃是玉皇口中涎;
其气即非呼吸气,乃知却是太素烟;其神即非思虑神,可与元始相比肩。
我闻其言我亦怖,且怖且疑且擎拳。但知即日动止间,一物相处常团圆。
此物根蒂乃精气,精气恐是身中填。岂知此精此神气,根于父母末生前。
三者未尝相反离,结为一块大无边。人之生死空自尔,此物湛寂何伤焉。
吾将矍然以自思,老者必不虚其言。是我将有可受业,渠必以此示言诠。
开禧元年中秋夜,焚香跪地口相传。偶尔行持三两日,天地日月软如绵。
忽然嚼得虚空破,始知钟吕皆参玄。吾之少年早留心,必不至此犹尘缘。
且念八百与三千,云鹤相将来翩翩。

05章 阴阳升降论

夫以乾道轻清而在上,地以坤道重浊而在下,元气则运行乎中而不息。在上者以阳为用,故冬至后一阳之气自地而升,积一百八十日而至天,阳极而阴生;在下者以阴为用,积一百八十日而至地,阴极而阳生。

一升一降,往来无穷。人受冲和之气,以生于天地之间,与天地初无二体,天地之气,一年一周,人身之气,一日一周。自子至巳,阳升之时,故以子时为日中之冬至,在易为复;自午至亥,阴降之时,故以午时为日中之夏至,在易为?ァ?

阴极阳生,阳极阴生,昼夜往来,亦犹天地之升降。人能效天地橐会之用,冲虚湛寂,一气周流于百骸,开则气出,阖则气入,气出则如地气之上升,气入则如天气之下降,自可与天地齐其长久。若也奔骤乎纷华之域,驰骋乎是非之场,则真气耗散,而不为吾之有矣,不若虚静守中以养也。

中者,天地玄牝之气会聚之处也。人能一意守之而不散,则真精自朝,元气自聚,谷神自栖,三尸自去,九虫自灭,此乃长生久视之道也。以是知真息元气,乃人身性命之根。深根固蒂,乃长生久视之道。人之有生,禀大道一元之气,在母胞胎,与母同呼吸,及乎降诞之后,剪去脐蒂,一点元阳,栖于丹田之中,其息出入,通于天门,与天相接,上入泥九,长于元神,下入丹田,通于元气。

庄子云:众人之气为喉,圣人之息为踵。踵也者,深根固蒂之道。人能屏去诸念,真息自定,身入无形,与道为一,在世长年。由是观之,道之在身,岂不尊乎?岂不贵乎?牝之门又将何以名之?此皆不能造其妙,非大圣人安能究是理哉!

又问曰:老氏所谓金丹,与大道相去几何?道无形,安得有所谓龙虎?道无名,安得有所谓铅汞?如金丹者,术耶?道耶?答曰:魏伯阳《参同契》云,金来归性初,乃得称还丹。夫金丹者,金则性之义,丹者心之义,其体谓之大道,其用谓之大丹,丹即道也,道即丹也。又能专气致柔,含光默默,养正持盈,守雌抱一,一心不动,万缘俱寂,丹经万卷,不如守一,守得其一,万法归一。是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人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日月得一以明,万象得一以生,圣人得一而天下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者一之体,一者道之用,人抱道以生,与天地同其根,与万物同其体。夫道一而己矣,得其一,则后天而死,失其一,与物俱腐。子守之以一以为基,采之以一以为药,炼之以一以为火,结之以一以为丹,养之以一以为圣胎,运之以一以为抽添,持之以一以为固济,澄之以一以为沐浴。由一而一,一至于极,谓之脱胎;极其无极,一无所一,与道合真,与天长存,谓之真一。圣人忘形以养气,忘气以养神,忘神以养虚,道非欲虚,虚自归之,人能虚心,道自归之。子欲得衣,一与之裳;子欲得食,一与之粮;子欲得饮,一与之浆;子欲得居,一与之堂;子欲得寒,一与之霜;子欲得热,一与之汤。虚其心,忘其形,守其一,抱其灵,故能固其精,宝其气,全其神,三田精满,五脏气盈,然后谓之丹成,一一于一,可以长生。先圣有云:后其身而身先,忘其身而身存。此诚有以也。

又问曰:愚夙昔夤幸,天假其逢,极荷大慈,剖示玄旨,如所问道,则示之以心,如所问金丹大药,则又示之以心,愚深知一切惟心矣,恍然若有所得,虽欲喻之而无物可喻,虽欲言之而无语可言,但天机深远,道要玄微,虽知药物如此分明,而于火候则犹有疑焉。答曰:二十四气,七十二候,二十八宿,六十四卦,十二分野,此乃天地推移,阴阳度运如是也,夫一年有十二月,一月有三十日,一日有十二时,总计百刻,其间六阳六阴,无非一气升降,在乎人身,则何以异于天地哉!此炼丹之法,所以攒簇五行,会合八卦,法天象地,准日测月,分排卦数,布位星辰,以时易日,内修外应,上水下火,一文一武,故有进退之符,抽添之候,固济之门,沐浴之时,卦象之变,造化之妙,谓之火候,一如月魄之盈亏,潮候之消长,此却简易,不容轻传,以其夺天地之造化,盗日月之魂魄故也。夜三更,吾将盟天以告子矣。先圣有云:虽知药物,而不知神室,则不可结胎;虽知神室,而不知火候,则不可成丹。非子其孰能与于此?鹤林彭耜稽首再拜而言曰:耜虽不敏,愿受教焉。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310456.html

更多阅读

各行的祖师爷 刘备曾错过的四大猛将

太上李老君是铁匠行业的祖师爷,也是铸造业的祖师。因为铸剑与铁器制作本来就是一棵树上的两枝丫。制陶业有两个祖师。资格较老的是宁封子。他是黄帝的陶正官,主管制陶事务,大约是工作表现得还算称职的缘故,被后人尊为祖师。这是挟职务

净土宗历代祖师 西天东土历代祖师菩萨

净土宗历代祖师净宗初祖慧远大师以特别法.永为世范。意旨暗合于行愿.中外流通遍。普令庸彦.大事即生办。肇启莲宗福震旦.畅佛本怀垂方便。圆音一阐士归卢.大法将弘神运殿。一切法门从此流.一切行门从此办。致令各宗尽朝宗.万川赴海依行愿。

紫清指玄集·白玉蟾~~~7 白玉蟾飞升了吗

炼 丹 不 成作   八两日月精,半斤云雾屑。轻似一鸿毛,重如千秤铁。白如天上雪,红如猩猩血。收入玉葫芦,秘之不敢泄。夜半忽风雷,烟气满寥泬。这般情与味,哑子咬破舌。捧腹付一笑,无使心烦热。要整钓鱼竿,再所秋筠节。述 翠 虚 真人安 乐

《反三国志演义》——yy小说的祖师爷 反三国志下载

一、作者和作者本意要说一本书,我认为,先要说作者以及为什么作者会写这本书。周大荒是民国人,名天球,字大荒。这个人没有参与过什么大的事件,当过几个军阀的幕僚,担任过一些报刊的主笔,《反三国志演义》(下称《反》)也就是在《民德报》上连载

转载 唱得好,是祖师爷赏饭吃-永远的名角魏海敏 魏海敏 梨花颂

(联合早报网讯)台湾中时电子报报道,白先勇写「尹雪艳」,写她是个浑身净白的女祭司,冷眼旁观世人的厮杀;名伶魏海敏,则是一身的素净,在舞台上拚搏了半生,如今她终于真正参透了人世的情爱憎恨。魏海敏总是不会老。二十几年前,那一班在台下替她

声明:《茅山祖师白玉蟾 茅山祖师爷》为网友弥漫雾气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