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茂芹,一九四二年出生于中国湖南省,1963 广州美术学院附属美术中学毕业,1965广州美术学院舞台美术设计专科毕业。1980年移居香港,翌年加盟美西Simic画廊。1988年定居台北。擅长肖像、裸体、风景、静物油画。现为湖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广东画院海外特聘画家。
经受过坚苦的生活磨练,又接受了严格的写实绘画的基础训练,经过“文化大革命”后,对生命有了更深一层次的认识。他走向大陆社会后,坚持以写生为重的作画方式,使其无论、风景、静物油画都呈现非常新鲜、生动的色彩面貌,获得专家们的肯定和追随者的敬重。他长期重新自我训练、提升,将目光投射向大陆与港、台华人社区的历史和现实,描绘了许多同代人的肖像,创作了一些有关台湾、大陆历史人物故事。并持续创作了一系列表现现代都市社会中青年感情生活的动人画面。他不仅兼顾艺术教学与创作,长年坚持素描写生练习,获得同辈中少有的艺术精进,并得到众多艺术学生的热诚拥戴。
创造有生命力的艺术形象
台湾油画家冉茂芹是一位经历不寻常的人,他l942年出生于湖南省桃源县,1965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同年到广东肇庆地区话剧团工作。在1980年移居香港前的15年,冉茂芹虽然从事的是舞台美术设计,但从来没有放弃他酷爱的油画创作。每当工作之余,他便背起画具,走向山野,仔细地观察生活中的各色人物和大自然的风光,然后挥动画笔进行创作。作品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充满了对生活的挚爱,富有人情味。他的作品多次参加广东省美展,并以一幅洋溢着生活气息的《送戏上船》入选全国美展。1978年,他的另一幅油画作品《战士之歌》入选"广东省纪念建军美展",并荣获大奖。l980年,冉茂芹赴香港艺术中心任教。在香港的几年中,他潜心作画,画了大量的人物画和风景画,这时他的写实技巧愈加成熟,肖像画不仅酷肖,还能传达出所绘对象的神韵,特别是他画的女裸体形象真切,人物表情丰富,形体微妙的质感变化营造出一种自然、温馨的氛围。他的风景画则秉承了西方浪漫主义画派和俄罗斯19世纪巡回画派大师的风格,色彩变化多端,用笔概括而生动,画面饱含诗意。l985年,冉茂芹在港举办首次个人画展,画展让香港人发现此地有一位写实功力扎实的、具有驾驭情感内涵的优秀油画家。《夕照》、《热玉米》、《永恒的奉献》、《维多利亚港的黄昏》等一批以香港现实社会生活和人物为题材的力作,不仅深刻地表现了画家纯熟流畅的艺术语言,也传达出蕴藏在艺术表现背后的打动人心的深切情感,使人深深地感到,画画的人是一位创作严谨、对生活和艺术充满真诚的艺术家。由于冉茂芹坚实的写实风格和色彩多变的艺术手法,致使一些人误以为冉茂芹在西方"镀金"过。其实,他们哪里知道,在新中国几十年的艺术教育下,中国画家所掌握的写实能力,并不比西方人逊色,冉茂芹正是众多具备写实基础画家中颇有特色的一位。1985年,冉茂芹赴台湾为他故去的父亲扫墓,这使他有机会为台湾一些名流作肖像画,并能深入到少数民族山区采风。他几乎走遍台湾的山山水水,一批反映台湾风土人情的人物画和风景画应运而生。他扎实而独特的写实风格油画同样让台湾人耳目一新,受到艺术界人士和收藏界的肯定。1988年,冉茂芹定居台北,以后他又去了欧洲、澳洲,画了大量的写生小油画和裸体画。十多年来,他在港台、广东、福建举办画展十多次,并出版画册十余种,成为在东南亚颇有名气的油画家。冉茂芹经历丰富,事业有成,但他从来没有满足过。他毕竟是一位社会主义时代的中国培养出来的艺术家,在他的头脑里始终装着对国家、对民族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他深爱着自己的国家和人民,一颗赤子之心并没有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当90年代来临之时,冉茂芹时刻想着这样一个问题:在自己人生步入"知天命"的时刻,应当为国家、为人民留下一些有价值的难忘之作,这才是他人生最有意义的事情。
由于亲属在台湾,冉茂芹青年时代就对台湾的历史、民情产生了兴趣。到台湾后,他进一步了解到,300多年前,清政府曾多次在广东、福建沿海地区禁海,但是,这些地区的下层劳动人民为了改变贫穷的命运,一心要去开拓新生活。于是一批又一批的广东、福建的贫穷百姓不畏海峡的险恶和清政府的禁令,乘着简陋的木船去台湾垦殖。他们历尽艰辛,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冉茂芹被这些先民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他想到,这些先民艰苦奋斗、开拓宝岛的故事,一方面说明了台湾文化与祖国大陆文化有着割不断的血脉联系,另一方面也表明台湾人民性格中顽强、坚韧、勇猛向前、不畏艰难的精神,正是中华民族优秀的品格和精神。冉茂芹决心创作一系列以"唐山人越海去台湾"为题材的史诗式的大型油画,表现他对中华民族奋进精神的讴歌。从此,他频繁地出入图书馆查阅史料,又走遍漳州、泉州、东山等地写生采访,搜集资料,终于经过6年的勤奋创作,绘出两幅巨幅油画《海峡夜浪》和《抵岸》。《海峡夜浪》长3米,高1.6米,完成于1996年。先民去台湾,是非常不易的事,他们为了追求幸福,甚至于要付出生命的代价。这幅画画的是漆黑的夜,海浪咆哮,电闪雷鸣,凭着木板和竹筏驾船越海的先民们正在与汹涌的浪涛搏斗,风浪打来,有人落水,人们在惊恐、在呼号,举起竹竿、抛下长绳去救那落水的人。《海峡夜浪》以强烈的动感刺激着观者的视觉,惊涛骇浪中颠簸的木船和那些奋力划船的汉子们构成了极具强力和张力的严峻画面。画面中心,一位男孩紧紧地抱着一尊妈祖像,20多位男人和女人众星捧月似地守护在妈祖像的周围。妈祖是沿海先民精神的寄托,有了妈祖的保佑,先民们像是有了战胜一切的力量。画面上的人物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提灯的妇女,划桨的男人,还有那呐喊的青年,拉帆的艄公......他们众志成城,要战胜风浪和险阻。可风浪包围着他们,险阻危及着他们,大海仿佛随时要将船只和船上的人们吞没!但是,人们顽强地呐喊着,奋勇拼搏着,拉起桅杆,顶风向前!这幅画大气磅礴,用强烈的感染力,寓意鲜明地通过先民们进发宝岛的史实,画出他们意志刚强的进取开拓精神,也就是说画出我们民族发展的一段历史,表现,我们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从这些来看,《海峡夜浪》成功了,称得上是一曲民族精神的礼赞。《抵岸》画幅长3米,高1.4米,《海峡夜浪》创作于1995年,它所表现的是先民们经过千辛万苦到达台湾海岸的情景。晨曦中,十几个大清朝的子民兴奋地跳下渡海的木船,肩背手提、肩挑头顶着各类行装,在齐腰深的海水中向岸边涉行。晨光照在他们疲倦的脸上,有的青年人喜形于色,跳跃着向岸上指指点点,而一些成年人饱经风霜的面容则透着胜利的微笑--他们终于看到了希望的海岸。《抵岸》称得上是一首欢畅平和的奏鸣曲,与《海峡夜浪》构成风格不同、张弛迥异的对照。《抵岸》透视出先民战胜艰辛的美好结果,看《抵岸》要先读《海峡夜浪》,就会明白《抵岸》并不是肤浅的"大团圆"式的结局,而是经过千辛万苦、艰难险阻,用血和生命换来的结局,因此,《抵岸》包含着深刻的内容,是冉茂芹对先民的敬意和深情的祝福。在创作这两幅巨画的过程中,冉茂芹付出了认真而辛苦的劳动,人物众多、构图复杂、场面宏大等,都对他构成压力。他不畏困难,画过无数次草图,一次又一次推翻构想。他常常通宵达旦地工作,并播放着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在他看来,先民渡海的开拓精神就如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曲。冉茂芹追求生活真实与艺术生活的统一,他对生活和艺术都怀着一颗真诚的心。正是这一点,他带着对先民勇敢奋进精神的敬佩,带着民族的自豪感去感受历史的风云,把感情赋予画面的每个人,使画中的人有了真实的生命,不仅让自己感动,而且让看过这些画的人感动,让人们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的振奋力量。
创造有生命力的艺术形象,是冉茂芹孜孜不倦的执著追求。多年来,画坛各种思潮迭起,冉茂芹从未动摇过他的写实主义绘画的艺术理想。冉茂芹坚信,写实主义绘画是有生命力的,写实不是照相机式的照搬对象,写实需要用极大的智慧和极高的技巧去概括和提炼生活。写实艺术是与人类直观审美经验相联系的,它绝对不会消亡,但是写实主义也要发展,只要努力与人类文化的新经验、与时代相结合,写实主义绘画一定会兴旺发达。冉茂芹用自己的绘画实践来验证他的写实主义绘画理论。我们看到,他的那些人物众多、场面宏大、极富艺术张力的历史画正生动而形象地闪现出艺术与时代、与人类文化相结合的璀璨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