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真是年羹尧的妹妹吗?
在《红楼梦》的第一回,曹公于开首便表明“欲将以往……编述一集,以告天下”,并通过石头与空空道人的对话又重申了“其间离合悲欢,兴衰际遇,俱是按迹循踪,不敢稍加穿凿,至失其真”。曹公如此苦心表白,其用意实是告诉我们:这是部“实录其事”的小说。
林黛玉,世人对她有太多的争议,她的性格受到了多数人的排斥与不理解,而她却是《红楼梦》中灵魂人物之一。在黛玉身上最突出、最引人注意的,不是外貌、不是才华,而是哭!任何看过《红楼梦》的读者对黛玉最深的印象便是“哭”!而曹公正是通过她的哭,来向社会向世俗礼教向命运发出了最强烈的抨击!书中黛玉为世俗所不容,但她并未因此而随波逐流,改变自己去适应封建礼教,她用讥、讽、怨、气、哭、啼,表达了她对荣宁二府的情感。她在反抗,她是贾府这个大的交响乐中最不合旋的音符:尖锐、刺耳。而贾宝玉这个世人眼中的“混世魔王”,父母眼中的“孽障”,同样是大观园的异类,他们的相爱便成了再自然不过的了。
那么黛玉到底是谁?
第四十八回中曾由平儿之口说出了一段“抢扇子”的事件:起因是“老爷”——贾赦,看中了几把旧扇子,以至“回家来,看家里所有收着的这些好扇子,都不中用了,立刻叫人各处搜来。”可搜寻的结果是发现有个混号叫"石头呆子”的“冤家”,他家中正藏有“湘妃、棕竹、麋鹿、玉竹的”等名贵扇子,是以,欲买之,但那石头呆子却死活不卖,并说“要扇子先要我的命!”最终,由贾雨村设计,讹他欠官银,抓了他,又抄了他家,“把这扇子抄了来,做了官价,送了来。”这个情节,在小说中所占篇幅极小,却很值得引起重视。众所周知《红楼梦》其原名《石头记》,且“宝玉”正是“无才补天,幻形入世”的那块顽石,在小说中,贾府可以说从上到下,大家都说宝玉呆,第三回有王夫人向黛一说自己的儿子“疯疯傻傻”,三十五回有老婆子说宝玉“他自己烫了手,倒问别人疼不疼,这可不是呆了吗!”等等,这样一个呆石头可不就是“石头呆子”吗?可见这被抢了扇子的“石头呆子”明显就是“宝玉”其真人的一次隐密地露身!
那么扇子被抢是什么意思呢?为何曹公要写“宝玉”扇子被抢,而后为此被弄得“不知是死是活”呢?而且是如此周折地暗写?
看看被抢的扇子,扇子为“湘妃、棕竹、麋鹿、玉竹的。”在《红楼梦》中用“湘妃”、用“竹”暗喻的只有一个女子——林黛玉。在小说第三十七回,起诗社时,探春为黛玉起别号,探春的原话是“当日娥皇女英洒泪竹上成斑,故今斑竹又名湘妃竹;他如今住的是潇湘馆,他又爱哭,将来他那竹子想来也是要变成斑竹的,以后都叫他‘潇湘妃子’就完了。大家听说,都拍手叫妙。”从这段话,可看出在众人眼中,“湘妃”、“竹”的化身便是黛玉, 所以起号“潇湘妃子”,从“湘妃”、“竹”来看也好,还是(石头呆子)“宝玉”爱扇爱得不顾性命来看,都可以看出这扇子指的是人,是宝玉最珍爱之人——“潇湘妃子”林黛玉!而从这扇子被从石头呆子身边抢走,最终归了老爷——贾赦所有的命运,恰正是“黛玉”人物原型被抢而被迫嫁于他人的命运的隐写!
而在小说开头有一段“呆霸王”——薛蟠打死冯渊(逢冤)抢走英莲。同样是抢,同样是有一个和石头呆子一样逢冤的可怜人,而我们发现有同一个人物在两个故事中都有出场,他就是——贾雨村!两次他都起了帮凶的关键作用。在抢扇子事件中,他设计讹“石头呆子”欠官银,帮助老爷抢到了“湘妃”扇;而在英莲被抢事件中,他同样以官府身份出面,并设计帮薛蟠摆平了官司,使薛蟠顺利地娶到了香菱为妾。两个故事如出一辙!
再看香菱,这个曾名英莲(应怜)的苦命丫头,原是贾雨村恩人——甄士隐(真事隐)的女儿,看她须从下几点:
一、第四十八回,香菱学诗成痴,于是有“探春隔窗笑说道:‘菱姑娘,你闲闲罢。’”对于香菱的身份,一般是不称其为姑娘的,但曹公借探春的戏称——“菱姑娘”,让我们自然想到了大观园众人对林黛玉的称呼——“林姑娘”,此其一。
二、在小说第九回,即众学童大闹书房那一回中,有被薛蟠哄上手的两`个小学生名“香怜”、“玉爱”的出场。如果把“香菱”与其原名“英莲(应怜)”相合,取一头尾得“香莲(怜)”,不正是薛蟠哄上手的小学生“香怜”吗?可见:“香菱”就是小学生“香怜”!
三、小说第九回中,有把“香怜”、“玉爱”两个小学生合称为“香玉二人”。第十九回,宝玉说过“却不知盐课林老爷的小姐才是真正的‘香玉’呢。”可见,“林老爷的小姐”——林黛玉便是“香玉”。那么林黛玉就等同于小学生“香怜”、“玉爱”了!那也可以说,等同于“香怜”的香菱也等同于林黛玉了!再单看香菱与林黛玉的名字,其两个名字相合,再取一头尾,又是一个"香玉”,更有上面说的“菱”与“林”,近音,“林姑娘”与“菱姑娘”叫法的相似了。
由以上几点可知香菱、黛玉两人实为一人也。
事实上,无论是从同样的中间人——贾雨村;还是“扇子”=林黛玉=香菱;石头呆子=宝玉=逢冤;以及同样的故事框架,都不难看出:石头呆子视比生命还重要的扇子(黛玉)被夺,及冯渊的心上人英莲被抢,都是在暗示着同一个婚姻爱情悲剧:“黛玉、香菱”的人物原型被迫嫁于他人为妾,而她的心上人伤心欲绝,几同死去。那,抢夺“黛玉、香菱”的老爷及薛蟠又暗指谁呢?是谁害得两个相爱的人分离,而使“黛玉”终日以泪洗脸?
首先,在小说中黛玉住“潇湘馆”号“潇湘妃子”,而“潇湘馆”原名“有凤来仪”,其中“凤”原指省亲的元妃,同时,更是暗暗指出居住此馆的女主人——林黛玉的身份呢!“凤”也罢,“妃子”也好,都是暗指出黛玉原型的身份,说明她的原型是位后宫里的嫔妃。
其次,在小说第四十八回,抢扇子事件中,夺得扇子回府的是老爷——贾赦。而贾赦在第四十六回中,欲娶丫头鸳鸯为妾,鸳鸳不从,求贾母庇护,并言“我这一辈子,别说是宝玉(贾赦说她想嫁宝玉),就是‘宝金’、‘宝银’、‘宝天王’、‘宝皇帝’,横竖不嫁人就完了!”就是说,即便是皇帝,她也不愿嫁,其实,曹公要表达的正是:丫头拒嫁的是“皇帝”,即此时贾赦被用来暗指皇帝,那么再回头看贾赦抢扇,可推知那抢“扇子”(暗指黛玉)的自然是皇帝了。
再有,第十六回,黛玉自苏州回贾府,宝玉将北静王送他的——原“系圣上所赐零苓香念珠”又转赠给了黛玉,而黛玉却毫不领情地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这东西”。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到,第二十八回,宝玉将身上原是袭人的松花汗巾赠与蒋玉函,并把蒋玉函所赠的大红汗巾转赠给了袭人,而成了袭人与蒋玉函结成夫妻的先兆,小说中更有丫环小红与贾芸的绢帕相换,等等这些小物件在《红楼梦》中常有暗喻婚姻、命运的作用,更有黛玉自己对宝玉与湘云关系猜疑时,发出的对小物件作用的评价:“多半才子佳人,都因小巧玩物上撮合……皆由小物而遂终身之愿”,可见,小物件赠与有婚配之意。而黛玉说的“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这东西。”其实,她不要的,不仅指“东西”,更是指“婚姻”。那么黛玉要的又是什么呢?还是小物件,第二十四回,有宝玉赠两块旧帕子给她,而她也“神痴心醉”地收下了,并忍不住在帕上题诗表意。这一收一拒,正表达了她的情感取向,她的选择,正是她真实情感的表达,她视真情远胜过金钱与权势!
而圣上赐念珠一事,在清代历史上亦有记载,在冯尔康先生所著的《雍正传》中亦有提到,康熙病危之时,曾将所戴念珠赐与当时的四王爷雍正。再看小说中同样受圣上赐珠的北静王,其名字中的“北”字在“东南西北中”里行四,可看为北静王是位行四的王爷,而当年受圣上赐珠的雍正恰也是位行四的四王爷,无论是受圣上赐珠还是同样的行四,以及同样的王爷身份,都说明了北静王正是指雍正。而黛玉说的:“什么臭男人拿过的”,当然不是骂宝玉,而是在骂北静王,骂雍正。这与第二回中说“男人是泥做的骨肉……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是一样的,都是在骂雍正是“浊臭逼人”的“臭男人”。所以,可以由黛玉的拒珠,看出黛玉的拒嫁,并且拒嫁的正是雍正皇帝!不过由小说中名“湘妃”的扇子被夺以及香菱被抢为妾的命运可知,“黛玉”这个角色的人物原型最终还是被逼出嫁,嫁给了曾以是四王爷的雍正皇帝,做了个常日哭泣的“潇湘妃子”。
那这位雍正皇帝的妃子,她到底是哪位嫔妃呢?她又姓什么呢?
一、上面讲香菱、黛玉同指一人,除了名字与两个故事的联结外,另外更有一个关键字的联结——“莲”,《红楼梦》中第六十三回,宝玉生日开夜宴时,黛玉抽得一签,签上画有一枝“芙蓉花”。后有“众人笑说:‘这个好极!除了他,别人不配做芙蓉!’”且黛玉另一个隐身——晴雯,死后被丫头编成专管芙蓉花的花神,因此宝玉为她作了《芙蓉诔》,而当宝玉刚读完《芙蓉诔》时“却是个人影儿从芙蓉花里走出来,”丫头大叫“晴雯真来显魂了!”而后发现被认为是晴雯魂魄的正是黛玉。这些都在提醒读者:《芙蓉诔》名祭晴雯,实祭黛玉,而芙蓉亦实指黛玉也。芙蓉,是莲的别名,也就是说“莲”指黛玉。再看香菱,其原名叫“英莲”,名中便有一“莲”字,并且在第五回,暗指香菱命运的诗句中有“根并荷花一茎香”,其中“荷花”指香菱,而“荷花”即“芙蓉”即“莲”花,可见二女同一“莲”字有很深之联系!!再看:“莲”与“年”近音,其实如果要暗写“年家女儿”,用“莲花”(年花)来形容再合适不过了。这就是众人说“除了她(黛玉),别人不配做芙蓉”之意了。
二、再看小说第二回其中一段的开头:“原来雨村因那年士隐赠银之后……”这里的“那年士隐”,表面看是“那年——(甄)士隐”,其实应看为“那——年士隐”,由此可知甄士隐,实应姓“年”。而甄士隐是香菱之父,即香菱实应姓“年”,由上面论证可知香菱、黛玉为一人,那么也就是说黛玉、香菱其真人实姓“年”。前面说香菱、黛玉二人原型是被迫嫁给雍正帝的,而雍正帝的嫔妃中,年姓的,只有年羹尧妹妹——年贵妃!
三、再看小说里另一个与“莲”字有关之人——贾琏,他的名字中的“琏”字与“莲”同音,与“年”近音,他在贾府,人称“琏二爷”,而年贵妃的哥哥年羹尧亦是位“年二爷”(其有一兄名年希尧)。在第十六回中贾琏护送黛玉从苏州回府,当时正值贾元春被晋封为贤德妃,于是,当他回房后,王熙凤“因房内别无外人,便笑道:‘国舅老爷大喜!国舅老爷一路风尘辛苦!’”在小说中,最该称为国舅的宝玉(元妃之弟),却无一人如此称呼,反是贾琏被其妻称为“国舅老爷”,而年羹尧这个年二爷当年不也是位“国舅老爷”吗?可见“贾琏琏二爷”就是指“年羹尧年二爷”。
从上面,“莲”(年)与黛玉香菱之联系,而说其姓“年”,以及,国舅贾琏琏二爷等同于年二爷年羹尧等等看出,女主人翁实为年贵妃。
这里再引出另一条线——贾珍、贾蓉、秦可卿、秦钟。小说中,贾珍是贾蓉的父亲,而“贾珍”与“贾蓉”父子的名字与“雍正”、“乾隆”父子的年号相对比,可发现“珍”与“正”近音,而“蓉”与“隆”近音,且贾珍的“珍”与雍正其名——胤稹的“稹”同音。如此相似,实难称之为巧合,此其一;其二,小说第六十三回有贾蓉语——“从古至今,连汉朝和唐朝……,何况咱们这宗人家?”把自家与汉唐并举,可见,实也是同样之皇家!所以,可以大胆推断贾珍即雍正,而贾蓉即乾隆。书中贾珍与贾琏关系亲密异常,这正与雍正和年羹尧起初的密切关系是一样的。
而对秦可卿这个人物,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从她的相貌看去:香菱在贾府第一次出场时,通过王夫人陪嫁——“周瑞家的”之口说出了“这个模样儿,竟有些象咱们东府里的小蓉奶奶的品格儿。”丫环金钏儿也立即表达了同样的看法,这里的“小蓉奶奶”就是秦可卿。而我们知道曹公常用模样相像而暗指是同一人的手法,比如晴雯和黛玉。由此可推知容貌相似的可卿与香菱是同一人也。其实对可卿的外表,小说还有一段更直接的对比,在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中有“早有一位仙姬在内,其鲜艳妩媚,大似宝钗;袅娜风流,又如黛玉”,这仙姬便是小名可卿的秦氏——秦可卿,同样的,这句话其深意便是:宝钗、黛玉与秦可卿是同一人也。也就是说宝钗、黛玉、可卿、香菱为一人也。
二、从“香”看去:上面说宝钗、黛玉、可卿为一人也。其实在小说第五回,有“说着大家来自秦氏卧室,刚至房中,便有一股细细的甜香,宝玉......连说:‘好香!’”,而小说第八回有“宝玉此时与宝钗挨肩坐着,只闻一阵阵的香气”,至于小说第十九回有“宝玉......只闻见一股幽香,却是从黛玉袖中发出”,这是小说唯有的三位“香”女子,且都由宝玉发出赞叹,这“香”气实是在起纽带作用,暗指三人为一人也,而又在十九回中通过宝玉之口说出“盐课林老爷的小姐才是真正的‘香玉呢’”,也就是说虽然“香玉”很多,但林黛玉这个“香玉”才是最真实的、最正宗的人物原型,即林黛玉的性格特征才是真正的人物原型的性格特征,而其他同样影射其原型命运的角色们,如宝钗、可卿等,都有了某些方面的改动和艺术加工,但她们仍然同样影射着一个人的命运,暗含着同一个女子的悲剧。
三、从与宝玉关系上看:小说第五回便有宝玉在梦中游太虚幻境,并与可卿在梦中成亲一事。且小说第十三回有宝玉“如今从梦中听见说秦氏死了,连忙翻身爬起来,只觉心中似戳了一刀的,不觉的‘哇’的一声,直喷出一口血来。”闻死讯而吐血,这样的描述足以说明可卿在宝玉心中的地位,而二人的关系也可从以上两点得知是恋人关系,从此点来说,可卿与宝玉至爱——黛玉其实是一人也。
四、从她的身份看去:小说中,秦可卿为贾蓉妻,贾珍儿媳,但书中又通过焦大之口说出了秦可卿与公公贾珍“抓灰”,并在她死后,有“贾珍哭的泪人一般”、“贾珍此时(可卿死时)也有些病症在身,二则过于悲痛”、“说着流下泪来”,并且在丧礼上窜上窜下,满是他的身影,而对丧妻本该悲痛欲绝的贾蓉,他的表情、状态、语言毫不描写,一字不提,此不怪矣!可以说,在秦可卿早亡这件事上,曹公让贾蓉一滴泪也没掉,一声哭也没发出。甚至,在丧礼上,连他的身影都难以一见,这大不近情理,就象可卿的死与他无关一样。其实曹公在秦可卿丧事上的这种安排,是要告诉我们:秦可卿名为贾蓉妻,实为贾珍妾也,也就是说秦可卿人物原型乃是“贾珍”人物原型的妾,而非其子之妻!所以她的死贾珍哭,而贾蓉毫不伤悲,甚至连众人安慰的对象也只是贾珍而非贾蓉。所以秦可卿为贾珍(雍正)妾,香菱为薛蟠(雍正)妾,而年贵妃不也正是雍正的妾吗?
五、从明暗线看去:小说中,容貌象秦可卿的宝钗,几次被明确比喻成“杨贵妃”,如:小说第三十回有“怪不得他们拿姐姐(宝钗)比杨妃……”及“我(宝钗)倒象杨妃”等语,以及二十七回回目“杨妃戏彩蝶”,此为比喻象杨妃之明线。暗线是,第五回有“诗后又画一座高楼,上有一美人悬梁自尽”,这是宝玉梦中所见的暗指秦可卿命运的画,并且秦可卿明明就是贾珍妾,为何还刻意安排其为贾蓉之妻,又有公媳扒灰一说呢?其实,刻意加的公媳扒灰也好,“悬梁自尽”也罢,都是暗写可卿象曾公媳扒灰,并最终悬梁自尽的杨玉环。前面已多次论证宝钗与可卿为一人也,如此一明一暗两条线,一是明说宝钗象杨贵妃,另一是暗写可卿象杨玉环,二线归一,其实是说可卿、宝钗的人物原型之命运象极了杨玉环。杨玉环,唐明皇之贵妃,受其兄杨国忠之累,终被赐自尽而亡,杨国忠亦是被众将士杀死,其后家业彻底败落。放眼小说诞生的“雍”、“乾”年代,与杨贵妃命运相似的不正是年贵妃吗?
其实把唐代的杨国忠与清代的年羹尧来相比较,他们都是国之重臣,妹为贵妃,身为国舅又极得皇帝宠爱,权倾一时,家财万贯,且结局都是家破人亡。而杨贵妃与年贵妃亦有一比,同样贵为贵妃,同样不得寿终,同样受兄所累,同样人一亡,家就败。这样的明暗线实是通过杨玉环让我们直接联想到那个时代的年贵妃,而小说中,当秦可卿死讯传出“彼时合家皆知,无不纳闷,都有些疑心。”,如果秦可卿果真如小说表面交待的为病死,那为何众人还“纳闷”、“疑心”呢?可见,其死因蹊跷,从这可看出年贵妃的死因也应怀疑,至于是否如其兄年羹尧(以及杨贵妃)一样,是被赐死,还是单纯自尽而死,等等不得而知也。但她早不死,晚不死,在皇上要杀其兄年羹尧的上一个月死去,是否是人为安排的呢?并且秦可卿这个人物,小说中表面说她为病死,却又在暗喻她命运的画中指“有一美人悬梁自尽”,也就是说小说表面上说秦可卿为病死,在命运之诗中又暗指她是自尽而亡。此不怪吗?那么史料记载年贵妃为病死,而实际是自尽而亡呢?这暂且不论,但年贵妃的死是值得质疑的,让我们也存“纳闷”与“疑心”。
再看其弟秦钟:
(一)、在秦可卿死后,不久,其弟秦钟亦病死。这与年贵妃死后的下一个月其兄年羹尧便被雍正赐其自杀而亡,在时间差距上极为相似,这里“弟”秦钟,实为“兄”也,只是曹公善用的隐藏手法罢了。
(二)、第十六回开头第二段曾介绍凤姐弄权害死一对苦命鸳鸯——小姐金哥与守备之子的帮事,这个小故事的结果是那个叫“金哥”的女孩“自缢”,并有“那守备之子谁知也是个情种,闻知金哥自缢,遂投河而死。”此一句也,说“守备之子”“也是个情种”,这“也是”便是说“金哥”是“情种”,所以“守备之子”才“也是个情种”,而“情种”与“秦钟”读音十分相似,并两个“情种”都是自杀的!同样也在此回中,宝玉看秦钟时,有“宝玉忙叫道:‘鲸哥!宝玉来了,’”这里“鲸哥”是秦钟的小名,“鲸哥”与前面自尽而亡的女孩“金哥”读音也是如此相似,所以可以说无论是金哥这个“情种”,还是守备之子这个“情种”,他们都是自尽而亡,这里实是暗指秦钟不是病死,是自尽而亡!而年羹尧当年正是被雍正赐自尽而亡的。
(三)、更有小说第十六回“那秦钟早已魂魄离身,只剩得一口悠悠余气在胸,正见许多鬼判持牌提索来捉他。那秦钟魂魄那里肯就去?……因此百般求告鬼判。无奈这些鬼判都不肯徇私……”在《雍正传》第114页有“年羹尧接到自裁令,迟延不肯下手,总在幻想雍正会下旨赦免他,监刑的蔡廷严加催促,年遂绝望地自缢。”这种不肯就死的磨蹭,以及死时身边有人监刑催促都是如此相同,可以发现年羹尧死时的际遇与秦钟死时的遭遇又是惊人的相似。等等这些都说明了一点——秦钟就是年羹尧!也可推知秦可卿自然就是年贵妃了。而小说第一回有“不想这日三月十五……油锅火逸,便烧着窗纸…那火已成了势了……可怜甄家在隔壁,早成了一堆瓦砾场了”,这里由三月的一场火引发了甄家的哀败,而上面说甄士隐实姓“年”,所以“甄家”实为“年家”!而“火”与“祸”谐音,其实甄家三月起“火”,实为年家三月起“祸”呀,在《雍正传》第111页有“雍正以此为题目,于三月间发出上谕,说年羹尧‘不欲以朝乾夕惕四字归之于朕耳’……这就把讨伐年羹尧的战幕正是揭开了。”可见年家与小说中的甄家一样都是三月起“火”(祸)。而秦可卿从小说中第八回最后一段可知其为秦邦业养女,秦钟为秦邦业亲生儿子,这与“年氏,巡抚年遐龄女,或云为遐龄养女。”一句中的“或云”又如此吻合,由此也可认定为年贵妃实为年家养女也!
再看第三十五回,“忽有人来回话,说:‘傅二爷家的两个嬷嬷来请安,来见二爷。’”下面又有“宝玉素昔最厌勇男蠢妇的”一句,这里“勇男”当是说“傅二爷”,“蠢妇”在这里即指“两个嬷嬷”,并且又由宝玉的听说来告诉读者:这位傅二爷还有个“琼闺秀玉”的妹妹“名唤傅秋芳”,其人“才貌俱全”,而宝玉“虽自未亲睹,然遐思遥爱之心,十分诚敬”,而小说中又交待“那傅试安心仗着妹子,要与豪门贵族结亲……那傅试与贾家亲密,也自有一段心事。”小说中,这傅二爷兄妹只在这里露了个影,连面儿也没出来,这两人是否多余呢?不,这实际上是小说重要人物原型的一次投影。傅二爷其实便是年二爷——年羹尧,而傅秋芳正是年羹尧之妹年贵妃!众所周知年羹尧是叱咤一时的大将军,一介武夫,称其为“勇男”再合适不过,其实宝玉的“最厌勇男”,实是宝玉厌年羹尧,恨年羹尧,牺牲妹妹以求前程,达到攀龙附凤的目的,而最后只是一场空。这在第五回里《好事终》中有评“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而那个“琼闺秀玉”的傅秋芳(年贵妃)因“秉月貌”,去最终成了“败家的根本”!是以宝玉对傅秋芳的“遥爱之心”正是对住在宫中的年贵妃的“遥爱之心”。
从上面两条线的论证可知,秦可卿也罢,香菱也罢,宝钗、黛玉也罢、元妃、傅秋芳等人也罢,虽然曹公赋予她们的性格面孔,各具特色,千差万别,但在人物命运上却影射着同一个人——年贵妃。也就是说“石头呆子”视比生命还重的恋人正是——年羹尧之妹年贵妃。
而在小说中一直起帮凶的贾雨村却正是清代大臣——李维均。在第二回中贾雨村娶了甄家的丫环为妾,这个叫“娇杏”(绕幸)的丫环没多久就被扶作正室夫人,而《雍正传》第一百页有:“雍正听了年(羹尧)的话,将他(赵之垣)撤职,改用李维均。李的由妾扶正的妻子,是年羹尧家人(古代指仆人)魏之耀的干女儿”,由此可知,这李维均受恩于年羹尧,且将年家的丫头娶为妾,后又扶正,这与贾雨村是如此相似。贾雨村不也娶了恩翁家的丫环为妾,又扶了正吗?更为有趣的是小说中的贾雨村先受恩于甄家,后又恩将仇报,在葫芦案中害了甄家女儿英莲(即香菱),而李维均这个曾受恩于年羹尧之人却在“倒年”中扮演了同样角色,“李维均连上三疏,说年‘挟威势而作威福,招权纳贿,排异党同,冒滥军功,侵吞国帑,杀戮无辜,残害良民’”如此嘴脸真与贾雨村无二!
红楼、红楼,“红”即“朱”,而“朱楼”即皇宫,那本是最最富贵之所,可对那些如花朵般美好的女孩们却是死亡之门。当那身后的宫门一关,这些女子几乎一生都呆在那“不得见人的去处”,“不要多说一句话,不可多行一步路”,哭,不得自由地哭;笑,不得自由地笑。“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一直熬,熬到成了一堆白骨才能离开,于是黛玉,这个小说中的灵魂人物,这个“千红一窟(哭)”的代表,这个一生都用泪,用诗句去反抗的女性,她与其他众多红楼姐妹们同样早早夭折的命运,正是揭示了曹公的观点—在那样的封建制度里,在那样一个没有自由没有平等的窒息空间中,美好的生命只会被扼杀!黛玉才会发出“愿侬胁下生双翼,随到花飞天尽头”的强烈愿望!“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此句是黛玉葬花时发出的悲鸣,其实她哪里是在葬花,她是在葬人!葬的正是“红楼”里众多被逼死的姐姐妹妹们……
推荐阅读:
曹公笔下的林黛玉到底有多美?黛玉为何能够在红楼中独冠群芳“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金陵十二钗
谁才是《红楼梦》中永不凋零的美丽?《红楼梦》中的生日宴都在暗示了什么?《红楼梦》中最无奈的爱
大观园中的螃蟹宴真的被"忽悠"了吗?《红楼梦》中宝玉娶妻的标准是什么?黛玉究竟是如何死的?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其实也可以很世故探究《红楼梦》中林黛玉名字的真意从小事看黛玉的为人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为何能够倾倒众人?《红楼梦》中谁让薛宝钗吃醋了?黛玉是贾母心中的痛
《红楼梦》中宝玉为什么给黛玉送两方旧帕?品《红楼梦》中的“四大美女”黛玉为何帮贾府算帐 ?
贾母为什么看重林黛玉而不是薛宝钗?元春如何看待金玉及木石缘?谁才是大观园中的真女子?
《红楼梦》中的妙玉,佛门中的黛玉?检抄大观园为何不抄蘅芜院?林妹妹究竟有多少家产?
《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最终结局是什么?《红楼梦》中的贾母会抛弃黛玉吗?贾探春真的是远嫁吗?
谁才是《红楼梦》中成功男人背后的女人?凤姐究竟为何事而求黛玉?凤姐在大观园中的闺中密友
看《红楼梦》中贾母逛大观园都逛出了什么?黛玉在大观园中的“反常之举”谁是大观园里最后的赢家?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最终结局是什么?谁才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才气的女子?《红楼梦》中最悲情的母女
《三国演义》中的貂蝉最终魂归何方?《红楼梦》中的林黛玉会嫁给北静王吗?林黛玉的真实身份是什么?
《红楼梦》真的会上演钗黛的“调包计”吗?黛玉与湘云谁的生存处境更堪怜?袭人为什么要离开贾府?
《红楼梦》中薛宝钗的青云之志究竟在何方?《红楼梦》中走得最妙的一步棋王夫人当真不知道晴雯吗?《红楼梦》中的王夫人为什么要撵走金钏儿?《红楼梦》中最具教师潜质的金钗世间真的有"孟婆汤"?
《红楼梦》中的贾政真的讨厌宝玉吗?87版《红楼梦》为什么能够持久不衰?段誉会像贾宝玉吗?
《红楼梦》中的黛玉嫁给宝玉会幸福吗?“守宫砂”真的能够检验女子的贞操吗?世间真有许仙和白娘子吗?
韦小宝的为官之道为何能够如此顺利?
点击此处,看海风夜空全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