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的一切都是“缘起法”,因缘和合的根本是因为众生“觉性”。众生有觉性,就会对“真性”有认识;有了真性的“认识”,就会形成万有之内不同层次法性的体现。这就是无量无际的宇宙,层层宇宙标准,层层律法形态,层层众生和层层华藏世界的由来。在宇宙当中是一层境界幻想出来下一层,一层境界的幻想和妄动导致了下层世界的产生。但是一切的一切全部是积累在众生的“觉性”之上,所以因为有觉性,众生“确定”觉性,众生被觉性所带动、所蒙蔽,走向空性律法的制约。
成住坏灭空,体现着众生被觉性、识性掩盖原始真性后,真性折射而成的诸种幻想、妄念聚合体现出万法形态,因缘相续,形成了宇宙万有,轮转幻灭,一刻不停。众生的妄想有生灭流转,妄念生灭间有“间隙”,是为真性透过觉性、识性展现出来的“空性”,那就是诸法实相。宇宙是众生妄想聚合,因缘相续而成的幻境,万有世界都在体现幻想,宇宙成住坏灭空,与众生妄想一致。宇宙的生成,就是妄念升起,宇宙的存在,体现妄想过程。宇宙的坏灭,体现妄念之间的“间隙”,而“空性”是没有自知的,没有觉悟的,是因为原始真性“寂灭”,离生灭妄想,无存无住,宇宙无量无际的众生原始真性从未生过,所以也不会随着妄想进入生灭。只是众生妄想“体现”分解了,觉性消散了,但是众生的真性从未改变,仅仅被觉性、识性蒙蔽,真性不在“生灭”妄想中。
当众生在成住坏灭空,走向最后一步“空尽”,空性与众生觉性一体,因觉而有空,将觉性消散,离空离觉,是为寂灭,就彰显出来了真性寂灭“无漏圆觉”。这就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真正的、最根本的境界和实相,因为一切万法都是虚妄,一切万有都是妄动。当觉性妄动、幻想消散,“空照”无住,寂灭无生,远离寂灭,如如不动,包藏虚空,是众生真性原始——“寂灭圆照”。
十方三世诸佛、菩萨到三界六道当中的天人、阿修罗、鬼怪、地狱、畜生,一切众生的妄想、觉性、识性、法性、感与受之中,根本的性质,都是“寂灭无生,无住寂灭”的清净圆觉,一切诸法表现都体现着“圆觉寂照”,这是妄想而成的宇宙内,众生觉性、识性无法去触及的真相。任何众生,无论是鬼,无论是苍蝇,无论是人,无论是天人道,无论是菩萨道,任何众生若能“解脱”妄想业力,因缘束缚,破除觉性智慧,破除识性妄想,无生无住清净当下,见证“寂灭圆照”,原始自性顷刻可以解脱幻灭,证得清净自性,证得觉悟圆满。这就是大乘佛法的核心——明心见性,见性成佛。
这个宇宙当中不存在什么神,不存在唯一的主宰,宇宙中存在的只有一样东西——幻想。诸法众生都活在幻想之中,包括天界的这些执着于真性体现法性形态的无量众生们。众生的“真性”都已经被他们真性的“彰显”、幻想而成的境界给“蒙蔽”了,认为智慧、法力、慈悲,那个就是真实的实相,实际上不是。只有灭尽“所得”,无住“寂灭”,自性无生,“遍及圆照”是诸法实相。真性以空性彰显,但是寂灭永远不可能被“空性”触及,永远不可能被“万法”所带动改变,永远不被众生“觉性”和“识性”所见证。众生只有将蒙蔽自性的,一切妄动和幻想消散之后,可以当下、顷刻洞悟“大方广圆觉陀罗尼,寂灭如来海”。任何众生饮此“海水”,即刻成佛,即刻圆觉寂照,即刻脱离妄动,即刻脱离万法制约。
所有的众生都生活在一面镜子里面。这面镜子是“觉性”觉“空”形成的宇宙苍穹;这面镜子与无穷尽的、无边无际的宇宙一样大,这个宇宙是由众生“幻想”构成的。所以说,在构成整个宇宙“内在”的境界当中,无论众生对境界产生多么细致的“认识”,认为宇宙“有”实性实体,诸相是无比真实的,是因为宇宙建立在众生“认识”之上幻想而成,这个“认识”本身也是幻想的派生。众生世界都是“泥做的”,而这个“泥土”,是妄念产生的“业力”聚合,体现着因缘相续构成的宇宙,宇宙“体现”着众生妄念形成的“习气业力”。
众生不仅仅是人类,包括天界的众生也是一样,三界六道,包括十方世界的诸佛菩萨,在“寂灭如来海”遍照,皆为“泥尘”。这个“泥”是什么呢?不是物质,这个“泥”是幻念。因为众生的幻想聚合相续构成了世界,而众生在幻想当中,“妄想”认识妄想,对世界的认识是无比清晰系统,这个世界包括十方三世无量众生。
世界就是一面“镜子”,你站在镜子面前,这个镜子里面有整个的山川大地,整个的宇宙苍穹,整个无漏无量的华藏世界,无漏无量的佛陀菩萨,无漏无量的众生。这个镜子微观当中,任何一个微尘当中有“十万亿”三千大千世界,有十万亿三千大千个苍穹宇宙存在。而三千大千世界中的任何一个微尘都可以无限量、无尽头地分解,就像梦境可以无限量地深入深入深入地衍生,任何一个微细的“妄念”中,都可以无限制无尽头地延伸无数无量的“妄念”境界,相续聚合……
任何一层妄想延续的世界中,横向同等境界都有无量无尽的苍穹宇宙,无限无量世界;任何一个世界中,都有无尽无量的微尘;任何一粒微尘之中,都蕴含无限量深入、深邃、广大的苍穹世界;任何一个苍穹世界中微尘都蕴含十万亿三千大千宇宙世界;而这个微尘中的宇宙世界,却永远没有终止地分解延伸,众生念头刹那生灭,宇宙无始劫生灭相续……
镜子在三界六道众生之中体现,是众生“识性”。这个识性,祂的源头是什么东西呢?这个识性的源头是幻想。真性在三界之内,被“感”蒙蔽,因为幻想万法存在,形成了“确定”认识。祂对三界有“认识”了,这个认识是一种“存在感”,可是祂却不知道,在没有进入三界之前祂是没有“认识”的,也没有一个因为“认识”而存在的“认识”本体,是无性无形的。进入到三界之后,在“存在感”的基准之上,又派生出来了感(感为“能”)和受(受为“所”)——三界因果业障、习气妄念的根源,是阿赖耶识储存的种性妄想,派生着源源不断细微习气和业力妄想。“存在感”幻想蒙蔽“真性”折射“性光”,投射在情感欲望的聚合中,形成了“心灵”。
真性“性光”透过妄想聚合习气构成“心灵”,在情感欲望的波动之中,结合六根对于外界景象的摄取,反射在大脑中就是人类的“意识”。真性会被“空觉”智慧掩盖,执着觉性,就会偏离空性,被诸法带动进入幻想。幻想形成“感和受”的基础,感和受蒙蔽真性,就是最原始三界内最高层生命境界——非想非非想。实际上是“感”的最初体现,是一种“觉知”,根本上是“存在”感,这是一个亘古的秘密。三界内最高层的体现,称为“意”“存在”,众生无形无相,无我无漏,但是“知道”存在,因为“知道”存在,就一定有一个“知道”存在的“主体”存在,这个“体现存在”的“确定”就是“感”的原始面目。有感,必然有“所感”,这就是“能与所”,分别二见,众生“意识”轮回的起始。
“真性”,被幻想存在所“确定”了存在的“状态”之后,幻想存在是“真实”的,这是“识性”的开始。真性叠加了感和受这两种物质,与三界内一切空间一切众生的“意”受缘起,因果就此产生;换另一个角度来说,“物质性”都是空性“幻想”,“确认”了幻想,就偏离了真性无存,所体现出来的空性,众生的幻想掩盖了空性,就是“识性”。
感“照”世界是“真实”存在的,真性透过“感”折射出“意”,体现出来三界内最原始的“灵性”,由“意”生“相”,由“相”生出“分别”:这个东西是好的,那个东西是不好的;这个境界是美妙的,那个境界是不美妙的。祂从何“分别”美妙和不美妙呢?就是“意”最根本上是“存在感”折射真性,而真性无体无相,无存无性;没有存在感,“意”无从升起,感和受无从附着派生;没有感受折射“真性”,体现出来的“意”,众生就没有分别。反过来讲,众生一切妄想,皆是真性“折射”的光明,都蕴含真性无存无漏,遍及万有,无生无灭的性质。只因众生执迷幻境妄想,迷失原始自性,从而产生妄境分别;有了分别,众生就会产生“诸相”;有了对于诸相的“分别”,就有了“执着”;众生执着妄想,深入妄想,众生就会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的妄想因果相续轮回。
“妄想”,是众生因果轮回的开始;“妄念”,是众生累世轮回性根的源头,就是众生的淫心根本;“着相”分别,彰显一切罪恶;“着相”分别,就是众生生生世世在因果六道当中轮回与众生无量冤亲债主结下业力的最根本原因。因为“妄想”分别,体现出你的感受与需求,你的认识与执着,你的喜怒哀乐,你对一切相的执着妄想。当众生妄想“着相”,产生分别的时候,就会与其它一切的事物相分别开来,就会执着于自我的存在。“自我”派生的感觉,“自我”对于万法相和万有相的“认识”,而执着“认识”,把附着在分别“着相”之上的“自我”和建立在“自我”之上的观念当成了实体,这就进入了下一个梦境。这就是因果轮回、六道众生形成的根本原理。
三界众生因“识性”而迷,真性在“感受”之中体现,即是“识性”。“识性”未曾彰显“分别见”,是蕴含在“感”之内的“意”,“感”派生“受”,“受”派生“妄念”,妄念就是“意”的体现,形成了“分别二见”,众生生死轮回,三界六道无量世界即刻形成。
“感”蕴含真性,是众生“心灵”的基础,在“感”未曾派生“受”之前,“感”蕴含真性的状态,如同“明镜”一般,映照万有苍穹,而不为所转。这个“不动清净”的境界,是离三界众生“妄想”境界的“净觉妙心”,蕴含“妄想习气”种性,却不随诸因缘生根发芽,远离颠倒妄想,为无漏大阿罗汉果。妄念无生,无染习气的“心”,是众生“真心”。
众生六根的“见”性,都由这个“真心”体现,心“能”现六根“见听闻尝触意”所有种性,而真心之“见”,却不会被六根“所见”蒙蔽,不被六尘“境界”所染;这个“真心”根本上是“蒙蔽”折射,有心识即有“诸相”,而心识本为妄想,所以“诸相非相,诸法性空”。而三界最高层修证到“非想非非想”,四禅八定最后一个“空”定,脱离了“相”,不在“受”的迁移流转聚合之中,对众生、诸法没有“分别”,清净自如,但是心灵依旧“确认”诸法“存在”,就被“存在感”束缚、困惑、蒙蔽了无存真性。
对于三界众生,轮回生灭是不可更改的“必然”。为何不可更改?因为心灵无法解脱存在感,有实性存在的因,必定升起因缘聚合,流转不休的“果”;心灵就是妄想形成的“感”与“所感”,分别二见的构成;有心灵妄想投射形成的“宇宙”世界,诸法诸相,皆为妄想投射形成,内在性空无实,众生都将妄想分别当成了真实存在。识性“折射”的宇宙众生全部都是妄想投射而成,但是众生却把它当成了真实的,就会对所谓的“真实”产生了执着贪爱。真性被妄想牢牢地限定在幻觉当中,被“妄念习气”牵引堕入生生世世的轮————回生死。
消散“分别妄想”形成的“诸相”执着,解脱“感”与“所感”,真性就会透过众生的幻象构成的心灵,展现出来清净如如不动,空性光明;修行者在心灵中,割舍分别二见形成的“妄我”,自性清净涅槃,无生、无住、离空、离觉的真如,就会展现出来“性光”,在虚妄念头,诸法幻象中,折射出来真性的无染自性,心性寂灭,妄想消散,真性彰显,就是“得道者”,心灵清净寂灭程度,就“体现”真性原始面目。空性境界也好,觉性内涵也好,智慧和无量的法力神通也好,全都是寂灭真性被“觉性”折射的“光明”。如果众生不能够明确“寂灭为法”的道理,将“觉性”中绽放出来的真性光明当做了实性存在,就是众生着相入魔的开始。
神通不是“真理”,觉悟不是“真理”,智慧不是“真理”,文字也不是“真理”,光明不是“真理”,永生也不是真理,福报、能量、永恒,一切“觉受”,都不是真理。真理就是众生自性清净,无漏不动,无住圆满,清净涅槃,寂照圆觉。《楞伽经》云:佛语心为宗,无门为法门。
修行中的人,把构成“心灵”的我执、分别、欲望、幻想、情感,以及人性中的贪婪、索求、恐惧、希望,完全都放得下来,会发现心灵就慢慢地“空”了、静止了。把心底深处的“我执”和放不下的诸相执着、自尊心、人格,将构成人类思维意识形态的原始“需求”,从心底彻底割舍掉,会发现“思维”不存在了,“心”不存在了。没有了欲望,就没有与欲望相对升起的“认识”,欲望与认识消失,建立在需求与“感受”之上的“自我”人性就会消失。
失去一切欲望执着,情感波动分解消失,“思维记忆”就消散了;由妄想、情感、欲望、心灵中习气记忆积累而成“我”的内在体验,就不存在了。可是你的“意”是“清醒”的,生命还是“活着”的,只是这个建立在心灵需求,妄想习气,思维幻觉,欲望执着之上形成的“我”,就分解消散了。而“真性”无住,无漏,圆满,离生灭诸相,体现如如不动。此时的“你”和过去的“你”,同样是一个人体,但是“内在”却大相径庭。过去的你,是“幻想”构成的,是因果业障、习气妄想、累世冤亲债主和欲望情感、贪婪和我执、分别聚合构成的“妄心”蒙蔽真性折射出来的“意识”。而现在的这个“你”却是“无自性,无自觉,清净涅槃,离生灭妄想,不住诸相,不染诸境”的空如,没有人类自我妄想因素沾染的“真性寂照”,“无心”即“无我”。思想是空灵的,生命体系内在,就“绽放”出来清净、无住、无生涅槃,这个时候,你就会接触到人类的第八识——“阿赖耶识”。
阿赖耶识是真性“妄想”形成三界,“感”蒙蔽真性形成“能”与“所能”,形成“存在感”。存在感还未派生“受”,还没有派生我执幻想,但是对众生、对世界、对三界有“觉照”有“观照”,不动而照称为“阿赖耶识”。
三界众生无始劫来生死轮回,“阿赖耶识”积累业力习气妄想,形成不间断的“因”,在业力牵引中,被无量空间的冤亲债主纠缠,走向永无终尽的“果”,蒙蔽真性无存无住,无体无性的原始“自性”。修行者能够返观内视,断绝人心妄念,察寻“幻想”微观尽头。阿赖耶识无始劫“业障”,是幻想、业障、习气,极细微尘般的习气业障如同无数股小溪,源源不断地从阿赖耶识的种性中喷涌流淌,汇合在六根镜像之前,业力习气中携带的欲望,结合了镜像,成为了心灵的“本体”。“真性”被存在感具体的表现掩盖,为镜像所折射,形成“末那识”,是心灵“感”与“所感”的体现。
业力习气、幻想分别而成的“心灵”,将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反射的景象,被业障妄想、习气欲望相续生灭,将“景象”进行幻想加工,和六根摄取的幻象因缘聚合,投射在大脑,就是我们的思维。
破除业障投射的心灵就不会存在“末那识”,就不会有人类的思维。静止内观,可见细微如尘埃般的业力习气如小河流水般,源源不断地从阿赖耶识源头不断地流淌,汇聚在情感欲望波动与六根摄取的景象之间,不为六根所动,不为情感欲望所迷惑。分解业力习气的细微流注,就可以观到业力习气的尽头,有一个净白的,无边无际,无量无尽头的空无一物,净空洁净的“照”,这就是白净智,是阿赖耶识原始的面目。
这就是“感”蒙蔽真性的初期,却是众生一切业力习气、妄想聚合的“基础”。存在感是“展现”世界的基准条件,此感无有生灭,无有波澜,无境也无相,无空也无真如,可“感”一切众生所感,却不为一切众生所“动”,此为“幻”体现存在感的最基本、最原始的“感”,这就是三界众生业力习气的基础,因缘聚合缘起的根本。“感与受”的具体形态、分别、我执、欲望、情感、业力、习气都是在这个基础之上得以汇聚彰显。破除最后一层“感”,就是阿赖耶识“前身”,储存众生无始劫以来,累世累劫的轮回记忆,可以遍照一切世界宇宙万有,却是虚妄的幻想存在。那个地方就会“照”出“真性”被幻觉、幻想蒙蔽之后,在三界无始劫以来死死生生记忆。阿赖耶识可以反映出来真性刚进入三界内,对三界内无量无尽世界,无量无尽的众生的记忆。阿赖耶识瞬间可以反映出来整体宇宙,因为三界内跟三界外相差的一层,就是“确认存在”的“妄想”。
确认诸法“存在”的妄想,因为妄想“被”确认,而体现出来“能”;确认妄想的“主体”,就是“感”;真性被感“蒙蔽”的那一刻,就反映出来三界内“感”对法界的“倒影”,可以瞬间倒映出“法界”无量华藏世界和无量无尽的神佛。但是阿赖耶识的本质是什么东西呢?确认幻想“存在感”蒙蔽真性,就是“阿赖耶识”。将阿赖耶识内所有的幻想分解尽头,破除“诸法”虚妄,感与所感空消双亡,法我皆空,本性瞬间复苏;储存幻想种性的“根本”被分解,阿赖耶识瞬间消散。三界内累世因果,无量始劫的因缘聚合,冤亲债主聚合因果,瞬间消散,顿超生死。
见证了“阿赖耶识”并不是修行者成佛了,而是解脱妄想前的最后一步。把阿赖耶识“妄想”种性形成的“诸相”分解消散,真性透过“阿赖耶识”,遍“照”万有诸法,圆觉圆满,遍照遍觉,离诸法生灭,离妄念相续,离生灭流转;“照”无量存在的宇宙,无量华藏世界,无量无际众生;遍照宇宙,遍观众生生死轮回,洞彻圆满庄严,充满苍穹虚空的佛国刹土,洞照慈悲伟大的如来觉者。离无量众生“境界”,离诸法诸相;无住清净,圆满无漏,瞬间洞彻众生的生生死死,圆觉圆满地知道宇宙苍穹过去与未来,洞照无量众生思维与心性,“照”众生生死轮回细致尽微,就是阿赖耶识“妄想”原始的特性。
当阿赖耶识的“存在感”消退之后,“阿赖耶识”也就瞬间消散,无法无空,十方世界,宇宙苍穹,万法万有,十方三世诸佛菩萨,皆为“妄想”。智慧寂灭,真性圆觉,苍穹宇宙瞬间消散,那个映照出宇宙万有,无量苍穹世界“镜子”就没有了,同时也没有一个照镜子的“你”存在。法我皆空,空觉无生,无生法忍;苍穹宇宙、无量世界全部消散掉,在那一刻就是妄想分解,那一刻真性就可以体现出“诸法实相”。但是,证到这里后,这个“识性”退去了,整个反映宇宙万法万有的阿赖耶识消散了,“镜子”破灭了,“觉性”必定彰显。“觉性”彰显了,彰显“觉性”的是谁?彰显觉性的是“真性”。
“因空立世界”,空因觉而起,有觉性才会彰显出“空性”,空性折射“真性”形成法界万法形态。觉性,是“真空”觉“空”,而有“觉”,觉空一体,这里就是“真如不二”。
真如是贯穿法界所有法性众生的源头,诸法都在“表现”着祂,祂与一切法不二,但是不被一切法所改变,因为真如是真性在“觉空”中直接“彰显”。万有万法无法触及真性妙体,万有万法都在表现真性妙体,而在诸法彰显当中,那个寂灭真性是永远不会改变的,因为一切都是寂灭的幻想和妄动,真性的“梦幻”而已。觉性犹如“眼”观“虚空”,虚空无生,眼也“无存”,圆满无漏,寂静无生。当“眼睛”疲惫,生出“尘劳”,虚空中即刻升起“空华”,因为空华“起”,而确定眼睛是“存在”的,从而确认有一个看到“空华”的眼睛存在;空华即是“空性”,眼睛即是“觉性”,两者皆为“虚妄”。诸法皆由“觉性”对于“空性”的认识而“生”,法本无实,若对“诸法”产生了“境”,即为入魔。
人体是由阿赖耶识累世轮回形成的妄想习气,无始劫累积的业障因果聚合而成,心灵内蕴含“真性”,蕴藏“觉性”,心灵“识性”体现认识世界,就是三界无量时空。心灵消散,觉性以空性“认识”世界,即为“法空一体”,法界诸佛刹土;识性与觉性,都是真性被“妄想”折射的体现,真性在众生心灵之中蕴含体现。修行者心灵解脱了“感受自我”,就脱离了“六道生死”轮回,但是并不是修行圆满,心灵断灭妄念,修出三界妄想境界后,由觉性折射真性,彰显出来的“境界”还有很多。跟法界对应的还有魔道存在,还有魔王存在。
这个魔王是怎么来的?因“着相”来,有“觉”必有“空”,有“空”必有“法”,法无自性,执着于“法相”,即入魔道;只要没有寂灭圆觉之前,还在修行之中,哪怕你证到“般若”,在“真性妙体”无存,无无存的“空觉”境地,凡是有了自我“觉悟”的意识,有了自我意识的彰显,有了“觉性”的存在,有了“自我”的成就,瞬间入魔。
“觉性”是没有自性的,觉性是空性寂灭,才能彰显出万有万法,不被万有万法所触及动摇,这才是“圆融法”,这才叫般若法,这才是寂灭在般若智慧中彰显出来圆觉无漏的真性。觉性一旦有了“自察”,一旦有了“觉性”的自知——觉到了,证到了,我证悟了什么境界,获得了什么样的“果位”,即刻入魔。
当真性复苏,在人体内,透过“空性”展现,觉性遍及万有真如“不二”的圆满境界,真如万有内“空性”折射“真性”,派生出来无量无尽的宇宙和无量无尽的众生。真性妙体原始寂灭、清净、无存在,就会在真如空性彰显的瞬间,被这个修行者尚未去除的觉性“自知”,妄想瞬间幻化出一个魔性世界来,而这个魔王的世界跟佛陀的世界一样的伟大、壮丽、无边无际,诸神一样的庄严,众生一样的浩瀚,佛法一样是无量无边。
祂跟清净世界的法区别在什么地方呢?清净世界的法派生出来的宇宙众生,是不自知的,众生不知道有“觉悟”的存在,众生在不自知、全自然、不自觉的情况下在彰显着真如本性清净的无漏法性圆满。
正等正觉的大圆满者所成就的世界,是脱离了根本幻想,证得了自性清净寂灭,脱离妄想,真性通过“妄想”体现寂灭海的清凉圆满,是真性妙体,世界是清凉的,是圆满的,众生是自性平等的,慈悲、智慧,无所遗漏,遍照圆觉。但是众生却没有纯净的感知,没有觉悟存在,没有智慧存在,感受不到慈悲,没有存在的感知,因为无我,所以众生自性祥和慈悲,真性圆觉体现寂灭无生不动,圆满觉照,自在清凉。
而一切有为法,一切“自觉法”,皆为“魔法”,(就是知道自己觉悟了“法”)因为真性解脱识性,必定在觉性彰显,空觉一性,法空一体,自性证得“真性妙体”,但是习气并没有完全无漏除尽,祂知道自己“觉悟”的这个“念头”,就是参与习气的“幻觉”,会将“真性妙体”蕴化生命无穷尽的生命力,通过这个“自觉”绽放出来一个跟佛陀世界一样广大的宇宙苍穹来,但是这个苍穹宇宙,却不是真实“法界”的无量无尽,佛道一体的真法界,而是“识性”习气,蒙蔽觉性,演化而成的“三界”内魔障。历史上一切的梵王就是这么来的,一切自称宇宙主宰的“梵王”,皆是因为证到自性空觉无二的地步,由于“习气”未除,被妄想引动,而毁灭在“三界”妄想之中。他们号称自己是宇宙万物的主宰,自己是生命真理的源头,他们具备三界内无量无限的神通法力,可以彰显神奇变化,可以洞知三界众生生老死苦,可以瞬间了知三界内无量世界,无量众生的来龙去脉。可是,他却被妄想限定在“三界”之内。因为真性无性,无形无相,清净涅槃,离生离灭,任何“有所得,有所证”,必定是习气妄想的体现。
由“幻想”形成的三界世界中,众生就都会带有“分别”的成分:这是佛,这是菩萨,我是魔王,你是魔民,我等级比你高……有“分别”的存在,就会着相,着相就会有等级,有等级就会有剥削压迫,有压迫就会有对于力量的崇拜。众生不迷信真理,众生只崇拜神通能力。谁的智慧能力广大,谁就代表真理。一切法皆以神通智慧来彰显,一切众生成就,皆以神通智慧来衡量。神通的起源,源自众生的争斗;智慧的起源,源自众生的“我执”。
众生等级森严,有等级就会出现“区别”,因为你比我高,我就要崇拜你,我不供养你,我的法,被你的法制约,我就无法升华。众生的心灵深处,种下了魔法的种性,认定“法”有实性,而将因缘和合彰显的诸法形态,当成了真理,被诸法虚妄所牢牢限制;众生自性清净,无漏圆觉的面目,就被众生心中“妄想、执着”派生的诸法,掩盖蒙蔽在妄想欲望之中。
魔王的世界,众生衡定境界的高低、成就大小,不是以“清净涅槃”程度划分的,是以“能力”来划分的。什么是以能力来划分呢?谁证得的宇宙真相多,在这个万有万法的境界内,谁离最终极的“宇宙主”境界越近,他在宇宙内的地位越高,他的能力越广大,众生都得听他的,众生都是他层层层层地幻化出来的,所以他是众生的主,而众生都要一心一意地归顺他,等级森严。这一切执着于“相”的根本,就是因为众生都有“自觉”。他没有“自我”,因为“自我”只有三界内的众生有。法界、魔法里,也有他的法界众生。法界内魔民也是无我的,但是他们是有“觉知”,并且执着于觉性表现,执着诸法的表现形态。当他知道有个“觉悟”的存在,就跟圆觉法的众生,不自知的清净涅槃就划分得泾渭分明。
真性圆满的如来,成就“清净涅槃”,远离妄想颠倒,无形无性,无体无相,真性包藏宇宙,随顺万法,以苍穹世界,无量众生体现,圆满成就无尽无量世界与众生。信仰圆觉法而成就的众生,皆住“清净世界”,众生自性清净无“自知”,无为彰显真性光明。真性是什么呢?真性无自性,无自觉,无形无相,无漏圆满,以众生觉性体现即是“无漏遍觉,无碍无觉”,不为任何“境界”所动,法性清净,真性无存就可以遍照一切法界。无照“遍照”无量苍穹宇宙,遍照无量诸觉妄想境界的时候,洞彻宇宙亘古未来,遍观无量世界众生的疾苦,从而产生慈悲。
慈悲的根源不是善良,慈悲的根源是智慧,智慧的根源是寂灭无生。只有离生灭妄想,涅槃无住,清净圆觉才能解脱诸法虚妄,遍及苍穹,圆照万有,不落境界,诸法无染;才可能具足洞照万法妄动,不随万有流转的智慧。寂灭,不为万法幻想、万有妄动妄生所触及改变的寂灭海,观万法如幻,万有如幻,诸法流转,因缘聚合,却在任何万法万有之中无所遗漏体现寂灭实性,瞬间洞知遍照苍穹宇宙无量世界与无尽众生的细微末节,却无所住无所动,包容一切的智慧,成就一切万有万法的能力,才能体现出来无限无边的浩瀚慈悲。未曾证悟圆觉遍照大智慧,众生所谓的“慈悲”,是众生的妄想、妄动、幻觉。
真性无相,无存无性,无体无形,随顺万法洞照无量界、无量境、无量华藏世界和无量苍穹宇宙体系众生心性意识,洞照众生生死轮转,宇宙来龙去脉,“照”宇宙众生皆为“妄念”聚合缘起,实无实性,破众生妄想因果,恒顺众生,借助众生的因果缘起的机缘,随机度化众生的真性,是为随顺无觉,圆满慈悲。自性法我皆空,不住生灭,涅槃清净,无漏圆满,无生寂灭不为诸法所迷。真性无自性,无自觉,无体无性,不被众生诸法、诸相、诸境所触及动摇;真性圆觉遍照,随顺万法,以一切法彰显真性“无性”实质,以众生虚妄而成的诸相、诸境,破除众生产生虚妄诸境的妄想根本,当下让众生见证自性的清净圆觉,真性原始无漏,不动的真性如如。
魔性的世界有没有慈悲呢?有慈悲的。那个慈悲是什么呢?就是你要信我,我才救你;你要给我供奉你所有的一切,我才会帮助你。不听我的话,不信我的话,背离了我的教诲,就要降灾难给人类,会把你怎么怎么样,所谓的下地狱、形神全灭等等。
在三界内,不要以为都是正的世界。不是的,还有很多不正的世界。那些不正的世界展现在三界内,是怎样体现出来的呢?着相,非常着相。不去向心内求法,而是渴望通过外在的什么条件去寻找佛陀,追寻所谓的密法,执着神通异能,非常追求欲望,比如通过修炼,得到什么什么功能,成了什么佛菩萨,将来成佛作祖,我比你们都高。
“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以后看到这些文字的所有渴望修行的人,把这四句话烙在你们心底最深处——“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当你认为自我如何了不起的时候,那你必定已经入魔了。因为这个宇宙诸法实地,最根本的真相是“寂灭无生”,一切万法、一切有为法全部都在体现寂灭法,才能称为“次第法”。如果没有寂灭法的核心,一切有为法、次第法全部都是“魔法”。
如来说一切法如幻,一切法本空,一切法不生。佛陀在《法华经》方便品曰:“唯佛与佛,乃能究竟诸法实相”,诸法实相唯有寂灭海,是诸法空相,清净圆觉;大日如来传到二祖金刚萨埵,后传三祖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中说:“除诸法实相,余残一切法,悉名为魔”。又说“三世诸佛皆以诸法实相为师”,脱离寂灭海方向的一切法,是为魔法。因为一切有为法都是以“妄心”渴求得到为目的,为动机,而渴求得到的背后,是“妄想”的“心”存在。“妄想”得到的升华,亦是“妄想”成就;“妄想”想解脱,皆为妄想。却不知摆脱妄想的根源,心行触灭,即是本性圆觉的解脱。“妄心”的实质,实无一个真实的“你”存在,“你”的存在恰恰在体现这个妄动“妄想”的幻想执迷,而这个妄想聚合而成的“你”,贯穿着三界内无始劫积累因果轮回业障。
正法与魔法的区别,就在于“性空”还是“性有”;有“有所觉”的,性必为“实有”,实有即体现“能”与“所能”。“能”为生之因,聚合因缘而“缘起”,而“所能”为“能”之果,因果相续,轮回不休,生灭无止,妄想不停,魔法无法圆觉众生。而“无所觉”的,“无自性,无所住”的,“性”必空无,不着境界,不染诸色,无生无灭,涅槃无住,清净当下,无证无成,无漏圆满的如如寂灭,才是正法。无论祂过程当中彰显“虚空”境界的大与小,必定是正法。所以释迦牟尼佛说“一切法如幻,一切法不实,诸法平等,无有高下”。诸法皆妄,没有高低贵贱之说。
正法的标准是什么呢?第一,“离相”。离一切相,不着一切相,不舍一切相,不住一切相,不为一切相所动,心不随境转,无所住而生其心,如如自在、清净圆觉。
第二,无我。无我的本义、真实义,是诸法无自性,诸法皆为虚妄。离幻离妄,不住妄我,不执妄我,以真性“寂灭”体现在纯净空性,折射出来的层层标准,去割舍累世习气、业障、妄想聚合体现出来的心灵妄想,割舍建立在妄想欲望、情感之上的一切执着表现,割舍构成内在“精神体系内”的一切“需求”与“思维”认识,身心脱落,禅那如如瞬间洞照寂灭真性,此为修行最终目的。
第三,心内求法。心灭法消,真性寂灭,恒顺万有,照万法生灭,随顺万法生灭而不住,照诸法虚妄而不生,藏万法性空而不住,寂灭真性实无寂灭存在,以众生觉悟、识性彰显寂灭实性,解脱心灵妄动,不受觉悟觉知蒙蔽,当下亲证“如来寂灭海,大方广圆觉陀罗尼”,真性圆觉,即刻成佛。
寂灭实地无法被“法与觉”、“空与有”触及,言语道断,离所有境界,无生无灭,无住涅槃,宇宙万有,般若真如都在体现寂灭,无量众生都在幻想之中性存寂灭,都在彰显寂灭,却因为众生幻想而掩盖寂灭,万法幻化万有掩盖寂灭实性,从而形成苍穹幻有,真如万法。寂灭永远无法被幻想而成众生所感受觉知,唯佛与佛之间可以相互验证,因宇宙万有是寂灭海“妄动”而成,都在以真如“体现”寂灭真性实地。
寂灭无生,灭无可灭,远离寂灭,无佛涅槃,无涅槃佛,涅槃无生,无住涅槃,破觉性真如万法聚合,破识性业力因果缘起,断习气妄想,显众生真性本如,“照”诸法苍穹皆为佛土,“照”一切外道旁门皆为佛乘。戒定慧是道,“贪嗔痴”亦为无上成佛正法,遍知遍觉,无体无性,随顺万法,因缘万法体现真性,天堂地狱皆为妄想,众生妄想业障,生老死苦,皆为“如来”,是佛性圆满,寂照圆觉,慈航普度,大方广圆觉陀罗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