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实验小学张常武
新课程理念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一种巨大动力。有了学习的兴趣,学生在学习中就能产生很大的积极性,就能有强烈的学习需求,就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古人强调教必有趣,以趣促学,而现代教学理念更加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那么,作为一名山区小学的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情感激趣,让爱意充满课堂。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是影响学生学习众多因素中最突出的因素。彼此相容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教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是沟通学生和知识的桥梁。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友好信赖的关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相互交流、相互配合的关系,学生就会从内心受到鼓舞、激励,并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上就要充满爱意,努力让自己与学生成为平等的交流者。课堂才会变得有活力,教师游刃有余地教,学生才会自由自在地学,师生之间才会互相尊重和理解。教师不必将自己的观点强塞给学生,学生也不必小心翼翼地顺应教师的教学情绪。教师不再将目光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上,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体的存在。好孩子是表扬出来的,如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教师可以说:“你行的,再好好想想!”遇到不愿意回答的学生,不妨满怀期待地说:“你先试试,轻轻地说给老师听听,我就知道你能行,这不,说得多好啊!”鼓励回答得好的学生,可以说:“不错,继续努力!”……在教师暖暖的爱意中,学生往往能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从而自主的学习和发挥,可见,师生的感情的深浅制约着学生的行为和发展。因此,教师要与学生多做情感上的交流,密切师生关系,创设融洽的教学氛围和动人的教学情境,充分发挥情感的作用。
二、游戏激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游戏是小学生最感兴趣的一种活动。游戏教学一般是把教学内容特别是教学的重难点与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教学游戏。教学游戏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抽象概括的学习能力。如教学一年级汉语拼音时,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不够成熟,书写汉语拼音时容易出错,特别是b和d的书写更加容易混淆。这时候,用“雪人挺肚皮”的表演游戏可以让学生很容易地记住,向左挺是d,向右挺是b,让学生一边表演一边记忆,这样不仅加深了对拼音的印象,还激发了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纷纷用不同的动作来表演其他的字母,整个课堂活跃了起来。兴趣和愉快是人生的两种积极情绪。如学生对 所学的东西有了兴趣,创造力是无法估量的。可见,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而设计多种多样的教学游戏,引导学生在玩中学,趣中练,乐中长才干,情中互交往,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竞赛激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竞赛活动是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行之有效的方法,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良好的群体的形成。竞赛游戏着重在一个“比”字,用“比”来激起学生的兴奋点。这些游戏可以在语文课堂上开展,也可以在数学课堂上开展。总之,教材上的许多内容都可以用竞技游戏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教师要善于设计和引导,还要保证全体学生参与,让全体学生都有热情,变被动为主动。为了能够获胜,学生往往都能认真去观察,去研究,变过去的“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样,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主体价值和能动作用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四、故事导入,激发兴趣。一个有趣的故事往往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使其处于一种亢奋状态来吸取知识。语文教材内容广泛,许多文章都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有的文章本身就具有故事情节。如教学《王二小》、《小英雄雨来》时,我首先讲了王二小、雨来的英雄事迹,让学生从故事中得到启发,然后导入新课。这样,学生在故事的感染下轻松学透了课文内容。可见,教学中以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于课堂之中畅快求知。
五、幽默教学,在笑声培养学习兴趣。幽默的魅力在于它能刺激人的大脑皮层,使人兴奋,有益于身心健康。在教学中教师巧妙地运用幽默的动作和语言,不仅能使课堂气氛活跃,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名师戴建荣老师在执教《咏鹅》这篇课文时,戴老师诵读古诗时那幽默形象的动作和语言一下子感染了学生,不少学生情不自禁地举起小手,学着他的样子,和他一起边舞边读起来。整堂课在笑声中完美结束,给听课老师留下了抹不去的印象。可见,幽默是一座桥梁,沟通了师生关系,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在轻松、活泼、充满笑声的课堂气氛中学到了知识,受到教育,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这就是我们做教师所要学习的。
激趣是一种教学艺术,它体现了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的有机统一。在教学课堂上运用激趣教学艺术,就能较好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歌德说过:“兴趣比智力更重要。”所以,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探究,在课堂的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愉悦、自然的气氛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