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氏有“亚力山大”的意思,本为突厥姓氏,凡此突厥氏,一听都从西方而来,有着白种人的血统。禄山本姓康,名阿犖(luo)山(一作轧犖山),阿犖山即突厥语“战斗”的意思。安禄山的娘阿史德氏为突厥族女巫,安禄山年幼时父亲就死了,一直随娘住在突厥族里,他娘后来嫁给突厥将军安波注的哥哥安延偃,安禄山也就冒姓安氏,名叫禄山了。30岁以前,安禄山是个不安分的商人,混迹于北部边疆一代,直到30岁那年才步入军旅,在不到4年的时间就做到平卢将军,天宝元年(741)一跃成为驻守他所在边疆藩镇的最高军事统帅——平卢军节度使。
安禄山长大后膀阔腰圆、满脸胡须,长年混迹于多民族杂居区,会九种语言,狡黠奸诈、毒辣凶狠。
说起安禄山,我们先讲一段张守珪的旧事。守珪也是战将一员,开元间因战功复迁幽州(今北京市),担负起守卫边疆的重任,直接面对契丹、奚等强胡势力。守珪到任后,整顿军政,激励将士,伺机主动出击契丹,频频取得胜利。安禄山便是此时间投到守珪门下从军的。禄山骁勇过人,又熟谙山川形势,为守珪之“捉生将”,每与数骑出塞,常能擒获契丹数十人而归,其后更是“所向披靡”,深受张守珪喜欢,被收为养子。这也是他后来能发迹的根本原因。
当时契丹人可突干骁勇有谋,在契丹人中有很高威信,曾屡破唐军,是张守珪在幽州的主要对手。守珪赴任后,立即训练士卒,修缮城堑。率军亲击契丹又屡破之,使前期屡屡失败的局面顿时改观,唐军士气为之大振。守珪之来引起契丹主李屈烈和可突干的极大恐惧,二人见张守珪英勇善战,不敢正面交锋,于是屡败之后采用诈降之计,企图争得喘息之机。守珪针对其诈降术,将计就计,当即派管记、右卫骑曹王悔(此君也是个大大的人物啊)至其牙帐(松漠都督府,治今内蒙古翁牛特旗西北)进行接洽,并根据诈降情况便宜行事。王悔到契丹牙帐后,察觉契丹上下不但没有归降之意,而且还将军营向西北迁徙,并暗中派人联系东突厥,企图杀掉他后继续反唐。为了粉碎可突干的这一阴谋,王悔成功拉拢分典兵马的契丹牙官李过折。时李过折与可突于分典兵马,相互争权不和,王悔遂施离间计,利用他和可突于之间相互猜忌的矛盾,唆使他袭杀可突干。李过折遂在深夜时分,率部包围了李屈烈牙帐,将李屈烈、可突干及其党羽全部诛杀,并率部向唐军归降。守珪闻讯亲率大军北进至紫蒙州(治今河北卢龙北),并出师紫蒙川(今河北卢龙县北)举行盛大的阅兵式,宴赏将士、显示兵威、镇摄群胡。同时将李屈烈及可突于的首级派人送往东都,唐玄宗悬其首于天津桥南。幽州前线多年来混乱的局面开始稳定下来。
今天分析,这是个什么概念呢?那意思就是,蒋介石在四五年突然单枪匹马降服了日本人,杀掉了昭和天皇,并将小日本收归中华民国版图。或者相当于今上今天突然收服了外蒙古、攻占台湾岛,斩马英九之首,或将整个东南亚收归祖国囊中。唐玄宗对张守珪能在如此短的时间里便消灭了李屈烈和可突干感到非常满意,准备封他为宰相,却遭到宰相张九龄的反对。唐玄宗又说:“假以其名而不使任其职。”张九龄又劝阻说:“守珪才破契丹,陛下即以为宰相;若尽灭奚、厥,将以何官赏之?”唐玄宗这才作罢。张守珪虽没被封为宰相,但他在皇帝和大臣们心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开元二十四年二月,张守珪至东都报捷,唐玄宗兴奋之余亲为张守珪自赋诗,以示褒奖。随后加封他为辅国大将军、右羽林大将军、兼御史大夫,余官如故。并赐杂彩一千匹及金银器物等,赠两个儿子官位。还下诏在幽州立碑,以纪其功。
有张守珪坐镇幽州,唐对契丹、奚的斗争因守势而变为攻势。开元二十四年(736年)三月,张守珪派平卢讨击使、左骁卫将军安禄山率军讨伐奚与契丹。安禄山因恃勇轻进,反为所败。四月二日,张守珪奏请将安禄山处斩。安禄山临刑大呼道:“大夫不欲灭奚、契丹邪,奈何杀禄山!”张守珪亦惜其骁勇,遂将其解送长安。此前安禄山入朝奏事,宰相张九龄对侍中裴光庭说:“乱幽州者,必此胡也。”这次作战失利,他遂提笔批示奏文说:“穰苴出军,必斩庄贾;孙武行令,亦斩宫嫔。守珪军令若行,禄山不宜免死。”唐玄宗看了批文说:“卿岂以王夷甫识石勒,便臆断禄山难制耶?”终赦之。
有此一来,这个名叫安禄山的中年胡子,他活这么大,啥阵仗没有见过?啥人物没有见过?他当年造反的时候,脑海里有没有过“唐朝天子不过尔尔”这种意思呢?
再说史思明。史思明原名史箤(zu)干,和阿犖山(听听发音,就是“安禄山”嘛)均是营州柳城(辽宁朝阳)胡人,与阿禄山一同长大,亲同手足。两人都以凶猛善斗闻名,后与禄山同为“捉生将”。史称思明其貌不扬,懂六蕃语。禄山长于政治、不知军事,思明长于军事,安禄山招将得史思明,也是促成安禄山更增信心决定反叛主因之一。
史思明也不是一般人物啊,当年他初见玄宗时已经40岁了,玄宗还是称赞他“后当富贵”。这里只讲思明一则当年旧事。
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那个当时还叫箤干的人因欠官府债款走投无路,逃亡到北边的奚族地区,被一向排外的奚族人捉住。奚族人想杀死这个外地人,他却装出一本正经样子说:“我是大唐王朝派来与买王和亲的使者,你们杀了我,如果惹下大祸将会影响你们的民族。”奚王看干一副气度非凡的派头,还真当成了大唐派来的使者,于是以贵宾礼节接待他。奚王畏惧唐王朝的势力,决定派100人跟随干去朝拜大唐皇帝。箤干对奚王说:“你派去的人虽然不少,但我看多是浅薄之徒,这样的人怎能去见大唐皇帝呢?听人说,你手下有一个才华超群的琐嵩(将领称号),何不让他去呢?”奚王不敢违抗,便让琐嵩和他手下300人跟随干去朝拜大唐皇帝。他们一行人快走到平卢(今辽宁朝阳)时,箤干先派人欺骗平卢守将裴休子说:“奚族人派琐嵩和精锐将士一————起来了,他们嘴上说是去朝拜天子,实际是来偷袭平卢,你应该做好准备,不等他们动手就先干掉他们。”裴休子信以为真,在奚人进入平卢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将琐嵩手下的300人杀了个一干二净,单单留下个琐嵩。箤干把琐高捆绑好押送到幽州节度使那里。节度使见奚人最有才能最有威望的琐高被捉来了,非常高兴,认为是给唐朝立下了大功,当即在给朝廷的奏折中大大地称赞箤干。箤干因此官运亨通,先当果毅(官职名),又升将军。这也是后来唐玄宗谈及此事都赞叹不已的原因,索性赐给他一个汉名——史思明。
有此一来,这个名叫史思明的中年胡子,他活这么大,啥阵仗没有见过?啥人物没有见过?他当年造反的时候,脑海里有没有过“唐朝天子不过尔尔”这种意思?
安禄山为人豪爽、知人善用、野心勃勃、阴蓄异志,当年他为将边关时就收招了许多同罗、奚、契丹族“曳落河”(“壮士”之意),盛时有八千之众,其相当于成吉思汗时代的“却薛军”(克什克腾,“亲军”的意思),或者斯大林手里的“青年近卫军”。
安禄山让自己豢养的阉人刺死后,余部特别是“曳落河”都归了有勇有谋的史思明,继任者安庆绪自然对史思明猜忌疑心,史遂以范阳降唐。只是此一时彼一时了,他可能也不信于唐,唐可能也不信于他,李光弼终不能消除阴图史思明之意,于是令乌承恩做了史思明的助手,为范阳副节度史,又赐给阿史那承恩庆铁券,图共铲之。还是那句话,史思明是什么人物?什么场面没见过?他召开将佐吏民公开此事,并向西大哭说:“臣以十三万之众降朝廷,何负陛下,而欲杀臣?”
终是覆水难收。
能在历史舞台上纵横捭阖一场的,可能不尽是英雄,但毕定不是凡人。
2010年1月5日星期二下午3时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