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对科技发展的影响
当今社会,经济科技迅猛发展,人类已经从盲目的畏惧自然,变成有目的的改造自然。人类社会也已经由过去落后无知发展成了现代化,机器化,数字化的先进社会。大机器生产代替了繁重的人工劳动,数字化也已深入到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人类的交流方式也从以前的飞鸽传信变成了qq、e-mail,人们的出行也由马匹船只发展成了飞机……这一切的发展变化都应归因于科技的进步,进而归因于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
纵观物理学发展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科技史,是一部认识史。是人类从无知到了解,最后发展到掌握其中变化规律的历史。我们的物理学,顾名思义,万物之理。他研究者我们周围世界的一切现象,并努力对其做出合理科学地解释。一代又一代物理学家前赴后继,承载着人类对未知的好奇,用自己的行动去探索,去实践。从而揭示出世界的本质,使人们可以最大限度的了解我们生活的环境,了解我们的家园。而发展————到现在,我们的物理学就如同一座知识的宝塔,基础雄厚,力学、热学、电学、光学以及相对论、量子力学、核物理和粒子物理学,形成了一座雄伟的大厦。他又像一棵大树,根深叶茂,从基根到树干长出茂密的枝杈,又结出累累果实。可以说,物理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科学,它向着世界的深度和广度进军,探索世界及其运动规律。人们正是基于对规律的认知,才会制造那些可被我们利用,造福于人类社会的工具。
科技,无非就是科学与技术。只有科学的不断发展,才会出现技术的不断革新。我们的物理学是一本基础科学,它使许多科学与技术的基础和发源地,也是革新某些科学技术的基本依据。所以,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科学为基,技术为果。就如,电机和电器工业的产生源于电磁学的发展,而他们的不断革新改在依然离不开电磁理论和量子理论。
然而物理学的发展也与技术有密切关系。如果没有真空技术、低温技术、和电子技术,就不会有现代的物理学。因此许多物理学家同时也在从事着技术工作,因为技术的改造与发展,需要物理学家的合作。我们不要鄙视技术工作,也不要低估物理学的作用。许多工程技术热暖重视物理学的研究,这就是因为物理学在科技中的重要作用,要真正的再先进技术中找到突破口,往往要依靠物理学的新成就。激光技术、晶体管技术、超导技术、同位素技术、红外技术、生物工程技术……那一门不是这样呢?
现在就拿最近最人们的核技术来说明一下原子物理学对于一向相对成熟的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吧。
原子物理学起源于1895年,伦琴在这一年发现了x射线。此后,1896年,法国科学家贝克勒尔发现了放射性。而在此后的数年里,居里夫妇也加入到放射性的研究中来,先后发现了钋和镭。放射性发现不久,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的卢瑟福也投入了放射性的研究中,在科学家们的共同努力下,发现了各种放射性元素所放出的射线中包括α、β和γ三种射线。1897年,J.J.汤姆生发现了电子。玻尔在1913年,将量子概念用到了卢瑟福的原子模型中,并且将原子结构与光谱联系起来,提出了玻尔的氢原子模型,并提出了三个假设。1914年,质子的发现促使当时的物理学家接受原子核结构的"质子-电子"模型。随后英国物理学家查德维克发现了中子。当中子被发现以后,引起了许多物理学家的重视,特别是年轻的物理学家费米立即采用中子来产生放射性元素。鉴于中于是电中性的,它不受靶核的静电排斥,所以中子肯定比α粒子(带正电荷)容易打进靶核而引起反应,尤其是引起一些重元素的核反应。费米基于上述的考虑,他和他的合作者们用铍和镭作为中子源,进行了三年的紧张研究工作,首批发现了约40种新的放射性物质--同位素,取得了可喜的成就。1934年,费米等人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发现:通过石蜡过滤后的中子,它产生的核反应要比直接从镭+铍的源所产生的核反应要有效得多。这一现象,一经确认,费米就天才地提出了解释,即中子通过石蜡,由于弹性碰撞的缘故使其放慢了速度。这种慢中子,在产生某种核反应上,它比快中子的能力将是成百倍地提高。此后费米抓住这个"慢中子"不放,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在1934年,费米等人已开始用中子轰击铀的实验,发现反应物中存在一种新的放射性物质,但没有检测出来。但是哈恩和他的助手F.斯特拉斯曼成功地发现了铀裂变。迈持纳后来指出:在核裂变的过程中有一部分质量按照爱因斯坦的质能关系式转变为能量,因此,重核裂变的过程一定伴随着巨大能量的释放。随后匈牙利物理学家L.西拉德考虑到实现链式反应(核裂变反应)的可能性。他首先从理论上进行探讨,设想一个中子引起一个原子核的裂变,在核反应的产物中又会产生一个以上的中子,使核的裂变反应继续维持下去,这样一来,原于核的裂变反应就象一根链条一样一环一环地持续下去。哈恩和斯特拉斯曼发现了铀核裂变后,受到西拉德设想的启发,也很快意识到实现"链式反应"的可能性。哈恩在1939年指出:"根据计算,一个铀原子取得一个中子,它的质量数(即核内质子与中子的总和)是236,裂变后产生钡和氪,它们最稳定同位素的质量数分别是136和86,两者之和为222,因此从铀裂变为钡和氨的过程,多出了12个中子."按照费米的理论,引起铀按裂变的中子并不需要快中于(高能量),那么由铀核裂变的产物--中子,就可以继续引起其它铀核裂变,以至出现"链式反应"。当时已经从意大利移居美国的费米,也清楚地看到了实现这种"链式反应"的可能性。1939年约里奥-居里等人,通过实验找到了铀核裂变的产物确有中子存在,并且证实了一个中子引起一个铀核(U-235)裂变的过程会同时释放出2到3个中子.这个实验实了哈恩的基本设想,就是说利用慢中于轰击铀核后,裂变会持续下去.它使人类获得核裂变的"链式反应"有了实践的基础。这样,铀核裂变的"链式反应"的图像已经变得非常清晰。核的裂变开始后,就由一个中子引起一个铀核(U-235) 裂变,而铀按裂变产生的2到3个中子,它们分别引起两个铀核裂变,使铀核裂变的数目不断地急剧增加。裂变的"链式反应"有如此巨大的能量产生,是人类开发核能的基础。但是,人类要应用核能,就不仅仅要获得链式反应,还要控制链式反应,而且要有生产高纯"核燃料"的能力。后来,在曼哈顿计划中费米领导一批物理学家在芝加哥大学期塔格运动场的西看台下,开始建造世界上第一座原于反应堆纯铀的提炼,在此期间他们还攻克原子反应堆的五个技术难题:1、纯铀的提炼,2、核燃料的获得,3、减速剂的获得,4、临界体积,5、增殖速度的控制。
经过无数科学家的不懈努力和艰苦试验,最终人类掌握了原子核反应、链式反应的规律,就为核能的应用开辟了渠道。并最终制造了原子弹。这才有了后来人们对核能的和平应用。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了此项技术的国家才最终走向了核能发电的道路。这项技术得以运用,造福人类。
因此,物理学是科学技术的基础,是一项新技术得以产生的基石。他不仅推动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更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助燃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