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着读懂十八大对教育的论述(转) 十八大关于文化的论述

试着读懂十八大对教育的论述

来源:吴雨的个人博客

十八大对教育论述共有8句话,在与十六大、十七大报告的比较之中,读懂或者猜透十八大的教育论述,也许是困难的,但我们不妨试一试。
1.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十八大报告第七部分“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的第一个小标题。
2.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这是关于“教育性质”的表述
3.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关于“教育地位”和“教育方针”的表述。
4.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这是关于“素质教育”的表述或者对“教育质量”的要求,甚至也许还可以理解为对“教育方针”的延伸补充表述。
5.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这是“优化教育结构”的表述。
6.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这是对“教育公平”的要求。
7.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这是对“民间办学”的要求,好像是有意删除了民办教育促进法一直提的“支持规范”,只保留了“鼓励引导”,难道意识到了党的任务是鼓励引导,而政府的任务才是支持规范?
8.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这是对“教师队伍”的要求,特别提出了荣誉感和责任感,这表明党的高层已经意识到现在教师缺乏荣誉感和责任感,但不提通过提高教师待遇来增强荣誉感,可能主要是考虑到教师人数实在是太多了。
以上阅读理解不仅个人化,而且略显凌乱,试着再通过比较来归纳成四点:

第一,关于教育性质

十六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十七大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

十八大报告修改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中国共产党今天面临两大历史使命,一是民族振兴,二是社会进步,教育则是实现这两个任务的基石。这个提议可能来自外交部原部长李肇星。他去年就曾多次指出我党应慎提“中国崛起”,并认为这与建国初期提出的“大跃进”、“赶英超美”、“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相似,而追求社会进步等普世价值,可能更为重要。从“教育是科技和人才基础”到“教育是民族振兴基石”,再到“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教育的定性越来越趋近于民族的立场和人类的价值。

第二,关于教育地位

十六大报告提出:“(教育)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优先发展教育”。

十八大报告调整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新表述没有根本性差异,但体现了传承。当今世界发达国家都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国家重振经济的主要手段。优先发展教育,是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

第三,关于教育方针
十六大报告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十八大报告调整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具体表述上的变化主要有三个:

一是从十七大的“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恢复为十六大报告的提法“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十七大更强调教育自身现代化,十六大和十八大的表述都要求教育必须做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为人民“两个服务”,强调了教育在社会本位和人本位两个方面的基本功能。
二是从十七大的“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调整为现在的“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但也不再提十六大的“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从毛泽东时代的“一个结合”(即“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到十六大提出“两个结合”(加上与社会实践结合),“结合”的说法作为教育基本方法或者教育基本原则,今天已经被修改定位成“教育的根本任务”,进一步理顺明确了手段与目标、方法与目的之间关系,在教育方针里重点突出了任务和目的,有意淡化了可能数不胜数的原则或方法。
试着读懂十八大对教育的论述(转) 十八大关于文化的论述
三是十七大关于教育方针有“实施素质教育”和“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表述,现在的教育方针则不提。“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改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并成了十八大报告第七部分的小标题。“实施素质教育”则改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紧紧跟在教育方针的表述之后,并与2010年公布的《教育规划纲要》呼应,首次以党代会报告形式提出素质教育的三个具体的核心目标——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如果说,毛 泽东时代的教育方针是从教育功能(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原则或者方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目的(劳动者)三个方面来定义的。那么,今天的教育方针显然是从教育功能(两个服务)、教育任务(立德树人)、教育目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三个方面来定义的。不再提出教育与什么结合的原则或方法,也许是十七大以后对教育方针表述的新定位。

另外,教育方针表述上的多变化或者不稳定,也是让人难以读懂猜透的一个原因。你看最近两年的两个不同表述:
2010年7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教育方针完全沿袭了十六大报告的提法:
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个教育方针如果理解为国家的教育方针,又是中共中央参与发文的,而且也是十六大的表述,这显然也属于党的教育方针。
2012年11月8日,胡锦 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提出的教育方针是:
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两年多之后,党的教育方针又把“(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改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党也许是觉得提“两个结合”的原则不如提出“两个根本任务”好,但为什么2010年向全国大规模征求意见时却反而认识不到这点呢?

第四,关于教育改革发展的关注点

十六大报告的关注点是:“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和业务水平。继续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对农村教育的支持,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完善国家资助贫困学生的政策和制度。”
十七大报告的关注点是:“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重视学前教育,关心特殊教育。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规范教育收费,扶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十八大报告教育改革发展的关注点又有了新的一些变化:“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教育改革关注点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一是对教育改革的要求更加宏观、更加整体、更加综合。从十六大笼统地提出改革创新,到十七大提出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重点领域的改革,到今天首次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可能意味着我党已经认识到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还是必须依靠综合改革,而不是单兵独进。

二是对教育结构的优化更加体现学段递进性、类别层次性。从十四大到十七大都有“优化教育结构”的表述,但十八大直接从学段提出了优化结构的明确要求:学前教育从十七大的“重视”到十八大的“办好”,九年义务教育从十七大的“促进均衡”到十八大的“均衡发展”,高中教育从十七大的“加快普及”到十八大的“基本普及”,职业教育从十七大的“大力发展”到十八大的“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从十七大的“提高质量”到十八大的注重“内涵式发展”。同时,我们也不能不感叹中文词汇的多义性、丰富性和含糊性,更证明了培养十八大秘书班子的语文教师们对近义词同义词教学的有效性。
三是明确提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似乎是想与“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并列提出,又似乎未能表述好两者的关系。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规范教育收费,扶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十八大报告只说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显然是想避免陷于社会公平和教育公平“谁是谁的基础”的争论,这与综合改革之前加上“教育领域”这个定语一样,这可能也是为了更务实一些。从“促进教育公平”开始,到“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结束,如果说“头里”是社会对教育公平的要求,那么“尾巴”则是个人对教育公平的期待。
四是对民间办学的表述始于十三大关于“鼓励社会各方面力量集资办学”的要求,再从十六大的“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到十七大的“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最后到十八大的“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我党似乎已经意识到“鼓励引导”才是自己的责任,而“支持规范”则更多的是政府和社会的责任,这是一个不错的定位和准确的表述。
五是对教师队伍的表述,从十五大的“尊师重教,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到十六大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和业务水平”,再到十七大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最后到十八大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师德和业务似乎是教师队伍建设两个的永恒主题。从来不提“提高教师待遇”,也许是“僧多粥少”,现在只好换一个“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的含糊说法。

比较历届党代会对教育改革发展关注点的变化,还有一个有趣的发现,那就是十七大教育改革发展的关注点特别具体杂碎,譬如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甚至规范教育收费,竟然都成了党代会报告的教育关注点,这有可能是一些空前绝后的表述。联想到周济2003年3月到2009年10月的教育部部长任期,刚好是十六大后十八大前,十七大报告的教育论述刚好是周济任上提供的稿子。从当前现实看,教育部所取得的成绩,往往通过财政部大力支持的项目体现的,但诸如“面向21世纪行动计划”,几乎没有教育体制改革的抽丝剥茧。这位始终靠勤奋在做贡献的部长,独善其身既是他的性格,也成了他应对复杂局面的无奈选择。
周济为什么被突然免职?甚至一度还没有“另有任用”的习惯表述。教育部部长因为回答不了“钱学森之问”而被免职,而且竟然一语成谶:2009年10月31日,我国著名科学家、导弹之父钱学森早上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当天下午,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免去周济的教育部部长职务,任命袁贵仁为教育部部长。这一天,是钱学森的忌日,也成了周济共和国第九任教育部长的末日。  

附上历届党代会报告有关教育的论述——

■十八大

(2012年11月8日至14日)胡锦 涛报告

“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十七大

(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胡锦 涛报告

“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重视学前教育,关心特殊教育。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规范教育收费,扶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十六大

(2002年11月8日至14日)江泽 民报告

“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和业务水平。继续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对农村教育的支持,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完善国家资助贫困学生的政策和制度。”

■十五大

(1997年9月12日至18日)江泽 民报告

“发展教育和科学,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发挥我国巨大人力资源的优势,关系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要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尊师重教,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积极发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稳步发展高等教育。优化教育结构,加快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步伐,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重视受教育者素质的提高,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十四大

(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江泽民报告

“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培养大批人才。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要优化教育结构,大力加强基础教育,积极发展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鼓励自学成才。各级政府要增加教育投入。鼓励多渠道、多形式社会集资办学和民间办学,改变国家包办教育的做法。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到本世纪末,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基本实现九年制义务教育。进一步改革教育体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建设,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促进教育同经济、科技的密切结合。”

■十三大

(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赵紫阳报告

“把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放在首要位置,使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必须坚持把发展教育事业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加强智力开发。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要逐年增加教育经费,同时继续鼓励社会各方面力量集资办学。要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针,按照实际需要,改善教育结构,提高教育质量,克服教育脱离实际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必须下极大的力量,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对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和在职继续教育,努力建设起一支素质优良、纪律严明的劳动大军。”

“要根据十二届六中全会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决议,按照‘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要求,提高整个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十二大

(1982年9月1日至11日)胡耀邦报告

“必须大力普及初等教育,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发展包括干部教育、职工教育、农民教育、扫除文盲在内的城乡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培养各种专业人才,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

“普及教育是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前提,关于这一点,党中央和国务院在一九八○年就已经作出决定:全国要在一九九○年以前以多种形式基本实现初等教育的普及,经济比较发达、教育基础较好的地区,要争取提早实现。这个任务对全国广大农村是比较艰巨的,然而为了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又是必须完成的;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也是能够完成的。各级学校教师,特别是全国农村的小学教师,他们的工作十分艰苦,又十分崇高,他们的努力将决定我们下一代公民在德、智、体各方面的成长。我们必须使全社会普遍尊敬和大力支持他们的光荣劳动。”

■十一大

(1977年8月12日至18日)华国锋报告

“贯彻落实毛主席的‘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的教育方针。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扩大和加快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提高教育质量,以配合各项经济事业和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适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需要。应当看到,建立一个充分体现毛主席的无产阶级教育路线,适合我国情况,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无产阶级教育制度,是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战斗在教育战线上的一切共产党员和革命同志,要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为创立这样一个崭新的教育制度而努力。”

“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人民和青年,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十大

(1973年8月24日至28日)周恩来报告

要继续搞好文艺革命、教育卫生革命,做好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的工作,办好五·七干校,支持社会主义的新生事物。

■九大

(1969年4月1日至24日)林彪报告

毛主席全面地总结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正反两个方面的历史经验,为了防止资本主义复辟,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

在上层建筑领域中,文化、艺术、教育、新闻、卫生等部门占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七届二中全会就决定了“必须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的路线。这一次,在毛主席“工人阶级必须领导一切”的号令下,无产阶级革命的主力军工人阶级和它的巩固的同盟军贫下中农,登上了上层建筑的斗、批、改的政治舞台。

从旧学校中培养的知识分子,多数或大多数是能够或者愿意同工农兵结合的。应当在毛主席正确路线指引下,由工农兵给他们以“再教育”,对于那些结合得好的,对于那些积极上山下乡的红卫兵和知识青年,要予以鼓励。

■八大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刘少奇报告

“文化教育事业在整个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在过去几年中已经有了巨大的进步。拿一九四九年同今年计划相比,高等学校的学生数从十一万六千人增加到三十八万人,中等学校的学生数从一百二十六万八千人增加到五百八十六万人,小学生数从二千四百三十九万人增加到五千七百七十几万人。图书出版数已经由解放初期的一亿多册增加到今年的十六亿册。医疗机构的床位数已经从解放初期的十万零六千张增加到今年的三十三万九千张。”

“第二个五年计划要求高等学校学生增加一倍左右,中等专业学校、高级中学和初级中学的学生也有相应的增加。第二个五年计划要求特别加强专门人才的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发展,以便积极掌握世界各国的最新科学成就。我国的科学家们已经初步拟定了一个一九五六年至一九六七年的科学发展规划,这个规划要求我国的最急需的科学和技术的部门,在十二年左右接近世界的先进水平。我们应当坚决支持各个科学研究机关和高等学校同心协力地实现这个愿望。”

“为了实现我国的文化革命,必须用极大的努力逐步扫除文盲,并且在财政力量许可的范围内,逐步地扩大小学教育,以求在十二年内分区分期地普及小学义务教育。同时,对于职工的文化教育和技术教育,对于一部分文化程度很低的机关工作人员的文化教育,也必须继续加强。对于没有文字的少数民族,应当帮助他们创造文字。”

“要完成文化教育工作各方面的任务,必须进一步扩大和加强知识分子的队伍。我们必须经过学校教育和在职干部的业余教育,大量培养新的知识分子,特别是从劳动阶级出身的知识分子。”

■七大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陕西延安杨家岭)毛泽东报告——《论联合政府》

“要求取消国民党的党化教育,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

“从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中扫除文盲,是新中国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切奴化的、封建主义的和法西斯主义的文化和教育,应当采取适当的坚决的步骤,加以扫除。”

“中国国民文化和国民教育的宗旨,应当是新民主主义的;就是说,中国应当建立自己的民族的、科学的、人民大众的新文化和新教育。”

■六大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苏联莫斯科)周恩来报告

“加紧党员群众的教育,增加他们的政治程度,有系统地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中国革命过去几个时期的经验。”

■五大

(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湖北武汉)陈独秀报告

“在各地方总工会均须有教育委员会的组织,并须极力利用各级政府的教育经费来发展工人教育。在教材的方面,要多注意政治的教育,并须编制劳动教科书,供各地工会应用。”

■四大

(1925年1月11日至22日,上海)陈独秀报告

“现在必须立即开始切实的党的工作:工人群众中的政治教育及党的组织。”

■三大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广州)陈独秀报告

“实行义务教育,教育与宗教绝对分离。全国教育经费应严重保证。教员应享受年功加俸;到相当年龄应享受养老年金。”

■二大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上海)陈独秀报告

“女子在政治上、经济上、社会上、教育上一律享受平等权利”,“改良教育制度,实行普及教育”。

■一大

(1921年7月23日至31日,上海,嘉兴南湖)陈独秀报告

“因工人学校是组织产业工会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所以在一切产业部门均应成立这种学校”,“工人学校应逐渐变成工人政党的中心机构”,“学校的基本方针是提高工人的觉悟,使他们认识到成立工会的必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312032.html

更多阅读

轻松阅读《傻笑着读懂亲子心理学》 轻松读懂财报

前些天在群里看到畅爸推荐的《傻笑着读懂亲子心理学》,觉得蛮实用的,适合家长阅读,就买了一本。这书读起来很轻松,以图示讲解了心理学教育学的经典实验、原理。很快就能翻完,也比较利于理解,适合普及。随便举几个小例子吧,咱也轻松的分享

读懂专业是填报志愿的“源头” 填报志愿专业代码

高老师谈专业与报考(三)读懂专业是填报志愿的“源头”不少家长早已从亲朋好友处听说了“高三填报志愿如何繁琐、如何难以抉择,如果不早准备,根本不知道该从哪里着手”。的确,对于大多数新高三家长来说填报志愿是件陌生的事。这是因为考

读懂林黛玉诗意的爱情 林黛玉爱情观

读懂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爱情文/幻雪偶尔静下心来,想一想《红楼梦》中的女子究竟最喜欢的是哪一个,每一次我都会对这个问题进行认认真真的思索,而最后的答案全是林黛玉。其中,最缠绵悱恻萦绕于心终久不忘的是贾宝玉与林黛玉荡气回肠的爱

十八大对党章的修改 学习党章的重要意义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部分修改中国共产党党章于2012年11月14日通过,十八大对党章的修改主要集中在以下六个方面:一、把科学发展观列入党的指导思想。把科学发展观写在我们党的旗帜上,是这次党章修改的最大亮点和最突出的历史

声明:《试着读懂十八大对教育的论述(转) 十八大关于文化的论述》为网友致命的执着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