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大合唱》试赏析 黄河大合唱歌词

《黄河大合唱》试赏析

在这个学期音乐鉴赏中,我对一首曲一直很喜欢,再加上看了郎朗的钢琴演奏,交响乐的配合,更让我回味无穷。对这首曲子,我也认为值得深入研究下,探讨下,因为它是一种真正属于龙的声音。

《黄河大合唱》是我国现代声乐史上著名的大合唱。音乐向我们展示了伟大的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它象征着我们民族的精神,是我们中华儿女的心灵依托。赏析这部大合唱曲,其实对于我们新一代音乐专业学生,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黄河大合唱》创作时代背景
《黄河大合唱》创作于抗战争时期1939年春,4月13日首演于延安陕北公学礼堂,反响巨大,唱响全国,成为抗日歌曲的典型代表。《黄河大合唱》凝聚着冼星海的卓越才华和杰出创造性,被认为是一部反映中华民族解放运动的音乐史诗。
词作者光未然,我国现代著名诗人。曲作者冼星海,现代著名作曲家,广东番禺人,生于澳门贫苦船工家庭。创作了大量的战斗性群众歌曲。21岁入北京艺专学习小提琴与作曲。23岁进入上海音乐学院学习小提琴、钢琴。24岁赴法勤工俭学。26岁考入巴黎音乐院,创作出《风》、《游子吟》等音乐作品。30岁回国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创作出《救国军歌》、《夜半歌声》等歌曲。1937年抗战爆发,积极参加救亡歌咏运动,创作出《在太行山上》、《到敌人后方去》等救亡歌曲。1938年冬,赴延安任“鲁艺”音乐系主任,创作出《军民进行曲》、《生产大合唱》等。1939年,创作完成《黄河大合唱》。1945年病逝于莫斯科。由于他对中国革命音乐事业的巨大贡献,被誉为“人民音乐家”。
二、《黄河大合唱》各乐章简析
《黄河大合唱》共8个乐章,每章均在开头配乐朗诵。
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是一首混声合唱曲。《黄河船夫曲》表现了团结一致、齐心协力精神,它不是一首单纯的船夫号子,有更深刻的内涵,展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和坚强。正如作者自己说的“象征斗争的不断性。”这体现了作者在创作上的思想高度。

第二乐章:《黄河颂》。是一首男中音独唱曲,由三个乐段组成。乐章开始是一个音域宽广、气息深长的音乐主题,它显示出黄河的雄伟气魄,第一乐段象征中华民族的历史悠久、幅员辽阔;第二乐段象征着我们民族的伟大、坚强和光荣的革命传统;第三乐段象征中国人民犹如巍巍昆仑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第三乐章:《黄河之水天上来》。是一首朗诵歌曲。歌词内容丰富,从黄河悠久历史到壮美景象到民众的觉醒、奋起及对未来的呼唤渴望,形成宏伟有力篇章。采用民族乐器三弦进行伴奏,融入古曲《满江红》及歌曲《义勇军进行曲》旋律。
第四乐章:《黄水谣》。是一首歌谣式的三段体歌曲。第一乐段是女声二部合唱,旋律抒情婉转;第二乐段是混声四部合唱,情绪悲痛而压抑。尤其是乐段结束处,连续两个下行四度跳进更增强了这种情绪的感染力;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变化再现,情绪十分凄凉。

第五乐章:《河边对口曲》。这是一首男声对唱、重唱与混声合唱歌曲。通过黄河岸边两个东北老乡对唱,表现出两个人共同的身世、遭遇、仇恨、决心:一起打回老家去。
第六乐章:《黄河怨》。这是一首女高音独唱歌曲。歌曲以悲愤的音调,表现出被日寇蹂躏下一位老妇女的哀怨之情。结尾的音乐推向高潮:“你要替我把这笔血债清还!”象征国人心底的呐喊。
第七乐章:《保卫黄河》。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奋起斗争的英雄形象。歌曲采用了齐唱及二部、三部轮唱的演唱形式,情绪坚决而振奋。在三部轮唱之后,过度段器乐曲,把情绪进一步升华,形成歌曲新的高潮,这段音乐,不仅有自己鲜明的形象及个性,而且为最后的齐唱部分做好了转调准备。歌曲在高亢而激越的情绪中结束。
第八乐章:《怒吼吧,黄河!》。是一首混声合唱,整部大合唱的终曲,也是全曲的高潮。前面出现过的几个重要基本主题得到了综合的展现,愤怒的情绪、战斗的号角、坚定的节奏、铿锵的合唱以宏伟的气势使音乐达到了最高潮。

三、《黄河大合唱》的艺术成就
《黄河大合唱》以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的音乐形象为象征,充分表现出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性格和民族精神,显示出中华民族伟大气魄和力量,及不可战胜的英雄气概。《黄河大合唱》所表现的民族精神,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黄河大合唱》艺术成就是全方位、深层次、高水平的。它融独唱、重唱、对唱、齐唱、朗诵等为一体,多声部、多乐章的大型声乐套曲,管弦乐队伴奏。中西合璧,和谐统一的音乐,是技术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黄河大合唱》是民族音乐经典作品之一。根据《黄河大合唱》改编的钢琴协奏曲《黄河》,经郎朗等钢琴家的出色演奏,使其响遍全世界,成为中国音乐作品和中国音乐文化的光荣与骄傲。
郎朗在很多场合激情演奏了《黄河》,用激昂奔放的旋律,讴歌伟大的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利于弘扬中华文化。他也曾说过:《黄河》应成为世界性作品。海外华人曾说:“每次听到它,都会体验到一种作为中国人的崇高和自豪。”想必这首曲子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是多么的触动人心,促使人奋发前进,保卫黄河,保卫祖国。

四、《黄河大合唱》听后感
《黄河大合唱》试赏析 黄河大合唱歌词
赏析《黄河大合唱》我认识到作曲家们高超的音乐功 力,无畏的革命精神。倍加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作为同是学音乐的年轻人,我们该干些什么,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赏析《黄河大合唱》我更懂得今天国家建设中,文化艺术的感染熏陶是多么的需要,当前举国唱红歌活动,必将掀起我们抒发民族精神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高潮。

赏析《黄河大合唱》我想到了作为新世纪年轻一代如何看待那段苦难的历史,如何看待当前的中日关系。

欣赏《黄河大合唱》,每位华夏儿女都会心潮澎湃,热血沸腾。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国人民不屈精神的象征,是我们历经磨难自强不息的民族灵魂。前辈们不甘忍受耻辱,前赴后继,用血肉长城驱逐了侵略者,谱写的一曲曲悲壮战歌。将激励我们更加热爱祖国、时刻准备着报效祖国,努力学习工作,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青春才华。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312126.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左思《咏史》其二赏析 左思咏史诗的思想内容

共享此文原文地址:左思《咏史》其二赏析作者:lilian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金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这样一种不

老人梦---《我们仨》摘抄赏析2011.7 我们仨摘抄赏析

”一个寻寻觅觅的万里长梦,一个单纯温馨的学者家庭“相守相助相聚相失老人梦关于《我们仨》摘抄赏析序:《我们仨》好素雅的名字,这是杨绛先生在九十多岁后写出的文字,用她最后的精力与颤巍巍的手。只有老人,有哲思且生活幸福的老人,才

杜甫《新婚别》审美赏析 杜甫新婚别赏析

杜甫《新婚别》审美赏析 新 婚 别 杜甫 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结发为君妻,席不暖君床。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生女有所归,鸡

《大国崛起》解说词赏析 大国崛起德国解说词

《大国崛起》解说词赏析所谓解说词,是在电视屏幕上运用有声语言,反映社会生活,表明创作意图,阐明创作思想,并最终作用于观众听觉的一种重要语言形态。2006年底,中央电视台推出了12集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这部政论性的纪录片,用9个小时

声明:《《黄河大合唱》试赏析 黄河大合唱歌词》为网友笑着敷衍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