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笔新题断肠句匠心独运赋闲愁
——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解读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年华谁与度?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1052—1125),字方回,是宋太祖贺皇后的族孙,所娶之女亦出自宗室。他时常说自己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后裔,并且因为贺知章曾居庆湖,便自号庆湖遗老。他对自己与皇室的亲缘关系并不在意,也不屑于官场周旋,更厌阿谀奉承之事,因此得罪权贵,仕途坎坷,一生潦倒。
大观三年(1109),贺铸辞官返苏州定居,时年57岁。在苏州盘门之南十余里,有一处佳景,名曰横塘。一个春末夏初的早晨,贺铸乘小舟到横塘野游,当时阴雨蒙蒙,梅子黄熟,只见茫茫雨雾中,萋萋春草翠绿一片,微风拂过,柳絮翻飞。忽然,黯淡的雨雾中,出现了一块鲜亮的红色:一位楚楚动人,美丽可爱的姑娘,朝他这个方向轻移莲步,娉婷婀娜而来。正想一睹芳容,却不料那个女子忽一转弯,飘然而去,消失在蒙蒙细雨之中。贺铸只能眼睁睁地目送她远去,心中那份爱慕艳羡实在按捺不住,一种说不清、道不明、剪不断、理还乱的闲愁霎时涌上心头,呆呆地望着美人的倩影不由得想到:这么令人销魂的美女,这么美好的青春,谁有幸与她一起欢度青春韶华?他会在哪,是月下的楼台,花气袭人的庭院,雕花的窗前,或是朱门紧锁的幽闺?想来只有春光才知道她在何处。于是,贺铸提起笔,一首清丽哀怨的《青玉案》诞生了,记载下他这段刻骨铭心的艳遇。
碧云轻轻地飘动,长满香草的沙洲也已暮色苍茫。贺铸徘徊在泽边,满腔愁苦无法排解,只好用笔写下这断肠的诗句。若要问这无端的愁情有多深,有多重?那就像一望无边如烟似雾的野草那样广,像满城随风飞舞的杨花柳絮那样多,更像黄梅时节那缠绵不绝的苦雨那样久啊!
词的上片写路遇佳人而不知所往的怅惘情景,下片写因思慕而引起的无限愁思;上片写情之间阻,下片写愁之纷乱;上片是宾,下片是主。
作此词时,贺铸妻子已辞世8年。据记载,他一生所识女子很多,他本人也不是轻浮之士,为什么会害起如此浓重的单相思呢?后人认为有两种可能:一是这位“凌波”女子跟他去世8年的妻子长像极似,因而产生“移情”所致;二是这位姑娘与作者心中女性偶像很贴近,于是一见钟情,但绝无轻浮招惹之意。这样,这首词被认为是首写单相思很有特色的作品,最后三句更是屡赞不绝的名句。
也有人认为,这首词中所写的并非真正的艳遇波折,而是有所寄托:那可望而不可亲的美人是功名富贵(或理想)的象征,那能够接近实人但不肯泄露美人住处的“春”代表了那些本有条件帮助他取得功名(或实现理想)却袖手旁观的人。还有人认为,这首词是抒写贺铸对心目中情人的眷恋、相思和情苦。也有人认为是抒发贺铸“离别”情人,心中倍感哀愁与孤独,不禁感叹余下的美好年华将同谁一起度过的感叹。
贺铸善为词章,以填词名家。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解读这首词的思想内容,但词的结尾三句堪称绝唱。这三句使用博喻手法,连用三个比喻,来表现“闲愁”的多、乱、缠绵不断。这里借景比情,比得新奇、恰当、生动,让人感到缥缥缈缈,无迹可寻。充分体现了贺铸丰富的艺术想象力以及高超的表现技巧,他因此得到了“贺梅子”的雅号,也造就这首千古名词。(发表于《阅读与鉴赏》2007年第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