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头扬眉气轩昂,不做命运的偏旁,杨门一开谁来挡,好锋芒
——杨门女将之军令如山
那歌曲激昂响起,情不自禁跟着唱,可是“不做命运的偏旁”却是如何也唱不下去,哽咽着心酸着曲不成调可不成词。后来一直听一直掉泪一直唱不下去。
战马嘶鸣,战袍飞扬,一众女将英姿飒爽,令人一下子便情绪激昂激情澎湃,浑身热血沸腾,双目却是泪眼朦胧,心头酸楚,悲哀莫名。狠命的拥着抱枕,直到把它挤得失了原来模样!
当我打开电视看电影时,影片已经播去了半小时。一直想在网上找一找,补一补没看到的那些镜头,却一直都找不到。
娥眉如画,矫健身姿,那素白衣望着如天降飞雪般耀眼刺目。我猜应该是闻到宗保已经的噩号,众人哭倒,俱都心成灰。孙子辈的唯一男丁,也这样战死沙场,这叫一群妇孺情何以堪?
单单看《杨门女将》这名字,便令人无限悲伤。将门之后,谁有如杨门般悲惨“七子救驾六子归”一门忠烈却只剩下孤儿寡母。所以我一直不敢看有关杨家将的故事、电视或电影。不管是杨门虎将也好,不管是杨门女将也罢,最后都是境况凄凉,遭遇悲惨。
七个生龙活虎的男儿,一次救驾便死了六个。这样的惨事谁可承受?一个忠烈之家,却已无男儿,需要女子奋力救国,奋勇杀敌。这样的悲哀谁能负重?注定悲惨的结局,不管过程如何壮烈如何英勇如何巾帼不让须眉,都让人心头从头到尾被愁云惨雾所笼罩。
谁不愿意享受天伦之乐?能够做到抛弃娇妻离开幼子辞别祖母拜别温馨温暖的家,远赴沙场,并不是谁都可以做到。可是没有国哪来家?没有君哪来的家人?一句“大宋子民”说得慷慨激昂正气凛然,爱国之将方受人尊敬,受国之民方不枉为人。
谁不想依偎在夫君身旁,做做女红,理理红妆,尊老爱幼,洗手做羹汤?可当依偎的男儿不在身旁,无所依靠无所信赖,除了激起满腔热情,壮志昂扬地说:“谁说女子不如男”?命运在我手中,胸中自有沟壑,偏偏不做命运的偏旁。看起来多么斗志激昂。
其实沦落到需要女子保家卫国,这是哪个朝代都没有的悲哀。就如花木兰代父从军,她当时扮的依旧是男妆。一个朝代,一个国家,需要封建社会的女子不止是抛头露脸而是真正的抛头颅洒热血,真真是国将不国,男已非男女非女。
我承认从头到尾,看得哪个岂是一个“震撼”可以形容?但那是整个场面的声势,故事的惨烈所给人的视觉盛宴。虽说里面名角云集,阵容庞大。因为个个是主角也就成了个个是配角了。一部戏里需要有主次,若喧宾夺主便成了主题。就如一篇文章需要有个中心思想,若是个个都是中心那便成了一锅乱粥。
郑佩佩扮演佘太君那可是驾轻就熟,感觉和以往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穆桂英在我心中是个女诸葛,敢爱敢恨,有勇有谋,出自山野,自有一股充满灵气的野性。大事宽容小事却有些蛮有讲理,这种野蛮却分明是一个飒爽英姿的女子最可爱的流露出的小女子之处。
她阵前俘虏了杨宗保,一眼便爱上了这英俊英武的少年英雄,她既不含羞也不带怯,喜欢便是喜欢,爱上便是爱上,敢于追求自己,敢作敢当,真正的巾帼不让须眉,光明磊落豪气干云的奇女子。可是张柏芝演来除了扬眉吆喝的表情强化穆桂英的女英雄形象,却无法做到真正的从里到外,从心到表由然而然所发出的英气。许是角色吃得不透或是阅历跟内涵的关系吧?
任贤齐所演的杨宗保木讷得很。一点元帅大将之才的气势都没有,观之就是一山野村夫。倒是肖明玉饰的杨文广入情入理入戏入心。这演员以前倒是没见过。
一个少年,背负重任,本就不堪重负,更何况家里唯他是男子汉,自然是百般看重。家族的声望,让他觉得荣耀;众女英雄的教育,让他觉得任重而远;唯一的男子汉,又让他急于想长成支柱。
见到“杨宗保”被缚在架上火焚,他不顾自己是三军之帅,只知道自己是杨宗保儿子,虽鲁莽却不失为血气方刚之少年性情,这一点很入情入理。至于穆桂英虽口口声声说“他不是你爹”她心中也说不准的,只是以顾全大局让理智战胜情感。其实分清真假杨宗保是再容易不过的,真的杨宗保肯定不会嚷着“快来救我”。真假若都分不清,枉费他们所谓的“夫妻情深”了。
小时候看小人书,记得是家人为杨宗保过五十大寿时,好象是焦赞回来说杨宗保阵亡的。电影的结尾是杨文广为杀敌,连同杨宗保也一起伤了,最后夫妻俩伤重而亡。可能是最后我在忙着为孩子煮宵夜,没有入戏,觉得这结尾太乌龙了。
谁愿意杀一个敌人而伤了自己的亲人?别说一个敌人,一百个一千个都比不上自己的亲人。更何况还是亲手杀死好不容易才见到的亲爹?
演员乏善可阵,阵容壮观震撼,场面观着热血沸腾,故事看来苍白无力,情节倒是一环扣一环,紧张得很。,只能说是部视觉享受的电影。
印象最深刻的便这首唐尧麟演唱的插曲《飞扬》,都舍不得怎么听。酷狗有这歌,百度找不到。呵呵
2012年1月5日星期四 2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