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届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中国人获得诺贝尔奖

历届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中国人获得诺贝尔奖

2012.10.11「莫言,中国诺贝尔奖第一人」之前中国有没有人拿过诺贝尔奖?有,但他们都是外国公民(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钱永健、高锟、崔琦);有没有中国公民获得诺贝尔奖?有,但他们都是中XX国公民(李政道、杨振宁、赛珍珠、李远哲)。

    一、杨振宁 美籍华人  生于中国安徽合肥,父亲杨武之是芝加哥大学的数学博士,1942年毕业于昆明的西南联合大学,1944年在北平清华大学研究生毕业。1945年考取公费留学赴美,就读于芝加哥大学,1948年取得博士学位。1949年,杨振宁进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并开始同李政道进行了一段长达十多年的科研合作。  他与李政道提出了宇称不守恒理论,并与他共同获得了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是最早的华人诺贝尔奖得主。  杨振宁现居于北京清华大学。杨振宁的结发妻子是原中华民国陆军中将杜聿明的女儿杜致礼,2003年10月因病过世2004年底,82岁高龄的杨振宁与28岁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系硕士班学生翁帆再一次步入婚姻殿堂。
  二、李政道 美籍华裔物理学家    Tsung-DaoLee(1926年11月25日—),汉族,出生于中国上海,祖籍江苏苏州。1946年,20岁的李政道到美国留学,被誉为「神童博士」。1957年,他31岁时与杨振宁一起,因发现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的这项发现,由吴健雄的实验证实。李政道和杨振宁是最早获诺贝尔奖的华人。  1974年5月30日会见毛泽东主席时,建议在中国科技大学开设少年班,受到采纳。
  三、钱永健 美籍华裔生物化学家    (Roger YonchienTsien,1952年2月1日-)汉族,1952年生于美国纽约,祖籍浙江杭州,是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的堂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我是在美國出生長大的,我不是中國科學家……我的得獎有中國人高興,如果這樣讓很多年輕人對科學發生興趣,這是很好的事。一個成功的科學家必出于一個開放的社會,多元包容的价值是关鍵。」
  四、李远哲 诺贝尔化学奖    (Yuan TsehLee),1936年11月29日生于中国台湾省新竹市,先后就读于新竹国民小学、新竹中学;1959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化学,1961年在台湾清华大学原子科学研究所考获硕士学位。曾获得美国化学学会的哈里逊豪奖、彼得·德拜物理化学奖、美源都的劳伦斯奖、美国国家科学奖、英国皇家化学佰法拉第奖和1986年诺贝尔化学奖等。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台湾人。1994年1月15日,放弃美国国籍,回到台湾。
  五、崔琦 美籍华人 诺贝尔物理学奖    (Daniel CheeTsui,1939年2月28日-),出生于中国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1951年只身远赴香港,之后崔琦在香港培正中学接受教育。毕业后在金文泰中学修读一年预备班,成功考入香港大学,但是他选择了教会的奖学金,赴美留学。1967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此后到著名的贝尔实验室工作。2000年6月,崔琦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他成为继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朱棣文之后,第六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华裔科学家。
  六、朱棣文 美籍华人    祖籍中国江苏太仓(现已在太仓创建了朱棣文小学),1948年2月28日出生在美国的密苏里州圣路易斯,他先后就读于罗切斯特大学和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数学和物理学专业学位。199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1998年6月,朱棣文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不懂中文)。現任美國能源部部長。
  七、丁肇中 诺贝尔物理奖    (Samuel Chao ChungTing)祖籍山东省日照市涛雒,1936年出生于美国,1949年丁肇中进入台湾建国中学,接受严格的教育,他的数学、物理和历史学习成绩优秀。1956年到美国密歇根大学,在物理系和数学系学习,1960年获硕士学位,1962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曾获得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八、高行健 法籍华人 诺贝尔文学奖    中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人——高*行*健。1940年出生于江西赣州,祖籍江苏泰州,87年移居法国。2000年10月12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年60岁。事后报导中称他为剧作家、画家、小说家、翻译家、导演和评论家。不过,高行健早期在国内,是以创作先锋戏剧著称。他与铁路话剧团创作员刘会远(中共元老谷牧的儿子)合作创作了《车站》《绝对信号》等话剧,由北京人艺演出,引起轰动。其著作有《灵山》、《一个人的圣经》、《逃亡》,但大陆禁止出版。文革时,他被迫烧掉了整整一箱子手稿,包括自己的日记。他说:作家不能屈服于审查。还说:自己想家却苦于无法回到祖国。  因「其作品的普遍价值,刻骨铭心的洞察力和语言的丰富机智,为中文小说和艺术戏剧开辟了新的道路」而荣获2000年诺贝尔文学奖,并因此成为首位获得该奖的华语作家。高行健父亲高运同是中国银行职员,母亲顾家骝是基督教青年会成员并做过抗日剧团的演员,二人均生于破落的大家族中。1]1942年,弟弟高行素诞生。抗战胜利后,其父仍留在银行里,失业后当过记者,供职于私人银行及轮船公司。尽管高行健的父亲经常失业,但生活仍旧宽裕。幼年的高行健由于体弱而由母亲进行识字教育。在她的影响下,高行健对戏剧、写作和绘画均产生了兴趣。  1987年,高行健应邀赴德国从事绘画创作。1988年,开始在巴黎郊区巴纽里定居,起初生活艰难。1989年,成为法国“具像批评派沙龙”成员,以后连续三年参加该沙龙在巴黎大皇宫国家美术馆的年展。1992年,荣获法国政府颁发的“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1997年,加入法国国籍。1999年,高行健的画作在巴黎参加卢浮宫第十九届国际古董与艺术双年展。  九十年代期间,高行健同时以中文与法文创作。作品如《生死界》、《夜游神》、《对话与反诘》、《周末四重奏》等,内容是人的生存本质的探讨,具有欧洲荒诞派戏剧与存在主义思想的色彩。[3] 2000年10月12日,高行健作品《灵山》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因此成为了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文作家。瑞典文学院的颁奖理由是“其作品的普遍价值,刻骨铭心的洞察力和语言的丰富机智,为中文小说和艺术戏剧开辟了新的道路。”2002年2月25日,法国总统希拉克亲自为高行健颁发“荣誉军团骑士勋章”。2003年,法国举办“高行健年”以表彰他的成就。[5]   2010年接受英国广播公司采访时,高行健开玩笑地说自己“三生有幸”:“第一生在中国,第二生在法国,诺贝尔奖获奖以后,我生了一场大病,也可以说是大难不死,又有一生,我自己开玩笑说真是三生有幸。”  九、高锟 英美双重国籍华裔物理学家    1933年11月4日出生于中国上海,祖籍江苏金山(今上海市金山区),为光纤通讯、电机工程专家,华文媒体誉之为「光纤之父」、普世誉之为「光纤通讯之父」(Fatherof Fiber OpticCommunications),曾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2009年,与其他两人共享诺贝尔物理学奖。199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十、赛珍珠中美双重国籍文学奖(1938年)    Pearl Sydenstricker Buck或PearlBuck(1892年6月26日-1973年3月6日),出生在美国西弗吉尼亚州,4个月大便随传教士父母赛兆祥和卡洛琳来到中国镇江,并生活了18年,学会了汉语和习惯了中国风俗,因此她称镇江是她的「中国故乡」。1910年,17岁的赛珍珠离开中国,回到美国攻读心理学,毕业后又来中国。婚后举家移居到安徽北部的宿县(今安徽省宿州市),在此期间的生活经历成为后来闻名世界的《大地》的素材。1932年借其小说《大地》(TheGoodEarth),获得普利策小说奖;1938年由于赛珍珠「对中国农民生活史诗般的描述,这描述是真切而取材丰富的,以及她传记方面的杰作」获诺贝尔文学奖。她也是唯一同时获得普利策奖和诺贝尔奖的女作家,是作品流传语种最多的美国作家,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以写中国题材的作品而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赛珍珠生前曾加入中国国籍,1934年中国政局陷入了混乱,赛珍珠被迫离开中国、回到了美国。    赛珍珠在中国生活了40年,自始自终都把中国看做是自己的祖国,自认为属于中国。1973年3月6日,享年81岁的赛珍珠逝世于佛蒙特州丹比城她病逝后,按其遗愿,墓碑上没有任何墓志铭,只有她亲笔写的「赛珍珠」这三个中文名字。赛珍珠不仅是文学领域的一朵奇葩,在人道主义事业上,她也做了大量工作。她是一座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桥梁,一位敏感而富于同情心的人,她是善良、正义和富有同情心的化身。她说「只要愿意接受,人类是存在着广泛的共同性的」。  她在1938年诺贝尔文学奖致答辞中说:  ……如果我也不为中国人说话——尽管是以我完全非官方的身份——我也就不忠实于自己,因为中国人的生活这么多年来也就是我的生活,真的,他们的生活必将永远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我自己的祖国和我的第二祖国——中国,在心灵上有许多地方相似,但最重要的是,我们对自由的共同热爱……
  十一、莫言 中国大陆本土作家    莫言(1955年2月17日-):原名管谟业,中国当代著名作家。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青岛科技大学、青岛理工大学客座教授。他自1980年代中期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2011年8月,莫言创作的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蛙》以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为背景,通过讲述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在形象描述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剧烈增长、实施计划生育国策所走过的艰巨而复杂的历史过程的同时,成功塑造了一个生动鲜明、感人至深的农村妇科医生形象。莫言的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写的是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传奇。莫言在他的小说中构造了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般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塑造出神秘的对象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2012年10月11日,莫言因其「用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诺贝尔委员会给其的颁奖词为:The Nobel Prize inLiterature 2012 was awarded to Mo Yan "who with hallucinatoryrealism merges folk tales, history and thecontemporary"。[

莫言获奖感言

  在作品中摹刻了一出出“东北乡”传奇的莫言对自己的家乡一往情深,“我的故乡和我的文学是密切相关的,”莫言说:“高密有泥塑、剪纸、扑灰年画、茂腔等民间艺术。民间艺术、民间文化伴随着我成长,我从小耳濡目染这些文化元素,当我拿起笔来进行文学创作的时候,这些民间文化元素就不可避免地进入了我的小说,也影响甚至决定了我的作品的艺术风格。”  在回答“您作品中的什么地方打动了评委”时,莫言说:“我想最主要的是我的作品中的文学素质。这是一个文学奖,授予的理由就是文学。我的作品是中国文学,也是世界文学的一部分,我的文学表现了中国人民的生活,表现了中国独特的文化和风情。同时我的小说也描写了广泛意义上的人。一直是站在人的角度上,一直是写人,我想这样的作品就超越了地区、种族、族群的局限。”  在此之前,对于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舆论众说纷纭,也有一些人对他提出质疑。对此,莫言说:“感谢那些支持我的朋友,也感谢那些批评我的朋友。我终于得到了一个把自己放在众声喧哗之中的机会。持续半个月之久的网络大战,也是认识自我的最佳机会,让我知道我有哪些缺陷和不足,也让我知道了有哪些宝贵的东西需要坚持、发扬。”  对于此次同样呼声很高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树,莫言说,他与村上没有直接交往,但互相也通过信息,“我想他也创造了他独特的文体,他也描述他所熟悉的这种生活。他的作品也是非常优秀的,完全具备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资格”。莫言作品经典语录:1.无论多么落寂和苍茫,那些身影总会过目不忘。  2.总在不经意的年生。回首彼岸。纵然发现光景绵长了十六个年头。  3.因了命途中的你们,我才没有荒芜了青春。  4.我把你们的故事收入我的音筒,放在生活之上,我的记忆之下。  5.提笔伏案之年。窗边。是心灵奔向青春的黑色河流。突兀的世界。  6.有些人,在不经意间,就忘了;有些人,你想方设法,都忘不了。  7.我总喜欢逆着时光,寻找我青春的足迹。  8.当笔下肆意挥洒的心情化为文字,我将用它记录永生。  9.黄昏是青春短暂的悲伤。  10.所以。兵荒马乱也要轻装简从。  11.回首。才看见我们是以快乐的心情写悲伤的青春。  12.满腹经纶是黔驴之技。易于迁延与迟滞。  13.当时光碾过青春,我将以快乐注解悲伤。  14.在年生里。我们因无知荒唐而美丽。  15.年月里。五味杂陈。  16.把每一个句子后面加一个完结的句号,记作虚无而迷惘的守候。  17.久远是迷途里酝酿的酒。愈陈愈香。  18.安然的在被窝中躺过一世春秋。浑噩自知。  19.极度的顺从是悖逆。  20.呆坐在眼睛里的空洞和茫然,凝结成氤氲的哀伤,在青春的天空渐渐延伸和漫散。  21.我们总是以诗般的语言刻画自己在青春的罅隙中的那般狼狈。  22.我在河之彼岸 守望曾经归来 归来无望  23.月光下,我用繁冗拖沓的文字祭奠我的青春,纪念我死去的友情和迟到的爱情。  24.因此,在那个习惯于悲春伤秋的年代,你陪我看了多少个日薄西山的景致,我陪你看了多少个破晓阑珊的夜,我们彼此静默的坐着,不言朝夕。  25.即使世界遗忘了你,也总会有那么几个人在你生命的伊始之日,道一声:生日快乐!  26.等待,是一生最初的苍老。  27.有些事一转身就一辈子。  28.年轻时我们放弃,以为那只是一段感情,后来才知道,那其实是一生。  29.哀莫过于心不死。  30.我很好,不吵不闹不炫耀,不要委屈不要嘲笑,也不需要别人知道。  31.我是你转身就忘的路人甲,凭什么陪你蹉跎年华到天涯?  32.一个人只要不再想要,就什么都可以放下。  33.祈求天地放过一双恋人,怕发生的永远别发生。  34.爱的最高境界是经得起平淡的流年。  35.童话已经结束,遗忘就是幸福。  36.最初不相识,最终不相认。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312366.html

更多阅读

丑陋的中国人研究 王朔杂文

丑陋的中国人研究起初,我一看到这本书的名字就立刻决定买下来,此书看来并没有白买,读罢此书深感惭愧,总是在抱怨的我才知道,抱怨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我们要做的是透过这些表观看到本质,我读了《教育的陷阱》和《丑陋的中国人》,其中都是较问

《丑陋的中国人》读后感 丑陋的中国人txt下载

《丑陋的中国人》读后感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先有了美国人写了本《丑陋的美国人》,美国国务院拿来作为他们行动的指南。后来日本跟着写了本《丑陋的日本人》,台湾作家柏杨在1986年写了首版的《丑陋的中国人》。在《丑陋的中国人》一文

可悲的不知羞耻的中国人 维卡克里克斯不知羞耻

(亲爱的博客管理员朋友:我在百忙中花了两天时间做了这篇《可悲的不知羞耻的中国人》,俗话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母亲遭劫难,兄妹应同心!”——我坚信:您我都是爱国之人,都希望我们的祖国母亲更有尊严!更加强大!!……因此,我对该文作了修改

声明:《历届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中国人获得诺贝尔奖》为网友迷雾遮住眼睛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