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公平是指在政治、经济和重要的社会活动参与上,在社会保障和财富的分配上,不论种族、性别与出生,应合情合理,一视同仁,没有歧视或特权。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进入社会主义阶段,消灭了产生社会不公平的基础,即剥削制度,实行了公有制,从根本上保证了社会公平。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和奋斗目标。但目前,中国社会尚存在大量的不公平现象,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离我们奋斗的目标还比较遥远。
中国社会不公平现象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是由出生歧视造成的社会不公平。比如出生农村就是农村户口,出生城镇就是城镇户口。这两种户口在上学、就业、社会福利分配(如公费医疗或医疗保险以及退休金等)上存在天壤之别。这种户籍的二元制,使农民付出了举世罕见的代价,使中国的工农差别和城乡差别不是缩小而是进一步“合法”扩大。可以说,这是一种全国规模、全球少有的“合法”歧视。这种歧视造成了农民的贫穷落后和愚昧自卑,而贫穷落后和愚昧自卑又反过来加深了城市人对农民的歧视。城市人在享受社会进步带来的好处时,早已把农民为新中国相当长时期的发展所“买的单”忘得一干二净。比如高考理科同样考了505分,在不同省份,结果相差很大。2008年北京上海等地考生可以上本一,而湖南、湖北、重庆、四川、广东、海南、黑龙江等省市的考生只能上本三。即使在同一城市,由于住在不同区,孩子可能就被划片到重点初学或普通初中就读,而重点初中在教学资源的配置上比普通初中好得多。所以,家长们买房子时就要考虑片区的小学、中学学校,或者想方设法把户口往重点初中片区迁移。你没有选择的权利和自由,谁叫你出生在这个省这个片区呢?这是中国的又一种类型的“户籍二元制”或“户籍多元制”。再比如即使在同一片区甚至同一小区,由于出生在不同背景的家庭,其命运大不相同。无钱无权无势人家的孩子,即使重点大学且德才兼备可能还就不了业,而有钱有权有势人家的孩子,尽管学校一般、才能平平,但他肯定能找到满意的单位,因为在当下的中国,就业主要不是看德与才,而是看关系看背景。公务员考试应该是比较公平的,但一进入面试,就常常又不公平了。因为家庭状况不一样,一出生,你就被打上了贫富的烙印,你就被贴上了贵贱的标签。你要去掉烙印取下标签,证明你的智慧你的才干,你必须付出比富家子弟更大更久的努力与血汗,必须承受比富家子弟更深更多的磨难和失败。
第二类是行业歧视所造成的社会不公平。比如公务员、事业单位退休职工的退休金或社保显著高于同级别的企业退休职工。前一段时间说是要将事业单位的职工社保降到与企业职工一样水平,而公务员的社保不变,仍然保留着不公平的尾巴。与企事业单位相比,政府部门是铁饭碗,而且掌握着政府和社会资源分配大权、游戏规则制定大权和监督惩罚大权,比如价格的制定与审批、单位之间人才的调动以及公共资源的配置与处理等等。长期的特权使他们养成了喜欢教育而不是倾听、集中而不是民主、领导而不是服务的优越感和支配欲。在政府官员面前,企事业是儿子孙子,是被施舍者和感恩者。这种行业间的不公平,再通过钱权交易的发酵,就会像洪水一样泛滥成灾。
第三类是由权力歧视造成的社会不公平。领导说你行,不行也行;领导说你不行,行也不行。领导的权力得来主要靠关系,而权力得来后又得不到有效监督和制衡,他们只对提拔他们或能决定他们权力命运的领导负责,所以他们只要经营好与这些“护身符”的VIP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就可以“为所欲为”尽情享受权力带来的快乐了。他们掌握着一个单位或行业或地区的资源与机会分配的大权。他们是爷是山寨王,而你则是孙子是“马仔”是“人质”,你的项目你的升迁你的事业你的命运统统捏在他们的手心。这是一种跨行业跨户籍的歧视与特权,它不同程度地广泛地存在于社会的各个角落,让中国人对权力惧怕,对权力膜拜,对权力折腰以及对权力的疯狂追求。
长期的社会不公平形成了许许多多的利益集团或利益群体。谁要是打破这种不公平,谁就侵犯了这些集团或群体的利益,谁就会被他们以各种名义讨伐,这种利益群体的力量与惯性使社会的不公平能顽固并长期得以维持,大大增加了治理的成本与风险。
但社会公平毕竟是社会进步的象征,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社会主义社会也理应比资本主义社会更加公平,所以即使困难再大也必须治理,必须尽快治理。我们期望并一起努力使这种理论上的更加公平在中国早日实现。
200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