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建高塔》课例
《建高塔》课前分析:
本课是新版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的第六课内容。本课以铁塔为什么稳定不倒为起点和终点,中间过程用塑料瓶为材料,通过实验来探究物体稳定性问题。
本课的学习对象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通过前三年的科学学习,学生已具备初步的思维能力、实验设计操作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去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能发挥更大的主动性,进行自主学习。但存在个别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不能主动参与、长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等问题。
基于对教材和有效教学理论的理解和把握,并且结合具体学情,我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建高塔》课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物体稳定性的探究过程,认识到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不容易倒。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的探究能力,与人合作、沟通的协调能力。
情感目标:体验合作与交流,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制作成果。
教学重点:
1、物体稳定性的探究过程。
2、将探究结果与假设相比较,并进行反思。
教学难点:
将物体稳定性的探究结果应用于生活实际。
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几个大小不同的塑料瓶、沙、吸管、胶带、水、剪刀、电风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今天四个小组分别代表四支建筑队,你们向大家推荐一下自己好吗?”
组甲:我们是梦翔队,梦翔!梦翔!畅游梦想!耶!
组乙:我们是雏鹰队,雏鹰,雏鹰,我最强!耶!
……
2、师:今天,老师带领四支建筑队到世界各地去旅游,观赏古今中外多种塔类建筑,大家愿意吗?(出示课件)
(左边的是法国的埃菲尔铁塔,中间的是钻井铁塔,右边的是高压输电铁塔。)
3、师:观察这些铁塔,他们在形状和结构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4、师:这些高大的铁塔会受到哪些力的作用?
(生:风力; 雷击; 拉力; 它们自身的重力; 风的阻力……)
5、这样高的塔为什么会历经百年甚至千年而屹立不倒呢?请同学们再仔细观察它们的形状和结构,哪些特点使高塔不容易倒?
(生:三角形结构;框架式结构;多边形结构;上轻下重;上小下大;
里面是空的……)
6、师:你还有哪些猜想?将你的猜想填在记录单的猜想栏中,写得时候要简洁、明了。
(学生讨论猜想塔不容易倒的原因并记录。教师巡视指导。)
二、探究物体不容易倒的秘密
(过渡语):为了证实你们的猜想是否有道理,今天我们就来“建一座高塔”。(板书:建高塔)
1、师:在建塔之前我们先进行一个小实验。
屏幕出示:(1)塑料瓶怎么放最容易倒?
(学生上台演示:一学生把塑料瓶倒立。)
屏幕出示:(2)塑料瓶怎么放不容易倒?
(学生上台演示:一学生把塑料瓶平放,并在里面放一些沙。)
屏幕出示:(3)怎么做,塑料瓶最不容易倒?
(学生上台演示:一学生把塑料瓶平放,在里面放一些水,在塑料瓶的周围放一些沙。)
2、师:你为什么这样放?
生(1):在塑料瓶里放一些沙。因为上面轻下面重些。
生(2):在塑料瓶的周围放一些沙。因为可以固定。
3、师:同学们,谁能说说日常生活中不容易倒的实例吗?
(生:大树;房子……)
三、制作不容易倒的高塔及高塔不容易倒的再思考
(过渡语):现在我们一起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开始制作属于我们自己的高塔吧!
1、(课件出示):
(1)讨论设计建高塔的方法。
(2)小组讨论:
a、选择哪些材料?要考虑材料的特点。
b、用什么方法让高塔不易倒?
c、我们的高塔设计图。
(3)建塔要求:(时间:10分钟 )
a、建塔时要注意安全。
b、看谁的塔又高又稳。
c、最后评出优秀的建塔队。
2、小组动手建塔。
3、师检查各小组建塔情况。
师:下面,有请小小检测员上台说明检测高塔的标准。
(1)测量高度,哪组的塔最高?
(2)用斜倾纸板的方法检验哪组的高塔不容易倒。
(3)用扇风的方法检验高塔的抗风能力。
(4)检测员到各建筑队去检测并记录。
4、记录员宣布结果。
5、优秀建筑队汇报本队建高塔的方法。
6、师:通过实验,你的结果与猜想一致吗?
学生汇报框架结构铁塔的特点,师相机板书:
(框架结构铁塔的特点:上小下大 上轻下重风的阻力小)
四、欣赏群塔,谈收获
1、师:大家对自己的猜想与实践进行了验证,现在我们再来欣赏一下世界各地的塔。(课件出示群塔)
2、师: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联系生活实际,你还知道与塔结构相类似的事物吗?
五、作业
课后自己动手建造你心目中的高塔。
六、板书设计
建 高塔
上小下大
框架结构特点上轻下重
空气阻力小
《建高塔》教学反思:
《建高塔》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本课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框架铁塔稳定不倒的形状结构特点,从而能够认识所有物体的 稳定性特点。通过本课的教学,我反思如下:
创设情境,导入主题。我把四个小组分别代表四个建筑队,并让各小组介绍自己,简单的自我推荐一下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明确了我们今天探究的主题。
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在小组制作高塔的时候,我先让学生讨论制作方法并设计高塔图,再让学生选择材料动手制作。同学们在制作过程中感受到动手的乐趣。
学生的评价公正、公平。在各队建完高塔后,我让四位学生当小小检测员,让他们对各队从塔的高度、稳定、抗风阻三个方面评出优秀建筑队和最有创新建筑队。
当然,本节课也存在不足之处,例如:将物体稳定性的探究结果应用于生活实际做的不够;有些问题还要精心设计;学生制作高塔的时间还不充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