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热爱自然的人一定会热爱生活,热爱生活的人就一定会幸福,幸福与分数没有任何关系。我想,每个家长都应该真正考虑一下,怎样才能教出一个“幸福的孩子”,而不是一个“优秀的孩子”。
昨天堂哥从北京回来,还没见面就激动万分地打电话给我:“中西少年儿童教育的差异实在太大了!”原来不久前,小侄子有幸作为未来星智领未来俱乐部的一员,代表中国和平小使者去联合国赠送“和平的旗帜”,这次美国之旅不仅让小侄子担任了一次“和平小使者”,更体验了一次丰富多彩的美国自由行:与美国当地孩子一起上课,体验美国小学课堂气氛;参观普林斯顿大学,游玩迪士尼乐园,体验好莱坞……各种新奇玩意儿让小朋友们大开眼界,直呼过瘾,而这次出行更让家长们体会了中西教育的巨大差异。
孩子的教育是个大问题,如何教育,中西文化的不同背景孕育着不同的教育方式。望子成龙的迫切心情,让中国绝大多数的父母们都将眼光聚焦在各种各样的成绩证明上,学习成绩,才艺表现,各种奥数比赛,分数成为衡量教育成果的重要指标,哪怕自己的孩子并不擅长于此,但也要承受着一定的学习压力。相比而言,西方家长则更注重孩子的成长过程以及自我生活、照顾能力,一份“中美孩子家务清单对比”直观地展示出了这种区别。
这张表单让我感到非常震撼。事实上,家长并非不清楚试教育的毒害,只不过我们一边抱怨着应试教育的不足,一边使劲的把自己的孩子往应试教育的独木桥上推,原因是整个大环境都是如此。很多家长甚至以为,只要把学习学好了,其他都不重要,所以才会有很多“高分低能”、“大学生生活无法自理”的情况出现,这不能不说是应试教育的一种悲哀。
相比中国的孩子,美国孩子从小就要学习照顾自己,是向着一个“独立的人”的方向努力,学做家务也是分内事之一。轻松的课堂,灵活的讲课内容,也让学校生活充满乐趣。据我了解,美国课堂还很重视时事教育,比如总统换届选举,时代周刊的报道就是一堂课的内容,课桌不是我们那样规整的排列而是分组讨论式的摆放,更利于孩子们的相互沟通。
我觉得,我们不一定要照搬美国的教育模式,但是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的很多不足,或者自己在孩子教育的过程中忽略的东西。70后、80后已经逐渐成长为当代社会“父母”形象的主体,过去这些被诟病为“另类”的人群,应该在教育下一代上展现出与上一辈不同的风貌。其实,我们更应该相信,热爱自然的人一定会热爱生活,热爱生活的人就一定会幸福,幸福与分数没有任何关系。我想,每个家长都应该真正考虑一下,怎样才能教出一个“幸福的孩子”,而不是一个“优秀的孩子”。我认为,这次美国行不仅是孩子们的一次成长,更是家长们的一次学习,真的希望有机会也出去走走。
最后不得不赞一下“未来星俱乐部”,这次美国行不仅是孩子们的一次成长,也是家长们的一次学习,打开眼界 ,迈向世界,开启天赋,挖掘才能,才能让每个孩子更好的成长,真心希望有更多这样的企业、这样的活动,这样的责任感将是对社会的无限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