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大的“李四光计划” 李四光的小故事

从实践的角度看“李四光计划”的实施状况

地大于2007年5月份启动了旨在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科学研究人才的“李四光计划”,此项计划是对本科生人才培养模式的一次积极探索与尝试。计划的实施迄今已有一年的时间,为了使该计划进一步发展与完善,很有必要对计划在这一年中的具体实施状况,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进行一番回顾与思考。我有幸成为该计划的第一批受益者,并且有机会参与到该计划第一批成员的管理组织工作中,因此能够与计划内成员与老师有更多的接触和交流。鉴于以上条件,我认为自己有必要从实践的角度对计划的实施状况进行一番回顾和反思,由此便有了这篇文章。

地大的“李四光计划” 李四光的小故事

在本文中,我将运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对“李四光计划”在过去一年的实施状况及出现的问题进行一番思考与探究,希望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下面的所有分析都遵从经济学的理性人假定这一前提假设,即认为计划内成员都是理性人,都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这里的利益不仅仅指经济利益,还包括社会收益、心理收益、知识收益等等,总体来说包括了一切计划内成员认为有价值并渴望得到的东西。

一、实施李四光计划的理论出发点

“李四光计划”的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一批勇于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拔尖、创新人才。这说明该计划的定位是很明确的,该计划培养的不是艺术家、企业家、政治家等等,它培养的是科学家、专家、学者。实施这一计划的前提是认为现有的本科生培养模式是不利于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科研人才的。“李四光计划”培养模式的理论出发点如下所述。

1、传统的教学计划过于死板,专业划分过细、过窄,课程设置往往局限于单一学科,缺少多样性与丰富性,“标准化批量生产”色彩浓厚,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李四光计划”给予学生更大的自主选择的权利,打破了传统专业教学计划的限制,学生可以在学科大类中自主选择自己认为有价值的和感兴趣的课程。学生成长目标的制定和实施更大程度上落到学生自己手中,学生自己来做选择,包括选择成为什么样的人才,如何达成这一目标,具体到自己选择学习的课程与学习的方式等等。学校、老师最大限度地提供外部条件来帮助学生实现自己的目标。当然,该计划的实施也有其不可动摇的约束条件,那就是学生的一切选择都必须围绕成为高水平科研人才这一最终目标来制定。

2、现有的本科生教育中更侧重应用人才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我进入大学已将近两年,近两年的本科学习经历使我对现有的本科生教育有了一些切身体会。在本科生教学中,老师基本上还是秉承传统的教学思路,对学生的要求依次为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应用,不鼓励学生对现有理论的怀疑和提出 不同的思路、方法。与教学直接相关的是考试,考试是学生学习的导向棒,考试这跟大棒指向哪里,学生学习的侧重点也相应的转向那里。不可否认,现在的本科生考试形式和考试内容非常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考试内容侧重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应用,结果导致埋头苦读、死读书的人可能取得很高的成绩,而那些勇于怀疑、思路新颖的学生却不能在现在的考试中脱颖而出。针对这些问题,“李四关计划”实行的“导师制”、鼓励研究型学习的培养模式更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从事科研项目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式与学习方式都发生了重大转变。科研训练造就的勇于怀疑、逻辑严密,寻根究底的思维方式将传导到专业课程的学习中,从而导致学习方式的转变,由原来单一的以课程为导向的层层推进式的学习转向以问题为导向的辐射式学习。

二、“李四光计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计划内同学、老师的交流问题

“李四光计划”招收的同学来自不同的学科大类和专业,全体同学既不再一起上课,也不在一起住宿和生活,因此大家的交流也就成了问题。首先是交流的时间问题,因为大家分属不同的组织、系统,上课时间也不一致,很难找到一个大家都有空的时间来开展学术交流会。其次是交流的形式与内容,因为大家来自不同的学科领域,有不同的知识背景,要找到一个大家都感兴趣的讨论话题也并不容易。而且一旦深入到具体问题就很可能有一部分同学听不懂了,尤其对于文类没有大学物理、大学化学基础的同学来说。再有就是会议的形式问题,三十个人举行讨论会,每个人发言的机会实在有限,如何调动每个人的热情和参与度是需要进一步思考的。

每位同学对参加学术交流会的价值评价直接决定了交流会的出勤率。回到理性人假定,每位同学在决定是否参加之前都会对参加交流会、上课、自己学习三者的收益进行比较。参加交流会是有机会成本的,这个机会成本就是因参加交流会而放弃的上课和自己学习所带来的知识收益。除非参加交流会的收益大于后两者,否则在自主选择的情况下同学们将选择不参加交流会。每个同学基于自己的经验、阅历、知识背景、偏好等都会对参加交流会做出自己的价值认定,这种价值认定在同学内部会出现差异,在同学与老师之间也会出现分歧。于是对参加交流会价值评价高的人留下,评价低的人离开,最终导致交流会出勤率不高的现象。

“李四光计划”实施的前提正是每个入选的同学都有良好的价值评判能力和自我选择能力,我认为这个前提是成立的,起码在很大程度上是成立的。退一步讲,即使这个前提不成立,第一批入选的同学在这方面的能力欠缺,我们也不能保证下次选拔就能选到此项能力达标的人,所以我们所能做的只能是教育和引导,通过交流与沟通,使同学、老师的价值评判标准趋于一致。如果大多数人对参加交流会的价值评价低于上课和自习,那么我们就必须从交流会的内容与形式上找原因了。只有创造性的改良会议内容与形式,提高大家在会议中的参与度与收益,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交流的问题。

2、多数同学仍局限于原专业课程的学习,大类培养的目标没有实现。

在观察中我发现绝大多数同学走的是这样一条路,自己本专业的学习仍然按部就班的进行,本专业的课程一门也不敢丢掉,只是在学习过程中涉猎极有限的几门专业外课程作为补充,同时对学习成绩极为看重,将许多精力投入到课程学习与应付考试上。这种学习思路不能说不好,但是已经背离了“李四光计划”的最初设想。“李四光计划”从本质上讲就是给入选的同学提供更大的自由,令同学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创造力,具体实施中的情况则是同学们不敢或者不愿享受这种自由。许多同学只是在小范围内内对课程设置进行微调,我们距离真正的大类培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什么原因导致同学们在大类培养的道路上止步不前呢?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就是“不敢”或者“不愿”,更深层次的原因就是计划内同学和老师在计划的预期目标函数上还未达成共识。,这包括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两方面。从远期目标来看,在老师那里计划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科学研究人才,在同学那里则表现为目标的多元化和不确定性。具体来说同学们认为计划是为个人人生理想服务的,而个人的人生理想则并未完全定位于科学研究人才,但有一点是不能否认的,计划内同学均对思考问题、探究问题怀着极大的兴趣,而且在入选后这一年的学习和科研训练中,大家的人生定位也更大限度的向科研人才这一方向偏移。从近期目标来看,计划内同学和老师的认识也存在差异,老师认为计划内同学只需所修课程学分达到要求即可保研。计划内大部分同学有上研究生的意图,极少数同学还处于不确定状态,但是同学之间对上研究生的类别及途径方面存在分歧。同学们对上研究生的类别定位基本上集中在国外学校、本校、国内外校三类,途径选择包括计划内保送、学院保送、考研三种渠道。同学们首先是寄希望于计划内报送,计划内报送不能满意的转向学院保送,最后是考研这条路。

至此,我们可以分析同学们在大类培养面前止步不前的原因了。同学们为什么不敢或者不愿自由选择自己认为有价值的和感兴趣的课程,不敢丢掉价值不大的课程呢?首先是由于同学们对“李四光计划”最终结果不确定性的担忧。虽然计划以学校文件的形式明文规定计划内学生学分绩点达到要求即可保研,但是由于计划内学生对于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的多样化以及实现途径的不同选择,每位同学作为理性人,不大可能选择存在风险的大类培养模式。除非同学们确信冒此风险的预期收益与风险成正比,否则同学们不会选择此模式。此外,由于我们是计划的第一批,我们的前面并没有学长、学姐们的足迹可以参照,相反现有的专业培养模式已经培养了多届学生,形成了系统化的制度安排。每位同学都可预期只要按照专业要求按部就班的学习肯定可以获得在学院内的保研机会。计划虽有明文规定,但无前人走过,鉴于合约的不完全性和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同学作为理性人不大可能把赌注全部压在计划上。再者,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大多数人都不喜欢风险和不确定性,因此在制度变迁的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路径依赖现象。当计划内同学被赋予更多的自由后,同学们并不知道具体该如何使用这一自由,在趋利避害的考虑以及心里惰性的驱策下很可能仍然返回到现有的专业培养模式上去,而这也恰恰是我们所观察到的现象。从传统模式到“李四光计划”模式,实际上就是一次制度变迁,在变迁过程中那些对新模式预期收益评价高,胆子大,敢冒风险的人更易完成自身培养模式的转变。

三、对“李四光计划”实施的几点建议

1、组建高教所研究生、教务处老师、计划内学生三位一体的“李四光计划研究”项目组,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为计划的良好运行提供可行性方案,创造性的解决计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积累计划实施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废除不合理的条款、条例,力争经过几届的实践与努力最终完善“李四光计划”这一培养模式,形成相对稳定的高效合理的制度安排。

2、加强教务处对学生的控制力度。目前教务处对学生的管理相对来说是松散和缺乏力度的,问题的关键在于目前教务处对于计划内学生没有强有力的激励和约束手段,即使有的话也没有付诸实际。因此,教务处必须通过建立合理的奖励和惩罚机制来加强对计划内学生的管理,促使学生的行为与思想认识向计划制定者的预期偏移。举例来说,对学术交流会的出勤问题,可采取一些奖励和惩罚措施,例如将同学的出勤与否与将来的保研、外推、出国等机会联系起来,这样就提高了个人参加交流会的预期收益和不参加的机会成本,学生作为理性人将选择出勤。以此类推,教务处通过胡萝卜加大棒引导计划内同学的行为,使其朝着计划的培养目标前进,最终将有利于计划的成功。

3、开设计划内同学的公共课,以此来加强计划内同学与老师之间的交流。课程内容可类似“哲学方法论”等等;任课老师由本届计划的辅导老师和成长导师共同担任;课程目的旨在加强同学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提高计划内同学的逻辑思维能力与综合素质;授课形式可采用老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的形式,增加师生间交流互动的课时比例。

4、对计划内同学实施多样化的学习质量评价指标,改革现有的考试制度。正如前面所分析的,考试的内容与形式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侧重点与学习方法。现在的考试制度不仅不能对学生的创造性学习、研究性学习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还严重打击了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所以既然要培养创新人才,就必须相应改革对培养对象的考核体系,以新型高效的考核体系来引导培养对象的前进方向,才能最终实现计划的培养目标。

5、建设奋发向上的团队文化 “李四光计划”是一批具有共同理想的优秀学生组成的学术性团体。为了实现计划预期的培养目标,必须建设奋发向上的团队文化。良好的团队文化是一条无形的精神锁链,将大家紧紧地连在一起,增进团体的凝聚力;同时它也是一种强大的内在激励与鞭策,促使同学们朝着既定目标奋力前进。关于团队文化的建设,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制定内涵丰富的班训、班歌、班级精神纲领;以网络为平台,开展班级文化的交流与讨论;通过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将班级文化深入到每个同学心中等等。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312970.html

更多阅读

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小故事 人与动物和谐相处ppt

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小故事(1)他是一个日本人,有一天,他装修屋子,当他拆开墙上木版的时候,发现里面有一只壁虎(小蜥蜴)被一根铁钉牢牢地钉在墙上,可这只壁虎依然活着,他很纳闷,这只壁虎不能移动一步,是什么活到现在呢?于是,他就开始观察起来,不一

中国历史上有关宽容的小故事 关于宽容的诗句

中国历史上有关宽容-小故事传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日晚在禅院里散步,突见墙角边有一张椅子,他一看便知有位出家人违犯寺规越墙出去溜达了.老禅师也不声张,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而蹲.少顷,果真有一小和尚翻墙,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

33个很有寓意的小故事! 正能量激励人的好句子

  33个很有寓意的小故事,教你怎样创业管理,和用人之道!引导语:想做一个成功的领导人,创业者,必先学会用人之道,正如一个团队能力的强盛,离不开一个斗志昂扬的领导人,怎样才能让自己的团队发展强大,前提是得有远见的才略,做今天的事,铺后天的路

原创 我脑海中的小故事4 ——怪盗M•H 原创童话故事

引子明勋在平日里是一个爱画漫画的男生。但到了夜晚,明勋摇身一变,就是一个将警察当玩具一样玩耍的怪盗。小吉是个探员,刚刚完成实习,成绩优异,就被警局留下了。小吉平日里也爱逛街,不上班的时候就和一般的女生没什么两样。小吉与明勋

关于孟子的小故事 关于孔子的故事简短

关于孟子的小故事(2010-1-8)(这是我自编的,不是真的!)滕文公使毕战问井地,黄尔闻之,见于孟子,曰:“吾闻之滕文公使毕战问于夫子,有诸?” 孟子曰:“有之。” 黄尔曰:“滕文公为世子,而非如此,自于此地而问于夫子。今为王,使毕战问之,何为也?”曰:“汝不知

声明:《地大的“李四光计划” 李四光的小故事》为网友好菇娘当自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