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清晰地记得当年看《三笑》时的盛况,永远的记住了美丽的陈思思。但不知一代偶像三年前就已过世。
2007年10月7日晚,香港著名电影演员陈思思是去年7月在华东医院检查身体时发现癌症的,当时已经晚期,不能进行手术了。
陈思思原名陈丽梅,祖籍浙江宁波市,1938年出生于上海,后举家迁往香港,1954年考入长城影业公司,在石慧主演的《鸣凤》中扮演婉儿,后来相继出演了《云海玉弓缘》《双枪黄英姑》等电影。她在《三笑》中传神地饰演了秋香一角,以其俊美的扮相,潇洒自如的表演获得了观众的喜爱,成就了她电影事业的高峰,成为当时炙手可热的一线明星,和夏梦、石慧并称长城影业公司“三公主”。陈思思从影十余年,主演影片三十余部。
陈思思和她主演的《三笑》已成为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观众最深刻的电影记忆之一。陈思思的外形给人一种清新的美感,在影迷中极具影响力。另一方面,《三笑》中集合了二十多种江南小调,传承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而陈思思虽然在1969年之后逐渐退出影坛,但仍经常返回内地,进行文化交流。她不仅通过电影,还通过她个人参与的活动增强了内地和香港之间的文化交流。”
人生无常,昨是今非,即使是倾国倾城的明星,也禁不住时光的反复打磨,经历衰老经历痛苦最终消逝。也许大多数人只记得银幕上陈思思年轻美丽时的倩影,我却在偶然间窥视到一点点银幕下她年老衰微后的痛苦,因而更加感叹。陈思思,这个当年亲历了香港左翼电影风云的“三公主”,这个在时代的阴错阳差中倾倒亿万观众的“小秋香”,不仅仅是一个曾经辉煌的电影明星,她的人生经历更是香港电影的另一种历史。
上海 1938
上海,是陈思思的故乡。69年前,她同样在这里出生,本名陈丽梅,父母是浙江宁波人,家境普通。当时的上海已经陷落,大批影人南下香港,其中包括蔡楚生、司徒慧敏、欧阳予倩、夏衍等等。他们给香港电影界带来了左翼艺术理念和电影价值观,虽然一时还不能让习惯于商业片制作的香港影坛普遍接受,但确实影响了相当一部分人。也就是这一年,上海新华影片公司出品的电影《貂婵》在香港首映,成为国语电影在当时香港的滥觞,国语片由此在香港开辟出市场,使战后香港电影成为粤、国双语电影的世界,因而具有特殊历史意义。当然,对于这一切,小小的陈思思是不明了的,更不会意识到这是后来支配她命运的一种力量。
1953年,15岁的陈思思正在上海正行中学念书,生活突然被连根拔起,举家来到一个叫做香港的陌生地方。20世纪50年代初期,许多上海人携带资财南下香港谋生,陈家是其中之一。转到香港贞德中学读书后,这个漂亮、摩登、有文化、有修养的上海Miss立刻成为全校闻名的美人,同学们经常怂恿她报考艺术学校,认定她能成为红星。陈思思自己倒从来没有这样想过:“对于表演一窍不通,再说怎么进入演艺圈呢?也是无从做起,我最初的理想是当一名教师、医生或空中小姐。”多少年后,她这样回忆说。
转眼间,陈思思到香港一年多。一天,好友小叶把一张长城影业公司招考新人的剪报给她看,并极力动员她报考。收到考试通知的那天,她随意穿上一件白色连衣裙就轻松前往,到考场一看吓了一跳,应考的女孩子个个打扮得花枝招展,只有自己素面朝天。孰料,就是这种清纯与青春之美,吸引住了主考官的目光,让陈思思顺利进入了“长城演员训练班”。
香港 1956
长城影业公司成立于1947年,它与“凤凰”、“新联”三家影业公司一样是当时香港著名的左翼电影公司。“长城”的创作队伍人才济济,网罗了舒适、陶金、严俊、韩非、龚秋霞、李丽华、王丹凤、陈娟娟等大批明星。当时的香港经济萧条,购买力低下,又实施着严格的电影检查制度,实在不是拍电影的理想环境,然而“长城”沿袭着中国进步电影主流,关注社会现实,反映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拍摄了一批针砭时弊的喜剧片和家庭伦理片,广受港澳地区和东南亚华人社会欢迎。1951年,“长城”的《禁婚记》创造了最高票房纪录,古装片《孽海花》入选英国爱丁堡国际电影节,成绩斐然。然而,转过年来,港英当局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司马文森等八人驱逐出境,“长城”经历了一次严重打击。为了保持创作队伍的稳定与兴旺,不得不大肆招收新人,很快就有朱克、胡小峰、苏诚涛、张鑫炎、刘炽等人加入,金庸就是其中之一,他辞职到“长城”担任编导,笔名林欢。夏梦、石慧、傅奇、乐蒂、李嫱、关山、乔庄等新人也在这一时期先后进入公司。
时局混乱、明星难为。当年,陈思思考入演员训练班,父亲的朋友替她取艺名为“思思”,寓意就是做人要三思而行。但是,年轻的陈思思认真思考了自己的人生吗?恐怕还没有。思想单纯、性格直率的陈思思迈进了“左翼”电影的大门,但是一门心思只知道拍电影做明星,与慧质兰心的夏梦不同,她并不了解社会,和思想 进步的石慧不同,她也不关心政治,也许正是这一些混沌,让她后来的人生经历了更多曲折……
1956年,陈思思以处女作《鸣凤》步入影坛,虽是女二号,但颇受关注。一年之后,陈思思在电影《红灯笼》中出演女主角,塑造了一个带有江湖气概的绿林女英雄形象,被称赞为“既有吴越少女的绝代风韵,又有燕赵男儿的慷慨豪情”。一跃成为炙手可热人的一线红星,从此与夏梦、石慧合称“长城三公主”。“银都机构”(由“长城”、“凤凰”、“新联”改组演变而来)艺术总监方平,曾大为感慨说:“当年她们好红!大公主夏梦优雅高贵,二公主石慧小巧玲珑,陈思思年纪最小,看上去像混血儿,是个泼辣的小公主。”又因为陈思思那双勾魂摄魄的大眼睛十分欧化,热情的影迷认为她可以同好莱坞明星媲美,于是“中国的奥黛丽·赫本”这个说法便流行开来。
1959年,陈思思在《长城画报》举办的香港国语片明星选举中被评选为“香港大明星”之一,同年12月,陈思思与夏梦、石慧、傅奇等人应《新加坡报》游艺会的盛情相邀访问新加坡,受到当地民众的狂热追捧,据说其所受欢迎规格之高不亚于国家元首到访。
1965年,陈思思27岁了。随着资历的逐渐丰厚和年龄的增长,陈思思开始有意识地从“青春玉女”的形象中挣脱出来。她主演了武侠经典片《云海玉弓缘》,那个豪爽、多情、敢爱敢恨的侠女厉胜男形象,造成的轰动程度绝非文字能形容。这部影片开创了香港上世纪六十年代武侠电影的新潮流,陈思思作为主演所获得的荣耀也超越了红星的光环。此后,香港武打片的黄金时期到来了。陈思思也完成了从“青春玉女”到“成熟女星”的转变,成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巨星。
然而,个人的努力在时代的车轮下永远显得那么脆弱与无力。1966年,“文化大革命”运动席卷而来,香港“左翼”电影团体也不可避免地被牵连进去,面对这始料不及的混乱局面,“长城”明星们纷纷离散,“大公主”夏梦息影了,与丈夫一起离开香港远遁加拿大定居,陈思思当时又是怎样一种心情?对于这段历史她一直避讳提起。不过不说我们也可以想象得出来:她风华正貌,她羽翼正丰,她要尽情地翱翔在这银色世界里,怎么甘心就此告别影坛?于是,陈思思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大吃一惊的决定,她和当时的丈夫高远分别加盟到台湾电影机构和香港邵氏影业公司。
北京 1984
二十世纪70年代末,随着“四人帮”的垮台,一大批被禁锢起来的电影重见天日。自1977年起,一批又一批的影片被拿出来重新放映,让长期处于“艺术饥饿”的观众欣喜若狂。1979年,文革后第一部香港影片《屈原》与观众见面了,接踵而至的是恐怖片《画皮》和喜剧片《三笑》,中国内地迅速刮起了一股延续数十载的香港电影旋风。
《三笑》是“长城”1963年拍摄的一部古装喜剧故事片,陈思思出演剧中女主角——娇俏可人的小秋香,与风流才子唐伯虎因为三笑结姻缘。这部影片当年在苏杭一带实地拍摄,大抵是秀丽的山水风光令人陶醉,也或许江南小调旋律优美,还可能因为整部电影诙谐明快,和当时人们轻松的心情相呼应,总之电影受到了空前成功,一个回眸三笑百媚生的小秋香形象被烙印在观众心中,为陈思思影迷俱乐部平添了亿万“粉丝”。其实在同一世纪的三十年代、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出现过许多版本的《三笑》影片,著名影星周璇、李丽华、李菁都扮演过同一角色小秋香,可由于历史的因缘际会,如今内地观众提起《三笑》就想到陈思思,说到陈思思也念念不忘那迷人的“三笑”。
很多人都奇怪,为什么在《三笑》、《红蝙蝠公寓》和《云海玉弓缘》之后,内地影坛上就再也寻不到这个美人的其他影片了?其实,当年陈思思到台湾的“荣坚影片公司”后,还拍摄过《一剑勾魂》、《麒麟寨》、《冰谷魔女》、《八步追魂》、《我不要离婚》、《你的心里没有我》等一系列电影,依然以古代侠女和现代少妇的各种形象,延续着银海生涯。只是由于内地与台湾的历史缘故,她后期所主演或参演的这些电影都没有在内地放映过。直到1978年,年过不惑的陈思思在相隔整整10年之后,才难舍故地,在凤凰公司鲍方筹拍的古装武侠悬疑故事片《密杀令》中接拍新角色,再次扮演一个来无踪去无影的飞天侠女,但是这也是她最后一次在大银幕上亮相。
拍摄《三笑》的时候陈思思芳龄25,由于“文革”的阻隔,小秋香整整晚了16年,才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文艺复苏时期闪亮登场。陈思思已经人到中年,可时代的阴错阳差,让内地观众对她的印象还停留在花样年华。1984年,中央电视台举办首届春节联欢晚会,陈思思受邀成为除夕晚会的主持人之一。编导的用意显而易见,是想借助《三笑》的“高温”以及美人的容貌来吸引电视观众的眼球。殊不知,此时的陈思思46岁,一代佳人已经两鬓风霜。据当时剧组里的工作人员透露说,他们到机场接机时,根本没有认出她来。可以想见,出现在电视荧屏上的陈思思让热切期待“小秋香”的观众们大失所望,只能感叹美人易老、岁月无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