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前,我给傅德志上过一堂摄影课,今天,上一堂植物课。
傅德志自诩“中科院首席植物学家”,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是植物分类学。那好,就给傅德志同学讲一讲植物分类学,以一种常见杂草野胡萝卜为例。
首先温习植物分类学最基础的内容,傅同学跟着老师大声念:界-门-纲-目-科-属-种。
植物分类基本单位是种,根据亲缘关系,把共同性比较多的一些种归纳成属。以此类推。
花的形态和色彩是植物分类的重要依据,《中国植物志》关于胡萝卜属的描述有:“花瓣白色或黄色,有时在小伞形花序中心的花为紫色,有辐射瓣……”等。
而在野胡萝卜种的描述中,关于花的描述只有一句:“花白色或淡红色”,并未重复描述该属的共有特征“有时在小伞形花序中心的花为紫色。”
傅德志心浮气躁,看到本人博文中白色伞形花序植物正中央有“一抹嫣红”,并附有文字描述“野胡萝卜”。他匆匆翻开《中国植物志》,直奔“野胡萝卜”词条,发现该权威著述中描述仅有一句:“花白色或淡红色。”,并未找到“一抹嫣红”字样,于是,就断定本人照片中的“一抹嫣红”为PS造假产物。
据说,傅德志的弟子(自称中国第三代伞形科植物研究首席专家)看本人拍摄的照片后直笑得浑身抽搐,曰:几曾看见过白花之外的伞形花科植物,此图必为PS造假之物矣!
闻听此言,傅德志如获至宝,在其“原本山川”博客中与网友打赌:“世界上没有这种花”,“如果我————弄错误了,我给打虎网友磕头,我自己下岗”。
幸亏这世上不乏求真之人,将国外网站中关于野胡萝卜花序中有一朵红色小花的英文描述发给他,傅德志依然执迷不悟,断言——“那是外国人的幽默和恶搞。”
直至有人拿出国外权威著述中的描述,傅德志这才慌忙将博文删去,并警告其追随者:“别跟那帮混混讨论什么一抹嫣红问题,只要造假的关克出面,本博才亲自收拾……”
呵呵,关克这就出面,与傅德志理论理论这“一抹嫣红”。
顺手引用网友赠送傅德志的打油诗:
一抹嫣红萝卜花,
引来大嘴叫喳喳。
辞职磕头音未落,
夹起尾巴逃走啦。
想当初,傅德志头顶“中科院首席科学家”的桂冠,依靠荒谬的“大叶子”理论,将一个农民打入牢笼。如今,这“一抹嫣红”再一次暴露了其浅薄无知的嘴脸。
傅德志频频出丑,让天下人耻笑,可堂堂中国科学院怎么能丢得起这种人!
无论学识还是人品,傅德志距离“中国科学院博导研究员”这个称谓都相差太远,参见网友大鹏律师的博文:警惕社会公共事件中的"走私"(2009-05-31 11:22)
特此建议:中科院取消傅德志招收研究生的资格!
补发一组野胡萝卜花果照片,与网友共享夏日郊外的清新和纯净。
附1、本人关于野胡萝卜花的博文:夏日雨后的郊外(2009-06-28 18:52)
附2、《中国植物志》相关内容:
属中文名:胡萝卜属
属拼音名:huluoboshu属拉丁名:Daucus 中国植物志:55(3):222
描述:Daucus L. 胡萝卜属,伞形科,约60种,分布于欧洲、亚洲、非洲和美洲,我国有野胡萝卜D. carota L. 及胡萝卜D. carota L.var. sativaDC,后者栽培供蔬食用,亦入药。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有肉质的根;叶二至三回羽状分裂,末回裂片窄小;花序为疏松的复伞形花序,总苞具多数羽状分裂或不裂的苞片,小总苞片多数,3裂或不裂或缺乏;萼齿小或不明显;花瓣白色或黄色,有时在小伞形花序中心的花为紫色,有辐射瓣;果实多少侧向压扁,棱上有刚毛或刺毛,每一棱槽有1个油管,合生面2个,胚乳腹面略凹陷或平直。
中文名:野胡萝卜 拉丁名:Daucus carotaLinn.
科:伞形科 Family:Umbelliferae
属:胡萝卜属 introduce
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全体被粗硬毛。根肉质,圆锥形,近白色。茎高15—120cm,单生,直立。基生叶纸质,矩圆形,二至三回羽状全裂,小裂片条形至披针形,长2—15mm,宽0.5—2mm;叶柄长2—12cm,具鞘;茎生叶近无柄,小裂片细长。复伞形花序顶生,总花梗长10—60Cm;总苞片多数,叶状,羽状分裂或不裂,裂片细条形,反折,伞幅多数,小总苞片5一7,条形,不裂或羽状分裂;花白色或淡红色。双悬果矩圆形,长3—4mm,4次棱有翅,翅上具短钩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