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把它介绍给我时说:《欲海含羞花》(《蚀》)是最喜欢的一部电影,(还不是之一)。朋友作为电影编剧此言一出,想来该片不一般。
导演是意大利电影大师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他的作品,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以“意识流”艺术电影手法享誉世界影坛。他的影片的主题和风格带有极其独特的个性,如将影片的重点放在人物,尤其是中上层社会人物的内心世界,而并非以戏剧性的冲突来结构情节,关注现代社会中个人的内心迷惘和畸形,极富现代感的思想内涵,但影片中悲观绝望的意识较为浓重。安东尼奥尼执导的众多著名电影备受世界各地影评界和观众的高度评价和推崇,获奖无数。他执导拍摄的《夜》、《奇遇》、《蚀》三部杰作,并称安东尼奥尼“人类感情三部曲”(又称“爱情三部曲”或“女性三部曲”)。此时想起了伤痕文学。
不例外的,《欲海含羞花》亦如此,一组一组的长镜头重在刻画一个内心世界:女主角分手后的茫,表面的欢快和内心想表达而难以言表的心理。我一直觉得用文字可以抽离物质世界,进入随心的意识想象,而要用具象的画面表达抽象的心理,难,而《欲海含羞花》在这里:把无关痛痒,司空见惯的场景组合(长镜头,慢调的,亦步亦趋的,漫不经心的),加之女主角犹豫的,迟疑的,迷散的,却又魅力四射的深邃的眼神,堪称绝妙。朋友说,看时可能会昏昏欲睡,我亦不例外,靠着枕头,半眯着眼,不脱离屏幕,却也不入神,慢慢的,导演就这样或缓或慢或惑的想要把你带到一个境界,进入女主角的内心世界。
委婉的含蓄的表达方式,不着边际。让看的人迷惑,却又慢慢的把蒙在你眼睛上的布缓缓摘掉,让你看到生活就是在兜着圈子,“真理有简单的形式,却不单纯”。
看了一遍,会想着继续再看看的片子。感觉就像女主角一样,漂亮的,曼妙的身姿,不是优雅,不是时尚,不是摩登,不是时装秀场。而是,轻盈的沉重,欢快的忧郁,淡淡的深沉,欲,而含羞。犹如女主角的眼神。不一样的感觉的电影,意识流派,果然,经典。
最喜欢的一组镜头,是结尾部分,很常见的街景的长镜头,不用去刻意找寻就能看到的画面,心里头却感觉悠长悠长悠长的。。。。。
对我而言,不是忧伤,却如抽离。更多的是一种感觉,性感的,感性的。
欲海含羞,不如《蚀》诠释得具体。
脱离了欲,没有那么的沉甸甸,无欲则刚!
不足以此展现该片的内涵,引用一段影评于此,便于加深印象:
看安东尼奥尼,是在体会一种极致的忧伤。是洞穿了一切表象后,将真实打得支离破碎的那种忧伤。当所信仰的成为虚幻,那么忧伤也不过是种浅薄的形容,实际空虚深如绝望。
《蚀》并不算是一部费解的电影,但足够让人迷惑。经历了一段的迷惑后,安东尼奥尼才会引领你达到事实的本原。剥离掉所谓的快乐,而看到心灵的空洞。当最后看到莫尼卡·维蒂走出阿兰·德龙的公寓,带着不可揣测的神情遁出镜头时,我更加确认这一点。我觉得此时她的心情,与片首她躲开里卡尔多,独自站在窗前仰望天空的心情,应该无贰。其实安东尼奥尼讲这个故事,过程如何纷乱迷惑都无关痛痒,他只不过要让你看到所有的一切都将归于虚无。这就是极致的忧伤,残酷至极。
无论何时我们总是在面对一个迷乱的外在环境,混淆视听,颠倒黑白。但当你将这一切从你的生命中剔去,你才会发现实际的情况:我们蒙住眼睛,兜了一个多大的圈子。如今看到的,遍地是自己的脚印。所以完全可以不在意维多利亚和皮埃罗最后的约定,无论是否见面又会有多大的影响?安东尼奥尼在此时向你展示了意识流史上最美丽的一个长镜头,树枝轻拂,水流潺潺,楼宇矗立,水龙打开又关闭,孩童溜过。我们所奉为至高的感情生活,爱情或是仇恨,欣喜或是悲怆,不过如你看到的这种种,成为生活中一个偶然的场景。
当然我们永远不能逃离这个过程,安东尼奥尼亦不能免俗。他同样要将观众的情绪通过情节逐渐调动到一般的轨迹之后,才会给出那致命的一击。就像我们要经历很多才会明白一些事实,真理有简约的形式,但并不单纯。所幸的是我们能慢慢的沉迷并欣赏这个实际让人痛心疾首的过程,看莫米卡·维蒂那曼妙的身姿熟悉的在安东尼奥尼的影像中穿梭,柔美而又让人觉得沉重,诉说 着一种无法言语的错觉。看阿兰·德龙年轻俊美、挺拔的面庞,那表面张扬轻狂的魅力下,隐藏着的蓬勃的野心和难于理解的悲凉。变化多端的视角,精致的镜头布局下同样遮盖了安东尼奥尼深沉的忧郁。是一种残酷,或许他不是如常人无法述清这困局的本质,而是他带着无限的怜悯,用更委婉的方式向我们道来生命的难言之隐。
怪不得我会困惑在这唯美的光影中,我的愚笨在用温柔的方式保护着我。可以不去理解而安然的告别这个世界,或许是生命的一种另类的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