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漆画的产生与发展 中国现代科技发展

中国现代漆画的产生与发展 中国现代科技发展

该文曾发表于《美术》2007年第11期“20世纪中国美术研究”栏目

内容提要:

中国漆艺有数千年的历史,其中不乏包含漆画形制在内的作品。而中国现代漆画从萌创、成熟到壮大,则只有短短五六十年的历史。在其发展过程中,既有自觉的创造也有外来的刺激;既有传统的承传也有现代教育的培育。

关键词: 漆器、现代漆画、现代教育、发展历程

漆画,顾名思义,是以漆为媒材(以漆调色)制作的绘画。两千多年前的中国便有了漆画(长沙出土的战国人物漆画——舞女漆奁是目前可见具有完整画面的最早漆画)。中国可谓漆画的发源地。然而,当今之中国漆画则并非一脉传承,而是在现代艺术教育的培育下诞生并成长的。

         一、漆、漆器与古代漆画

中国古代之漆(桼)是一种纯天然涂料,即漆树所分泌的汁液(后来,有化工漆之后,人们管这种漆树漆叫:土漆、大漆、国漆)。漆树为落叶乔木,生长在山区。树高可达十余米,大者树干直径达30厘米以上。有野生和家种之别。野生者通称大木漆,家种者通称小木漆。漆树生长五至十年即可割漆,割漆季节在四到八月,以三伏天割出的漆液为最佳。割漆是用割漆刀割开漆树皮将达木质,成为一道斜口,使汁液流出,用竹筒或蚌壳插在刀口下,接收漆液。然后收集到木桶内,用油纸紧贴漆面密封。直接割出的漆液为生漆,呈灰乳色,接触空气氧化后成栗壳色。生漆经晒制便为熟漆,亦呈栗壳色。漆树分布在亚洲东部的中国、越南、朝鲜、日本、缅甸、泰国、印度等亚热带地区地。其中漆产量最丰,品质最佳者为中国。(中国的产漆区有: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陕西、甘肃、河南、安徽等地)。漆液是由漆酚、含氮物质、树胶、微量的挥发酸和水分等组成。漆液干后非常坚固,有耐酸、耐热、防腐的特质及美丽而含蓄的光泽。

中国对漆的发现和使用是很早的,可谓世界上使用天然漆最早的国家。有文献记载:“尧禅天下,禹顺受之,作食器。斩山木而裁之,削锯修之迹,流墨桼其上,输之于宫,以为食器。......舜禅天下而传之于禹,禹作祭器,墨染其外而朱髹其内”(《韩非子.十过篇》)。另就目前所出土的文物实证而言,中国制作漆器的历史已有七千余年(1978年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第三文化层中,出土了一件漆碗,木质,敛口,有圈足,髹涂朱红色漆。据考证,至今已有七千年,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漆器。实物现藏浙江省博物馆)。到了战国、秦汉时期漆器的使用便非常普遍,先秦时期伟大的哲学家庄子就曾经当过“漆园吏”——漆园管理人员(“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尝为漆园吏”《史记.庄周列传》)。今天,已出土了很多战国、秦汉及三国时期的漆器,仅1957年河南信阳战国墓就一次出土三百余件漆器。1972年在湖南长沙西汉马王堆一号和三号汉墓出土的漆器数量则更是惊人,共计达五百余件。其种类之繁盛,工艺之精美则令人叹为观止。实物有:棺、椁、鼎、锺、钫、卮、几、案、俎、琴、瑟、鼓、奁、箧、壶、盂、盘、豆、盒、杯、勺等丰富的种类,并饰有精美的图案或画面。工艺及装饰已运用了彩绘、刻、印、雕填、镶嵌、夹纻造型等多种手法,漆色已由舜禹时期的朱、黒两色,发展为多色彩漆,并利用金、银、铜、玉、贝等材物来镶嵌装饰。但这时的漆器仅限为贵族阶级所用。由于材料和技艺的发展,及人民生活的需要,到了唐代漆器在民间即开始使用,至宋代则普遍起来。宋代已产生了漆行、漆铺等,大量出售漆器。明清时期,特别是明代漆艺的发展,则达到了繁盛的阶段,不但在宫廷出现了雕漆的高峰期,民间的漆器行业亦更加发达。其装饰技法已达到了“千文万华,不可胜识”的地步。有明代漆工黄成的《髹饰录》为记。

历代的漆器在满足实用的前提下也在不断满足着人们赏心悦目(有些是出于宗教)的精神追求。于是便产生了优美的造型和图案以及附着其上的画面。在与漆器的结合中,中国古代漆画不仅产生了具有神秘色彩的抽象画面,如马王堆汉代漆棺画。更有写实、生动、表现生活的画面,如长沙南郊黄土岭出土的战国人物漆画——舞女漆奁(见图1)和河南信阳长台关出土的战国彩绘锦瑟。前者在占器物二分之一的通周红色背景上表现几位体态丰盈舞步翩翩的女子,画面十分优美。其构图形式与唐代周昉的簪花士女图相似。后者表现巫师作法,人兽交置的场面更是描绘精微,但用笔萧洒,极具绘画感。另外,产于浙江宁波的明代竹编胎五彩描金漆盒(见图2),则在不大的画面中表现了较大的游园场面,图中十八个人物及荷塘、亭、榭、树、山、船等组成了饱满的画面。色彩的达配亦丰富、典雅。(明清时期具有完整画面的漆屏画、漆柜画还有很多)。这些绘画已完全具备了走出漆器的形制和面貌。其中“舞女漆奁”上的人物漆画和“彩绘锦瑟”上的“升仙图”(有文献称此名)与大家公认的中国最早的绘画(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御龙图”同属战国时期。前者由于与器物的结合而未能成为独立的绘画作品,但其艺术表现则毫不逊色。

           二、走出漆器

以独立画面出现的中国现代漆画萌创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形成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这期间有三个人可谓中国现代漆画的萌创者和奠基者。他们是:李芝卿、沈福文和雷圭元。

李芝卿(1894—1976),福建福州人。1914年毕业于福州工艺传习所漆工科,1924年入日本长崎美术专科学校学习。回国后,即从事漆器的制作。建国后,历任福州市工艺美术学校教员、中国美协理事、福建省文联副主席。是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先后创造了彩漆漂变、犀皮起皱、藓苔丝、松皮纹等技法(制有百余块漆艺效果样板)。代表作品有《蝴蝶形果盒》、《闪光滚花鳞片瓶》、《武夷山屏风》等。 虽然李芝卿的漆艺作品(漆画)始终没有离开漆器,但是他已创作出了相对独立的、平面大型且水平较高的漆画作品,如创作于1960年的武夷山中堂屏风(190厘米×300厘米,这件作品是在助手的协助下完成的,见图3)。这件作品不仅体量大,且绘画性很强,远处似云似水的红色背景透射出浓烈的漆画之美。李芝卿在传统漆艺技法的承传和新技法的创造方面有很大的贡献,也对现代漆画的萌创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沈福文 (1906─2000 ),福建诏安人。1924年就读于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在厦门创办的集美学校,1928年考入国立杭州艺专(后因从事进步艺术活动而被除名)。1930年与李可染等画家、文艺家组建“一八艺社”,创作反帝反封建的木刻作品。曾在上海举办美术习作展、平津木刻大展,受到鲁迅的赞扬。1931年考入北平大学艺术学院,1932年与王启民、杨澹生等同学创立平津木刻研究会。1933年毕业于北平大学艺术学院油画系,同年任教于北平私立美术专科学校,兼教务长。后又因从事进步活动而被捕入狱(半年后出狱)。1935年 赴 日 本,在东京松田漆艺研究所师从松田权六研修漆艺。1937年回国,翌年任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实用美术系教授。1939年任四川省立艺专教授兼应用科主任。(1937年赴日归国后他创作了一些直径较小的花卉漆盘,有红白色的百合花、紫藤、白睡莲、芦苇、海棠等,品味高雅、色彩明快和谐)。1940年与李有行等创办四川省立艺术专科学校,任漆工科主任。1941年《脱胎花瓶》获国民教育部在陪都重庆颁发的全国学术大奖。1946年后赴敦煌临摹、研究敦煌壁画,同年创作了绘有敦煌图案的现代漆屏,徐悲鸿等老一辈美术家都给予高度评价。这一时期是沈福文创作生涯的第一个高峰期。

建国后,沈福文历任成都艺术专科学校教授、四川省立艺专教授、四川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主任、教授、院长、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四川分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顾问等职。被誉为漆艺大师。195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沈福文是中国现代漆艺和现代漆艺教育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他的漆艺创作和研究成果推动了中国高等艺术院校的漆艺教学,他是率先把漆艺纳入大学教育体系的第一人。为中国培养了大批优秀漆艺人才。在进行漆艺创作与教学的同时,他还著有《中国髹漆工艺美术简史》、《漆器工艺技法撷要》、《中国漆艺美术史》等漆艺著作。他的漆艺作品在继承民族髹漆工艺与风格的的基础上,又融汇日本漆艺之长,风格浑厚朴实,深沉润泽。半个多世纪以来,沈福文先后创作了五百余件漆艺作品(中国故宫博物院、英国维多利亚博物馆、莫斯科东方美术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中国工艺美术馆均有收藏)。他的作品曾作为国宝,送往苏联、越南、日本、朝鲜及英、美等国展览和赠送外国元首。他本人也曾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五十年代他还创作了一批漆画领袖像,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1959年他又创作了直径为100厘米的大型漆盘《金鱼》、《鲤鱼》、《青松向太阳》等作品。另外还与其它艺术家合作,创作了一批革命圣地的漆画。

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沈福文的漆艺创作出现了第二个高峰期。其作品的特点为形制大、质量精、观念新、现代感强。其中《晨曦》(漆盘)和《群虾》(平面、长方形画面,见图4)晶莹浑厚,轻松透明,具有一种清新的视觉效果,可谓漆艺之杰作。他的作品一件一个样,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生活气息。如《群星》、《跃鹿》、《金色彩霞》和蔚为壮观的《三峡神女峰下》等,均风貌不同,却都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优秀作品。1990年9月,北京中国工艺美术馆举办了沈福文漆艺作品展,展出漆器、漆画共100余件。展览历时9天,观展者不绝。

在沈福文的漆艺作品中(包括漆器和漆画)以圆形漆盘居多,但是他的“漆盘”已不再是出于实用的漆器,其画面也不再是一种装饰,而是选择了一种以圆盘为载体的圆形构图形式。其表现形式与内容是完全出于审美的。当然,我们也可以看作是漆画走出漆器的一种过渡。

雷圭元(1906-1989),当代著名工艺美术家、工艺美术教育家。原名曾憙,别号悦轩。原籍江苏松江县,1906年生于北京(与沈福文同年出生)。1927年毕业于北京艺专图案系,后留校任教。1929年赴法国巴黎留学。1931年回国任教于杭州艺专,先后创作了蜡染、漆画、图案等作品。1937~1945年,参与创办四川省立艺专,任教授、教务主任。1945年后任国立杭州艺专教授、实用美术系主任。1953调入中央美术学院实用美术系任教,期间主持筹办了全国民间艺术展览,并先后两次率领代表团出国,多次到各地进行民间美术考察。1956年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副院长。被选为全国三届人大代表。1958年主持人民大会堂、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军事博物馆、钓鱼台国宾馆等首都重要建筑的装饰设计工作。1961年,担任全国高等工艺美术院校教材编写领导工作,并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主席、中国美协理事等。1976年文革后,恢复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副院长职务。曾任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文联理事、中国美术协会常务理事、全国政协第五和第六届委员、北京市政协常委等职。著述有《工艺美术技法讲话》、《新图案学》、《图案的理论与作法》、《图案基础》、《中国图案作法初探》和《中外图案风格》等。 作为中国工艺美术教育的创始人之一,雷圭元在开创工艺美术教育事业和理论研究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对中国工艺美术教育、中国传统装饰艺术及图案创新设计理论研究做出了可贵的贡献,在国内外工艺美术界具有很大的影响。同时,他大力鼓励和创导新漆画的创作,并与张光宇、庞薰琹等人提议并安排乔十光、李鸿印到福建学习漆艺技法。他本人在三十年代初即创作有多幅漆画(现在已难见其作品)。有人说雷圭元是开始中国现代漆画创作的第一人(沈福文接触漆艺是从1935年开始)。

李芝卿、沈福文、雷圭元三人,对中国现代漆画的诞生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特别是沈福文和雷圭元,他们除自己进行漆画创作外,还在现代教育的园地中直接培育了中国现代漆画的“幼苗”。

中国漆画从漆器中独立出来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历史,它承传了中国古代丰富的漆艺技法也负载了厚重的中国文化。然而在现代教育的培育(包括邻邦越南的影响)下,在新文化、新艺术的氛围中,中国漆画便很快地找到了符合时代的、新的艺术语言。

三、向邻邦学习、向传统学习创造新漆画

1962年,“越南磨漆画展”先后在北京和上海展出,对我国美术界产生了很大影响(本文选当年展出作品图片两幅,见图5、6)。人们看到了用漆作画可以有如此的表现力和特殊的美感。“从此,中国漆艺家、画家也有了漆画是绘画的自觉意识,开始了中国现代漆画的艰苦探索。”〔1〕可以说越南漆画对中国现代漆画的诞生(作为画种的确立)起到了催生的作用。

越南漆画起步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此时中国的雷圭元已在创作漆画)。1925年法国人维克托尔·塔尔丢(VictorTaraieu)在当时的法属殖民地越南创办了“印度支那美术学院”。学院在整体上采用西方的教学体系,但是法国人并没有把西方的一套完全强加于越南学生,而是鼓励学生挖掘本民族的东西,发展自己的民族艺术(越南也有古老的民间漆画)。他们甚至把民间艺人请进课堂。他们的教师和学生皆开始尝试把传统的漆艺技法融入绘画中,并产生了很好的效果。于是该学院便把漆画确定为二年级之后的选修课,从此便有了越南漆画的开始。在之后的不断探索和成长中,越南漆画(后称磨漆画)在越南画坛的地位日益巩固,逐渐发展成为越南的“国画”,并在国际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50年代在前苏联和东欧国家巡回展览,受到广泛赞誉)。越南的漆艺史远没有中国久远,其漆艺技法和水平也远远比不了中国,然而他们创作的漆画却取得了如此的成绩,这大大刺激了作为漆艺故乡的中国人、中国漆艺家和画家。于是,便在中国美术界普遍地产生了对漆画的认同,也加强了中国美术家创造中国新漆画的自觉意识。特别是当年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在参观越南磨漆画展时说:“东方漆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人家为什么可以发展反映现实生活的漆画?我们应当派人去研究学习,将我们自己的传统发扬光大。”〔2〕这对美术界及未来漆画的发展无疑是一种期望和指示。

就在越南漆画来中国的同年,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即在雷圭元、庞薰琹等人的提议下派当时做研究生的乔十光、李鸿印到福州漆器厂拜师学艺。次年,文化部又派广州美术学院的蔡克振和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朱济赴越南学习磨漆画。与此同时,福建、四川、山西等地的一些画家也纷纷开始了漆画的自我探索。

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派往福州的乔十光、李鸿印和文化部派往越南的蔡克振、朱济四人中有乔十光和蔡克振在后来的漆画创作中卓有成就。也对培养中国的漆画人才做出了贡献。以下略作介绍。

蔡克振,祖籍广东中山(今珠海市),1931年生于湖北武汉。1955年毕业于中南美术专科学校,毕业后留校任教。1957年在中央美术学院教师进修班学习,受教于王式廊先生。1963年至1966年留学越南河内美术学院漆画专业,受教于越南著名漆画家黄积铸教授。1971年筹建广州美院漆画工作室,招收第一届漆画专业学生。同年接待越南美术家代表团访华。1974年应邀参加北京饭店装饰工作。1979年,漆画《瓶中百合花》(中国美术馆收藏,见图7)参加建国三十周年全国美展(第五届全国美展),此画与乔十光的《泼水节》为这次全国美展仅有之两幅漆画。1980年,应广东省人民政府要求,为北京人民大会堂广东厅创作大型漆壁画《葵乡》。1984年参加中国漆器质量管理协会,先后任理事、副理事长、艺术顾问。1985年,漆画《梅梅和樱子》参加全国第六届美展。1986年,参与筹办首届中国漆画展。同年,漆画《芦花鸡》,为中国工艺美术馆“珍品馆藏”后赴莫斯科展出,被苏联东方艺术博物馆收藏,《苏联画报》、《艺术家》杂志发表。1987年,主持“轻工部漆艺设计理论培训班。1989年,漆画《琴韵》参加第七届全国美展。1990年,漆画《荷花玉兰》参加“中国现代漆画展”在日本东京展。1992年离休。1994年,接待越南教育代表团,并受到越南祖国阵线主席范文杰接见。2003年,主持全国漆画高研班并任教。为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全国漆画展揭幕。2003年,在《美术》杂志发表文章——《中国漆画的振兴》。2005年,主持第二届全国漆画高研班并任教;策划并主持2005年厦门中国漆画展;主持第二届广东漆画展;主持“岭南风广州漆画香港展。应香港中文大学之邀主讲《中国漆画的传统性与现代性》。先后担任:广州美院附中教导主任、工艺系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广州美术学院咨询委员、轻工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审委员、第十届全国美展综合展区评审委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漆画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漆画艺术委员会主任等职。

在蔡克振创作的漆画作品中以五六十公分的小幅作品居多,但也有象《葵乡》(人民大会堂广东厅)的大型壁画,和创作于1975年的《毛泽东同志主办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100厘米×80厘米)表现众多人物、较大场面的作品。他的作品风格多样,题材广泛,有的追求诗意的装饰美,有的则华美流变,极具绘画感。近年,蔡克振先生虽年届七旬并及漆画艺委会的繁忙活动,但他仍笔耕不辍,创作出《漆祖之光》、《挖煤工的午餐》等用笔大胆,朴茂厚重的作品。

乔十光,1937年生于河北省馆陶县前符渡村(原属山东省)。1961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壁画专业本科毕业。1964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漆画专业研究生毕业,留校任教。1976年为毛主席纪念堂创作漆画《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1979年漆画《泼水节》获第五届全国美展二等奖。1980年参加第四届文代会、当选为第四届中国美协理事。1984年漆画《青藏高原》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银奖。1986年随“中国现代漆画展”访问苏联。1987年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乔十光漆画展”,同年晋升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1989年赴日本东京、京都、金泽等地举办个人漆画展。1991组织中国漆画研究会,任会长。策划组织了在日本举办的“中国现代漆画展”。1992年赴法国巴黎举办个人漆画展。1994年赴韩国汉城参与组织“ˊ94韩中漆艺交流汉城展”。1996年参与组织在北京举办的“ˊ96中韩漆艺交流北京展”。同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乔十光漆画近作展”。1997年参加“中国漆画家访越代表团”赴越南考察。1999年随“中国漆画艺术展”访问越南。2000年赴越南河内参加中国漆画展开幕式,任中国美术代表团团长。2001年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漆艺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漆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2002年退休,同年,在清华美院举办“漆墨春秋——乔十光执教四十年纪念展”

乔十光的漆画,生活气息浓郁,装饰性和工艺性都很强。作品的题材大都是以少数民族人物和江南水乡风景为主,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其中《青藏高原》(现藏中国美术馆,见图8,)和《姑苏小景》(见图9)是两种不同题材和风格的作品。前者采用镶嵌、罩漆、磨显等传统手法,成功地表现了高原的神韵以及画家对它的特殊情思,整个画面给人以凝重、浑穆的意象。此类作品在乔十光的漆画创作中出现较少,而另一类象《姑苏小景》以蛋壳镶嵌为主要手法表现江南水乡的作品则数量较多。后者充分利用了蛋壳的机理美形成了雅俗共赏、广受欣赏的漆画作品,也成为人们印象中乔十光漆画的主要风格。

蔡克振、乔十光二位先生,在繁忙的教学、创作及艺术活动的同时还分别编写了有关漆艺的教材:《日本漆艺》(蔡克振著);《漆艺》中国艺术教育大系·美术卷(乔十光著);《漆画技法与艺术表现》(乔十光著)。

如果说李芝卿、沈福文、雷圭元是中国第一代漆画家的话,那么,蔡克振和乔十光便是中国第二代漆画家。他们对之后中国漆画队伍的迅速壮大起着直接的影响和带动作用。

四、中国现代漆画的发展

漆画作为绘画而非工艺美术参加美术展览始于20世纪60年代。1963年国家对外文委组织的出国美展,1964年的全国美展以及文革十年动乱期间的地方和全国性美展都有漆画入选(1963年、1964年乔十光为中央工艺美院研究生,蔡克振赴越南学习)。在1979年的建国30周年全国美展(第五届全国美展)上有蔡克振的《百合花》和乔十光的《泼水节》两件漆画入选,其中乔十光的《泼水节》获银奖(这是中国大陆美展第一次评奖)。1981年福建漆画展和江西、天津漆画联展在中国美术馆相继举行。1984年全国第六届美展,漆画以120幅的规模展出于中国美术馆,其中3件作品获银奖,4件作品获铜奖。1986年首届中国漆画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展出作品500余件。1989年第七届全国美展,漆画有1件作品获金奖,2件作品获银奖,11件作品获铜奖。1994年第八届全国美展,又有5件漆画作品获优秀作品奖(本届展览未评金、银、铜奖)。
这期间中国漆画还参加了国际间的美术交流:1986年,中国漆画展在苏联的阿尔米塔什博物馆(冬宫)和东方艺术博物馆展出;1991年中国漆画展在日本东京日中友好会馆美术馆和福冈美术馆等地巡展;1994年,中国漆画又在汉城韩国文化振兴院美术馆参加了“’94韩中漆艺交流汉城展”。与此同时,漆画的联展与个展在全国各地也接连不断。福建、北京、广东、四川、江西、天津、江苏、等地逐渐形成了漆画家群体。1991成立了中国漆画研究会(乔十光任会长),先后在北京、南京举行了两届会员作品展,新人新作不断涌现。
回顾中国现代漆画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这样讲:从上世纪三十年代先辈们的探索,到1964年漆画作品第一次入选全国美展的三十年间,可谓中国漆画的“萌创期”。从1964年漆画作品第一次入选第二届全国美展至1984年第六届全国美展的二十年可谓中国现代漆画的“幼年期”。从六届美展至九届美展(1984年至1999年)的十五年,可谓中国漆画的“少年期”。而2001年的中国漆画艺术委员会成立,则可以说是为中国漆画举行了“成人礼”。从此,中国漆画在中国美术的大家庭中,名正言顺地成为与“国、油、版”等其它画种并列的画种之一,它标志着中国漆画的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此后,中国漆画便呈现出一派蓬勃发展的景象,新人新作亦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2002年中国美术家协会和中国漆画艺委会共同主办了“首届中国漆画展”(厦门)。同年,在广东江门成立了我国第一所漆画院——“江门漆画院”。2003年,中国美协艺委会和中国漆画艺委会联合举办了“首届中国漆画高研班”(厦门鼓浪屿)。来自全国各地的21位漆画作者参加了研修和创作。2004年,在“首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中,“中国漆画展”作为系列展之一在北京展出。2005年,“厦门2005’中国漆画展”再次于厦门举办,同时,中国美协艺委会、中国漆画艺委会和厦门市政府共同决定将“‘凤凰奖’中国漆画厦门双年展”作为中国漆画的定期展事。同年,“第二届中国漆画高研班”在厦门鼓浪屿继续举办。与此同时的几年间,各省地亦相继举办漆画展览,许多艺术院校(系)也相继成立漆画专业或设立选修课。如今,漆画队伍正迅速壮大,创作水平的提高亦在突飞猛进。在2004年的“第十届全国美展”上,当获奖的漆画作品与国画、油画两大画种的获奖作品并列在中国美术馆的圆形大厅时,勿论是从视觉效果、艺术水准还是从画幅体量来看,漆画都毫不逊色。

今年又是“漆画的大年”(蔡克振语)。由中国美协主办的“第二届全国漆画展”、“厦门2007′中国漆画展”分别在广州和厦门举办。在已经展出的广州“第二届全国漆画展”上,又明显地显现出中国漆画创作整体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另外,在厦门鼓浪屿又举办“第三届中国漆画高研班”。

五十多年的艰苦实践,中国漆画终于从传统漆艺的母体中脱胎而出,发展成一个独立画种,崛起于中国画坛。漆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漆画立足的根基是中国几千年的漆艺传统和它独特的艺术语言。今天的漆画家不仅继承了前人的技法,更以当代人的激情和理念在创造。其作品,无论是粗犷写意的表现性追求,还是深入细致的写实性表达,均可达到理想的效果。今天的中国漆画已发展成为一个表现力很强的现代画种。然而,古老而年轻的中国漆画在传统技法与新的表现形式、传统文化与新的观念的结合上还需不断探索。正如中国漆画艺委会主任蔡克振先生所言:“中国漆画既要‘高屋建瓴’,又要‘澄怀观道’,要重视漆画的艺术品位和格调,要加强精品意识,要使其成为既是传统文化又是现代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3〕

                               2007.9

注:

〔1〕《越南磨漆画靠考察散记》\乔十光\《美术观察》\1998年第5期,77页。

〔2〕《中国漆画的振兴》\蔡克振\《美术》2003年1期,80页。

〔3〕《厦门2005中国漆画展·作品集》序言\蔡克振\福建美术出版社,2005年。

 参考文献(参考资料):

《中国漆艺美术史》\沈福文\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年。

《中国美术五千年》第五卷\人民美术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文物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上海书画出版社,联合出版,1991年。

《髹饰录解说》\王世襄\文物出版社,1983年。 

《文物》\文物出版社,1980年第5期。

《长沙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1957年。

《信阳楚墓》\河南省文物研究所\文物出版社,1983年。

《中国现代美术全集》漆画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

《漆艺》中国艺术教育大系·美术卷\乔十光\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0年。

《谈漆论画——乔十光文集》\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

《中国漆画》\陈圣谋、熊建新\香港,新风出版社,2001年。

历届全国美展“图录”、“作品集”\文化部、中国美协。

《蔡克振年表》\来自网络: http://www.gg-art.com/artist/caikezhen/gengduo.php

《我的个人简历》\乔十光\来自网络:

http://qiao.shiguang.blog.163.com/blog/static/3010231920074237436604/

安鼎文的漆画作品《夏夜琴声》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313704.html

更多阅读

海洋划界中公平原则的适用与发展 公平责任原则的适用

海洋划界中公平原则的适用与发展*摘要:从1969年北海大陆架划界案到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公平原则俨然成为了国际海洋划界实践中的基本原则。然而,公平原则的含义与具体适用方法却不甚明确。本文透过观察国际法院和国际仲裁庭的

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货币的产生标志

《货币的产生与本质》素质要求〔知识方面〕识记:货币的定义。理解:商品交换经过物物交换到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四个阶段;货币的发展形态。运用:运用所学原理分析货币产生的过程。〔能力方面〕着重培养学生善于进行抽象思维的能力,透过现

转 浅谈伏羲女娲神话的演变与发展 伏羲女娲

浅谈伏羲女娲神话的演变与发展by 残蝶之庭[源地址 http://hi.baidu.com/jingmingweilan/item/750e12780864c912d0dcb3ab]【http://hi.baidu.com/jingmingweilan/item/750e12780864c912d0dcb3ab】指导老师:【屏蔽】【摘要】伏羲女

“源庚”王道的产生、发展、现状 源庚文过客

“源庚”王道的产生、发展、现状 “王道”这种娱乐的宣传手段,发源于日本。日本将其用于男子团体艺人的宣传。韩国将其发扬光大,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仅用于男子团体连女子团体也有王道。舞台上“王道”表演(粉红)是公司安排的王道宣传的

有关象征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象征主义诗歌

在西方文论史上,我们提到象征主义时,最先想到的便是波德莱尔,他的《恶之花》可谓是继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和浪漫主义之后的开山之作,以致历史学家奥古斯丁坦·蒂埃里称他为“现代的但丁”,法国象征主义诗人瓦雷里在《波德莱尔的位置》一文

声明:《中国现代漆画的产生与发展 中国现代科技发展》为网友白雾少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