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我尚自鸣得意时,语文老师说出了一段让我至今“难以忘怀”的话:“都说鲁迅是一个人在呐喊,其实韩寒才真是孤独的斗士。鲁迅后面至少有一堆拥护者,而韩寒呢?一帮学生们跟着拍巴掌喊‘好好好’,然后转身背着书包屁颠儿屁颠儿上学去了……”那一刻,我眼前立即浮现出自己晃着脑袋上学去的景象。不知老师的话是有意讽刺还是无心插柳,但它的确够劲儿,不逊于韩同学的博文,立刻让那些拍巴掌的学生没了声音,让我满脸黑线,羞于再去介绍什么韩寒。
中国的教育是一把无情的火,呼啸而过,把每个学生心中最美好的部分烧成灰烬,留下一片废墟,和无尽的叹息。
“我们都生活在阴沟里,但有人却在仰望星空”。
一个人总要有个梦想,有个比“和其他人一样活着”更高尚点儿的梦想。你可以无法实现它,但总要朝它努力吧?否则,你对得起你自己吗?
因为没有理想,别人都这样,我也就这样了。
因为没有理想,我们沉默,我们屈服,我们麻木。
不要为成功而努力,要为做一个有价值的人而努力。
—萧伯纳
若把生命比做一个课堂,那它的意义并不是期末分数,而是全部的上课过程。
我有权承担的唯一义务,乃是无论何时,都做我认为正当的事情。
每天你都说我没有自由我必须干嘛干嘛,然后觉得生活很无奈很苦闷。其实这只是你的借口,逃避自由的借口。萨特说,世界上绝大多数人只是在逃避,逃避生活中的选择,让自己看起来不自由,然后就可以心安理得地为生活不如意找这样那样的借口,心安理得地自怨自艾,心安理得地麻木下去。而事实上,每个人都有“绝对的自由”,这种自由是上天给你的,任何人都不可能把它拿走。要想活成自己,必须意识到自己有选择的权利,然后按内心的选择去行动并承担相应的责任。所以当你说你必须怎样怎样的时候,你显然不是“必须”去。你只是选择那样做。
此时,什么听写本生字本作文本练习本听词本写词本作业本,堆满了桌子,纵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上课更是可怕,本来活泼可爱的孩子都要跟死人一样坐在椅子上,但凡有乱动的便会遭到批评,而若是和别人说话则有如犯了不可饶恕的错误,高声呵斥立即传来。这老师上课好比美军轰炸伊拉克,每狂轰滥炸40分钟间隔10分钟,气儿还没喘匀就又来了。“被轰炸”到11点,饿了,偷偷吃块饼干,只见这老师眼睛好似精确制导导弹,准确发现目标,立即将粮食没收。熬到夕阳斜照,放学,夕阳过后便是黑夜,晚上还有奥数课,这是纳粹闪电战打波兰,仨小时不带停的。待到下课,班里就如同1940年华沙古城,一片废墟一片死寂。
然而气势磅礴地折腾一番过后,你会发现这一切的一切,都毫无意义。当高考结束铃声响起,监考老师收走你卷子的那一刻,仿佛自己之前所有的努力所有的付出,做的所有题背的所有书,都统统被收走了。一起收走的还有逝去的十二年。而我们自己把小学中学的所有时光,也都连同那张卷子一起交出,不知去向。走出考场,你竟是两手空空。
这一刀刺到的是你藏在心底十几年的那个东西。
中学时候,不管学得怎么翻江倒海,咱还总会在深夜12点被作业折磨得头破血流时站到窗前,天真地望望天空,看看月光,琢磨一下自己心里那不靠谱或更不靠谱的梦想。然而大学终究只是个向社会出售产品的商人,而社会最不需要有梦想的人了,这种人向来都是给社会添乱的。它只需要毫无生气的螺丝钉,用以保证其日复一日地运转,所以大学要杀死的,就是你的梦想。
于是你每天都屁颠儿屁颠儿跟个送外卖的似的,然而忙完一天夜里躺床上想想,自己这是图个啥呢?中学时不管日子过得多苦多累,你在心底仍有最后一道防线,守卫自己的一片净土。拼命做了一整晚数学题,留下最后一口气咱还会看看闲书发发呆,躺在床上听听鸟鸣,小心翼翼地打开深藏在心中的那份梦想,望着星空对自己说“我还年轻,还有时间追逐它”。然而到大学,你忙得四脚朝天后剩的最后一丝力气往往也用去背GRE单词了。那可怕的“考研工作出国”让你心底最后的防线在谈笑风生间樯橹灰飞烟灭。你走的是别人规定的路,却离自己的梦想渐行渐远。在大学里,我们不光学会了脚踏实地,还学会了低头走路,不去仰望星空。
大多数人都是别人。他们遵从的是别人的想法,过的是别人的生活,连激情都是从别人身上嫁接的。
—王尔德
中学让人怀念的,不是那漫天的卷子,而是在卷子底下埋藏的属于自己的理想。但现在,理想越高越不值钱,只有考研工作出国才是正路。大学生最热衷的就是请教经验,师兄考研的经验,牛人GRE1600的经验,学长混社团的经验……然后照此进行四年规划。但这都是别人的路啊!你自己的呢?你本该去写剧本,本该去弹吉他,本该去追求自己的梦想。但在中国的大学,不要谈什么梦想,忒俗,这有的只是赤裸裸的交易,大家各取所需。
这些活动类别丰满,费时长久,但究其内容,可谓是枯燥至极。在全中国学生的全部生命中,只要你说你在学习,那必然意味着摆出这个姿势:小腿交织,大腿平置,躯干与大腿呈四十五度,双臂伏案,右手执笔,左掌托腮,眉头紧锁,表情无助,双眼酸麻,左边是摇曳的台灯,右边是成堆的卷子。这就是咱学习的标准体位(真想知道这些年来我摆此体位共计多长时间)。而在此基础上,我们又会不断重复以下程序:首先,目不转睛盯着课本,手持荧光笔,把这页画满之后心满意足地看着,颇有成就感。随后倒扣课本于桌上,翘起二郎腿,两臂缠绕于胸前,背诵本页内容,怒视前方,口中念念有词。背到卡壳处,身体稍倾,用和女友逛商场时偷看美眉的眼神微微抬起书来瞟一眼,恍然大悟,之后扣上书继续背,背腻了开始做题,抽出一本习题册置于桌上,然后眉头紧锁,左手继续托腮,右手转笔,以迷茫的眼神注视题目5分钟,突然茅塞顿开,打一响指喊道:“搜噶!”遂掏出稿纸,画各种公式图形于其上,其中夹杂有千奇百怪的符号。一番冗长的计算之后脸上露出会心微笑,想终于做出来了,然后怀着忐忑的心情翻到书后答案处定睛一看,笑容顿时消失:“日!又算错了……”于是只得再翻回去……
生活的目的是自我发展。一丝不苟地活成自己的样子—你我都是为了这个才来到世上。
—王尔德
但回过头来看,是什么让外国学生所做的一切都“有意义”呢?
是选择。他们可以选择上什么课,选择周末干什么,选择看什么书……
其中最珍贵的,也就是青年时期了吧。在你一生中,这个世界上,整个宇宙里,都不会再有一段这样只属于你的时光,都不会再有一片这样任你涂抹的天空。
——————————————————————————————————————————————
这是一本文字颇具90后感觉的书。原谅我说这句话的时候刻板印象,但相信我,我没有任何贬义。
看这本书的时候,时而欢乐,时而哀伤。
原本猜想,这样一篇批判现在教育的东西,应该是言辞激烈,火药味十足的。
事实上,作者广泛的阅读量却首先吸引了我。
文章有的地方说的有些过了,对于一个看什么都要找出两面性的人来说,我觉得中国的教育制度没有那么不好,外国的也没有那么好。
当然,我也同意,作者在很多方面说的确实在理。
另外比较欣赏作者的一点就是,他在书的最后提出了自己思考的解决思路。
且不论这思路可不可行,破了要有立,才不枉破它一次 ,也才不至于将破变成了一味的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