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赵氏孤儿》故事的真实面貌 赵氏孤儿的故事简介

还《赵氏孤儿》故事的真实面貌

宣扬中华民族“忠孝节义”基本道德精神中最重要的古典范例之一

《赵氏孤儿》的真实故事主要被记载在《左传》和《史记》中。故事的真正起因大约于公元前620年左右(晋灵公元年左右),一直到公元前583年(约晋景公18年左右)赵氏孤儿-赵武被复位,也就是赵氏家族被平反昭雪结束,赵氏家族这段悲惨的历史故事共延续了近四十年。故事中主要歌颂了两位义士,一个是赵家的门客公孙杵臼,另一个是赵朔的朋友程婴。除此之外,这段历史着重宣扬了中国人 “忠孝节义”基本道德的本义, 如对刺客鉏麑, 守城甲士灵辄和赵盾的右车护卫提弥明等小人物的记载也表明:“忠孝节义”基本道德不仅仅是孙杵臼程婴这样的读书人所应具有,一般的百姓下人也都须模楷。

根据《史记》对赵世家族的记载,赵家祖先在周朝为将,后因周幽王无道,赵叔带投往晋国-晋文侯那里为官,是赵氏在晋国的第一代祖先。从此赵氏世世代代为晋国的重臣,后来赵氏也成为晋国的三家权臣之一。最后赵氏联合魏和韩另外两家权臣分裂了晋国,并建立起战国七强之一的赵国。其中涉及到《赵氏孤儿》故事的赵家人有:赵氏移居晋国后的第七代赵盾,以及赵盾的同族兄弟赵穿赵盾的儿子赵朔,以及赵朔的儿子,也就是赵氏孤儿本人-赵武

因为赵盾的父亲赵衰扶佐晋文公重耳有功,为晋文公所重用,晋文公重耳回国及称霸等重要决策都来自于赵盾的父亲赵衰。而且赵衰的妻子,也就是赵盾的母亲是晋文公重耳妻子的姐姐或妹妹。所以赵盾也是晋文公的内侄子。晋襄公六年(公元前622年)赵衰死后,赵盾接替父亲专政了晋国的国事。又过了两年,晋襄公死了。晋文公的孙子,晋襄公的太子夷皋还很幼小。赵盾担心晋国内外还很不稳定,所以他想迎立晋文公的另一个儿子,也就是晋襄公的弟弟作为晋国的国君。晋襄公的王后就哭闹着和赵盾争执要立自己的儿子夷皋为国君,赵盾害怕王族和其他大臣的报复,就拥立了太子夷皋为新的晋国国君,这就是晋灵公。

虽然赵盾顺从了太后的懿旨和朝中大臣们的意见在公元前620年(晋灵公元年)拥立太子夷皋为晋灵公,但晋灵公和贵族们对赵盾把持朝政和权势过大的不满已经为后来赵氏家族悲剧的发生埋下了不能忽略的前因(这在司马迁的史记中也有明确的描述)。

(以下故事源于《左传》)

晋灵公即位后实在不像一国之君,只为修宫墙上的雕花而重税搜刮民众;还用弹弓射击行人,以百姓行人躲避弹丸的样子来取乐。某日,厨师因没有把熊掌炖烂,他就杀了厨师,并放在筐里,让女侍用头顶着那筐子在朝堂上走过。正好被大夫赵盾士季看见从柳筐里露出的死人手,便询问女侍朝堂上发生的杀人原因后,他们很忧患。他们打算规劝晋灵公,士季就对赵盾说:“如果你进谏国君不听,则无人再进谏了。所以我先去,如他不接受,你再接着去。”士季连续求见三次,到了宫门外候着。晋灵公好久才抬头,并说:“我错啦,会改的。”士季叩头答到:“谁不犯错呢,知错而改,这就是最大的好事。《诗·大雅,荡》中说:‘没有好开端,就难有好结局。’尤其过失的弥补,这样的例子很少很少,大王如能坚持改错,国家社稷就有希望了,这不就是臣子们所期望的吗?《诗·大雅·烝民》还说:‘天子之过,有仲山甫来弥补。’是能作为天子知错补过的例子。当时因周宣王的改错,所以有了“宣王中兴”的繁荣景象。”

但年轻的晋灵公并没有真正地改过,赵盾急忙准备再加以规劝,晋灵公又恨又怕,竟然派了一个名叫鉏麑的去刺杀赵盾。次日天不亮,鉏麑潜入赵盾的家,只见卧室门已开,赵盾已朝服端正准备上早朝,因早朝时间未到,他正静坐闭目养神。刺客鉏麑见后就退到外面,感叹道:“如此的鞠躬尽瘁,是百姓的栋梁呀!杀害如此栋梁,我陷于不忠呀!但是如果我违抗晋灵公的王命,我又陷于不信!这样的两难,我不如一死为好!”便一头撞死在门外的大槐树下。

  秋天九月,晋灵公请赵盾喝酒,事先埋伏下武士,准备杀掉赵盾。赵盾的车右护卫提弥明发现了这个阴谋,快步走上殿堂,暗示赵盾说:“臣下陪君王宴饮,酒过三爵还不告退,恐怕会失礼。”于是他扶起赵盾走下殿堂。晋灵公又唤了出猛犬来咬赵盾提弥明徒手上前搏斗,打死了猛犬。赵盾说:“不用人而用狗,虽然凶猛,又有什么用!”他们两人与埋伏的武士边打边退。结果,提弥明赵盾战死了。

赵盾有车右护卫提弥明的拼死保护而逃出王宫内武士的追杀后,又得到了一个名叫灵辄的武士保护冲出包围,奔向城外。早年,赵盾到首阳山打猎,住在翳桑。他看见有个叫灵辄的人饿倒了,便去问他的病情。灵辄说:“我已经三天没吃东西了。…赵盾给他东西吃,他留下了一半。赵盾问为什么,灵辄说:“我给别人当奴仆三年了,不知道家中老母是否活着。现在离家近了,请让我把留下的食物送给她。”赵盾让他把食物吃完,另外给他准备了一篮饭和肉,放在口袋里给他。后来灵辄成为京都守城的甲士。他见赵盾今遭到危难就倒戈帮忙赵盾抵挡追杀来的甲士,使赵盾得以脱险。赵盾问他为何要这样做,他回答说:“我就是那个翳桑的饿汉。”赵盾再问他的姓名和住处,他没有回答就不见影了,也逃亡去了。

  晋灵公请赵盾喝酒并在酒宴上设伏想灭杀赵盾的事件发生后的九月二十六日,赵盾的族兄弟赵穿在桃园杀掉了晋灵公。而赵盾这时就藏于国境边的山界里,听到灵公被杀便又回来了。晋国太史董狐记载道:“赵盾杀了他的君主。”他还把这个记载公布于朝廷上。赵盾说:“不是这样。”董狐说:“您身为正卿,逃亡而不出国境,回来后又不讨伐叛贼(指赵穿),那不就是你杀了国君吗?”赵盾说道:“苦呀!我心念自己的国家,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国家,不想自己欺骗自己,这就是我想告诉大家的。”

  孔子后来在评价这事件时说:“董狐是古代的好史官,记事的原则是直书而不隐讳。赵盾是古代的好大夫,因为史官的记事原则而蒙受了弑君的恶名。可惜啊,如果他出了国境,就会避免弑君之名了。”

(以上故事源于《左传》)

  赵盾赵穿到成周去迎接晋国公子黑臀,把他立为国君。十月初三,公子黑臀在武宫上朝,即位。这年是晋成公元年(公元前606年)。晋成公在位只有六年,公元前599年, 儿子即位,为晋景公。就是这位晋文公的孙子听从谗言,诛杀了世代为晋国忠臣的赵氏全族。就演了这部千古悲剧《赵氏孤儿》。

晋景公即位后不久,赵盾就老死去了。赵盾的儿子赵朔在晋景公三年(公元前597年)作为晋国的下军统帅与楚国楚庄王的军队在黄河地区的战争中功劳很大。因而,赵家再次与王室通亲,赵朔娶了晋成公的女儿,也就是晋文公的孙女,晋景公的妹妹为妻,赵朔和当时的国君晋景公也成为十分亲近的郎舅关系。

(以下故事源于《史记-赵世家第十三》)

晋景公三年(公元前597年,也就是赵朔为晋国立了战功,并取景公妹妹为妻的同时),大夫屠岸贾想诛杀赵氏家族。屠岸贾开始受宠于晋灵公,到了晋景公时屠岸贾官至司寇,准备作难于赵家。以借惩办刺杀晋灵公凶手之名牵涉赵盾。对众将们说:“赵盾虽然当时不知道刺杀晋灵公的事,可实在是祸首。以臣子弑杀国君,但他的子孙们还在朝中为官,怎能不惩治这种蔓延的势态?请求朝廷诛杀赵氏。”大夫韩厥说:“晋灵公遇贼,赵盾在外,我们的先君王晋成公认为赵氏无罪,所以没有诛杀。今诸位大臣和将军要诛杀赵盾的后代,这不是已故君王的意思而会造成冤杀。妄图乱诛大臣就是制造朝廷的混乱。大臣要做这样的大事而国君不知道,是藐视君王呀。”屠岸贾不听韩厥的劝告。韩厥赶快告知赵朔快点逃亡。赵朔不肯,说:“天必不会灭绝赵氏家族,赵朔虽死但不恨朝廷。”韩厥无法,于是回家称病不出朝廷。屠岸贾没有向朝廷请命擅自带领众将在下宫攻击赵氏,杀了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将赵氏全族人杀尽。
  
赵朔的妻子是已故晋成公的女儿,也是当今国君的妹妹。这时已怀有赵朔的后代,马上逃入王宫内藏匿起来。赵朔的门客叫公孙杵臼杵臼告诉赵朔的好友程婴说:“为什么没有随赵朔一起死?”程婴说:“赵朔的妻子有了赵朔的遗腹,假若生下是男孩,我要抚养他;如是女的,我再随好友赵朔一起死。”
  

短暂的平静,等赵朔的妻子生产后,果然是男孩。屠岸贾听到后,要闯入宫中让赵朔的妻子交出孩子。夫人把孩子藏在竹篓中,对天祷告:“如天要灭赵氏,那孩子你就哭吧;如天不要灭赵氏,孩子你千万不要出声啊。”屠岸贾进来后,那孩儿竟然没有一点声音。于是逃过了一劫,程婴告诉公孙杵臼说:“今屠岸贾没得到孩子,必然不肯罢休,怎么办?”

公孙杵臼说:“保护孤儿与求死哪个更难?”程婴说:“死容易,保护孤儿难呀。”公孙杵臼说:“赵氏先君们待遇你这朋友很好,你就担起保护赵氏孤儿的大事吧,我担当容易的,请让我先死。”于是二人计谋用其他人的婴儿代替,用华贵衣着包裹,藏在山中。程婴假装出来告密,告诉众将军说:“我程婴无能,不能保护赵氏孤儿了。
  

谁能给我千两黄金,我就告诉赵氏孤儿藏在哪里。”众将军都很高兴,答应了程婴的要求,派了军队跟随程婴上山攻击公孙杵臼
  

杵臼假装骂道:“小人呀,程婴!当时在下宫你我逃出,与我计谋把赵氏孤儿藏匿在这里,但你却今天又出卖我。
  

既然保不了,还能忍受这样的出卖吗!”抱着孩儿哭喊道:“天呀天呀!赵氏孤儿有什么罪?请让孩子留下活着吧,就把我杵臼杀了可以啦。”众将不答应,就杀了杵臼与赵氏孤儿。众将以为赵氏孤儿已被杀,都非常高兴。

而真的赵氏孤儿就被活了下来,程婴带着孩子逃到山里藏匿起来。小孩被叫做程葆


  十五年后,晋景公病了,命人占卜问之,得知自己做了国君后有无道的决定而受到报应。景公就问大夫韩厥韩厥知道赵氏还有遗孤留在人世,就说:“大王即王位以后在晋国灭他人家族者,不就是赵氏家族吗?赵氏以前都姓嬴,属中衍那地方的人,中衍那地方的人脸像鸟一样,降服并帮助商殷皇帝守卫疆土,后又辅佐周朝天子,都是非常光明和有道德的。后来周幽王和周厉王荒淫无道,所以赵叔带才背叛周朝来投奔我们晋国,从辅佐晋文侯开始,一直到你的父亲晋成公,世代都建有大功,从没灭族绝氏。而今朝你国君却独独灭赵氏的宗庙,人民都很悲哀这件事,所以龟卜上提醒大王这个冤案。只有大王你能为他们平反。”景公问道:“赵氏还有后代子孙吗?”韩厥把实情告诉了晋景公。于是景公就与韩厥计划重立赵氏孤儿,召回赵氏孤儿让他藏在宫中。当众将入宫探病看望景公时,晋景公因为韩厥的胁迫让众将军面见赵氏孤儿。赵氏孤儿被赐名叫赵武。众将军也没办法,就说:“当年在下宫的惨案,都是屠岸贾策划的,假称是奉你君王的命令,并命令我们这些下臣们一起干的。不然,谁敢做这样惨酷的杀戮!为了减轻大王的病疾,小臣们就请马上重立赵氏的后代。今国君有命,也是小臣的愿望呀。”于是又把赵武程婴叫来和众将军见面,就让那些将军们反过来与程婴赵武攻击屠岸贾,也灭了屠岸贾的全族。再赐还与赵武原来赵氏家族的田产和封地。  

赵武可以戴冠了,为成年人了,程婴就辞别各位大夫,告诉赵武说:“当年下宫的惨案,所有人都死了。我却不能死,我思想着要保护赵氏后代。今天你赵武已经重新被立继承了赵家的祖业,也为成年人了,朝廷也恢复你继承你赵家的爵位,我就可以到地下报告你祖父和父亲,赵盾赵朔,以及公孙杵臼。”赵武叩头痛哭,说道:“我赵武宁意一辈子用幸苦来报答你,难道你就这么忍心舍下我去死吗?!”程婴说:“不可以。他们以为我能成功,所以比我先死,让我留下;今天我不到地下去报告他们,他们会以为我没有完成他们委托。”于是他就自杀。赵武穿孝服整整哀悼了三年,为公孙杵臼程婴建庙纪念,不仅在春秋时代有祠庙纪念,而且世世代代一直到现在,人们还都纪念着这两位义士。


--------------------------------------------------------

《赵氏孤儿》故事被记载于《左传》和《史记-赵世家第十三》中的原文片段附于如下:

(一)《左传》里的“晋灵公不君和赵盾弑君”原文片段。

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従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肠熊蹯不熟,杀之,置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三进,及溜,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唯群臣赖之。又曰:‘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能补过也。君能补过,兖不废矣。”犹不改。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锄麑贼之。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

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遂扶以下,公嗾夫獒焉。明搏而杀之。盾曰:“弃人用犬,虽猛何为。”斗且出,提弥明死之。

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置诸橐以与之。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问何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问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

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宣子未出山而复。大史书曰:“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宣子曰:“不然。”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宣子曰:“乌 呼,‘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孔子曰:“董孤,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越竟乃免。”

宣子使赵穿逆公子黑臀于周而立之。壬申,朝于武宫。斋

(二)《史记-赵世家第十三》里的“赵氏孤儿”原文片段。

赵朔,晋景公之三年,朔为晋将下军救郑,与楚庄王战河上。朔娶晋成公姊为夫人。
  

晋景公之三年,大夫屠岸贾欲诛赵氏。①初,赵盾在时,梦见叔带持要而哭,甚悲;已而笑,拊手且歌。盾卜之,兆绝而后好。赵史援占之,曰:“此梦甚恶,非君之身,乃君之子,然亦君之咎。至孙,赵将世益衰。”屠岸贾者,始有宠于灵公,及至于景公而贾为司寇,将作难,乃治灵公之贼以致赵盾,篃告诸将曰:“盾虽不知,犹为贼首。以臣弒君,子孙在朝,何以惩谸?请诛之。”韩厥曰:“灵公遇贼,赵盾在外,吾先君以为无罪,故不诛。今诸君将诛其后,是非先君之意而今妄诛。妄诛谓之乱。臣有大事而君不闻,是无君也。”屠岸贾不听。韩厥告赵朔趣亡。朔不肯,曰:“子必不绝赵祀,朔死不恨。”韩厥许诺,称疾不出。贾不请而擅与诸将攻赵氏于下宫,杀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皆灭其族。
还《赵氏孤儿》故事的真实面貌 赵氏孤儿的故事简介
  注①集解徐广曰:“按年表,救郑及诛灭,皆景公三年。”
  

赵朔妻成公姊,有遗腹,走公宫匿。赵朔客曰公孙杵臼,杵臼谓朔友人程婴曰:“胡不死?”程婴曰:“朔之妇有遗腹,若幸而男,吾奉之;即女也,吾徐死耳。”
  

居无何,而朔妇免身,生男。屠岸贾闻之,索于宫中。夫人置儿藳中,祝曰:“赵宗灭乎,若号;即不灭,若无声。”及索,儿竟无声。已脱,程婴谓公孙杵臼曰:“今一索不得,后必且复索之,柰何?”
  

公孙杵臼曰:“立孤与死孰难?”程婴曰:“死易,立孤难耳。”公孙杵臼曰:“赵氏先君遇子厚,子强为其难者,吾为其易者,请先死。”乃二人谋取他人婴儿负之,衣以文葆,①匿山中。程婴出,谬谓诸将军曰:“婴不肖,不能立赵孤。
  

谁能与我千金,吾告赵氏孤处。”诸将皆喜,许之,发师随程婴攻公孙杵臼。
  

杵臼谬曰:“小人哉程婴!昔下宫之难不能死,与我谋匿赵氏孤儿,今又卖我。
  

纵不能立,而忍卖之乎!”抱儿呼曰:“天乎天乎!赵氏孤儿何罪?请活之,独杀杵臼可也。”诸将不许,遂杀杵臼与孤儿。诸将以为赵氏孤儿良已死,皆喜。
然赵氏真孤乃反在,程婴卒与俱匿山中。 注①集解徐广曰:“小儿被曰葆。”
居十五年,晋景公疾,卜之,大业之后不遂者为祟。景公问韩厥,厥知赵孤在,乃曰:“大业之后在晋绝祀者,其赵氏乎?夫自中衍者皆嬴姓也。中衍人面鸟噣,降佐殷帝大戊,及周天子,皆有明德。下及幽厉无道,而叔带去周适晋,事先君文侯,至于成公,世有立功,未尝绝祀。今吾君独灭赵宗,国人哀之,故见龟策。唯君图之。”景公问:“赵尚有后子孙乎?”韩厥具以实告。于是景公乃与韩厥谋立赵孤儿,召而匿之宫中。诸将入问疾,景公因韩厥之觽以胁诸将而见赵孤。赵孤名曰武。诸将不得已,乃曰:“昔下宫之难,屠岸贾为之,矫以君命,并命髃臣。非然,孰敢作难!微君之疾,髃臣固且请立赵后。今君有命,髃臣之愿也。”于是召赵武﹑程婴篃拜诸将,遂反与程婴﹑赵武攻屠岸贾,灭其族。复与赵武田邑如故。注①集解徐广曰:“推次,晋复与赵武田邑,是景公之十七年也。而乃是春秋成公八年经书‘晋杀其大夫赵同﹑赵括’,左传于此说立赵武事者,注云‘终说之耳,非此年也’。”
  

及赵武冠,为成人,程婴乃辞诸大夫,谓赵武曰:“昔下宫之难,皆能死。我非不能死,我思立赵氏之后。今赵武既立,为成人,复故位,我将下报赵宣孟与公孙杵臼。”赵武啼泣顿首固请,曰:“武愿苦筋骨以报子至死,而子忍去我死乎!”程婴曰:“不可。彼以我为能成事,故先我死;今我不报,是以我事为不成。”遂自杀。赵武服齐衰三年,为之祭邑,春秋祠之,世世勿绝。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313866.html

更多阅读

电视剧《我这一辈子》中的人物解读 郭德纲我这一辈子高清

《我这一辈子》中的人物解读在裱糊匠桃园三结义的是老大福海、老二刘方子、老三赵二,三个人性格各异,人生经历也是交错盘结,人们对他们的认同感悬殊。老大由张国立扮演,他是一个善良重义气的满族普通市民。在赵二家没法再住下去的刘

声明:《还《赵氏孤儿》故事的真实面貌 赵氏孤儿的故事简介》为网友山水几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