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元旦,我们兄妹去给武效贤叔叔贺新年。得知我们要来,武叔叔早早地就等在房门口了。见我们来到,高高兴兴迎出来。毫无预兆地,突然老人恸悀伤悲,老泪纵横,像个受了委屈的孩子,我们不知何以,也热泪湿襟,久久难抑。 许久稍得平静后,武叔叔指着大哥,连声说:“太像了,太像了!”这时我们方明白,一向性情豪爽,意志坚强的武叔叔,何以忽然那么脆弱。那一刻,老人是产生了错觉,以为是阔别多年的老战友来看他了....。大哥也实在是长得太像老爹了。
大姐 杜阿姨 武叔叔 我和妹妹 2007.1.7武叔叔依然是眼中泪光点点,我脸上笑着却泪眼婆娑。那年,武叔叔86岁高龄。
那一个上午,武叔叔一直有些激动,兴致盎然地讲了许多话。遗憾的是,那时候我们并没有感到这是武叔叔对我们最后的谈话了,当时我对历史、军事完全没有兴趣,没有常识,可算是几近白痴。幸好妹妹比较认真,白痴归白痴,听懂听不懂的都用一个小本儿做了一点大概的记录。现在拿出来看看,那天的谈话几乎是他战斗的精彩一生的总回顾。惊讶于武叔叔的记性怎么那么好,一次次的战役都说出时间、地点,“从东北角突破...”或是“54团如何,52团如何”,还有缴获武器的具体数量...好像是发生在昨天的事,说得神采飞扬。现在想来,那些一定是他在八年囹圄之中,把这些事反复回忆过,那是他一生无法忘怀的。
妹妹的部分记录
从45年邯郸战役,解放战争的第一个大仗说起,大仗小仗挨个述说,陇海战役,豫西战役、挺进大别山、襄樊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进军西南、成都战役、上甘岭战役537.7高地.....。尽管许多细节、数字,妹妹都没能记录下来,还有很多笔误(特别是地名几乎全写错),但还是很可珍贵。 其间说到他原先是政治干部,52团一营教导员,大杨湖战斗后,王近山点名他“改政为武”,即由政治干部转为军事干部。说到淮海战役中负伤,和渡江战役之后 ,调到54团任副团长。后来家乡出了大事,老父亲和姐夫及姐家的两个孩子都感伤寒去世,回家料理丧事。后从家里直接到湖北常德.....。
当然也谈到王克勤,也谈到郭兴福。
![他们和历史-武效贤(三) 历史必修三](http://img.aihuau.com/images/01111101/01112338t01675744e15ef81532.jpg)
左起第二幅是1947年3月六纵18旅召开群英会,晋冀鲁豫军区政治部袁克忠为王克勤拍摄的照片
右起第二幅是郭兴福在大比武练兵的照片,上面写着“英雄楷模”
王克勤和郭兴福的照片,和武叔叔历年战斗的照片一起,挂在他的卧室墙上。这面墙是他戎马一生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