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地址: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作者:温婉玉润
文以地生辉,地以文扬名。
历代以来,文人墨客的题咏吟唱成就了多少著名的人文景观。细数中国四大名亭,滁州醉翁亭、北京陶然亭、长沙爱晚亭、杭州湖心亭,莫不因文而传。
陶然亭,取白居易的“与君一醉一陶然”之意,爱晚亭,缘于杜牧的“停车坐爱枫林晚”,湖心亭,得名于“湖心平眺”。
而四大名亭之首—醉翁亭,琅琊山,乃至滁州,亦皆因欧阳修的千古名篇《醉翁亭记》而蜚声海内、名传千古。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少时读书,对欧阳修笔下的琅琊山充满了无限神往,究竟是何等的佳山秀水,让“醉翁”不因酒而醉,因山水之魅而意醉神迷?
孟夏百物滋。
农历四月底,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我无限向往的脚步与情怀,终于走进琅琊山,也步入了一幅清绝的山水画卷。
一、且携手留连,良辰美景,留作相思处。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撩乱春愁如柳絮,依依梦里无寻处”······柔婉悱恻,缠绵细腻,欧阳修的这些清词丽句,一直是我的挚爱。
而欧阳修的散文如《丰乐亭记》、《醉翁亭记》,则以精炼流畅、言辞优美,风格清新而千载传诵。
如同欧阳修的文字,或婉丽,或纤柔,或秾艳、或清新。琅琊山之景色,远观,青山妩媚,群岚含黛;近看,则山色秀丽淡雅,清新宜人。
从悬有苏轼手书“琅耶山”匾额的气势雄伟的山门徒步而入,琅琊山的风姿神韵缓缓在眼前展现开来。
电动车走过一段并不漫长的柏油路,即踏上斑驳的青石小径。
我的脚步,刻意地放慢放轻缓,山之峻秀,水之灵动,一切美好的景物,皆是需要轻品细酌的。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一路之上,茂林修竹滴翠,藤萝翠蔓摇缀,秾艳清香间发,间有溪流潺湲,无论是视觉还是嗅觉听觉器官,都迎来了一场难得的盛宴。
囿于行程紧密,我们一行人的琅琊山之旅,仅能赏游一两处景点,于是便选择了欧阳修纪念馆和醉翁亭。
琅琊山景色淡雅俊秀,文化渊源久远。自唐宋以来,李幼卿、韦应物、欧阳修、辛弃疾、王安石、梅尧臣、宋濂、文征明、曾巩、薛时雨等历代无数文豪墨客为之赋诗题咏,留下大量卓越的文化遗产,拥有“名山、名寺、名亭、名泉、名文、名士”六名胜境。
欧阳修纪念馆,正是傍一处镌有历代文人墨客墨迹的石壁而建。纪念馆古朴典雅,分东西两院,为典型的中国传统建筑风格。
馆内有馆。纪念馆馆名及其内的“欧阳公馆”皆为郭沫若亲笔所提,公馆内立有欧阳修塑像,塑像后面是《醉翁亭记》全文。举目上方,欧阳中石书“一代文宗”四个大字,华美端庄,俊朗飘逸。公馆四周为根据欧阳修生平所绘的几十幅画,并陈列部分欧阳修著作以及与欧阳修有关的典籍。
纪念馆内长廊的墙壁上,镶有宋代以来的书法大家苏轼、赵孟睢⒍洳⑽恼髅鳌⒆Vι降鹊恼妗⒉荨⒘ァ⒆蹲砦掏ぜ恰繁摹
公馆对面是一摩崖石壁,石壁雄峙,上面历代文人题刻琳琅满目,蔚为大观,成为琅琊山一道独具魅力的历史景观和人文景观。
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若是雨季,此处,千丈素流飞奔而下,该是何等壮观。
峭壁下,是幽幽碧潭和淙淙溪流,观瀑楼与凉亭均依水而建,端坐观瀑楼中,满目青山隐隐,新绿溅溅,时有山风徐徐,心境恰如眼前沈鹏题壁——“清凉世界”。
出纪念馆沿石径下山,已经先达醉翁亭的游伴来电催促,顿觉时间弥足珍贵,恨不得将琅琊秀色尽收眼底,因而对沿途风景也格外留意起来。
山间古木参天,林荫蔽日,更兼鸟鸣声声,尤显清幽静谧。
若干年前,那个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的风流才子,徘徊在同一条林间小径上,他的情怀,该是何等的雅致?他的心境,该是忧思还是坦然?
我读过他“伤怀离抱。天若有情天亦老”的黯然销魂,我读过他“今宵谁肯远相随,唯有寂寥孤馆月”的深深寂寥,我读过他“风月无情人暗换,旧游如梦空肠断”的缠绵悱恻,我读过他的“水晶双枕,傍有堕钗横”旖旎香艳······
他,应是红尘一粒多情种。
“千古都门行路,能使离歌声苦。送尽行人,花残春晚,又到君东去。
醉藉落花吹暖絮,多少曲堤芳树。且携手留连,良辰美景,留作相思处。”
风月无情人暗换。
纵良辰美景犹在,奈何风雨千载,流年沧桑,物是人非。
沉吟,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二、人生何似樽前酒
款款走过凌驾于溪流之上的石桥,便是传说中的醉翁亭。我们今天看到的醉翁亭、丰乐亭,均为清代薛时雨重建。
琅琊山自唐代滁州刺史李幼卿兴建琅琊寺后逐渐有了名声,到宋代欧阳修知滁州,先后建了醉翁亭、丰乐亭,并撰写《醉翁亭记》、《丰乐亭记》。从此,“滁州之山水得欧公之文而愈光。”
说到欧阳修与滁州结缘,皆因为拥护范仲淹而遭遇的两度贬谪。
因此,欧阳修被贬滁州,实为滁州之幸。
宋仁宗庆历年间,官僚队伍庞大,行政效率低,人民生活困苦,辽和西夏威胁着北方和西北边疆。庆历三年(1043),范仲淹、富弼、韩琦同时执政,欧阳修、蔡襄、王素、余靖同为谏官。宋仁宗责成他们在政治上有所更张以“兴致太平”。
范仲淹与富弼提出10项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改革主张。欧阳修等人 也纷纷上疏言事。宋仁宗采纳了大部分意见,施行新政,此为“庆历新政”。
在“庆历新政”推行过程中,越来越尖锐地触及既得利益者,譬如裁减冗员、惩治腐败,引起保守派的强烈反对。1045年,欧阳修被贬滁州。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欧阳修生于1007年,此时的“醉翁”,尚未到不惑之年。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三十几岁,风华正茂,为何会华发早生?
“庆历新政”失败,范仲淹、欧阳修等人也遭到保守派的反扑,加之欧阳修本就耿介切直,放达不羁,因而树敌无数。
《宋史》评价欧阳修时说:“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以欧阳修的胸襟气度,绝不会因个人得失而喜而悲,他的忧思,自然是忧国忧民。
苏轼这样表达对欧阳修的景仰:“论大道似韩愈,论事似陆贽,记事似司马迁,诗赋似李白。”
欧阳修一生著述繁富,成绩斐然。除文学外,经学研究《诗》、《易》、《春秋》,能不拘守前人之说,有独到见解;金石学为开辟之功,编辑和整理了周代至隋唐的金石器物、铭文碑刻上千,并撰写成《集古录跋尾》十卷四百多篇,简称《集古录》,是今存最早的金石学著作;史学成就尤伟,除了参加修定《新唐书》250卷外,又自撰《五代史记》(《新五代史》)。同时,欧阳修书法亦著称于世,其书法受颜真卿影响较深。朱熹曾说:“欧阳公作字如其为人,外若优游,中实刚劲”。
他的《原弊》、《朋党论》等论述针砭时弊,不仅是文章典范,更抒发了他的政治见解与治国之计。
还记得当年读《与高司谏书》时的酣畅淋漓。
1037年,宰相吕夷简在位日久,政事积弊甚多,又任人唯亲。为此,范仲淹多次上书,主张选贤任能,指斥吕夷简,因而得罪宋仁宗和吕夷简,被贬为饶州知府。当时朝臣纷纷论救,而身为左司谏的高若讷不但不救,反而在友人家诋毁范仲淹。欧阳修怒不可遏,便写了这封信痛斥高若讷(高若讷将这封信上奏仁宗,于是欧阳修被贬为夷陵令),慷慨陈词,豪气干云,大有为朋友两肋插刀的风范,体现了一代文豪不存芥蒂的畅达胸怀和硬朗豪迈的气节风骨。
欧阳修,不仅是学富五车、满腹经纶的才子,更是义薄云天的伟丈夫。
宦海沉浮,非得意即失意,一切皆过眼烟云。主政滁州期间,欧阳修寄情山水,并自号“醉翁”,倒也逍遥自在。
“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富园林之美,又有山水之胜,加之历代文人墨客题咏吟唱,于是,琅琊山自然、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成为历代文人的神往之地、精神家园。
眼前的醉翁亭,吻兽伏脊,飞檐翘角,南北框门为格花和浮刻花纹,纹饰华美。亭旁山崖上有南宋崖刻“醉翁亭”三个巨大篆字,亭前和侧旁有石刻多处,均为记载醉翁亭兴衰和赞咏醉翁亭的诗文。
醉翁亭西面有一小室,名宝宋斋,斋内有大型碑刻两块,镌刻着欧阳修《醉翁亭记》全文,字为苏轼所书,“欧文苏字”相得益彰,为金石珍品。
宝宋斋往西,分别是意在亭、曲水流觞、影香亭、古梅亭、怡亭等景致。亭台阁榭,月桥花院,雕栏琐窗;芭蕉、修竹、古梅,这些元素无一不勾起一种古典的幽思,行走其中,宛若穿行于千年风雅,心,也在一种古典的诗意中游走。
亭院最高处是玄帝行宫,登临此处,但见远处群山拥碧翠,清泉石涧流,近处亭台轩榭倒映于盈盈碧水,宛然如画。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置身画中,焉能不意迷情醉?
这种沉醉,究竟能抵消内心深处的忧伤几分?拥有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的文人,注定要郁郁寡欢。
“白发 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 人生何处似樽前!”——欧阳修《浣溪沙·堤上游人逐画船》
人生何处似樽前,这样无奈的嗟叹,千载后,仍叫人唏嘘,叫人动容。
我欲与君同把盏,千秋明月共一醉。
亭台阁榭依旧在,白云千载空悠悠。
——无限惆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