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岁的单车》影评 十七岁的单车主题

影评一 单车碾过的青春
              ——评《十七岁的单车》艺术特色
乍看片名,以为描述的故事应是用美好的词语来形容。十七岁,单车,同青春如此协调的名词。而影片开头,对一张张灰头土脸的面孔一次次地切换镜头,他们的胆怯,他们的不善言辞,同北京这样一座繁华拥挤的都市是显得这样格格不入。然后围绕单车而展开的故事,让人随着两个少年的生活而深入了解,十七岁,是怎样踩着一辆单车而行过一个城市新旧交错的街道。

  漫长的移镜头把貌似单调乏味的人物行动刻画地真真切切。当小贵在停车位一遍遍地来回搜寻着苦苦赚来的那辆单车时,用远景加上随着主人公行动的路线而来回移动的镜头,便把这样一种心情——焦灼、茫然、忽而降临的不知所措真实地表现在观众面前。他穿着飞达快递的工作服,脚上是从乡下一路踩来的胶鞋。扭秧歌的欢快声音,路上嘈杂的鸣笛声音,把这样一个不起眼的茫然无措的乡下孩子,掩埋在来来往往、行色匆匆的人流之中。镜头停留时间之漫长,把观众带入那份设身处地的感受里。这个大城市里的小人物,这个大城市里微小的无人在意的命运,在年轻的焦灼的行动里,透过镜头散射出来。

  对人物的脸部特写,将整个影片以一种无声胜有声的方式推向情绪的高潮。在被无端扯入洗澡的这一事件中,毫不知情却被索取费用,最后妄图以逃跑而结束事件却被保安强行拉回。当张经理的出现才终于化解这一矛盾时,小贵委屈,怨恨,无助等等激烈的内心活动在他年轻、木讷的面孔上表现得淋漓尽致,那种眼神中传达出的无奈,无须言语便显得十分真切。在公司经理面前掉下的眼泪,男孩尚未蜕变成熟的面容混杂着固执、倔强与哀求的沙哑声音,加上面部表情的特写,那种无可述说的难过与哀伤,感染了每个观看者的内心。这个大城市里的小人物,这个大城市里微小的无人在意的命运,在年轻的面目表情里,通过特写表现出来。

  色调的对比加强了影片对外来务工人员鲜明本质的刻画。由周迅饰演的人物穿着鲜亮的红色高跟鞋把小贵灰暗的着装以及小店铺阴暗的环境衬托成像是与这个城市相距万里的另一处存在。扭秧歌的妇女身着亮丽的服饰像是要将在栅栏外焦急寻找单车的十七岁少年排斥在外。这些对比加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影片主题的体现,在偌大的城市中丰富地生活着的人群和艰难地生活着的人物,像是无法融合的胶体,却又同时存在着。这个大城市里的小人物,这个大城市里微小的无人在意的命运,在年轻的灰暗的色调里,运用对比展现出来。

  影片很少对话,但又通过这样一些镜头的刻画把人物的内心活动表现出来。移镜头,特写,色调对比,把小人物在大城市中的每一次挣扎每一次心酸都以静默的姿态铺展开来。这是一场十七岁的矛盾、彷徨、爱情、生活的展现,十七岁少年对现实的理解、对社会规则的模糊认识和对矛盾问题的解决方式把主人公鲜明的特点表现得非常深刻。这是北京,单车,迷茫,组成的十七岁。
影评二
  多年前,曾经流行这样一种说法:十六岁是花季,十七岁是雨季。不知道现在是不是还有这种说法,流行开始渐渐疏远我。这个说法流行了多年,源自于一部电视剧和一首流行歌的流传,那是《十六岁的花季》和《十七岁的雨季》。那些充满年轻活力的少男少女,在方寸大小的电视荧屏上吸引住成千上万的大人与孩子的目光。年轻俊美的“小”帅哥林志颖在华美舞群的陪衬下,在人工的大雨滂沱中随着青春的节奏舞动着。时光流逝,那些青春的脸庞已不再年轻,“十六岁花季,十七岁雨季”的这种说法也已被尘封在人们流光年华的记忆中。
  
    单车,其实就是自行车。我国是自行车大国,所以自行车对于国人而言并非代步工具那么简单。有些时候,对某些人来说,自行车可就承载着太多了。对生活的美好追求,有时其实再简单不过了,对于像郭连贵这样从农村来到城市的孩子来说,他现有的生活稳定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其实都附在他那辆银色的自行车。
  
    将十七岁和单车这两样东西联系起来,预示着影片并非是像《蓝色大门》那种清纯美好的青春片。单车是我国南方广东一带的口音叫法,影片的故事却是发生在首都北京。片名这种显眼的不和谐,让影片从一开始就带给你不好的感示。
  
    影片的故事其实很简单。郭连贵与小健两个同处于十七岁芳华的男孩子,因为一辆银色的自行车而被扭在一起,展现了郭连贵失车、找车从而遇上小健的一系列事件。影片的结尾终于让两个年轻孩子所代表着的两种截然迥异的人生价值观进行了一次激烈的碰撞交汇,给观看影片的人们淡淡地留下了一个问号。
  
    我们就像影片中的两位主角郭连贵和小健一样,都曾经有过那亮丽的年华,在那年华消逝之际,我们都没有起伸手挽留,直到过了多年以后才会回首想起那段生活。在此时,我们通常会因为每一个事件或事物才会去翻看尘封的记忆。影片就像我们随手触及,让我们可以轻松时光倒流的神奇事物。我们小心翼翼、蹑手蹑脚地走回年少的过去,轻轻抚去覆在记忆上面那一层薄薄的尘灰,然后再慢慢打开似乎已经泛黄的记忆相册。
  
    翻阅之时,我们惊奇地发现在以往的自己身上找到更多与小健相似点,而与郭连贵对照却发现,郭连贵对于年少的我们而言是那么的陌生,那么的无法靠近。回到现在长大的我们,却对郭连贵又是那么的熟悉,那么的理解他。这也许就是我们为什么要长大的缘故吧。
  
    同一辆自行车,那辆银色的自行车,对于小健,那只是可有可无的虚荣附属品。甚至因为那莫名奇妙的虚荣,让悄悄靠近自己的女生又转过头去投向另一种虚荣的怀抱。而对于郭连贵而言,那是他满足生活最低的依赖,甚至是他整个生活的支点。在影片中我们看见郭连贵骑上自行车欢快地在北京大街小巷穿行,对自己的生活充满信心,也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渴望全部寄托于那辆自行车上,那辆银色的自行车。当自行车被偷去之后,郭连贵的脸上再没有欢快的笑容,他拼命的找,他不是在找自行车,而是在找他的生活。相比较而言,我们可以看见小健失去车的那种歇斯底里,那是对失去虚荣的极端体现。
  
    或许可能使我说重了,其实在这个年龄段的人们,对自己正在追求的或者自己到底要追求什么,没有一个清晰而确切的概念。在虚无的红尘中奔跑,在滂沱的大雨中奔跑,去追逐本应不该在半空中漂浮的红丝巾一样。只是拼命地奔跑,至于自己为什么奔跑,在追逐什么东西,或许连自己都不是很了解。
  
    虽然影片开头那一段对话,让我开始嗅出影片的一丝黑色幽默。然而对着郭连贵,我那僵硬的嘴角实在无法牵动一丝。这个饰演郭连贵的演员实在是影片的亮点。如果不看背景资料,我还以为是从农村里找的本色演员。他精准把握着郭连贵这个角色的特征,可以说他每一次出现都让我相信他就是郭连贵。
  
    影片中的女角倒是符号化,代表着两个孩子所向往的生活。看完影片,我居然连她们的名字都不记得。要不是演员现在的“名声在外”,我几乎要忘却在影片中还有这两个女配角,戏份少得可怜。看完影片,让人记住演员的名字,而非饰演角色的名字。我不知道这算不算是做演员的缺失,话扯远了,不说了。
  
    相比较而言,周迅饰演的角色倒是有一点符号化的真义。她第一次出现在郭连贵眼里,那可是在符号化不过了。她代表着郭连贵所奢望的生活,郭连贵只是在欣赏她的美好生活。当她近距离出现的时候,她那一身大红的衣服,她那如血一般刺眼的口红,这一切都让我感觉不自在,隐隐觉得她的不真实。我不知道是不是导演故意安排她这种形象,以此来暗示郭连贵瞻望的那种生活泡沫也有破灭的时候。因此,郭连贵更为珍惜他现有的生活支点——那辆银色的自行车。而高圆圆饰演的小健女同学,平白无味,在小健丢车之后那一次转向实在是毫无征兆,出乎我对影片剧情的计划展望。
  
    说到影片剧情的曲折,感觉影片的编导们有点为曲折而曲折,这让我有些不适。不过幸好,影片在这一点没有太为过火,尺度把握得很好。影片的配乐做得很用心,并没有以往国产影片的那种“拿来主义”的通病。少而精,而且出现得总是恰到好处,这也算是影片的另一亮点。
  
    前面说到影片隐约有一点黑色幽默的意味,我不知道影片的编导们是不是避重就轻,故意为之。影片中对社会现象的透视、剖析笔调不是十分尖刻、一针见血。自从郭连贵像一头瞎了眼睛的芒蜂一般,给逼入北京那些绕弯打结的胡同之后,就像暗喻着他被现实的生活给无情地一步一步逼近,直到将他逼入那个胡同的死角。打个比方,就像医生原来打算做手术,到了手术台前却只是将患者的皮肤划开,半睁着眼睛看了一眼,然后吩咐护士缝合,这个手术就这么简单完结了。
  
    我还是第一次看见在影片中,北京显得那么真实,虽然我还没有去过。影片中的北京并没有茫然消失在那熙来攘往的匆匆人流与车流中,那些纳入摄影机北京的大街小巷是那样的真实的。影片的画面虽然也像时下青春片流行那样的明亮,却比其他的青春片有了一种别样的风味。
  
    《十七岁的单车》,同样是青春,却是如此苦涩的青春。侧首观看影片的过程,我似乎一直含着一枚苦果,然后随着影片去翻阅我的芳华岁月。十七岁——在这个年龄每个人也许都有一辆银色的自行车,骑上它,然后拼命的蹬着它,你在追逐着什么?为什么追逐?在影片的结尾,郭连贵拥有它却等于失去它,他该怎么办?如果是你,你又该怎么办呢?
  
    也许,也许你我依然在那一片虚无的红尘中奔跑,在滂沱的大雨中奔跑,却失去了十七岁时的一往直前,而是三步一回首,五步一回头,也许我们,也许我们该……

三、十七岁的单车影评
-

《十七岁的单车》是第六代导演王小帅执导的,这是我生平第一次接触这种类型的影片,观看之余,感慨颇深。
《十七岁的单车》人物的出场是在飞达邮递公司,一群朴素的大工仔在接受应征,其中主人公郭连贵有几个特写镜头。他的出场十分自然,当上了快递员,面带春风,骑上高级的脚踏车穿梭在北京的大街小巷。
影片讲述的是两个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十七岁少年,他们唯一的不同便是,小贵是农村人,小坚是城里的。一辆单车,将他们的命运紧紧的联系在了一起。小贵的单车被偷,小坚却花了500块钱在二手商场上把小贵的车买了去。小贵发现后偷了回来,而小坚却认为这本来就是他的东西,是他的尊严,于是小坚枪了回来,小贵再要回来,小坚再追打着要回来,两个人就在这循环往复中挣扎与纠缠,小贵要回的是希望,小坚要回的是尊严。在最后一次争夺中,小贵哭了,他拼命地抓住他的车,撕心裂肺地哭嚎着,这一声有一声的叫喊可以说是对不公道世界的发泄,也可以说是在绝望中的自我保护的发作。现实的残酷把小贵逼得兽性大发,他的嘶喊声震惊了小坚的朋友们,制止了他们的继续抢夺,似乎从他们的灵魂深处唤醒了他们的良知。最后达成协议,小贵和小坚每人用一天,这或许是对生活最无奈的选择吧。镜头对准了他们的换车过程,在这当中,两颗脆弱的心碰到了一起。
影片中有许多精彩的镜头。小贵去找张先生要帮他送邮件,在门口转了有转,这似乎预示着这座城市对他的排斥。又被服务员拉进去洗了个“富贵澡”,没找着张老板,又没钱付帐,正在僵直时;经理来了,阴差阳错,他就是张老板。最后张经理放了小贵一马,口中却喃喃地说着:“你们认为他会有钱吗?”一种鄙视的眼光,折射出社会的不公同是生活在社会的地层的服务员,他们却从来没有互相同情,没有想过放小贵一马,社会的残酷性让其麻木。可能只有欺压下等的人,他们才能找到心理的平蘅。
“此时无声胜有声”,在该影片中表现的淋漓尽致。红琴,一位表面上的时髦女郎,在整个剧情中没有一句台词,却有最真实的动作与最具感染力的表情,从她一直地换衣服,打酱油到她的失踪,以及她保姆生分的暴露,没有一句言语,朴素到一点表演的雕饰都不纯在,给人一种亲切自然的感觉,影片好不在于演技好,而在于自然真实。
精彩的片尾也给我门留下了深刻的印像。小坚因女友跟“黄毛”在一起而发怒而用砖头砸了他,惹来了他们的追打。小贵也无故被追,两个身影穿梭在胡同中,虽然是分开来跑,却跑到了一起。暗示着他们命运的相连,同样的命运把他们联系转至:www.doudouc.com在了一起。他们在挣扎,在社会的最地层忍受殴打,一块带血的砖头是屈服的反弹,当小贵举起砖头砸向那个毁他车的人时,那是一种积怒的****,不在--沉默中****,就在沉默中死亡。当小贵拖着伤痕累累的身体,扛着他认为比生命还要重要的单车时走在接头时,有一组慢镜头,仿佛一切都停止了,旁人却只有冷漠的表情,麻木的申请,似乎眼中不趁有这幅掺像。留下的是孤独的身影,残破的单车,消失在茫茫人海中。“他似乎永远也无法融入这个城市中”
邓老师说过该片原来是禁播的。大概就在于它是部现实主义题材的影片吧,旨在还原社会的残酷性。一位是快递公司的邮递员,一位是城市底层的高职生,有着类似的冲动和迷茫。成长中的挫折使他们迷茫而失去理智。而单车是他们共同的迷茫,使他们产生一致的冲动,最后表现出在社会压迫下的本质特征。“对命运的不可掌握,对社会的迷惘”是忘小帅所要表现的主旨。
在当代社会,这种现象硕见不鲜,我们的社会应如和正视这种问题?我们应以什么态度来正视人生中的成长问题?这都是我们要思考的。

四、周黎明影评:17岁的烦恼与憧憬
  
  
    中国第六代导演王小帅的《十七岁的单车》,有着张艺谋《秋菊打官司》的黑色幽默,但“笔触”没那么浓;它还有着时下风行的青春片的明朗气息,但又不像青春片那样肤浅;当然它也被打上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杰作《偷自行车的人》的烙印,但又回避了后者的犀利和绝望感。可喜的是,这些不同风格在影片中融合得非常巧妙,使得主创者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艺术家的责任感融化在那会心的一笑或少年的朝气中。
  
《十七岁的单车》影评 十七岁的单车主题
    自行车广东话叫“单车”,上海、江浙、台湾等地称“脚踏车”,在很长的时间里它是中国人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这样的日子正在消失,但对于影片中的“贵”,自行车的重要性跟对1950年代意大利的城市贫民一样,属于饭碗的一部分。他刚从乡下来到北京城,在一家快递公司找了一份差事,那辆公司发放的山地车需要他挣钱赚回来。城里的中学生“健”也需要一辆山地车,不过目的完全不一样,因为骑一辆酷酷的车,更容易得到漂亮女生的青睐。
  
    尽管跟自己名字的谐音发生错位,“贵”和“健”在地位和身份上的差别清晰地映照出中国自古既有的城乡差别、贫富悬殊。自行车作用的反差,构成了影片主题核心的象征意义,也使得片中的自行车超越了剧情的推手或道具的性质,上升为跟主人公同样关键的“人物”。跟自行车相比,两位女主角代表的“向上爬”精神更像是为之伴舞的仙女,显得虚无缥缈。  从表面上看,片中人物的动机都是为了追求某种物质世界的具体东西,但在一个社会飞速发展的过渡阶段,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似乎成了减缓人心浮躁的“铁锚”。影片结束前有一场巧妙的胡同追车戏,除了充分展示京城建筑风格的作用外,似乎象征着人生的追求,尽管这种追求未必理性,但对于成长中的青少年,追求任何东西都应该比看破红尘更实在些。
  
    也许是出于对付官方检查的需要,也许是编导的独特风格,该片对于社会现象的***没有用传统批判现实主义的剖析,而是用新新人类惯常的“轻描淡写”,当然这里的“轻”不是缺乏内涵的“轻”,而是厚积薄发的“轻”。比如影片没有把“健”定位成富家子弟、***,他虽然以日韩剧偶像似的形象出场,但后来我们发现他的家境也颇为贫寒。这比传统的贫富比较式人物塑造(如穷人乖孩子、富家败家子)要高明得多。  可惜,关于“健”的家事,片中提及太少,跟上半场中“贵”的故事相比显得稍弱些。当然,“健”有许多课外活动的戏,有利于西方观众了解中国的同龄人(“瞧,他们跟我们玩一样的游戏!”)其实,影片即使没有那份爱情青春元素,也照样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它的叙事和风格很简洁明朗,没有文艺片常有的人为晦涩。  当然,影片的精华不在那几场零星的谈情说爱戏,说实在,那是扮演“健”的演员最弱的地方。但他跟父亲正面冲突那场戏完全投入、十分精彩,而那场戏正是全片的情感高潮。窃以为追车后的“真正”结局反而缺乏社会广泛性,流于戏剧套路,它也许象征着某种社会黑暗势力对弱者的欺压,但这种象征性只会使喜欢大团圆结局的人们觉得浑身不舒服,并不能引起观众心灵深处的同情心。
  
    “贵”的演员乃本片的一大惊喜,他把一个农村少年内向、固执、不怕吃苦、心地善良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观片时,你若告诉我他是从乡下临时招来的非职业演员,我一定会信;但对于一名初登银幕、并非扮演自己的新人,崔林在该片中的演技令人想起《秋菊》中的巩俐。上半场几乎是他的独角戏,台词不多,但表情跨度很大,丰富的内心世界尽显黝黑的脸上。到下半场,“贵”的戏少了,性格发展也处于停滞状态,所幸“健”在此时开始出彩,撑起了故事的另外半边天。说起“半边天”,影片中的两位女角颇有特色。她们均是单层次的人物,飘忽在“贵”和“健”的世界里,跟自行车一样,处于可望和可及的中间地带。在很多电影里,漂亮女角都被当作男主角大获全胜的点缀,但此处两位女角本身也处于向上“攀登”状态,她们似乎就是“贵”和“健”的异性模糊投影,离他们一步之遥,但不可能成为囊中宝物。周迅扮演的保姆更有神秘感,没有一句台词,但弦外之音足以令人唏嘘;高媛媛扮演的女同学缺了个增加厚度的背景故事,我们知道她另有所爱,目标是玩车技的酷男生,但光这点似乎留于脸谱化,应该有点别的内容。周迅的保姆故事全靠两句对白,但女同学的动机太简单,因此,非常上相的高媛媛显得镜头多了一点。扮演“健”妹妹的演员把唯一的一句台词处理成了诗朗诵,虽无关紧要,却相当刺耳。影片花了不少镜头捕捉北京的风貌,但没有掉进风光片的陷阱。影片中的北京,比外国游客看到的要真实,更接近中国外地游客的感受,既有一份新鲜感,又仿佛来到梦中的北京。可贵的是,影片没有流于简单的人流和车流,而是尽量在这些过渡镜头中***一些颇有生活趣味的小细节。对于一部预算不高的国产文艺片,该片在音乐、音效等方面比同类作品要讲究些,比如配乐,很多国产片都实行低成本的“拿来主义”,用整段现成的器乐表现主题,或用一首首的完整流行歌曲表现时代氛围,用得又长又滥,但《十七岁的单车》的配乐风格更像《卧虎藏龙》的主题,音乐少而精,跟画面配合得恰到好处。十七岁,一个做梦的时节。我们看到的虽然是一个有点苦涩的梦,但依然不乏理想主义色彩。毕竟,21世纪初的中国已不是狄更斯笔下的世界,再加上编导精心构筑的那份青春气息,使得现实更明媚、更容易消化。


五、权力压制下的残酷青春
  —浅析影片《十七岁的单车》的主题
  讲述成长的故事几乎已近习成一个创作母题,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导演都在用自己独到的目光演绎成长的故事。而影片《十七岁的单车》正是王小帅用自己独特的目光对成长故事这个创作母题新的演绎。表现了一种被权力压制下的残酷的青春。

崔林和李滨
影片《十七岁的单车》讲述了外来务工人员小贵和城市居民小坚因一辆山地车而引来的诸多青春琐事以及他们为解决这些事情而做出的种种举动。在影片中,王小帅借飞达快递公司经理的话讲出了山地车不再是一种便捷的交通工具,而是一种资本和权力,是农民小贵融入城市生活,为公司赢得良好信誉的资本,更是小坚在同学们面前表现炫耀自己的权力。
  小贵作为一个农民工,似乎已经注定了他与城市的格格不入以及他的残酷的青春。而王小帅添加了一个具有城市户口的主人公小坚,更是讲述了小坚的残酷的青春,这显而易见地指明了主题:无论你在哪里,你的身份有何不同,你的青春都是残酷的。在影片里王小帅更是对造成这种残酷青春的原因做了深入的探索,但是这个原因不再是《青红》中表现的不同文化的悲剧,而是一种权利压制下的必然结果。在小贵的世界里,公司、工作。山地车,城市人俨然成了权利或者制度的隐喻,它们压制着小贵的一切,稍出差错他们都可以使小贵的生活遭受沉重的打击。影片中强调的一个事件让我记忆犹新:小贵在找张先生的时候被服务员糊里糊涂地洗了澡,洗完之后声嘶力竭的哭喊着:“我没钱”,这完全可以说是一个黑色幽默,导演用一种无奈嘲讽的态度表现了农民工与城市的格格不入,表达了小贵的残酷的青春。在小坚的世界里,山地车是一种令人羡慕的资本,有了山地车他才可以融入同学们的生活,他才拥有了自己心仪的女朋友。父亲这个作为正直人物代表的形象一再的改变自己的承诺激起了小坚内心深处的叛逆,他开始怀疑整个世界,他拿走了父亲的500元钱去二手市场买了山地车,他想用自己的行动实现诺言,殊不知,他是在挑战这个规范着社会的制度。在制度面前,小贵和小坚都曾努力过,都在挣扎,但带给他们的却是权利对于他们的严厉的惩罚。

十七岁的单车剧照(13张)
  影片中一个突出的亮点就是女人这个道具的恰当运用。导演把潇潇的恋情依附于权利作的恰当的转移,更突出了权利与制度在青少年的心中的地位,也突出的强调了权力作为形成残酷的青春的原因的重要性。影片中与小坚产生矛盾的潇潇毅然选择了车技高超的男孩作为自己的伴侣确切的体现了这一点。
  在观看影片的《青红》的时候就已经很佩服王小帅的台词功夫,《青红》的内向性格更是表现文化冲击下的青春悲剧的重要选择,外向性格的人在遭遇青春曲折的时候会悉数倾诉于他人,而内向性格的人们的选择更会有无声胜有声的妙处。《十七岁的单车》中王小帅相同的采用了这个选择。本人认为此处是王小帅导演一个细心却又极其重要的意图体现。
也许王导的青春经历了太多的残酷,遭受了过多的曲折,能拍出如此振奋人心、勾人回忆的电影,镜头与构图以及音乐的娴熟运用以足可以证明王导的成熟。

六、十七岁的单车 影评


注:居然是三年前的一篇影评,自己却已然忘记,无意间在往来网上寻回了曾经的记忆,与其说是为寻回丢失的单车,不如说是为了寻回仅有的精神支柱,或许,人都该为了什么而活着……

看了王小帅导演的《十七岁的单车》,淡定、执著得到友善的诠释。

郭连贵(崔林饰)和小坚都喜欢那辆银灰色的山地跑车,两个人都穷,都有自己的目标和坚持的理由,在他们身上发生的故事很简单,但是我却沉思:人可以保留的生活希望难道就是那辆代表着物资阶层的单车吗?当人忍无可忍的时候,能够抓住的仅是那块用于发泄心中愤怒的石头吗?

周迅演的红琴连句台词也没有,穿着漂亮的红色衣服在人前炫耀,穿着噔噔响的红色高跟鞋令人想象,可结果她原来也只是一个乡下来的小保姆,偷穿主人的衣物,命运可想而知。高圆圆演十几岁的学生太老气了,但她的角色也代表了女性对于物质的追求,很多时候,物质上的诱惑比感情更强烈。

到底小坚是不是偷了小贵的单车,我心里的答案是肯定的。小贵单纯到送快递去浴室,人家让他脱光他就脱光,找不到张先生不说,工作人员还要他付洗澡钱,他执拗地反抗,幸好张先生就是经理,没有为难他。但当他走了出来,却发现花了一个多月辛苦赚来的自行车却不翼而飞。等到天黑,快件也没有送递。老板要炒鱿鱼,他更是执著地去寻找回他的单车。而小坚呢?小坚父亲与另一个女人的结婚,家庭的拮据,他的自行车被卖,父亲承诺的兑现遥遥无期,他偷了家里的钱。但这钱是拿去请客玩跳舞机,还是真的买车不得而知,但他同样珍视这辆自行车。难以想象,他们俩开始一人骑一天的生活。

潇潇的变心,却又是被玩车的伙伴抢了去,令小坚不自觉地拿起了那块红色的砖头……

无辜的小贵惨遭牵连,单车也被劣徒拼命砸坏,即使流着血,他也要背起那辆银灰色跑车回家。可是又有谁知道,这辆车原本就是属于他的呢?

谁来承担希望被毁灭的痛?失望却不绝望,挣扎赢得希望,拥有的感觉是如此触手可摸。或许普通的东西,对于一些人,果真有着非凡的意义。小贵赚到的第一份工资,踩出来的自行车啊!

十七岁的单车,单纯缤纷的人生之路……
十七岁的回忆。
老蒋的小龙女 发布于: 2012-03-25 08:16
如果说之前大红的《老男孩》呈现了失意中年群体对逝往年岁以及情绪的追念,那么王小帅的《十七岁的单车》更加直面地为我们展示了十几岁的年纪开始懵懂而又迷茫的种种境遇。很容易地,在小坚在郭连贵在小保姆在那群叼着烟瞪着单车穿行在北京胡同里的少年身上看到若干年前的自己。王小帅是一个很擅长捕捉人们对青春热烈追逐无比怀念的复杂情感的导演。

  这部片子从一部单车出发,引出了少年间的意气相争,外来务工者面对钢铁森林的不安无措,懵懂的初恋情怀,离异家庭尴尬的子女教育问题,大城市底层民众的艰辛度日。几乎是日常生活中所有琐碎纷扰的事情,都被一一串联,成了王小帅叫卖的晶莹剔透酸甜可口的冰糖葫芦。咬一口,冬日暖阳在被风飞起的发梢间照进了心里。

  十七岁的单车,作为一个标志。对于小坚,是争取爱情和面子的标志。对于郭连贵,是在北京这座巨大的繁华囚笼站稳脚跟的标志。往前推上几年,也许是一个米奇书包,是一个自动的双层铅笔盒;往后推几年,也许是市区户口,是一套一百六十平米的公寓,是一辆敞篷的小轿车。有那么一瞬间错觉告诉我们,似乎抓紧了单车的手闸,便拥有了傲于人群的资本。然而当小坚举起板砖捍卫自己卑微年幼的爱恋,当小贵举起板砖捍卫自己生存的工具时,堆砌在脚下光面堂皇的理由与骄傲,似乎瞬间便坍塌了。

  一部单车将两个十七岁的男孩子联系起来。一个是从农村来城市打工的乡下孩子,怀揣着关于城市的美好梦想,却因为单车的失窃打乱了原来设计好的人生轨迹。另一个是在城市长大的城里孩子,虽然生活在城里,却是城里贫寒的家庭,在父亲屡次三番没有履行给他买单车的承诺后,偷了家里的钱,买了乡下孩子被偷的单车。每个人都有着自己青春期的梦想。乡下孩子希望尽快把车款还清给公司,有自己的单车,总是从墙缝里窥探对面高楼的穿高跟鞋的女子;城里的孩子希望有自己的单车,可以送漂亮的女同学回家,可以和哥们儿一起炫耀车技。最后的结局是,没有人能真正拥有那部漂亮的单车,被打得满身是血的乡下孩子扛着被小混混砸坏的单车走在城市拥挤的街头。车流如梭,人们按自己既定的轨道向前,没有人会在意这样一个孩子和这样一部单车。
    影片在讲述十七岁的矛盾,彷徨,爱情,生活,理想,对现实的理解,对社会规则的模糊,对利益冲突的解决。每个人都会发现自己的影子在里面漂浮,那些曾经的年轻岁月在漂浮,那些仓促的回忆在漂浮。为了得到一辆单车这个简单的理想,我们努力实现,用我们确定的方式。然后用我们的方式解决遇到的问题和争端,两个十七岁的孩子分别从不同的地方用不同的方式来达到他们相同的理想。同时,爱情和现实,炫耀和成长,我们都必须一一的认真面对。还有城市的诱惑,对成人世界的理解。这些都让我们在沉默的表象下涌动,青春的涌动被我们克制。而成年人,像那个公司的老板,他只是用一句我靠,来表示对我们理想的执着的惊讶。
  影片沉闷,语言少,背景音乐低。人们全部在低沉的环境里思考和说话。他们孤独的面对了困惑和理想。沉闷,而观众们却在沉闷的气息中酸楚的看完所有情节,感受到暗藏的涌动与激情,也感受到主人公身上那些属于自己的影子。
  只有心酸在一直跟随着情节蔓延,在心底悄悄散开。那些沉闷的画面下面,是青春在不断涌动。谁都记得自己十七岁的时候那些暗自澎湃的激情,在冲动和理智之间彷徨的脚步,在现实和理想之间妥协的态度。十七岁的时候我们用简单的方法解决自己的问题,用自己的标准来衡量错对,来衡量成熟和幼稚。我始终难以忘记那些平淡的画面,城市学生小坚和他爸的争吵,而农村孩子小贵默默的推走单车;还有小坚拿起砖头慢慢的跟随着女同学和青年;贵紧紧抓着单车在小坚等一大群学生中间嚎叫;小坚和小贵不断的骑着单车或者用脚奔跑。这些画面,是影片关于青春的有力见证。
    青春就在奔跑和彷徨中行进,激情有时战胜了理智,孤独的心情随处可见。小坚终于一砖头砸向了青年的头,而小贵却对小保姆耿耿于怀,小坚对家庭,对父亲和另外两个陌生的家庭成员的困惑,小贵却为了单车搜寻奋斗,在人群涌动的立交桥下擦汗。这些画面无序的出现,表现着烦闷青春同样的无序和混乱,沉闷的延续,低沉的拥挤。还有对女同学的爱慕,犹豫而胆小的追求方式。努力压制心中的冲动,更多的事情让我们困惑。琐碎的理想却在心中牢牢占据,这就是我们的青春时光,我们用吸烟和冷漠来展示成熟的时光。
    影片一直在低低的讲述,追求女孩,打架的远镜头出现。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解决了利益的冲突,一人拥有单车一天。他们每天准时交换。而最后城市孩子伸出手去的那个动作,是孤独的青春寻求援助的声音。除此之外,我们还不断的看到奔跑的时候,那些老人们安详的观望,他们平静的看我们青春的闹剧,不说一句话。他们也许在怀念他们自己的青春,也许他们知道我们终将靠自己成熟起来,无需提醒,终将成熟。
    终于,青春在打斗中渐渐远走,伤痛不可避免的发生。醒来过后,我们开始成长,开始懂得一些世界的规律。我们开始知道自己的渺小,知道某些成年人的游戏规则,开始站起来,同时继续生活。只是青春,青春的激情和冲动,青春的彷徨和困惑,青春的引诱和挑逗都在渐渐远去,离开我们的身体,离开我们正改变着的思维。一切重新开始,青春嘎然而止。
    故事讲完。故事里没有人错。乡下孩子执意要回自己的车没有错,城里的孩子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买偷来的车也没有错。那为什么谁都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呢?这仿佛一场战争,但是所有人都是输家,没有人赢。
    有没有看到最后,农村孩子缓慢的走在大街上的身影?那是我们在成熟之后,扛起变形的理想,继续行进在茫茫的人海之中。
影片的结局,满脸血迹的小坚看着满脸血迹的小贵扛着已经变形的单车一瘸一拐地淹没在人群中。那堵不知何时驻立起的高墙,应当以青春的名义翻过墙去。
周迅从头到尾不曾说过一句有意义的台词,他所有的行为只是想虚荣。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314506.html

更多阅读

《沙井村之恋》影评 广岛之恋影评

电影《沙井村之恋》,于2012年12月17日,在古城西安东大街奥斯卡影城、曲江太平洋影城、高新华大影城、大唐西市中影国际影城举行点映看片会。下午两点,我怀着十分激动的心情,约了密友一同前往,观看了这部期待已久的西安本土贺岁故事片

转载 十大禁播电影《苹果》影评:迷失的不仅仅是北京图

原文地址:十大禁播电影《苹果》影评:迷失的不仅仅是北京(图)作者: 天涯二岩电影《苹果》剧照这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剧情艺术电影。我一直没有把此片当成风月片看待,如果真的按分级来划分的话,加上不删减版的顶多也就是五级。但如果真这样想

《这个杀手不太冷》影评合帖 这个杀手不太冷下载

[原创]品味经典《这个杀手不太冷》最近这几年,在各种所谓好莱坞大片的强烈视觉冲击下,仍能记忆犹新,并在重温时还能让自己感动的好作品已经如同凤毛麟角了。虽然新的大片特技越做越逼真,场面越来越宏大,但往往也是看过就忘。有太多的导演

意志,是国家的灵魂——《冲出亚马逊》影评 战地灵魂乐影评

亚洲的中国,第一次派了两个人,参加了一个国际训练组织——猎人学校。这两人是——王晖和胡小龙。最初,他们并不被看好,国外的人都看不好他们,学生不看好,老师、教官同样不看好他们。但是,第一场训练,真实的却从未触碰过的,枪林弹雨朝中国人,朝

声明:《《十七岁的单车》影评 十七岁的单车主题》为网友灬誐伓鬧鉨莂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