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是一句俗话,这样一名言警句不知影响了有多少人,但这句话真得说的对吗?……
首先说眼见为实。不要说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一个点代表不了全部(即使你看到的这一点是真实的),现在这年头障眼法多得是,作假的很多,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以假面目示人所以很多时候你很难看到很多很真实的东西……不要说别的,就大家经常开玩笑说的,你现在看到的美女有几个是原原本本没有经过加工改造的?……所以眼见为实这句话有问题……
耳听为虚这句话同样有问题……都说言为心声……假如你留意一个人说的话,从他说话的内容到声调等……你会发现大量真实的信息,尤其是将一个人在不同时间说的话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比如一个人撒谎,他可能会前言不搭后语,因为编的东西再圆也会出现漏洞,除非他是说谎话的天才……
当然,任何一句话的产生都有其产生的历史背景都有其正确性准确性,我这里的分析也只是相对而言,假如你钻牛角尖我也没办法……采用辩证法分析我们工作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是我们应该采取的态度……
人若看得透,准确判断,就可驾驭事物而不为事物所控制,他做事看人便有准星,从不眼花缭乱,分得清黑白虚实。世事往往与它的外表不同,无知者只见表象;欺诈其实是肤浅的,而愚者却趋之若鹜。要做智慧高手,先得克服自己的偏听偏信。
枪有准星才能射中目标,人有眼力才能判断是非。要学会洞察最深处的东西,摸清他人的底细。要学会谨慎,人生中就应该具备良好的判断力。仿佛一种天赋智慧,使我们尚未起步就像走过了一半成功之路。随着岁月和历练的增长,理智完全的成熟,还可以使判断力因时就势、左右逢源。天生有判断力的人憎恶奇思怪想,尤其在重大判断上更是如此,讲究万无一失。看清楚事情并不很容易,可又不能不在这方面多动脑筋。
双方的意图都尽在不言中,在政商两界甚至生活工作中,没有极强的判断力,就会落入陷阱。很多事物,都是假象先行,让笨人紧随其后,展露低俗、平庸,真相往往最后到来,让愚者无法忍耐下去,失去判断所必需的细心、观察,匆匆地下了结论。一个草率的人是没有保险的枪,经常会走火;有时竟连耳听为虚这样的道理都会忘记,用耳朵代替了眼睛。这便是一个地道的睁眼瞎。
因为听了别人对他的非议而顿时便觉得一个人可恶,因为听了不利的传闻而顿时便觉得他卑鄙,因为听了别人的劝说便下决心永远疏远他。难道不觉得这对当事人来说是不公道的吗?难道不觉得自己太浅薄了吗?
晋景公因信奸言将赵氏忠烈满门抄斩而演出千古悲剧《赵氏孤儿》;曹操因听蒋干传言误杀蔡瑁、张允而中连环之计,最后兵败赤壁壮志难酬。古今中外,因误信传闻而铸成的悲剧比比皆是,难道还不足以使我们引以为鉴吗?
学过辩证法的人都明白,对事物应该一分为二地分析,对一个人也应该辩证地、全面地对待。否则,对人先已有了成见,再加上别人的耳边邪风,便对某个————人“盖棺定论”,这只能说明我们的浅薄。一座山,可以横看成岭侧成峰;一个人,可以左看忠右看奸;至于某件事,更会因为评论者立场不同而有不同的说法。所以,对一个人,不能用他的过去来说明将来,也不能用一个侧面取代全面。古人云:“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虽然不一定每个细节都能碰见,但对传言应该进行调查、分析,弄清真相。这样才能对某个人、某件事作出正确的评价,否则,来不及送上一份理解和支持,便会失去一份本该牢固的友谊。
甚至有时候,亲眼见到的事情,背后也会另有原委,也就是说耳闻有假,目睹亦有伪。
人际关系的分歧,就是由于彼此的不了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不快、敌对、冷淡和疏远,也大都是因为互相不了解。
如果你想要和别人合作、相处,首先就必须懂得了解别人。
一般人总喜欢提出意见,批评别人。当别人的行为达不到我们所期待的时候,我们就会显得不太高兴。即使程度并不严重,也会多少使别人感到压力和紧张。
一个人如果想要和别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决不能要求人家依照自己规定的模式做事,或偏听偏信。解决人与人之间不愉快的惟一方法,就是去了解真相。
让我们用许三多的一句话共勉:好好活着,做有意义的事。
而用我的话来说: 走自己的路, 让别人说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