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锷将军短暂而伟大的一生 蔡锷将军电影








蔡锷将军短暂而伟大的一生 蔡锷将军电影




蔡锷(1882—1916),原名艮寅,字松坡,小名虎儿。他出生于现在的湖南省洞口县山门镇,祖籍是邵阳市大祥区。是我国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杰出的军事家。被尊称为“中国第一军人”。蔡锷13岁中秀才,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考入长沙时务学堂,深受梁启超的赏识。“戊戌政变”后,谭嗣同被杀,梁启超逃往日本。二十五年,接梁启超来信,应约赴日本读书。二十六年,随湖南革命者唐才常回国,准备参加武装起义,事败后又回日本。为表示拿起武器从事革命的决心,改名为“锷”,先后入日本陆军成城、士官两校学习,曾参加组织留学生的“拒俄义勇队”。二十九年冬,在陆军士官学校第三期毕业。回国后从事军事教育工作,先后在湖南、广西、云南等省训练新军。宣统三年(1911年)初,调云南,任新军第十九镇第三十七协(相当于旅)协统。为加强新军建设,编辑《曾胡治兵语录》。同年,与革命党人李根源在昆明领导新军,响应武昌起义,被推为临时革命总司令。成立云南军政府后,任都督。不久,他主持编写《五省边防计划》,提出了保卫西南边疆、对付帝国主义侵略的方案。1913年袁世凯将他调到北京,任命他为陆军部编译处副总裁、参政院参政,加以笼络和防备。1915年,袁世凯酝酿称帝。他伪装意志消沉,混迹于妓院,麻痹袁世凯,随后摆脱袁的特务的监视,经天津赴日本,再经香港、安南(今越南)海防,回到云南。12月 25日,和云南将军唐继尧等宣布云南独立,组织护国军,发动讨袁的护国战争。蔡任护国军第一军总司令。1916年春,抱病率部入四川,依靠人民拥护,运用迂回包抄等战术,在川南击败占优势的北洋军,攻克宜宾、江安、纳溪等地。1916年,护国战争胜利结束,任四川督军兼省长。军衔为陆军上将。他成功地领导了云南“重九”起义,在推翻清朝,创立共和中功绩卓著。民国成立后,袁世凯丧权辱国、复辟帝制,蔡锷毅然发动和领导了反袁护国运动,成为“再造共和”的风云人物。蔡锷一生只活了34岁,却享有“讨袁名将”、“护国军神”等赞誉,在中国的近代史上谱写了光辉的诗篇。二、蔡锷将军的文学天才令人仰止蔡锷在军事上颇有建树,著有《军国民篇》、《曾胡治兵语录》等军事著作,有《蔡松坡先生遗著》、《蔡锷集》存世。在诗歌创作上也有独到之处,特别是他善写对,喜撰联,其联常为世人所称颂。现择其不同时期的联语如后,以飨读者。少年时期蔡锷自小资质聪慧,活泼好动、口齿伶俐。7岁入私塾读书,好学上进、记性强、悟性好,熟读了《四书》、《五经》及许多古典名著,打下了厚实的文学功底,以致他从小就能吟诗作对。蔡锷小时与同伴放风筝,玩得正起劲时,线断了,风筝掉进太守家的花园里。一时,无人敢去取,唯蔡锷大胆前去,被门卫拦住而发生争执,吵闹声惊动了太守大人,太守见蔡锷谈吐不凡,顿生好感,于是以进园找风筝为题,出了个上联:“童子六七人,无如尔狡”;蔡锷想了想,对了个下联:“太守二千石,唯有公廉……”蔡锷故意不往下说,太守再三追问,蔡锷答曰:“你还我风筝,就是‘唯有公廉’,你若是不还,便是‘唯有公贪’了!”太守夸他机灵过人,自然将风筝还他。蔡锷9岁时,曾随父到宝庆买书,街谈巷议新任知府府衙大门左侧张榜征联,他要父陪同前往看个究竟,只见那上联曰:“中秋月不明,挂一掌灯,替乾坤增色”;他低头悟思,便胸有成竹,然后随父返家。第二年正月旧历惊蛰节气那天,天气晴朗,蔡锷央求父亲带他到宝庆府来献对。来到知府衙门,骑在父肩上,手执鼓槌朝衙门外的惊堂鼓猛击三下,大嚷:“击鼓应对!”,衙役一边递过纸笔一边轻蔑地说:“毛头小子,也敢献对?”蔡锷接过纸笔,一挥而就:“惊蛰雷未动,擂三通鼓,代天地回春。”知府阅后直呼:“奇才、奇才!”蔡锷13岁时,其父带他到宝庆府考秀才,山门到宝庆有200多里,没有车,只能走路,蔡锷走不动了,父亲就背着他走。有个乡绅见了,吟出一句:“儿将父作马”;蔡锷随口便答:“父愿子成龙”。又到宝庆府,蔡锷心里很高兴,要父亲带他逛街,他们来到一家笔店,笔店老板得知他是赶考的,有意考他,便出了个上联:“小相公三元及第”;蔡锷笑答:“大老板四季发财”,店老板高兴地送了他3支狼毫。经过一家商店时,蔡锷见柜台上摆着一块画着福禄寿三星的镜屏,便伫立观看,老板得知蔡锷是来赶考后感到很惊讶,便有意要试他一下,并许诺答上对子,送他镜屏。老板的出句是:“福禄寿三星拱照”;蔡锷即刻对上:“公侯伯一品当朝。”老板听后大喜,连说:“对的好、对得好,小相公一定高中”,并把镜屏送他。临考前一天,试馆主人送给蔡锷一枝鲜花,祝他妙笔生花。蔡锷将花插在衣袖里,潇洒地走进考场。主考官见他衣袖里藏有鲜花,便有意出对难他一下,出曰:“小童子袖里插花暗藏春色”;蔡锷见案台上摆有一对红烛,便答道:“大老爷堂前摆烛明察秋毫”。考官见他人矮衣长,又出题:“小后生长袍拖地”;蔡锷随口应答:“大老爷洪福齐天”。考官又以他年少为题出联:“邵阳考生八十名,唯汝最小”;蔡锷不慌不忙,即吟下联:“孔门弟子三千众,属回(即颜回)领先”。考官又把难度加大,出了上联:“宝塔七层,四面八方”;蔡锷略加思考答曰:“玉掌五指,两短三长”。几场试毕,蔡锷以神童补县学生员(俗称秀才),湖南学政江标誉蔡锷为神童,一时轰动府县。后来蔡锷从山门回到邵阳,投到邵阳民主进步人士樊锥门下,樊锥有意出一联试他:“千年柳树做衣架”;蔡锷应声答曰:“万里山河当澡盆”。樊锥惜其才,便将其收为弟子。蔡锷在接受樊锥文化教育的同时,接受其民主思想的熏陶。有一天,樊锥就什么最高、最深让蔡锷撰一副对联,蔡锷稍微考虑一下后答曰:“高,高于人心;深,深于书籍”。此联避开了“天高海深”的俗对,心存高远,得到樊锥的好评。中青年时期1898年3月,蔡锷得到督学徐仁铸的推荐,入资产阶级改良派倡办的长沙时务学堂学习,所倡学说,倾向民主政治,他以出色的表现和才华得到梁启超、谭嗣同的器重。次年应已逃亡日本的老师梁启超之邀,东渡日本留学。1904年回国后,任军事学堂教官和新军中级教官。1910年蔡锷时任广西讲武堂监督、广西混成协协统。期间他写过这样一副对联:“淡泊明志;夙夜在公。”上联浓缩诸葛武侯名言;下联直接采用《诗经》成句。工稳劲拔,可视为蔡锷一生的座右铭。1911年春,蔡锷离开广西,前往云南训练新军。7月,蔡锷被任命为云南新军第19镇37协协统(旅长)。10月28日,在发动武装起义的最后一次会议上,蔡锷被推为临时革命军总司令。10月30日(农历九月初九),蔡锷在云南昆明领导新军誓师起义。11月1日“大中华国云南军都督府”——云南军政府成立,蔡锷被推选为都督。“重九”起义期间,蔡锷闻其部将赵丹犀战死,作一联痛悼:“悲夫!悲夫!帷幄失智囊,军旅折良将;壮哉!壮哉!碧血贯长空,丹心照汗青。”起义后为挽起义烈士作有一联:“天涯秋色又将来,对风雨满城,犹见提戈飞杀贼;地下国殇长不死,春磬香万古,何劳服药苦求仙”。1913年袁世凯阴谋称帝,袁为防止蔡锷起兵反对,便于这年9月把蔡锷调入北京任职,并将其软禁起来。蔡锷逐渐看清袁世凯称帝野心,但为麻痹袁世凯,故意伪装意志消沉,这样便与京城名妓小凤仙邂逅相遇。小凤仙深明大义,二人志同道合,结为知音。蔡锷在此期间送给小凤仙两副对联,其中一副为:“此地之凤毛麟角;其人如仙露明珠。”联中嵌有“凤仙”二字,比喻贴切,充分表达了蔡锷对这位虽飘落风尘,却又心志高远的知音的赞誉之情。另一副是:“不信美人终薄命,古来侠女出风尘。”将其称为侠女,可见蔡锷对小凤仙是高看一眼的。1915年11月中旬,蔡锷在小凤仙的掩护下混出北京城,绕道天津与梁启超话别:“事之不济,吾侪死之,决不亡命;若其济也,吾侪引退,决不在朝。”表明不成功便成仁的大无畏精神和大公无私的品格。12月19日辗转回到云南昆明。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不顾人民的反对公然复辟帝制,当了“中华帝国”皇帝。蔡锷回到云南后,即召开了军事会议,商议讨袁事宜。25日,蔡锷、唐继尧等宣布云南独立。并于次年1月组织护国军,在全国首举讨袁护国义旗。他在给友人时杰的一副对联中表明了这种心迹:“誓师伏波庙;倚马剑门山。”上联言实,表达讨袁决心;下联寄怀,表达夺取关隘的壮志。1916年初,蔡锷在川南前线指挥作战,在途经川南叙永县雪山关时,他与在其部任旅长的朱德被其景色所感染,便即兴合作一联:“是南来第一雄关,只有天在上头,许壮士生还,将军夜渡; 作西蜀千年屏障,会当秋登绝顶,看滇池月小,黔岭云低。”此联多处化用唐宋诗于无形,借景抒情,豪迈苍劲,厚实雄浑,音韵铿锵。该联运用夸张的手法,刻画了雄关的英姿,热情讴歌了战无不胜的护国军将士,表现出宽广的胸怀、非凡的胆识。又如他的那首《登岳麓山》诗(1915):“苍苍云树直参天,万水千山拜眼前。 环顾中原谁是主?从容骑马上峰巅。”亦反映了蔡锷将军的凌云壮志。蔡锷讨袁护国的义举引发了全国的倒袁风潮,袁世凯在众叛亲离之中,3月22日被迫取消帝制。6月6日忧忿而死。蔡锷作一讽刺联:“辛亥革命,你在北,我在南,野心勃勃,难容正人,惧我怕我,竟欲杀我;海内兴师,上为国,下为民,雄师炎炎,义无反顾,骂你笑你,今天吊你。”可谓是文笔犀利,酣畅淋漓。1916年4月蔡锷因患喉疾失声,病中为“海珠惨案”三烈士作一挽联:“才若晨星,国如累棋,希合而支持,乃聚而歼绝;君等饮弹,我亦吞炭,与生也废弃,宁死也芬芳。”吴恭亨说:“吞炭自喻病喉失音。然三十六字,绝为沉痛,亦绝为呜咽。人亡之感,千百世下,读者尤生累欷。”1916年8月,蔡锷因喉癌辞四川督军,赴日本就医,途经上海与同乡、盟友和战友黄兴晤面,然而这次竟是他们的永诀。蔡、黄于1903年开始交往,1913年“二次革命”前夕黄兴为争取云南支持曾致电蔡锷,蔡锷在当时感而作联:“寄字远从千里外;论交深在十年前。”1916年10月31日黄兴病逝,蔡锷闻耗含悲作挽黄兴联:“以勇健开国,而宁静持身,贯彻实行,是能创作一生者;曾送我海上,忽哭君天涯,惊起挥泪,难为卧病九州人。”上联赞扬黄兴首创民国的功勋。又提及武侯名言,可见这位先贤对蔡锷志业人格影响之深远,亦可视为蔡锷的夫子自道。下联感念友谊,自伤身世,令人黯然神伤。黄兴之死,惊起痛悼,洒泪瀛洲,哀痛难消。不久又作了第二副挽联:“方期公挽我,不期我挽公,国事回思唯一哭;未以病为忧,竟以忧成病,大勇哪知师险夷。”国家失栋梁之材,自己失同道之友,神州沉陆,满目疮痍,方欲共挽狂澜,谁知一朝英年早逝,能不痛心?于是乃扶病起,西望故国者久之,口占挽联,情真意切,见于字里行间,此为蔡锷绝笔。11月8日病情加剧,在日本九州福冈医院谢世。死时犹念念不忘祖国之统一强盛。次年4月,蔡锷、黄兴分别葬于长沙岳麓山麓,两位战友终古相依。蔡锷之死,万众悲哀。孙中山先生撰有挽联:“平生慷慨班都护;万里间关马伏波。”上联将其比作扬大汉声威的西域班都班超,功勋卓著。下联将他比作汉代奠定西域边陲的马援将军,出征时病死在军中。既肯定了蔡锷的丰功伟绩,又寄托了作者对蔡锷的缅怀之情。蔡锷的良师梁启超痛失高足,悲而作一挽联:“国民赖公有人格;英雄无命亦天心。”表达了对其的颂扬之情。蔡锷挚友小凤仙也有挽联:“不幸周郎竟短命;早知李靖是英雄。”上联以周瑜比蔡锷,隐用“周郎顾曲”典故,表达作者与蔡锷的知音之交。下联以李靖比蔡锷,隐用名妓红拂女离开宰相杨素私奔于李靖的故事。又云:“万里南天,鹏翼直上扶摇,那堪忧患余生,萍水姻缘成一梦; 十年北地,胭脂自悲沦落,赢得英雄知己,桃花颜色亦千秋。”挽联工整贴切,爱厚悲深。 三、、蔡锷公馆激励后人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民主革命家、杰出的军事家,洞口县山门镇的广大人民群众于1937年集资兴建起“蔡锷公馆”。洞口县山门镇建有蔡锷广场并立有蔡锷将军的高大塑像。蔡锷公馆位于洞口县山门镇回龙街,地处黄泥江北岸,秀云山西麓。蔡锷公馆座东北朝西南,砖木结构,前后三进,各面阔五间,进深二间,占地面积1300平方米。第一进牌楼与戏楼合建一起,正面砖筑牌门,石灰抹面,叠氏檐口,饰工笔彩绘,大门石刻对联“修文演武双能手,护国倒袁一伟人”。门上方楷书浮塑“蔡锷公馆”四个大字了。这幅对联为近代著名诗人吴芳吉(四川省江津人)所撰写。牌楼分上下二层,左边楼系当年蔡锷的卧室兼书房,底层系蔡锷父母的寝室,右边二间为当年蔡家蒸酒打豆腐的作坊。戏楼于1945年烧毁。原二进为礼堂,后修为木质结构走马廊二层楼房。第三进为神主堂,祀有蔡公塑像。砖木结构,前后三进,各面阔五间,进深二间,占地面积1300平方米。是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世纪悬案,一朝宣判:蔡锷确实出生在洞口县山门镇蔡锷究竟出生在洞口山门还是出生在邵阳大祥区?因为以前缺乏实物证据,多年来一直莫衷一是、争论不休。一些教科书主观判断蔡锷出生在邵阳,六岁才随父亲来到洞口山门。这种判断今天看来完全是错误的,是没有历史根据的。以下刊登的是邵阳市文化局刘伟顺发表的文章。蔡锷的出生证在洞口【摘 要】文章介绍了蔡锷出生地的两种主要说法,进而通过比较分析,认为“蔡锷出生邵阳说”较牵强附会,而“出生洞口说”则证据较充分。笔者认为,蔡锷出生地应在今洞口县水东乡杨湾村大坝上,而不是在今邵阳市大祥区蔡锷乡蔡锷村。【关键词】蔡锷;出生地;邵阳; 洞口 【中图分类号】K2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 1012(2002) 01 - 0076 -03 一 蔡锷出生邵阳说 认为蔡锷出生于原邵阳县亲睦乡的学者理由如下:…… 二蔡锷出生洞口说:认为蔡锷出生于今洞口县水东乡杨湾村大坝上的学者理由如下: (一) 文史凭证 1 、民国18 年(1929 年)修纂的《邵阳蔡氏三修族谱·松坡公家传》载:“其先世业农,居城北担地。洪杨之变,流离转徙于邑东及武冈山门。光绪八年生君。”洪杨之变,即清咸丰九年(1859年)太平天国洪秀全、杨秀清发动内讧,翼王石达开率军出走,经江西转战湖南,途中围攻宝庆一事。因宝庆府城北沦为战场,蔡家避走“邑东及武冈山门。”这说明,蔡锷祖、父辈早在蔡锷出生之前二十多年就已迁居武冈山门一带(见湘潭大学副教授刘建平《蔡锷出生洞口考》一文,载《洞口报》1998 年8 月18 日版) 。 2 、1935 年5 月2日蔡母王太夫人逝世之后,刘策成于当年九月编辑的《邵阳蔡母王太夫人荣哀录》中,有.......由此足见蔡锷是出生在今洞口水东乡杨湾村大坝上。3 、2001 年5 月16 日,洞口县水东乡杨湾村村民尹大金发现了一块清光绪九年二月( 1883 年农历二月)以“蔡正陵男艮寅”之名立的“分路碑”(见《中国文物报》2001 年6 月10 日《发现蔡锷分路碑》一文),该碑.......因此,该碑足证蔡锷出生于此。 ( 二)民间传说故事在洞口县水东乡至山门镇一带,流传着这样一个妇孺皆知的故事:蔡锷的父亲蔡正陵最初是在今洞口县水东乡杨湾村大坝上大义亭(凉亭)落居,......而关于蔡锷出生的故事也就在当地广泛地流传开了(见《中国文物报》2001 年6 月10 日《发现蔡锷分路碑》一文) 。( 三)洞口山门亦有蔡氏祖茔在今洞口县山门镇金鸡田村雪花段蛇形地,有一处蔡氏祖茔,这里葬有蔡锷祖母颜氏和父亲蔡正陵、母亲王太夫人的坟墓。计有蔡锷.......蔡锷出生洞口说的学者认为,这些墓葬可作蔡锷出生洞口的凭证(见1991年11 月12 日《湖南文化报》雷连生《蔡锷出生地考》一文及洞口县文物档案资料) 。 三、比较分析关于蔡锷出生地之争的两种说法,其依据主要如上所述。现就笔者了解的一些旁证 ( 一) 关于蔡锷的祖籍及祖茔 1、祖籍从《蔡氏族谱》的记述及实地调查分析,蔡锷的祖籍在今邵阳市大祥区蔡锷乡已是无疑的。 2、祖茔由于历史变迁等多种原因....位于今洞口县山门镇金鸡田村的蔡锷祖茔,与蔡锷的身世直接相关,但这些墓葬最早的是其祖母颜氏墓,其碑铭已风化,生卒年月不详,据有关资料考证,颜氏卒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 ,其时蔡锷已八岁,这也不能证明蔡锷是今洞口山门一带出生的。因此,该处祖茔对于考证蔡锷出生地问题,也没有什么价值。(二)、关于文献记载从现在能够查找到的文献资料中,对蔡锷的出生问题,或语焉不详,或无记载。但是,“蔡锷出生洞口说”的学者所引用的几种文献资料,对于考证蔡锷的出生地较有说服力.1、《邵阳蔡氏三修族谱》 ........蔡锷生于山门一带的可能性就很大。 2 、《邵阳蔡母王太夫人荣哀录》......因此,这两副挽联对佐证蔡锷的出生地,是很有说服力的。 3 、蔡艮寅“分路碑”.............从新发现的“蔡艮寅分路碑”刻立的时间看,蔡锷出生仅两至三个月之前,他家就在大坝上居住下来了(否则,不可能在此立碑),由此推测,蔡锷的出生地在洞口大坝上是比较可靠的。据2001年9月10日《中国文物报》报道:2001年5月16日上午,湖南洞口县水东乡发现蔡锷父亲蔡正陵为他立的“分路碑”。上面刻有蔡正陵等人的名字。石碑为长方形茶盘式样,通高65cm,宽30cm,厚15cm,字体小楷阴刻,笔力遒"长命富贵"四字,下为对称竖刻:"弓开弦断,箭来碑挡;右走石下江,左走山门;信士蔡正陵男艮寅;光绪九年二月立"字样,也就是蔡锷出生弥月后刻的碑。据民间世代相传,这种碑刻称"分路碑"或"挡箭碑",一般体量较小,是小孩生下后看"八字","命犯将军箭"而采取的防范措施。不知从哪朝哪代延续至今的这种迷信方式,在洞口县境内乡村的一些十字路口都可以看到这样的石碑。这一发现对研究和进一步考证蔡锷在大坝上出生,是一个新的有力的证据和重要的历史资料。如碑文:"信士蔡正陵男民寅"。民寅即蔡锷的乳名,蔡正陵即蔡锷之父。蔡钟在《哀述》中说:"先兄锷生之夕,先慈梦行山坡间,倏有虎自松林来,抚之甚驯,寤顷之,而先兄呱狐坠地,故先慈呼之以虎儿,字之以松坡,所以志也"。据蔡锷的"经馆"老师杨戊壬秀才之嫡孙杨鲜友(原山门镇中学退休教师)回忆说:他经常听父辈讲,蔡正陵与祖父杨戊壬称金兰兄弟。正陵初到大坝上是借居角四五相公杨成壬的庄屋,并娶柑子塘王氏为妻,于清光绪八年(1882)十一月初九巳时生下蔡锷。王氏"坐月"时值寒冬,因家里缺衣少粮,蔡正陵只好去向杨戊壬借粮,并将妻子临产前的梦境相告,杨戊壬听后大喜,认为是吉兆,即速借粮一担并附赠礼物表示贺喜。同时与蔡正陵商议为小孩取名为民寅,民为山,寅为虎,虎出松林之坡,又名松坡。"光绪九年二月立",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蔡锷将军族系迁衍提供了实物资料。据1929年《邵阳蔡氏三修族谱·松坡公家传》云:"其先世业农,居城北担地。洪杨之变,流离转徙于邑东及武冈山门。光绪八年生君。"武冈山门即今洞口县山门镇及水东乡一带。这段族谱记载非常明确,在洪杨之变时,蔡锷父辈就流离转徙于邑东及武冈山门一带,并没有说蔡锷出生于邵阳。湖南文史研究馆馆员马少侨著《邵阳历史沟沉·蔡锷故乡访逸录》一文中说:"蔡锷随家由祖籍迁徙山门的时间和年龄问题,诸家著述都以刘达武编《蔡松坡先生遗集·年谱》为据……后来蔡端编辑《蔡锷集·年谱》又采取了这一说法,于是蔡锷由出生的第六年即五实岁,六虚岁时由邵阳祖籍迁武冈山门的说法遂成定论,而这个定论却很值得怀疑!"但又说:"在现有资料中较为可靠而又旁证可据的,是蔡锷于出生后的第二年即一周岁时 由邵阳祖籍迁居山门。"现在看来,这两种说法都不确。刘达武编蔡锷年谱错漏较多,因是第一本蔡锷年谱,并为蔡锷长子蔡端编的年谱引用,以至后来所有研究蔡锷的专家学者也就此以讹传讹了。(三) 关于传说故事 从对民间故事传说到蔡钟《哀述》的分析,蔡锷的出生地在今洞口水东乡杨湾村大坝上是比较准确的。 ( 四)关于“蔡邵阳”的来历蔡锷自十六岁考入长沙时务学堂之后,就一直以“邵阳蔡松坡”、“邵阳蔡锷”自称,外界也以“邵阳蔡公锷”相称,而不称“武冈蔡锷”。这是因为.........因此,“蔡邵阳”之称呼与蔡锷是否出生在邵阳并无必然的联系,不能以此断定蔡锷出生在今邵阳市大祥区蔡锷乡蔡锷村,也不能否定他在今洞口县水东乡杨湾村出生。(五) 关于“蔡锷故居”。 邵阳市大祥区蔡锷乡蔡锷村的“蔡锷故居”,并不是原物,而是1990 年9 月18日邵阳市人民政府公布“蔡锷故里”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之后,于1991 年冬至次年春重修的。 四、结束语及结论:从上述比较分析看,“蔡锷出生邵阳说”显然比较牵强附会,而“蔡锷出生洞口说”则证据比较充分,因此,笔者认为,蔡锷的出生地应该在今洞口县水东乡杨湾村大坝上。说明蔡锷是喝洞口黄泥江的水长大的,洞口县山门镇是蔡锷出生、成长的摇篮。他在洞口山门与父母、祖母一起度过了他幸福的童年和少年时代。从以上证据充分说明蔡锷肯定不是出生在今邵阳市大祥区蔡锷乡蔡锷村。但是,从文物保护的角度来说,在今蔡锷乡蔡锷村既有其祖茔,又有其“祖居”,邵阳市人民政府1990年9 月18日公布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时,将其定为“蔡锷故里”,这一定义是比较妥当的。有关方面不能因为蔡锷不是在这里出生的就全盘否定“蔡锷故里”的文物保护价值,更不能放弃对这些文物的保护。五、蔡锷与小凤仙的真实故事京 城 名妓据有关史料记载,小凤仙家原是浙江的旗人,其父姓朱,母亲是偏房。因不愿受大老婆歧视,其母带着她离开朱家单过。不久母亲病逝,一位姓张的奶妈收留抚养她,所以她就改姓张。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那时张奶妈带着小凤仙正在浙江巡抚家帮佣。11月间,杭州革命党人响应武昌起义,在杭州起事,炮轰巡抚衙门。张奶妈就带着她仓促逃往上海。因衣食无着,张奶妈就将她暂时押给一位姓胡的艺人学戏,到南京卖唱为生,取艺名“小凤仙”。1913年七八月间,革命党人在南京发动反对袁世凯的“二次革命”,北洋军阀冯国璋、张勋等部攻打南京,战火延及近两月。小凤仙跟着胡老板逃回上海。这年小凤仙已是13岁,长成一亭亭玉立的美人。不久,她又跟着胡老板辗转到达当时的京师北京,在著名的八大胡同之一的陕西巷云吉班卖唱接客做生意,以其才貌色艺俱佳,名震京师,成为民国初年北京城红极一时的名妓。结识 蔡锷就在这期间,前任云南都督蔡锷将军被袁世凯羁留于北京,居高位,实闲职,并遭受种种监视,为避袁世凯耳目,设法麻痹袁世凯,故作韬晦之计,常到八大胡同妓院走动,给人一个纵情声色犬马不问时事政治的假象,他在云吉班结识了小凤仙。英雄美人,十分恩爱,成为知音。蔡将军知道了小凤仙的身世后,十分同情,就出钱替小凤仙赎了身。小凤仙回到奶妈身边,仍在云吉班做生意,并与蔡锷感情更深。蔡教她识字看书,并常给她讲些《三国》、《水浒》的故事与做人、为政的道理,后来也给她透露些反对袁世凯称帝的事情,使小凤仙的思想认识大为提高,终于在1915年11月中旬袁世凯称帝前夕,协助蔡锷逃出了北京。随着护国讨袁斗争的胜利发展,小凤仙的“侠妓”名声也传遍了全国。销声 匿迹但不幸,蔡锷将军在讨袁护国斗争取得胜利后仅数月,于1916年11月8日在日本东京因喉癌不治逝世,年仅34岁。消息传到北京,小凤仙悲痛欲绝。在北京中央公园(今中山公园)公祭蔡锷时,小凤仙特地请大名士易宗夔代撰了一副挽联送去致祭。这是中国近代的一副名联。其词如下:九万里南天鹏翼,直上扶摇,怜他忧患余生,萍水相逢成一梦十八载北地胭脂,自悲沦落,赢得英雄知己,桃花颜色亦千秋据说,当北京官方与民间各界在中央公园公祭蔡锷时,小凤仙身穿蓝布大褂,亲自前往志哀。当她随民众步入灵堂向蔡锷遗像鞠躬时,被北京大学堂的学生发现。小凤仙察觉后随即快步走出中央公园,学生们追踪寻访,竟不可得。此后,小凤仙遂从八大胡同消失,隐姓埋名,无影无踪,对其去向众说纷纭,一直是个谜。远嫁 东 北直到近年,关于小凤仙后半生的情况才逐渐披露出来。笔者经多方搜集查访核证,整理如下:小凤仙自蔡锷将军去世后,遂离开八大胡同,隐姓更名。她先嫁给东北军的一位师长,从北京移居沈阳。后来可能是那位师长死了,她改嫁给一位姓陈的厨师,住在沈阳市皇姑区寿泉街三胡同的一座平房里。因为她丈夫姓陈,四周邻居们都称她“陈娘”,但对她不平凡的身世一无所知。人们看到陈娘长得很漂亮,白皮肤,大眼睛,瓜子脸,个头儿至少在1.6米以上,依稀可见她年轻时沉鱼落雁般美丽的姿容。至于她的实际年龄,她本人从不提及,长相又很年轻,无人能猜得准。她没有工作,靠丈夫的收入养家度日,生活很是拮据。两口子没有子女。她居住的房间是狭小的北厢房,室内面积只有10平方米左右。但室内几乎没有家具,因而并不显得十分拥挤。家里唯一像点样的摆设,就是那只天天上弦的小闹钟。陈娘也没有什么讲究的穿戴,只是平平常常的衣服,但洗得干干净净,穿起来显得与众不同。她的唯一爱好就是喝酒,几乎每餐都要饮两盅白酒,饮得很慢很慢。她的最大乐趣,就是去听戏,听得有滋有味,如醉如痴。这也可能与她早年的生活道路有关。她这样的生活习惯一直维持到晚年。旧情 难 忘 但小凤仙仍默默无闻、平平淡淡地在沈阳平民中生活着,也仍然无人知晓她那不平凡的身世。在20世纪70年代初,内地正处在“文化大革命”动乱之中,小凤仙已是70多岁了,丈夫已死,孤苦伶仃。她曾被好心的邻居、沈阳低压开关厂女工刘长青接到家中住了一段时间。这期间她心情开朗,常常眉开眼笑。只是有一次,她听到收音机里播放戏曲,内容是当年蔡锷与小凤仙的往事,她面容痛楚,泣涕涟涟。刘长青见状,急忙握住她的手,细问缘由。在一声声关切的询问之下,这位被称作“陈娘”的慈祥老人才情不自禁地口吐真言:“那戏中之人就是我!”她向刘长青讲了自己的身世,并再三叮咛,千万不可外传。1976年,小凤仙终于走完了自己曲折的人生道路,以76岁之龄在沈阳病故。她栽倒在自家平房旁的公共厕所里,是突发性的脑溢血。人们把她抬进医院急诊室,但抢救无效而死。六、蔡锷将军浩气长存、永垂不朽蔡锷将军1916年11月因咽喉癌病变于日本福冈大学医院病逝,1917年4月12日按国葬规格自日本归葬葬于长沙。蔡锷墓位于岳麓山黄兴墓正下方、麓山寺后上方的山坡上,占地1620平方米.墓由冢、碑、石祭器等组成。墓地周围筑有石阶,广植松柏、香樟.墓前左右有高大石级导人墓坪。冢以花岗石砌成,上为花岗石碑,碑高约6米,成四棱形,通高7米。碑正面嵌铜板,上刻“蔡公松坡之墓”。墓周嵌汉白玉或青石24块,上刻当时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广西、广东、热河、察哈尔等省军政首脑撰写之铭文和挽诗。墓前置石祭桌、石香炉、石鼓。墓坪右侧通道两边,两棵高大古枫肃立。麓山寺一侧有蔡锷墓庐,门悬孙中山挽联:“平生慷慨班都护,万里间关马伏彼。”白鹤泉下蔡锷墓庐,有介绍他生平事迹的文物图片。2006年5月25日,蔡锷故居、蔡锷公馆和蔡锷墓地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儒将蔡锷必将名垂青史,浩气长存。他留给了后人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后人敬仰和学习。我们应当学习蔡锷将军爱憎分明、廉洁奉公的高尚情操;学习他爱国爱民、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学习他忧国忧民、为四万万国民争人格,而不图一己之私利的伟大的蔡锷精神。蔡锷上将在风云变幻的年代,具有如此崇高的政治使命感,真不愧是中国的第一军人。

本人居住蔡锷将军的故乡欢迎全国朋友来参观电话 0739-295122615243972240 QQ 281172736 QQ 群 19559972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315443.html

更多阅读

佛陀的一生108图解)----时光易逝、珍爱生命 时光易逝的成语

佛陀的一生001 TheHermit Sumedha makes his aspiration苏弥陀隐士(即善慧隐士,果德玛佛陀4阿僧祗10万大劫前的前世,以身做路供养燃灯佛,他当时已经修行到能使用神通了,但是为了表达对燃灯佛的尊敬,不使用神通修路;他身后那位女子应该就是

李先念同志光辉战斗的一生 孙中山光辉一生

李先念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他的一生,是光辉的战斗的一生。他在66年的革命岁月中,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李先念1909年6月23日生

声明:《蔡锷将军短暂而伟大的一生 蔡锷将军电影》为网友晴天便好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