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公垂钓
任公子为大钩巨缁(1),五十犗以为饵(2),蹲乎会稽(3),投竿东海,旦旦而钓(4),期年不得鱼(5)。已而大鱼食之(6),牵巨钩,錎(7)没而下鹜(8),扬而奋鬐(9),白波若山,海水震荡,声侔鬼神(10),惮赫千里(11)。任公子得若鱼,离而腊之(12),自制河以东(13),苍梧以北(14),莫不厌若鱼者(15)。已而后世辁才讽说之徒(16),皆惊而相告也。夫揭竿累(17),趣灌渎(18),守鲵鲋(19),其于得大鱼难矣,饰小说以干悬令(20),其于大达亦远矣(21),是以未尝闻任氏之风俗(22),其不可与经世亦远矣(23)。(《庄子•外物》)
[译文]
任国的公子做个黑绳的大鱼钩,用五十头阉牛做鱼饵,在会稽山上蹲着,投鱼竿于东海,天天去钓鱼,一年也钓不到鱼。不久大鱼食饵,牵动大钩深陷水中,没而向下奔驰,上翻而奋鳍,白色波涛如山,海水震荡不已,声音等齐鬼神,震撼显赫千里。任公子钓到这条鱼,剖开而做腊干,从浙江以东,苍梧以北,没有不饱食这条鱼的,后世那些浅薄之人和喜好品评议论的人们,都惊讶而奔走相告,要是举着细绳的小鱼竿,到灌溉的小水沟,垂钓小鱼,那要想钓到大鱼就困难了,粉饰闲言碎语以求悬赏功令的高名,那就和大智明达也相距太远了,所以没有听到过任氏的传闻的人,离开善于治理社会的目标也相差太远了。
【题旨】
要树雄心,立壮志,开拓进取,干前人未曾做过的伟大事业。
有人说,庄子这一则寓言揭示了这样的题旨:要树雄心,立壮志,开拓 进取,干前人未曾做过的伟大事业。而我则认为这一则故事隐含的是这样的忠告:梦想要与现实相结合才能保证实现的可能性最大,做任何事情都必须有相应的“资本”,这里所说的“资本”不仅仅是物质方面,还有精神方面,内力和外力等方面。细读此寓言,我们不难发现以下几点:
理想的实现需要创造相应的条件。
在庄子设计这个寓言之时,就已给寓言的主人公的成功设定了一定的背景条件。首先,任国公子的家境富裕,否则根本无法用五十头牛做鱼饵,也不可能有闲情逸致在东海上一等就是一年;此外,这位任国公子有创新意识,他能够打破常规,不用蚯蚓等平常动物做诱饵,反而用牛做诱饵,这样勇于创新,敢于尝试新方法的勇气也是其梦想成功的因素之一;还有,任国公子有耐性不轻言放弃,一个能够日夜坚持守候在东海之上就为了能够调到大鱼,这样坚毅而不顾一切的蛮劲不是平常人所能做到的。最后,这位公子能够为了自己的理想,一心一意地把全部精力投放在手上的钓竿上,说明他是一个能够抵挡诱惑的心静之人。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够拥有任国公子的这一大优点,那么,成功唾手可得。
那些举着小鱼竿的人,则是因为没有追求理想的勇气、没有创造条件的耐心,所以才会在平凡的生活中平庸。
因此,我认为这一则寓言要告诉人们的不是“干前人未曾做过的伟大事业”,而是,在树立远大梦想的时候,必须充分利用自身现有条件,如果没有足够的条件,那么就必须创造条件,否则,再大的梦想也是枉然。
就如当今社会众多年轻人来说,他们不是没有远大的梦想,而是没有走出第一步的勇气,没有创造实现梦想的条件的耐性,于是,梦想总是被扼杀在萌芽阶段。还没有开始,便在潜意识里告诉自己“我不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当代人面对的诱惑太多太多,金钱、网络、权利、高官、厚禄、安逸享乐等,让人眼花缭乱。而面对这些身外之物能够泰然自若的人则是已经获得成功,或者正走在成功的路上。
寓言反映了庄子“真人”境界。
寓言的主人公能够全心全意在东海之上等待理想的实现,实际上反映出了庄子对“真人”境界的追求。要成为“真人”,就要能够“坐忘”,即完全忘掉自己,在精神幻觉中消除形骸的我,在精神上和天地合一,与万物同体,完全解脱尘世间的利害、得失、毁誉、是非,精神上得到绝对自由,进入逍遥游的境界。假若任国公子不能忘掉自己、忘掉诱惑,又怎能与其周围的环境长久地融合相处?显然,庄子在设计任国公子这一任务之时,就已经使其达到了“忘我”之境。
庄子寓言与佛教故事具有异同。
庄子利用精湛的寓言故事,寓教于乐,将自己的哲学思想和处世态度镶嵌其中,这与释迦牟尼利用佛教故事传达佛教思想有相似之处。二者都注重利用简短通俗的小故事,渗透自己的思想在其中以达到通俗易懂,利于传播接受的效果。所不同的是,庄子的寓言,多为主观虚构,而释迦牟尼的佛教故事则多为流传于民间的传说。因此,两者的故事所反映的思想又有所不同。庄子的寓言是完全为其思想服务而构造;释迦牟尼的佛教故事则将自己的思想与了人民群众的爱憎、祈求与希望相融合,更易于让更多的人接受。最后,庄子主张将“无为”的思想发展到了极致,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在这样的思想驱动下,他没有极力传播自己的学说。而释迦牟尼则是一个出色的演说家,他心系百姓,注重传播佛家思想和人民的思想。这也是其两者给后人不同影响的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