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回来,积累了一大堆照片。从哪里写起呢?想故作深沉的写一写广州故事、老房子、老街坊。。。却发现如果不先把美食的照片贴出来,别的东西简直提不起兴致。好吧,就遵从自己的内心,在照片里重新走一趟广州美食之旅吧。
说是美食之旅,真是一点不夸张。突然决定去广州的原因,就在于看了《舌尖上的中国》中介绍广州的竹升面。LG看得那叫一个口沫横飞啊!天天在我耳边念叨:你知道广州的面条是怎么做的吗?里面是加了鸭蛋的,是拿竹子压出来的。。。。。。天天说呀天天说呀。并且为了表达对广州的强烈兴趣,时不时的还加上一两句:好想喝喝正宗的广州凉茶哦!正宗的广式烧腊不知道可好吃?听说番禹的双皮奶最正宗了!等等等等。。。。。。简直耳皮子都听出竹升面来了。得来,为了图个耳根清净,算了,带你去广州一趟吧。想吃什么你尽情吃吧。。。。。。回来后不要说什么什么我还没吃到就行了。
回来后倒是很满足,想吃的都吃到了,甚至吃到了“预料之外”的美食。便再没在我耳边碎碎念了。本很高兴,却发现每天一大早就不见了人影。原来起早煮粥,然后出门去很远的地方买许多的早点回来,等我起床,餐桌上摆满了各式“早茶”和沏好的一杯普洱,美其名曰“还没从广州的时差倒回来”。幸而从羊城回来正赶上合肥的高温,喝喝普洱吃吃丰盛的“早茶”倒也挺应景的,(虽然所谓的“早茶”只是油条、蛋饼、煎饺这类与莲香楼差的很远很远的合肥早点)。好了好了,这都是后话,扯远了,赶紧回到广州,回到我们住的地方——西关吧。
吃,是这么简单的事
既然是因为一碗面去的广州,那就从这碗面说起吧。《舌尖上的中国》介绍的这家竹升面馆,因为此纪录片名声大震。本只是街里街坊的一家小店面,上了电视,房租很不厚道的水涨船高,于是店主只有重新寻找店面搬家。去之前在网上找到他家分店的地址,位于荔湾路。我们住的地方就在荔湾区的上下九,所以到广州的当天下午我们便一路寻了过去。
看到这家面店的第一眼,很惊讶!因为店里空空荡荡,几乎没有客人,根本没有电视里那种老街坊们拥簇着吃面的场景。有些失望。但特意找了来,总不能转头又走吧。估计是因为分店开在一个新兴的小区门口,所以生意没有老店好吧。我们自我安慰着,忐忑着进了店里。
这是吃完面后照的,天完全黑了,陆续有客人进来吃面了。但是许多与我一样,在店门口犹犹豫豫,进了里面又在菜单上犹犹豫豫,似乎是新客人。我很想大声对他们说:“赶紧进去吧!不要犹豫了!”
点了一碗鲜虾云吞面(9元),一碗鲜肉云吞面(7元)。得知这里的竹升面是每天从老店那里运过来的;没有单独一碗面的吃法,都是配着云吞一起吃,云吞的皮和面的做法一样,加了鸭蛋,所以看上去面露黄色,有韧劲嚼头。
店里除了我们,只有一位客人。七点,正是晚餐时候呢,看来分店的生意真没老店好。
墙上悬挂着竹升面的历史和做法,以及这家店主和各路明星的合影。
因为买了新的相机,所以很爱拍特写(微距)。
两碗面吃完后的样子。千言万语不敌一张图。好不好吃,看图便知。
汤头干净清爽,撒的葱花只取白色的葱头部位,鲜虾云吞里有大颗的完整虾仁,面条韧而不硬,细而不滑,爽口嚼劲,一气呵成!
很满意,很满足,名不虚传。抹嘴而去,所以一定要在店门口留影。
因为这碗面太好吃了,导致回到宾馆,不死心的上网找寻老店面的地址。发现说政府出面不涨房租老店不用搬迁了,于是决定再去老店一趟,尝尝最最正宗的味道。老店位于和平路,围着地图眯着眼看了半天,猛地发现:老店竟然离我们更近!只需过一条马路便到!此后一直被LG吐槽:“你不是说老店离的很远很远吗?”*¥#&*$*……
于是,我们来到了老店。(当然不是同一天啦)(老店真的真的离我们住的地方太太近了!简直就是我们的邻居)!
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门面,甚至没有门。满满当当的客人,甚至摆桌坐到了街角。大都是街坊老客人,也有和我们一样闻名寻来的旅游者(这个一看便知,拿着照相机到处照,东张西望充满好奇,问这问那定不下来吃什么品种,见到同样举着照相机的我嘻嘻的笑。。。)
而我们倒像个老街坊熟客似的,很快点好面坐了下来。这真是一家老店呢。四十平米左右,五六张桌子,辟出一角做厨房。与纪录片中一模一样的场景。这才是老店的样子呢,我这样想。
桌角是压面的地方,可惜没有看到师傅现场压面。一筐一筐的新鲜鸭蛋。养了一只猫,栓着。这样的店,老鼠一定很多,刚过来的路上,就看到沿街敲锣灭鼠的小贩,和平路一带都是这样的老店铺,卖凉茶的、卖蜜饯的、卖烧腊的。。。。老鼠泛滥是少不了的了。
可是老街坊邻居们踏踏实实的坐着吃着面。墙上依旧是老板和明星合影。墙顶是镂空的铁丝板。本没觉得什么,就在吃面的当下,从墙顶呼呼的直掉屑下来,有时还挺大一块墙板。我还在喜滋滋的当是体验“这就是老店”的感觉呢,老公突然叫道:“看,猫叼着老鼠呢!”我抬头一看,真吓一大跳,一只猫就在我们头顶上穿行而过,嘴里叼着好大一只老鼠,得意的向我们展示。我正慌张之时,发现身边拴住的那只猫急躁的叫了起来,挣脱着绳子,昂着头,冲着天花板上的那只猫叫着。这可好了,万一头上那只猫一开心,直接把嘴上的老鼠从天上甩给地上的同伴,那我们怎么办?!简直无视我们这些人类嘛!
老店的云吞面。我想说下我真实的感受;这碗面没有分店的好吃。可能是人多的原因,下面的时候短了,面显硬而不足韧劲;汤头好喝我全喝完了,但是缺一味盐;面剩下半碗。收拾碗筷的婆婆见我的面没有吃完,笑着拿广东话问我:“怎么不吃完?不好吃吗?”我笑着离桌。可能这就是老店的魅力吧。也可能单是我这碗面没下好。
不过,我还是要诚实的记录一笔:在我吃面之前,我在宾馆已经吃了一份从菜场打包回来的烧鹅。而在分店之前,我饥肠辘辘在陈家祠躲了半小时的雨。这些影响食欲和公平的幕后故事,必须要说清楚呢。
其实,除了这家电视上介绍的竹升面馆,仅在西关还有许多家竹升面馆。他们的味道不见得比上电视这家的差。从这些店门口路过的时候,看见里面也是满客。这些店大都开在老社区的周围,有着固定的食客,老街坊习惯的口味,价格常年保持不变,彼此帮衬着,生意才一天一天做下来。店主一代一代的老去,客人一批一批的老去,不老的是那个味道,一吃便知道是从小吃惯了的味道。到老了,还能吃到童年时爷爷带着去吃的食物的味道,真是一种幸福啊!
身在老西关,一个胃那是肯定不够用的。有时,我走在宝华路,真是恨自己就是有八个胃都不够啊!那么,除了慕名的竹升面,藏在老西关还有哪些特色好吃的呢?按我吃的顺序回忆一遍吧。
位于宝华路一条小巷子里的“顺德-陈添记”。这家店位于巷子的第二家,巷口也开了一家几乎一样门脸的店铺,所以陈添记只好在巷口竖了一个牌子告示大家我是位于第二家的。我老公那是听我说这家鱼皮有名气,看到巷子挂着门帘招牌,那是一头扎进了第一家店铺。幸而我发现了告示,赶紧在门口直摆手让老公出来。第一家招呼太热情,见到老公直喊“靓仔靓仔”,于是“靓仔”晕乎了。
陈添记只卖三样菜式,菜单就贴在墙上。这是有多便宜啊!赶紧每样来了一份。鱼皮的吃法很奇特,凉凉的脆脆的,没有腥味,从未这么吃过。艇仔粥里料足,鱿鱼虾仁和叫不出名的海鲜,温热的,搭配着爽滑的猪肠粉,作为炎热夏日的一份小小茶点,真是对味蕾和胃脏体贴入微的照顾啊。
陈添记的旁边就是在许多老广州人心中占据牢牢地位的“顺记冰屋”。为什么说它是老广州人喜爱的地方呢?因为多次旅行的经验告诉我,做攻略找寻美食,一定不能看游客的推荐,许多辛辛苦苦找到的推荐饭店还不如随便路边的一家小店。要看就看当地食客的推荐。那些本地人去吃的地方,特别是本地老人经常去的地方,味道一定没的错。这家“顺记冰屋”虽然是卖雪糕,但是广州老人一样爱吃。不止夏天,就是冬天(当然广州的冬天也不太冷就是了),许多老人还会到店里专门要一杯椰子雪糕,吃的开心要命。
因为从陈添记出来,旁边就是“顺记”,所以差点走过。还是老公眼尖,说“这家卖雪糕哎”。我一看,“顺记冰屋”,打开随身的攻略小本本一看,呀,就是这家呢!犹豫什么呀,赶紧进!
店面挺大的,但是依旧需要找座位。好在大家吃的都挺快,和别人拼桌也行。瞧,真的有老人来吃呢!
“顺记”以雪糕起家出名,招牌的三样:椰子、香芒和榴莲。都是10元一份。玻璃小碗盛着,奶香味十足,又很有老时光的感觉。别的雪糕吃起来牙有时会疼,可是“顺记”吃了完全不牙疼。记得小时候,小姨有时会在下班的时候带我去长江饭店旁边的一家冰屋吃雪糕,80年代,那个时候的冰屋都是用这样的玻璃碗盛冰淇淋,没有什么花样,但就是很好吃。可惜,这家店很快就不见踪影,现在连长江饭店都快没有了,何况这些没有背景没有知名度只是平实做生意的小人家呢?
所以,看到“顺记”依旧保持着20多年前记忆里的点滴和相似的味道,怎能不感动的一而再再而三的来这吃一碗雪糕呢?
冰屋的服务员基本都是中年女性,这位在后台为大家盛雪糕做甜点的阿姨,从早到晚一直就这么站着,也没人替换个班。估计做累了,自己就给自己做一杯甜品,边喝边做。这样,就更加放心店里的原料啦。
去冰室的次数多了,也尝试别的品种。西米红豆西瓜捞,看似只是普通的水果拼盘,风情全在盘底中央呢,藏着无尽的红豆和西米。腊味蒸饭和猪手面味道也不错,(当然还有更好的店铺,后面继续);双皮奶也有更专业的店家;在这里还吃了鸡蛋肠粉,不好吃,与银记的根本没法比。只能说:专业的拿手起家的还是要更强些!
位于宝华路的“宝华面馆”,在广州人的心中也是家口碑很好的面馆。每次经过总是人满为患。我们是晚上九点钟来到这里,面对墙上密密麻麻的各式面种,霎时得了选择性障碍症。最后,喃喃的问老板:“有猪手面吗?”老板一昂头,骄傲自豪的说:“有啊!”
味道不比竹园的差,许多晚班的年轻人此时也来到店里要一碗面做宵夜。桌上免费的小菜出乎我的意料,萝卜辣椒酸酸甜甜,可口的一塌糊涂。而且是无限量的供应,真是大方贴心的要命呀!
吃了很腻的猪手,当然要来一碗凉茶解暑消火了。老西关一带,走几步便可见一家凉茶铺。问:“老板,上火了,喝什么凉茶好?”老板嗯了一声,低头很快调制出一杯凉茶,小小抿一口,苦的唻,眉都皱扭曲了。而且,而且,凉茶凉茶,难道不应该是凉的吗?怎么会那么热呢?但是凉茶铺的酸梅汁很好喝,纯正的很,有些像前些年西安回民大街卖的味道,不像现在都是加了桂花杨梅之类,口感变了。之后的每天(其实也只有两天),在吃饱吃累之余,我们就去凉茶铺子,他一杯苦凉茶,我一杯酸梅汁,各取所需,其乐融融。
清了肠道,继续吃吧。上下九步行街美食云集,许多店铺藏身于骑楼、小巷、小拐弯道,一不留神就错过了,酒香不怕巷子深,食客就怕错过了。
“荔湾名食家”,一天的早餐选择在这里解决。这里的特色牛杂最为出名,卖了几十年,许多老广州儿时放了学就到这家店,要一碗牛杂,站在路边,呼呼的吃开。一吃就吃到了中年,还是那个味,一碗12块,吃得那叫一个稀里哗啦,估计到老了,还能来吃,因为牛杂煨得稀烂,完全可以不用牙咬。
咸煎饼是广州独特的百姓早点,类似圆状的油条,和粥那是绝配,到达广州的第一天下午,逛荔湾区的西关大屋一带,看见不少路口的粥屋在卖这种咸煎饼,玻璃柜台里,堆得里三层外三层的咸煎饼。还有些为店家担心呢:这么多,能卖掉吗?等我们六七点钟逛完回来再次经过,柜台竟然空了!街巷走着走着,常发现前面的老头拎着个塑料袋,里面装着两个咸煎饼,老伴或许正在家煮粥呢。
上下九有条路,叫作“第十甫路”。里面有家超经典的老店“吉鸿屋——士多店:猪脚姜煲”。传说中广州第一家做猪脚姜的店铺。说是店铺那是夸张,就是巷口摆个凳子支个座位竖两口锅。本来以为像猪手面那样的大碗,还担心吃不掉怎么办。等店主人盛上来一看,简直傻了眼,巴掌大的一小碗嘛。里面一个鸡蛋 一块小猪脚几块姜。姜汁炖奶、姜汁猪手。。。广州人很爱姜嘛。这样的吃法还是第一回吃到,蛮新奇。可惜的是两个人分食这么一小块猪脚,简直就是猪八戒吃人参果,还没吃就没了。好处是胃还有地方给别的美食坐坐呢。
需要给胃腾地的是这家:“南信牛奶甜品专家”。这是以做双皮奶起家的老店。双皮奶做的化的了。我还尝试了她家别的甜品:冰糖马蹄沙。(我是被墙上的招牌吸引过来的,一看见这五个字,仿佛看见一匹枣红色骏马飞驰在一望无际的沙滩上,马蹄溅起飞沙撩起海浪,好一幅清甜冰爽令人激情四射头晕目眩的画面)(我是不是中暑了呢?)
除了正儿八经坐在空调房里品尝甜品的店铺,广州还有许多家简简单单朴朴实实的“糖水铺”。大都位于街角,大门敞着对着十字路口,从旁经过,立马一股清凉的奶香味侵入你的五脏六肺,能不坐下歇一歇吗?五花八门眼花缭乱的糖水单张贴在入口处,七八张桌椅摆开,也就五六块钱一碗,渴了乏了热了累了,来一碗,健康解暑。
红豆豆花:5元;雪耳番薯糖水:5元。这个太实在了!里面满满的银耳好多块煮烂的番薯都快把略有姜味的汁给溢出来了!吃一碗这个都能吃饱了。
椰汁西米露,绿豆芋头加鲜奶。也是能把人吃饱的糖水。我喜欢点新奇的样式,还有一种叫作绿豆海带的,没有点,回来后看网上说是广州的特色糖水,下次有机会再去吃吧。
大树遮阴下的街角甜品店,老少皆宜
就这样坐下喝一碗糖水,吹着自然风,望着街景和对街的人来人往。此刻的美好无以复加。
需要浓墨重彩夸奖的百年老店:“银记肠粉”。说起广州的肠粉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几乎每家餐馆都会有这道菜。我们来广州吃的第一家肠粉就是银记家的,真所谓惯坏了肠胃啊。便以为全广州的肠粉都这么好吃。后来去别家店也点了肠粉,谁知差距不是一年两年能追赶上来的。吃肠粉,认准“银记”喔!
“银记”百年来只卖肠粉。这家店里从头至尾只这一位阿姨“关”在玻璃厨房里忙碌着,所有的肠粉均出自她手。她应该是镇店之宝吧!
下午茶的时间,店里依旧满客。看,后面桌子围坐的是自家员工呢。也在吃自家肠粉呢!
一份鲜虾肠:12元,一份猪肉肠:6元。上桌后,那个惊艳啊,那个汁多啊,那个料足啊,那个皮薄啊,瞧这光泽!绝对没有后期处理哦。真的太好吃了!都不知道怎么吃就呼噜呼噜吃完了。从此,羊城再无肠粉王。
就这样,你说说你说说,八个胃够用嘛?!
怎么办?吃不掉?还有一绝招:打包。回宾馆,再慢慢吃。
莲香楼龟苓膏。到广州怎能不吃龟苓膏。我劝老公买一份回来吃,开始人还不愿意呢,说吃不下了。我说就这小小杯龟苓膏再怎么装不下也能装得下的。(哎,谁知我苦心啊,我是怕某人回来后某天突然说“咦,我没吃到正宗龟苓膏嘛”,图个耳根清净耳根清净)。再说了,3块钱啊!3块钱啊!不买真对不起自己啊!
事后证明我此举是多么的明智。这杯龟苓膏好吃的要命,比我们这超市买的煲仔饭店做的好吃多了。
看似不咋样的荔枝,便宜的要命也好吃的要命!想起我在普宁的那些岁月啊!啊!吃不尽的荔枝啊!
打包回来的烧鹅。广州的烧腊也是要尝一尝的(这一尝就花了我70大洋,可谓在广州最贵的一餐了!)。吃哪里的烧腊这是个大选项。我选择在老西关菜市场的一家专卖烧腊铺子。都是老街坊来买,卖给老邻居的东西,口味一定不差。
这家铺子我是在逛西关大屋时误打误撞时碰见的,当时正是下午5点多钟,铺子前买烧腊的老街坊们已经开始排队了。心想:等我转完一圈再来买打包回宾馆吃。可等转回来,铺子早已收摊打烊,师傅洒水清扫灶台了。
这一举动更证实了我的选择。于是乎,第二天,我也五点钟赶到这里,排上队。买烧鸭烧鸡的居多,但是心想既然来了还是尝一尝烧鹅吧。
轮到我时,掌柜用广东话问我要什么,我拿普通话回他:“半只烧鹅”。掌柜立马知道我是外地人,自行转换普通话与我对话。柜里的师傅一切一称,好家伙,竟然半只烧鹅要70元!我差点以为听错了。难怪本地人都买鸭和鸡呢。
拎回房间开吃!发觉老板给了两样不同的调料,一种甜一种酸咸。甜汁里竟然还有陈皮这样的配料呢!真好吃!烧鹅也挺好吃的,皮脆肉嫩。配着本地产珠江啤酒和加多宝,实在美味。
最后,一定要说的当然是广式早茶啦。在我初中的时候,合肥也引进了广州早茶,记得那个时候,和同学、和家人去吃过好几次,特别喜欢推车上各式各样的小点心,因为永远不知道下一辆小推车里会有什么点心,所以总不敢吃太饱。店里生意一直也很火爆,可是突然有一天,店就关门消失了。此后,再没有在合肥吃过小推车早茶了。
最近一次吃早茶,是和老公在香港的“莲香楼”。没想到,“莲香楼”竟是广州的老字号,在上下九就有一家分店,离我们住的地方不过两分钟路。于是,我们在广州的第二天早晨来到这里喝早茶;离开广州的下午,退了房,时间还早,日头太烈,再次来到莲香楼,点了壶普洱(不过8元),老公上他的网,我写我的旅行日记,消磨了午后困顿的一段时光。
早晨的茶楼。虽然上下九的“莲香楼”位于游客如织的中心地带,但是来这吃早茶的依旧本地人居多,一壶茶,三两点心,相亲的,谈生意的,老人唠唠家常的,茶楼是广州人的另一个家。
从上到下,从左至右:老火皮蛋瘦肉粥,西关靓濑粉,家乡萝卜糕,耗皇蒸凤爪,莲香虾饺皇,梅菜叉烧包,鲜虾云吞面,老冬瓜排骨汤,黑椒牛仔骨。
因为有了茶楼,广州老人有了自己的天地。在广州行走的这几天,常常看到许多老人独自或者三两的外出,甚至在炎日的午后。逛街的,喝糖水的,吃早茶的,吃雪糕的,购物的。。。。。。个个显得都很独立很有精神气。相比之下,我们这儿的老人,出现时大多带着孙儿,聊着的东西除了子女就是孙子。很少看到老人独自吃雪糕喝糖水的吧。
因为有了茶楼,广州老人有了自己解闷消愁的地方。天热,自家不用开饭,来茶楼要壶茶,也很便宜,空调免费无限吹,和老街坊们聊聊天读读报,排解排解,自然神清气爽了。
一个地方,如果除了年轻人可以游刃有余的生活,老人们也可以自在自立悠闲的生活,这才是好地方,才是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才是可以延续生活生命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