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思《咏史》赏析 左思咏史诗赏析

左思《咏史》赏析 左思咏史诗赏析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这是左思的咏史之二,也是最著名的一首,当然,也是我最喜欢的一首。左思幼年天资迟钝,但勤奋学习,后博学多文。出身寒门的他起初为小吏,后至殿中侍御史,但他的一生仕途并不顺利,政治上颇受压抑,难有施展才能的机会。他写成《三都赋》,“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左思虽成名于《三都赋》,但就其文学艺术价值而言,则《咏史》显然更高一筹。自班固首开咏史诗风之后,建安诗人如曹操、曹植亦借史咏怀,然左思咏怀之独创在于“不必专于一人,专咏一事,咏古人而己之性情俱见。此千秋绝唱也。”左思把历史经验、个人的遭遇和深切情感成功地结合在了诗歌之中。

全诗共十二句。以四句为一段,可以分为三层。此诗具有奇特而鲜明的结构,层次分明,层层相扣。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诗人之笔从自然落起,传承《诗经》兴的艺术手法,展示了一幅松、苗自然之景:青翠茂密的苍劲之松生长在清冷的山涧之底,盈弱寸茎的小苗迎光于高山之顶。在自然界,草木生长于何处,本也无可厚非。然而,已经习惯了“岩上松,原上草”的风貌的时候,此时此地,高山之苗和涧底之松无疑显得极不协调,以突兀之感形成强烈的对比角度,高低不平,大小不称。这种奇怪的状态呈现在诗人的笔下,其实以比喻的手法描述了现实生活中一种极不公平的门阀专政现象,以生长在不见阳光的“涧底松”喻才高位卑的寒门之士,以吸取太阳之精华的“山上苗”喻才劣位高的士族。诗人以鲜明贴切的比喻,以一个“荫”字真实的反映了当时制度下深受压抑,埋没寒门之才的状况,以自然不公映射了诗人强烈的愤慨之情。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此四句话是本诗的核心所在,诗人以突转的笔锋,一针见血地揭露了现实的残酷。既同前四句相呼应,又递进地揭示了寒门之人和士族人士的地位差异就如同自然界中的松苗之状态一样的不公平,一样的使人寒心。在前二句中,“蹑”和“沉”两个动词用得相当的精妙,包含了诗人强烈的爱憎意识,有对士族的蔑视和鄙夷,也有对像同自身一样的寒门才子的肯定与痛惜。更表现出诗人鲜明的凛然正气,旷达和无畏的精 神,敢于言说,敢于披露。“地势”二字点明了这种不公平待遇的根源,松苗不公乃在于自然地理,而人之不公则在于门阀制度的不合理。自曹魏建立“九品中正”制度以后,就逐渐形成了根深蒂固的门阀制度,在西晋初期,出现了世族独占上品的现象,“九品中正”制度已为世族门阀所利用,以巩固其自身利益。当时的士族与寒门,不仅等级森严,而且有一定世袭性,很难改变。“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点出了门阀扼杀人才的罪恶,也表现出了这种极难重返的历史根源带给诗人的深深的无可奈何。批判的锋芒在揭露历史现实的同时,那掩藏的无奈之情和深深的愤慨也感染着人心,让人为之不平。

“金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汉代金日磾和张安世二家就是依靠了祖上的遗业,子孙七代做了高官汉文帝时的冯唐难道还不算是个奇伟的人才吗?可就因为出身微寒,白头发了仍不被重用。如果我们穿越到今天,可以看到世界上从古到今何尝不是如此啊。

小时候读咏史,总觉得心中有一股不平之气,但总是难以深刻的理解,今天读来,遥想当年往事,真是如在眼前。陕西出了一个表哥,网上沸沸扬扬,其实举目望来,表哥表弟满眼皆是,无论是开始的孝廉制度,还是之后的门阀制度,还是后来的科举制度,再到今天的高考制度,我们当然承认社会在进步,但是封建的思想实在是根深蒂固,潜规则盛行,到今天依然没有改变。无论是打扮成公开招聘,还是竞争上岗,关系、门路、拼爹依然没有改变,但即便真的是涧底之松,我们也不气馁,也不妥协,也不退缩,就算是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但世界大势,浩浩汤汤,真理不会因为某些所谓的制度和人而改变。我们应该改变的,是自己的执着,放飞的应该是自己的心灵。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315888.html

更多阅读

曹操《观沧海》赏析 曹操的观沧海

【古典诗词欣赏(六十六)】《观沧海》赏析窦凤才【原作】观沧海——[魏] 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注释】

转载 舒婷《致橡树》赏析 舒婷的致橡树

原文地址:舒婷《致橡树》赏析作者:蓝田致橡树舒婷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阴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苏轼《赤壁赋》赏析 在赤壁赋中 苏轼用

苏轼《赤壁赋》赏析《赤壁赋》原文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上。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颂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声明:《左思《咏史》赏析 左思咏史诗赏析》为网友耽于美色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