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你年轻时的美丽,但我更爱你现在饱经沧桑的容颜。 饱经沧桑的脸
因为电影而成就一个作家的事,总是屡见不鲜的。《情人》与杜拉斯就是这样。杜拉斯从十几岁开始写作,但直到她70岁的时候,《情人》的出版,不,是《情人》拍成电影后,她才广为人知。《情人》出版于一九八四年,当年就荣获龚古尔文学奖,这使得杜拉斯成为享有世界声誉的法语作家。一九九一年,法国著名导演让雅克阿诺成功地把这部名噪一时的自传体小说搬上银幕后,又使得杜拉斯成为当今世界几乎家喻户晓的女作家之一。也正是《情人》这部电影,才使得中国读者熟悉她。
杜拉斯在写作《情人》时,已是七十高龄。她18岁离开出生地越南,奔赴巴黎读书。念的是法学、数学与政治学,但她却迷恋上了文学,并且走上终生从事职业写作的道路。《情人》可以说是一部自传体小说,至少具有浓郁的自传色彩。小说以一个年仅十六岁的法国少女,在渡江时与一个中国富家少爷邂逅开始,沿着这条叙述线索,渲染出一幕疯狂而绝望的爱情悲剧。
《情人》的独特魅力之一是它的语言,她的语言对历史具有俯瞰式的洞察力,对回忆的积压表现得富有张力、深邃、沉痛,从而使文章中充满了悲绝的意味,读后让人唏嘘不已而又回味无穷。杜拉斯是一位极端唯美的实验型作家,平庸与通俗为她所不屑,她是那种把风格与先锋视为至高目标的作家,也是那种善于制造警句的作家。对语言的挑剔使得她的小说具有极强的冲击力与震撼力。
《情人》的魅力之二是它场景唯美的描述。你看《情人》的场景:八十多年前的一个夏天,殖民地时期的越南,发黄的湄公河上漂浮着菜叶、杂物,河水湍急,大地倾斜。轮渡上伫立着一个打扮不伦不类的少女,她头戴一顶男帽,脚穿一双廉价却缀满饰片的鞋子,一只脚踏在舷栏上,眺望远方。“他们一次次地激情相拥,除了做爱,还是做爱,什么都不多想。屋外此起彼伏的吆喝声伴随着他们的呻吟;来来往往的人的影子,透过木格子的门和窗投进来……”大胆又不失含蓄的镜头处理;最后,那场不同寻常的唯美的离别;那首肖邦的圆舞曲,小姑娘终于轻轻滑落的泪水……
《情人》的魅力之三是它的基调的绝望。杜拉斯笔下的爱情是绝望的,灵魂是绝望的,肉体是绝望的……甚至连语言都是绝望的……在《情人》里,湄公河上十六岁的白人小姑娘与中国北方的黄皮肤男人的爱情就是如此。
《情人》的最大魅力还在于它的自传性,真实的自传性。作为“情人”的杜拉斯,以一个白发苍苍的女人,在岁月的风尘染白鬓发之际,回眸那段尘封已久的异国恋情,依然有力量用极其惨痛的语言表达出人生的悲剧,把爱与恨演绎得如此分明、紧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情人》中绝望无助的性爱,无言悲怆的离别,爱到尽头的孤独感,使人流涕,令人痴迷。只有杜拉斯才能把把爱情的本质阐述得如此淋漓尽致。
也许,那份伤痛,那份绝望的无助,那份无法理解只可体察的苍茫。
玛格丽特·杜拉斯简介Marguerite Duras
1914年玛格丽特•多纳迪厄生于交趾支那(现为越南南部)嘉定市。她父亲是数学教师,母亲是当地小学的教师。她有两个哥哥。
1921年她父亲去世。
1924年她住在金边、永隆、沙沥。她母亲在波雷诺(柬埔寨)买了一块不能耕种的土地。
1939年她同罗贝尔•昂泰尔姆结婚。
1940年~1942年她同菲利普•罗克合作,在伽利玛出版社出版《法兰西帝国》.在书业俱乐部工作,《塔纳朗一家》遭到伽里玛出版社的拒绝。她第一个孩子夭亡。她的小哥哥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去世。同迪奥尼斯•马斯科洛相识。
1943年她用玛格丽特•杜拉斯的笔名发表《无耻之徒》。参加莫尔朗(即弗朗索瓦•密特朗)领导的抵抗运动的活动。
1944年R.昂泰尔姆被捕并被放逐到布亨瓦尔德,然后放逐到达豪(参见《痛苦》)。她加入法国共产党,任维斯孔蒂街党支部书记,成立寻人处,出版《自由人报》,刊登战俘和被放逐者的情况材料。发表《平静的生活》。
1945年R.昂泰尔姆回来。同R.昂泰尔姆一起成立万国出版社。
1946年她夏天在意大利。同R.昂泰尔姆离婚。
1947年她的儿子让•马斯科洛出生。
1950年她发表《抵挡太平洋的堤坝》。被开除出法国共产党。
1957年同D.马斯科洛分居。
1958年发表《琴声如诉》。她从1955年起反对继续进行阿尔及利亚战争,后又反对戴高乐政权。为各种周刊和杂志撰稿。
1959年为阿兰•雷内写《广岛之恋》电影剧本。
1960年当选为美第奇奖评委,但于几年后辞职。“如果存在一个否定的评委会,我就参加。”
1961年她为亨利•科尔皮的影片写《长别离》,这个电影剧本是同1963年美第奇文学奖获得者热拉尔•雅尔洛合作的结果。
1968年她参加了五月风暴的那些事件。在《绿眼睛》中可读到关于大学生和作家行动委员会诞生的政论文,该文被委员会否定,委员会也在不久后解散。
1975年,《印度之歌》在戛纳电影节期间获法国艺术片影院及实验电影院协会奖。
1976年,《整天在树木之中》获让•科克托奖。
1982年在纳伊的美国医院进行戒毒治疗。
1984年《情人》获龚古尔奖。
1985年发表《痛苦》。7月17日在《解放报》上发表一篇文章,玛格丽特•杜拉斯在“魏尔曼案件”中所持的立场引起一部分读者的敌对情绪和好几位女权主义者的论战。
1986年《情人》获里茨——巴黎——海明威奖,是"当年用英语发表的最佳小说"。
1988年~1989年严重昏迷。住院。 1990年R.昂泰尔姆去世。
1991年发表《华北情人》。
1996年玛格丽特•杜拉斯逝世。
作品目录
《厚颜无耻的人》1943年/小说 布隆,1992年伽利玛出版社再版。
《平静的生活》1944年/小说 伽利玛出版社
《抵挡太平洋的堤坝》1950年/小说 伽利玛
《直布罗陀的水手》1952年/小说 伽利玛
《塔吉尼亚的小马》1953年/小说 伽利玛
《树上的岁月》,收有《蟒蛇》、《多丹夫人》、《工地》 1954年/短篇小说集伽利玛
《街心花园》1955年/小说 伽利玛
《琴声如诉》1958年/小说 子夜出版社
《塞纳-瓦兹的高架桥》1959年/戏剧 伽利玛
《夏日夜晚十点半》1960年/小说 伽利玛
《广岛之恋》1960年/电影脚本 伽利玛
《如此漫长的缺席》1961年/电影脚本 与热拉尔·雅尔罗
合作,伽利玛
《安德马斯先生的下午》1962年/短篇小说 伽利玛
《劳儿·V·斯坦茵的迷狂》 1964年/小说 伽利玛
《戏剧——卷一:水和森林——广场——音乐之一》 1965年/戏剧伽利玛
《副领事》 1965年/小说 伽利玛
《音乐》 1966年/电影与保尔·瑟邦合作执导
《英国情人》1967年/小说 伽利玛
《英国情人》1968年/戏剧 伽利玛
《戏剧——卷二:苏珊娜·安德莱尔——树上的岁月——是的,也许——莎伽王国——一个男人来看我》 1968年伽利玛
《毁灭吧,她说》1969年 子夜
《毁灭吧,她说》 电影伯努瓦·雅戈发行
《阿邦.萨芭娜和大卫》1970年 伽利玛
《爱》 1971年/小说伽利玛
《黄色太阳》1971年/电影 伽利玛
《娜塔丽·格朗热》1972年/电影 伽利玛
《印度之歌》1973年/戏剧,电影 伽利玛
《恒河女子》1973年/电影 伯努瓦·雅戈发行
《娜塔丽·格朗热》1973年 伽利玛
《谈话者》1974年/与克萨维耶尔·高提埃的对谈 子夜
《巴克斯泰尔,蔽拉·巴克斯泰尔》 1976年/电影 伽利玛
《加尔各答的荒漠里她的名字叫威尼斯》 1976年/电影伯努瓦·雅戈发行
《树上的岁月》 电影伯努瓦·雅戈发行
《卡车》1977年/电影
《卡车》,收有与米歇尔·波尔特的对谈 1977年 子夜
《玛格丽特·杜拉斯的领地》1977年/与米歇尔·波尔特合作 子夜
《伊甸影院》1977年/戏剧 商神出版社
《黑夜号轮船》1978年/电影
《塞扎蕾》1979年/电影
《墨尔本奥蕾里娅·斯坦纳》1979年/电影
《温哥华奥蕾里娅·斯坦纳》1979年/电影
《薇拉·巴克斯泰尔或大西洋海滩》 1980年 信天翁出版社
《坐在走廊上的男人》1980年/短篇小说 子夜
《80年夏》 1980年子夜
《绿眼睛》 1980年《电影日志》
《阿加莎》 1981年子夜
《阿加莎或无限的阅读》1981年/电影
《外面的世界——卷一》1981年 阿尔班·米歇尔出版社
《年轻姑娘和小孩》1981年/录音磁带 扬·安德烈亚自《80年夏》改编,玛格丽特·杜拉斯朗读
《罗马对话》1982年/电影
《大西洋人》1981年/电影
《大西洋人》1982年/短篇小说 子夜
《萨瓦纳海湾》第一版1982年,增补版1983年 子夜
《死亡的疾病》1982年/短篇小说 伽利玛
《戏剧——卷三:<丛林猛兽>,根据亨利·詹姆斯小说改编,詹姆斯·洛德和玛格丽特·杜拉斯合作改编;<阿斯珀恩文件>,根据亨利·詹姆斯小说改编,杜拉斯和罗伯特·安泰尔姆合作改编;<死亡的舞蹈>,根据奥古斯特·斯特林堡的小说改编,杜拉斯改编》
1984年/戏剧伽利玛
《情人》 1984年/小说子夜
《痛苦》 1985年P.O.L.出版社
《音乐之二》 1985年伽利玛
《契河夫的海鸥》1985年 伽利玛
《孩子们》1985年/电影 与让·马斯科罗和让·马克·图里纳合作制片
《蓝眼睛黑头发》1986年/小说 子夜
《诺曼底海岸的妓女》1986年 子夜
《物质生活》 1987年P.O.L.出版社
《爱米莉·L.》1987年/小说 子夜
《夏雨》 1990年/小说P.O.L.出版社
《来自中国北方的情人》1991年/小说 子夜
《扬·安德烈亚·斯坦纳》1992年 P.O.L.出版社
《写作》 1993年伽利玛
《一切结束》 1995年P.O.L.出版社
《小说,电影,戏剧,1943年~1993年回顾》 1997年 伽利玛
更多阅读
李银桥夫人忆江青年轻时很善良 单纯善良的女人显年轻
韩桂馨,毛泽东卫士李银桥的夫人,一名普通的劳动妇女。转战陕北时起任毛主席家保育员。与江青有一段共同生活的经历。今天,她为网友介绍她眼中年轻时的江青——记得那是1947年10月3日,我在山西临县三角镇双塔村第一次见到江青。那时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亚里士多德 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火不能征服我,未来的世界会了解我,我知道我的价值!——乔丹奴·布鲁诺(Giordano·Bruno 1549~1600)今天想馈赠给年青学子古代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一句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这句话已流行了两千多年,至今仍有
木头仿真飞机模型年轻时的手艺19年前照片集 木头人模型
木头实体仿真飞机模型我们年轻时的手艺(19年前照片集)19年了,满是灰尘近30年来,世界成人流行制作(塑料)拼装模型,其省力省时,逼真度有保障,是部分小白领、上至老叟一辈业余消遣之优选也。但是在30年前,我等大陆国人尚不知“拼装模型”为何
没有人比你更爱我《爱,是一种缘分》 没有人比我更爱你
果果音画:没有人比你更爱我《爱,是一种缘分》雨浓的日志 - 网易博客2015-03-28 08:20:57|分类: 音画视频本文转载自老果果《果果音画:没有人比你更爱我《爱,是一种缘分》》
杨炳莲二三事 杨炳莲年轻时的复原照
杨炳莲二三事杨炳莲就是张平的老婆,张平是国民时称霸古丈一方的大恶人。杨炳莲娘家永绥县城,家里曾有一个卖针线卖甜酒的杂货铺。杨炳莲十五、六岁时,站柜台帮助家里经营杂货店生意。1935年,张平(当时名号张大治)随舒安卿部进驻永绥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