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墓忠魂——访袁崇焕忠义墓 袁崇焕

在一次翻阅古建书卷中,偶然得知袁崇焕祠、墓就在北京广渠门内东花市斜街52号后院,这条多少让我有些意外的消息,令我有些小激动,虽然对袁崇焕的事迹了解的不是很多,但他的悲壮人生,也曾一度让我感慨万千。

带着这点小激动,一个秋日的午后,独自踱步广渠门内大街,在繁华的都市中寻觅着民族先烈最后的宿地。原本以为路程很简单,但我的脚步却在高楼林立的都市迷失,四处张望,眼神从楼宇间的缝隙中一次次穿过,我却一次次感到迷茫,地图上明明标注着眼前这一块地方就是祠、墓所在地,而我却找不到它的半点踪影。问询路人后,我心中的迷团终于结开,原来墓地就置身于我眼着这一片高楼林立的小区内,也难怪,楼宇间那一处小小的古建筑群落,我以为它们只是小区的中心花园。寻着小区门口那块“袁崇焕祠由此进入”的指示牌,我走进了袁崇焕的墓地,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挂有“明代民族先烈袁崇焕墓”牌额的门楼,但红门是虚掩着,令我有些惆然,我以为这里已经不对游人开放了。不过,我还是走上前去,试探性地推了推门,没想到门“吱”地一声开了,我探了探身子往里张望,院内静悄悄的,空无一人。我踏着空荡荡的空气进入门内,正要往袁崇焕的方向走去,从侧面传过来一个女人的声音:购票参观!我转过身去,见到一位阿姨向我走来,我赶忙问道:多少钱一张票?她答道:两元。我连忙伸手去掏口袋找零钱,翻了半天,也寻不到零钱的踪迹。那位阿姨见我似乎没带零钱,笑着道:没零钱就算了,进去参观吧!我笑着道:我再找找!经过一通彻底地翻包后,我终于找着了钱……

拿着票,我释然地走进属于袁崇焕祠殿宇中。说是建筑群,其实还不如说是一间小祠堂,只是我相信,在百年前的清代,这里应该有一个庞大的建筑群落。只是经过现代都市的扩张,原本属于郊外的安静墓地,也都被繁华所淹没。袁崇焕的祠堂中央,摆放着一张茶案,中堂上悬挂着袁崇焕画像,画像两侧挂有一幅对联:“杖策必因图雪耻,横戈原不为封侯”。左右两旁的墙壁又上分别放置着:袁崇焕手书“听雨”牌匾,1952年四名士为保护袁崇焕祠墓联名上书毛主度的信件及主席批示,以及乾隆四十年(1782)为袁崇焕昭雪沉冤的“上谕”。祠堂的摆设很简陋,所有的物件也都是今人随意摆置的,原本遗留的香火遗迹似乎都消失殆近。当时的我以为祠堂的后面最起码还会有个后院什么的,所以带着游荡的心态,我茫然地走到祠堂的后门,没想到,高高的墓碑“唰”地就掠上了我的眼眉,苍黄的印痕令我猝不及防。走近墓碑,只见碑上写有:“有明袁大将军墓”字样,这应该是清道光年间一位官员所题。字体总体来讲还算苍劲,只是一个明代的将领,不能被当时的“明”所崇敬,而被所谓的敌人“清”所仰慕,说起来还是多少有些滑稽的。或许,如果袁崇焕不死,景山那棵歪脖子树也出不了名。而令我最感兴趣的,就是那大坟冢后面的小坟堆,大坟冢当然是袁崇焕的墓了,而那小坟堆呢?他会是谁?

据史书上记载,1630年,袁崇焕被冠以通敌谋叛之罪被处“凌迟”,弃尸于市。崇焕伏刑之惨情,令人毛骨悚然,当时北京百姓都相信袁通敌,恨之入骨,书上是这样描述的:“刽子手割一块肉,百姓付钱,取之生食。顷间肉已沽清。再开膛出五脏,截寸而沽。百姓买得,和烧酒生吞,血流齿颊。”犯此种罪状的人,当然是无人敢去收尸的。但是,深夜时节,在袁军中任职的佘姓义士,知其忠心爱国,盗回将军头颅,葬于自己家中,隐姓埋名,日夜守护。佘义士临终前还立下家训:佘姓世代不得为官,世代不得离开此地,必须代代为袁将军守墓,经17代至今未变,佘义士--死后被安葬在袁崇焕的墓旁。所以就有了今天两墓前后相拥的场面。

袁崇焕墓的存在是与佘义士的壮举相伴随的,没有佘义士的冒死取尸和家中葬尸,自然就没有了英烈最后的宿地。袁墓和佘家的代代与袁墓相厮守的义举共存亡,也一起构筑了一座爱国主义的丰碑。在近四百年的守墓史中,经历过朝代更替带来的变化,尤其是文革中曾遭到过毁灭性的破坏,建筑被拆,连墓穴都被挖掘,直到佘氏再度奔走24年,才终于换回今天的墓地重修。只是现如今,佘家后人早已迁出了袁墓所在地,最后一代守墓人也将老去……

站在墓前,听得到场外汽车轰鸣、人声鼎沸,只有这里静寂无声,唯有那高高的墓碑、苍凉的坟堆在诉说着沧桑的悲情,风吹过坟堆周边的翠柏,似乎也在呜呜哀鸣,一切都是青苍的,除了坟堆前那一束妍艳的花束,虽奄奄一息却也点燃了墓地最挚热的温情,英雄的坟茔虽然渺小,只希望世世代代都会有悼念他的人。

广渠门内大街上的探寻

都市的繁华景象

楼宇间那渺小的祠堂

终于找着了路口,“袁崇焕祠由此进入”的指示牌不太醒目,连“祠”字都开始脱落了,看上去就像是“袁崇焕。。。。由此进入”

祠堂的大门

门是虚掩着的

守墓人佘幼芝的办公室,未见到其人

楼宇间的祠堂

墙壁上的一些铭文

祠内光线幽暗

正堂里,没有香火,只有一幅画像

1952年四名士为保护袁崇焕祠墓联名上书毛主度的信件及主席批示

乾隆四十年(1782)为袁崇焕昭雪沉冤的“上谕”

这就是袁崇焕最后的宿地,袁崇焕墓是北京城圈内唯一的名人坟墓

墓前的鲜花

今人重新修葺的坟丘。

“文化大革命”时,有人造谣说“袁崇焕的头是黄金做的”,于是袁墓遭到破坏,坟墓被挖开一丈多深,但并未找到“黄金头”。不光“黄金头”未找到,而且据说墓是空的,其中没有遗骸和其他东西,也没有衣服的残渣。很多学者就此讨论说:文革挖墓本是恶行,但也带来了判别佘家“忠义”真伪的一个契机,可惜事实不支持佘家的忠义说法,反而带来了佘家伪造事实,盗忠义之名以欺世的嫌疑,也破灭了某些人“袁崇焕忠义感动部下世代守墓三百年”的神话光圈。但我想说的是,即使是敬奉着一座空墓,几百年的执守,依然是一个感天动地的神话。

孤墓忠魂——访袁崇焕忠义墓 袁崇焕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316090.html

更多阅读

袁崇焕后人 袁崇焕死后守墓

爱美丽爱美丽新闻 乾隆十二年,村民,无后,家谱,祖坟...拿出一部族谱,讲述一段历史旅顺一村民自称是袁崇焕后代380年前的中秋前后,出镇行边督师蓟辽等处兵部尚书臣袁崇焕被皇帝下旨磔zhe刑于北京西市,英雄否?罪人否?袁崇焕的是非

北京的袁崇焕墓地----袁崇焕纪念馆 袁崇焕纪念馆

几经打听我们终于在一座住宅楼盘内,找到了袁崇焕的墓地。01.明代民族先烈袁崇焕墓02.有关袁崇焕在北京墓庙的说明03.这里于2006年被认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04.1984年和龙潭湖的袁崇焕墓庙一起被认定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05.

袁崇焕的末路:己巳之变

己巳之变发生时,距离明朝灭亡还有十五年,这十五年可谓灾难深重,年年战乱纷纷,充满了刀光剑影;袁崇焕胁和的迷梦给自己和国家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他也成为亚马逊河那只扇动翅膀的蝴蝶,崇祯皇帝虽然呕心沥血,但适得其反,明朝最终亡在他的手中,他

袁崇焕 百姓为什么恨袁崇焕

 袁崇焕(1584~1630),明朝末年人。有胆略,好谈兵。万历进士,因获宁远大捷官至辽东巡抚。次年获宁锦大捷。在魏阉逆案中为魏忠贤颂功建生祠,大学士韩爌等本云:“史永安、张凤翼、梁应泽、袁崇焕、李诚铭、梁世勋。以上六人,亦俱建祠,但与

访尚可喜墓 尚可喜纪念馆

闲来无事,周六出发去海城访清初三藩之一的尚可喜墓,从沈阳到墓地所在地海城市八里镇小新村的文安山上大概150公里左右,不是很远,道也非常好走。很容易就找到了。去的时候大门紧闭,后来打电话,看墓地的老人开了门接待了我们,跟老人交谈了很

声明:《孤墓忠魂——访袁崇焕忠义墓 袁崇焕》为网友拼命菇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