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前几天浏览网页,发现有的网站竟将“XXX领导部署了今后的工作”中的“部署”用成了“布署”。一字之差,谬之千里。
首先,“部署”的“部”字和“布署”的“布”字虽为同音,但意义却差之千里。
“部”字,在《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注明读音为“bù”,并给出了一下几个义项。第一是:“部分;部位:内部;上部;胸部;局部。”表示指示方位。第二是:“中央政府按业务划分的单位(级别比局、厅高):外交部;商务部。”是名词。第三是:“一般机关企业按业务划分的单位:编辑部;门市部。”也是名词。第四是:“军队(连以上)等的领导机构或其所在地:连部;司令部。”也是名词。第五是:“指部队:率部突围。”还是名词。第六是:“<书>统辖;统率:所部;部领。”其中<书>代表书面语言,也是名词。第七是:“a用于书籍、影片等:两部字典;一部纪录片;三部电视剧。b用于机器或车辆:一部机器;两部汽车。”指导是量词。第八是:“bù 名 姓。”
而“布”字,在《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缩印本)中给出了两个义项8个子项。其一:读“bù”。①棉、麻、棉型化学短纤维织物及混纺织物的统称。②古代钱币。《周礼•天官•外府》:“掌邦布之出入。”③姓。元代有布景范。其二:也读“bù”。①宣告。如:布告,公布。②陈述。邱迟《与陈伯之书》:“聊布往怀,君其详之。”③施予。见“布施”。④流传。蔡邕《姜伯淮碑》:“德音外著,洪声远布。”⑤展开;铺开。庾信《华林园马射赋序》:“上则布云雨施,下则山藏海纳。”在《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也是给出两个义项,但子项6个。其一:读“bù”。①名词。用棉、麻等织成的,可以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材料:棉布;麻布;花布;粗布;布鞋;买一块布。②古代的一种货币。③名词。姓。其二:也读“bù”。①宣告;宣布:发布;公布;布告;开诚布公。②动词。散步;分布:阴云密布;铁路公路遍布全国。③动词。布置:布局;布防;布下天罗地网。
“部署”一词在《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缩印本)中注明读“bùshǔ”,有两个义项。第一是:“安排;布置。《史记·淮阴侯列传》:‘欲发以袭吕后,太子,部署已定。’”第二是:“军队指挥员按照作战决心对兵力进行的区分、配置和任务规定。如:作战部署、行军部署、宿营部署。”而在《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的解释更简单明确:“bùshǔ 动 安排;布置(人力、任务):部署工作;战略部署;部署了一个团队兵力。”
其次,“部”字,在《集韵》上的解释是:“部,总也。”“总”的意思就是总领、统率之意,如我们今天还经常使用的“总部”最可说明其含义。由“部”的“总”这个意义后来又引申为安排、布置的意思,如《汉书·高帝纪》中有:“部署诸将。”《史记·淮阴侯列传》:“欲发以袭吕后,太子,部署已定。”由此可见,“部署”就是指一种上级对下属的自上而下的安排、布置的意思。
而“布”字,本是指棉、麻、萱、葛等织物的通称,后来也指用化学纤维或其他材料制成的织物或薄膜也称为布,如塑料布、尼龙布。
最后,根据上面引用的《辞海》和《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的解释,“布”字和“部”有相类似的“展开、分散、宣告、布局”等意思,可以说两个字都包含“布置”的意思。历史上“部”与“布”的确有过混用的情况。“部署”一词,在古书中有时也写成“布署”。因此《汉语大辞典》将两个词都收录其中。但是在现代汉语规范中,“部署”是绝对推荐词形是毫无疑问的。因为“布署”一词在《辞海》和《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根本就没有被收录,换句话说也就是被排除在现代汉语规范之外了。
可见笔者在网页上看到的现象,一定是网站记者笔误后又 被录入人员照本宣科低录入网页而造成了错误。
笔者注:本文以实名发表在《语文研究与教学》2009年第五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