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9月27日,黄昏,我在弥陀寺拜访圣光大和尚,茶叙时,
赵居士从洱源县乔后镇家里打来电话,说采药人把那个何首乌挖下来了,问我怎么办?
她已年过古稀,出身滇西著名的中医世家,一生悬壶济世,中年后信佛,一直护持鸡足山牟尼庵,牟尼庵创建于明朝,因僧人施茶而缘结十方,后来逐渐形成独特的医学传统,历代住寺僧众都精通医方明,配制各种药方救济苍生,在十年文化浩劫中,牟尼庵遭拆毁,后由宏般比丘尼师重建。
牟尼庵偏僻清寂,香客极少往来,僧人生计清苦。在大迦叶尊者慈悲护佑下,牟尼庵恢复了施医结缘的历史传统,一是结缘,二来补贴寺院日常用度。精通中医的赵居士自然就和牟尼庵有缘,常住寺内,配制药材,治病救人,深受僧俗敬重。
数年前,宏般尼师圆寂,尼师的弟弟后来出家,法号传承,管理牟尼庵。他们一家出了三位出家人,大姐宏般师,二姐常颖师,在江西住持一座大寺,弟弟传承师。举家信佛,在大理地区传为美谈。
我和传承师是一个地方的人,彼此熟悉,他对我们茅棚区也很护持,时常供养和帮助我们,每次上山,我都在牟尼庵投宿,也和赵居士认识,喝过几剂她的药,效果很好。
2、
三个月前,赵居士就和我说起何首乌的事,在罗坪山2000米海拔的山林里,已经生长了上千年,被采药人一家几代人看守着,最近生活困顿,想挖下来换成钱补贴家用。
我当时说,像这样的大自然精灵,已经不多见了,应该继续在大自然里自由生长。她说:也许保不住了,人一起了念头,总是很难歇下来的。
现在终究还是被挖下来了,赵居士告诉我:想象不到,采药人原来以为有一个,挖出来一看,一雄一雌,大的重208斤,小的重130斤,她活了七十多岁,三四十斤的都很难遇到,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何首乌。
说真话,当时我心头也有些激动,也想一睹庐山真面目,本来希望何首乌能在山里留着,看来还是事与愿违。
采药人和赵居士有多年交往,采到好药都会卖给她,拿到牟尼庵配制成中成药,这次也不例外。但是她年纪大了,年前,家人要她回去领孙子,就没常住寺里,也没精力张罗这些事。
牟尼庵有一剂药,何首乌泡酒,治疗多种疾病。
接到电话后,我觉得应该把两个何首乌弄到牟尼庵种植起来,或者与有缘者结缘,最好不要被分割掉。就和传承师说好,我们一个买一个,先送到牟尼庵,如果没人结缘,我们就把何首乌种起来,成为鸡足山一处奇观。
采药人要的价格很高,经过赵居士再三劝说,终于成交,采药人请了六位壮劳力,把何首乌从山上搬到乔后赵居士家里,转了三趟车,非常辛苦。
我没那么多钱,就请亲友凑了点,传承师出另一个的钱,我请了一张面包车,从下关开到100多公里外的乔后,颠簸了近三个钟头才到赵居士家。
3、
采药人已经离去,赶回几十公里外的大山深处,两个何首乌突兀地摆在干净整洁的白族庭院里,有几处破损了,露出血红的块茎。大的一个像一只老猿,四肢、头尾俱全,小的是只鳌鱼,活灵活现。两个都有旧的被割过的伤痕。问起是怎么回事,赵居士说,采药人告诉他,这是十多年前,家里人生病或者气血不足,都会去割一点来做药吃,草药人的父亲已经80多岁了,老人小时候就经常去割来吃。后来听一位通灵的说,何首乌已经成仙,他们就不敢碰了,所以刀痕一直留到现在。
我对何首乌成仙的叙述是持保留态度的,尽管何首乌在中国修行文化里被赋予了神秘色彩,甚至何首乌的名字的来由,都是因为一位叫何首乌的修行人吃了何首乌而得到长寿,所以这个药材就被认为是天赐奇药,并以这位修行人的名字命名至今,八仙之一的张果老也因为吃了何首乌的机缘而飞升成仙,诸多的药典包括《本草纲目》都有何首乌的详细记载,叙述其神奇药效。
但是,看到这对庞然大物,也禁不住赞叹大自然的丰盛神奇。
在赵居士家吃过晚饭,就赶回鸡足山,刚起步,天就降下细雨,一出乔后镇,雨停了,已是黄昏,司机是位虔诚的佛教徒,一边开车,一边念大悲咒,29日凌晨才到牟尼庵。
吃过早餐,寺里的人帮忙把何首乌摆到大殿前,马上就是“十一”,让来朝山的香客看看这对稀世之物。
传承师同意我的提议,国庆一过,就把何首乌种起来。
牟尼庵大殿漏雨,翻修缺资金,如果有缘人能出得起合理的价钱,就把这对何首乌结缘,如果没有这样的机缘,就种在牟尼庵,陪伴着大迦叶尊者。
面包车的后厢,刚好装下,经过精细的包装,以免被损坏。
重208斤,像只猿猴,四肢俱全,头尾皆有。
把何首乌安置好展览
司机赵师兄与何首乌合影
要四个人才能搬得动这个大家伙
小的,像条鳌鱼。
或许是千年前,在罗坪山深山里开始生长。
9月26日,被罗坪山采药人出土。
9月27日,被运到采药人家里。
9月28日,被运到牟尼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