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十二金钗判词赏析
析 红楼梦十二金钗判词赏析2010-12-13 08:35 金陵十二钗:宝钗和黛玉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赏析】
曹雪芹对金陵十二钗的描写是先从“又副册”的晴雯和袭写起的,其次写到副册香菱,然后写到书中最典型的两个女性薛宝钗和林黛玉。宝钗和黛玉,一个博学多才,深沉理智,浑厚稳重;一个冰雪聪明,多愁善感,率直重情。一个时刻信守妇道准则,一个背叛者奉为知己。脂砚斋曾经有“钗黛合一”之说“钗,黛名虽两个,人却一身,此幻笔也。”不能说没有道理。但是我门还因该看到一个人往往不能身兼所有的长处,表字“兼美”的秦可卿青春早夭就是一种暗示。作者让薛林这两个性格对立的人物同时出现在一个画面和同意诗中,达到一种同意的巧妙。在十二钗判词中是绝无仅有的。这不仅是曹雪芹思想朴素正法的体现,也是曹雪芹在人物想象的塑造和性格的雕刻--中匠心独运的精到之出。
金陵十二钗:王熙凤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赏析】
《红楼梦》一书中,曹雪芹对王熙凤所用的笔墨几乎不让宝黛二人,他对王凤姐的刻画可谓空前绝后。惟妙惟肖,凤姐既是一个工于心计,八面玲珑的管家。又是一个风流善妒贪残狠毒的人物,和判词一同出现的还有一座冰山。同唐代张缘评论张国忠的典故,隐语不可长久依靠权势。“凡鸟”既用拆字法点出王熙凤之名。又有庸才之喻。“一从二令三人木”一句。一般认为概括了凤姐一生的三个阶段,即凤姐一开始对贾琏的言听计从,既则对贾涟可以发号施令,最终被贾琏所休的结局,但是高鹗的书中并没有对凤姐被休的情节。可见这种说法如果不是有所穿凿,便是高谔的续书中有悖于曹雪芹原意。尽管曹雪芹对凤姐的贪婪嫉妒行为是批判和鞭策的,但是对于凤姐出众的才能,仍然是比较赏识的。大有一种“人皆欲杀,我独怜才”的意味。
金陵十二钗:元春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出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
【赏析】
二十年来的宫廷生活让贾元春深刻体会到封建统治内部的斗争和残酷。也使她遇见贾氏家族必将走向衰落的结局。正是这人生的悲惨遭遇使元春对人世的荣华富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乃至于在结婚时对贾母和王夫人说宫廷实际上是“不见人的去处。”元春贵为皇妃尚且如此。那么不及“初春景”的她的三个妹妹的命运就可想而知了。元春最终成了政治斗争旋涡中的牺牲品,在虎兔年相交的时候惨然辞世。到死都未能逃脱梦醒魂归的结局。还应该注意到,元春的死使贾家失去了政治靠山,是贾政府盛转衰的一个分水岭。
金陵十二钗:探春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赏析】
大观园里众姊妹当中,唯有贾探春志向高远。生性好强,精明干练而又独具胸怀。可偏偏是赵姨娘蔗出,又不幸生在封建社会进一步衰落,且贾府亦不象从前那样风光的时候。使她满腔抱负得不到实现。好不容易在凤姐染病的时候有一次处理家政的机会,却在理想和现实存在的矛盾前碰的头破血流。她尽管呕心沥血,费尽心机,最后仍然落得一个遭人嫌弃和埋怨、不得不原嫁天涯的凄凉下场。不过字里行间也能看出曹雪芹让探春远嫁,是想让她跳出贾府这一斗争的旋涡,避免后来遭受更加的痛苦。从这一角度来看,探春原嫁实际上是性格的特征。而对探春的生不逢时,有志难遂的胸怀给予了高度的同情。从中不难看出曹雪芹用贾探春的这一艺术形象来抒发自己的惆怅和身世感慨。
金陵十二钗:史湘云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瞻眼吊斜晖。湘江水站楚云飞。
【赏析】
出生于名门望族、但却因父母早逝而寄居在贾府里的史湘云,正所谓富贵又何为?看来荣华富贵是人身中最不可靠的东西。幸亏史湘云是个胸怀宽广的,有着男儿气质的奇女子,把这一切都能在心内化解。在《红楼梦》一书中,象史湘云这样恩爱的婚姻是少见的,但是他们夫妻恩爱却不能长久,美好的生活象东去的河水一去不返。诚哉悲也!史湘云性格豪爽开朗。在“憨湘云醉眠芍药裀”一回有着极为细腻的描写。正如她的心直口快没有心机,史湘云不失为一个让人可爱,可怜的人物形象,最后一句诗嵌有湘云的名字。
金陵十二钗:妙玉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淤泥中。
【赏析】
妙玉是书中一特殊人物,首先,曹雪芹把她和宝黛二人并论。是三块玉之一,其次她生于富贵人之家,因为自幼多病父母早亡被迫遁入空门。书中虽然没有表明她是谁家的孩子,但是钟礼平,陈安龙二人在《红楼梦四大家族关系表》绘制的红楼梦人物关系表中,把妙玉列为薛后裔,同薛蝌并列,不知道有什么依据。无论是否薛家的厚意,能够长期居住贾俯受到贾母等人的垂青,足以证明她的特殊身份了。第三,特殊的人生经历使她变得孤傲,且洁癖。虽然身在空门,一腔儿女情怀却没有泯灭,在宝玉过寿时还不忘送一张帖子以表情怀。后来坐禅时还由于情思的干扰而入魔。最后,她因为不愿向权贵门阿谀奉承,成为不和时宜,为权贵所不容的人物。就是这样一个力图保持清白节操的人,最终不免陷身淤泥,被辱身亡,成为污浊封建社会的牺牲品。
金陵十二钗:迎春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梁。
【赏析】
贾迎春是封建包办婚姻的牺牲品,她的不幸遭遇实际上是四大家族社会关系崩溃的折射,从这里面也可以看出,建立在权势和富贵基础上的社会关系是不牢靠的。而这种不幸的婚姻恰恰落在生性懦弱,优柔寡断的迎春身上。读者试想她这明知乳母偷了柱儿家累金丝凤去赌博,丫鬟司棋和表兄私情之事束手无策的人,又如何受得了主孙的折磨,遇到事情之能逆来顺受,到头来落的个含恨而死。首句“子系”二字,巧用拆字法,隐孙字。粗看不易发觉。正是作者含蓄表达的妙处,“中山狼”的典故见于明代马中锡的《中山狼传》,据此推测,曹雪芹原稿中还有贾府被抄没落时孙绍祖落井下石,恩将仇报的情节。可惜在作续中没做进一步反映。“黄梁”以梦境喻人生,梦醒即死亡的意思。
金陵十二钗:惜春
堪破三春景不长,瑙衣顿改昔年妆。可怜锈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赏析】
惜春从三姐姐的遭遇中预感到自己前程的可怕,因此出家为尼。以遁入空门来逃避现实。且不说这种选择可悲可叹,就说她也是封建贵族的一种生活道路把。不同于元春入宫到那“不见人的去处”,迎春嫁到孙家被折磨到死。探春原嫁他乡的悲剧,然而出嫁的结果这么样呢?我想惜春的结局不会比妙玉的遭遇好多少吧。在这里惜春的遭遇和选择具有深刻的典型意义。曹雪芹在这首判词中,对惜春给予了满腔的同情和惋惜。
金陵十二钗:巧姐
势败修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赏析】
贾府败落之后,巧姐被他的舅父王仁拐卖。沦落烟花,幸亏遇刘姥姥得救脱离火坑。虽不能锦衣玉食,却也能自食其力,安度余生。作者意图通过巧姐的遭遇揭露封建社会人与人骨肉相残的关系,同样也包含着因果报应的迷信思想,言下之意是刘姥姥搭救巧姐是为了报答凤姐救济之恩,同时也有一种劝人为善的意思在里面。“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两句话言简意赅。包含了曹雪芹在世态炎凉的现实生活中的真切感受。
金陵十二钗:李纨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于他人做笑谈。
【赏析】
这首诗第一句隐含李纨之名。第二句隐含贾兰之名。三四句描写李纨的品质并点明她操劳一生只落得一个花封浩命的可悲命运。李纨出生书香门第,严格恪守“三从四德”的封建妇道准则。在丈夫贾铢夭折之后。心如“槁木死灰”,一心抚养儿子贾兰,不做他想。即使被推为海棠诗社社长。她也只有几句平淡无奇的诗句。她的生命如同桃李结了果实。春景也就逝去了。按理说李纨应该是封建贞洁女子的典范。但曹雪芹却批判她“枉于他人做笑谈”。可见曹雪芹对封建社会的贞洁是持反对态度的。
金陵十二钗:秦可卿
情天情怀幻情深,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赏析】
曹雪芹原稿中有“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一节。后来曹雪芹听了XXX的劝告后。出于维护封建家族的立场,为秦氏隐恶。而删改了这节。判词中秦可卿的死法才应该是她的真正死法。后世所传的各种版本都不是曹雪芹所著的本意。秦可卿原本是一个美貌善良,办事周全的女子。但是贾府里贾珍之流的衣冠禽兽把玩弄女性作为生命中的消遣。致使被玩弄的弱者陷于痛苦的深渊当中,无法解脱。最终不得不在天香楼自缢身亡。这首判词对秦可卿凄惨遭遇的批剥。揭露宁国府的主子是制造秦氏悲剧的罪魁祸首。对贾珍之流的封建寄生虫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鞭挞。 2010-12-1308:35 金陵十二钗:宝钗和黛玉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赏析】
曹雪芹对金陵十二钗的描写是先从“又副册”的晴雯和袭写起的,其次写到副册香菱,然后写到书中最典型的两个女性薛宝钗和林黛玉。宝钗和黛玉,一个博学多才,深沉理智,浑厚稳重;一个冰雪聪明,多愁善感,率直重情。一个时刻信守妇道准则,一个背叛者奉为知己。脂砚斋曾经有“钗黛合一”之说“钗,黛名虽两个,人却一身,此幻笔也。”不能说没有道理。但是我门还因该看到一个人往往不能身兼所有的长处,表字“兼美”的秦可卿青春早夭就是一种暗示。作者让薛林这两个性格对立的人物同时出现在一个画面和同意诗中,达到一种同意的巧妙。在十二钗判词中是绝无仅有的。这不仅是曹雪芹思想朴素正法的体现,也是曹雪芹在人物想象的塑造和性格的雕刻中匠心独运的精到之出。
金陵十二钗:王熙凤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赏析】
《红楼梦》一书中,曹雪芹对王熙凤所用的笔墨几乎不让宝黛二人,他对王凤姐的刻画可谓空前绝后。惟妙惟肖,凤姐既是一个工于心计,八面玲珑的管家。又是一个风流善妒贪残狠毒的人物,和判词一同出现的还有一座冰山。同唐代张缘评论张国忠的典故,隐语不可长久依靠权势。“凡鸟”既用拆字法点出王熙凤之名。又有庸才之喻。“一从二令三人木”一句。一般认为概括了凤姐一生的三个阶段,即凤姐一开始对贾琏的言听计从,既则对贾涟可以发号施令,最终被贾琏所休的结局,但是高鹗的书中并没有对凤姐被休的情节。可见这种说法如果不是有所穿凿,便是高谔的续书中有悖于曹雪芹原意。尽管曹雪芹对凤姐的贪婪嫉妒行为是批判和鞭策的,但是对于凤姐出众的才能,仍然是比较赏识的。大有一种“人皆欲杀,我独怜才”的意味。
金陵十二钗:元春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出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
【赏析】
二十年来的宫廷生活让贾元春深刻体会到封建统治内部的斗争和残酷。也使她遇见贾氏家族必将走向衰落的结局。正是这人生的悲惨遭遇使元春对人世的荣华富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乃至于在结婚时对贾母和王夫人说宫廷实际上是“不见人的去处。”元春贵为皇妃尚且如此。那么不及“初春景”的她的三个妹妹的命运就可想而知了。元春最终成了政治斗争旋涡中的牺牲品,在虎兔年相交的时候惨然辞世。到死都未能逃脱梦醒魂归的结局。还应该注意到,元春的死使贾家失去了政治靠山,是贾政府盛转衰的一个分水岭。
金陵十二钗:探春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赏析】
大观园里众姊妹当中,唯有贾探春志向高远。生性好强,精明干练而又独具胸怀。可偏偏是赵姨娘蔗出,又不幸生在封建社会进一步衰落,且贾府亦不象从前那样风光的时候。使她满腔抱负得不到实现。好不容易在凤姐染病的时候有一次处理家政的机会,却在理想和现实存在的矛盾前碰的头破血流。她尽管呕心沥血,费尽心机,最后仍然落得一个遭人嫌弃和埋怨、不得不原嫁天涯的凄凉下场。不过字里行间也能看出曹雪芹让探春远嫁,是想让她跳出贾府这一斗争的旋涡,避免后来遭受更加的痛苦。从这一角度来看,探春原嫁实际上是性格的特征。而对探春的生不逢时,有志难遂的胸怀给予了高度的同情。从中不难看出曹雪芹用贾探春的这一艺术形象来抒发自己的惆怅和身世感慨。
金陵十二钗:史湘云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瞻眼吊斜晖。湘江水站楚云飞。
【赏析】
出生于名门望族、但却因父母早逝而寄居在贾府里的史湘云,正所谓富贵又何为?看来荣华富贵是人身中最不可靠的东西。幸亏史湘云是个胸怀宽广的,有着男儿气质的奇女子,把这一切都能在心内化解。在《红楼梦》一书中,象史湘云这样恩爱的婚姻是少见的,但是他们夫妻恩爱却不能长久,美好的生活象东去的河水一去不返。诚哉悲也!史湘云性格豪爽开朗。在“憨湘云醉眠芍药裀”一回有着极为细腻的描写。正如她的心直口快没有心机,史湘云不失为一个让人可爱,可怜的人物形象,最后一句诗嵌有湘云的名字。
金陵十二钗:妙玉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淤泥中。
【赏析】
妙玉是书中一特殊人物,首先,曹雪芹把她和宝黛二人并论。是三块玉之一,其次她生于富贵人之家,因为自幼多病父母早亡被迫遁入空门。书中虽然没有表明她是谁家的孩子,但是钟礼平,陈安龙二人在《红楼梦四大家族关系表》绘制的红楼梦人物关系表中,把妙玉列为薛后裔,同薛蝌并列,不知道有什么依据。无论是否薛家的厚意,能够长期居住贾俯受到贾母等人的垂青,足以证明她的特殊身份了。第三,特殊的人生经历使她变得孤傲,且洁癖。虽然身在空门,一腔儿女情怀却没有泯灭,在宝玉过寿时还不忘送一张帖子以表情怀。后来坐禅时还由于情思的干扰而入魔。最后,她因为不愿向权贵门阿谀奉承,成为不和时宜,为权贵所不容的人物。就是这样一个力图保持清白节操的人,最终不免陷身淤泥,被辱身亡,成为污浊封建社会的牺牲品。
金陵十二钗:迎春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梁。
【赏析】
贾迎春是封建包办婚姻的牺牲品,她的不幸遭遇实际上是四大家族社会关系崩溃的折射,从这里面也可以看出,建立在权势和富贵基础上的社会关系是不牢靠的。而这种不幸的婚姻恰恰落在生性懦弱,优柔寡断的迎春身上。读者试想她这明知乳母偷了柱儿家累金丝凤去赌博,丫鬟司棋和表兄私情之事束手无策的人,又如何受得了主孙的折磨,遇到事情之能逆来顺受,到头来落的个含恨而死。首句“子系”二字,巧用拆字法,隐孙字。粗看不易发觉。正是作者含蓄表达的妙处,“中山狼”的典故见于明代马中锡的《中山狼传》,据此推测,曹雪芹原稿中还有贾府被抄没落时孙绍祖落井下石,恩将仇报的情节。可惜在作续中没做进一步反映。“黄梁”以梦境喻人生,梦醒即死亡的意思。
金陵十二钗:惜春
堪破三春景不长,瑙衣顿改昔年妆。可怜锈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赏析】
惜春从三姐姐的遭遇中预感到自己前程的可怕,因此出家为尼。以遁入空门来逃避现实。且不说这种选择可悲可叹,就说她也是封建贵族的一种生活道路把。不同于元春入宫到那“不见人的去处”,迎春嫁到孙家被折磨到死。探春原嫁他乡的悲剧,然而出嫁的结果这么样呢?我想惜春的结局不会比妙玉的遭遇好多少吧。在这里惜春的遭遇和选择具有深刻的典型意义。曹雪芹在这首判词中,对惜春给予了满腔的同情和惋惜。
金陵十二钗:巧姐
势败修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赏析】
贾府败落之后,巧姐被他的舅父王仁拐卖。沦落烟花,幸亏遇刘姥姥得救脱离火坑。虽不能锦衣玉食,却也能自食其力,安度余生。作者意图通过巧姐的遭遇揭露封建社会人与人骨肉相残的关系,同样也包含着因果报应的迷信思想,言下之意是刘姥姥搭救巧姐是为了报答凤姐救济之恩,同时也有一种劝人为善的意思在里面。“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两句话言简意赅。包含了曹雪芹在世态炎凉的现实生活中的真切感受。
金陵十二钗:李纨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于他人做笑谈。
【赏析】
这首诗第一句隐含李纨之名。第二句隐含贾兰之名。三四句描写李纨的品质并点明她操劳一生只落得一个花封浩命的可悲命运。李纨出生书香门第,严格恪守“三从四德”的封建妇道准则。在丈夫贾铢夭折之后。心如“槁木死灰”,一心抚养儿子贾兰,不做他想。即使被推为海棠诗社社长。她也只有几句平淡无奇的诗句。她的生命如同桃李结了果实。春景也就逝去了。按理说李纨应该是封建贞洁女子的典范。但曹雪芹却批判她“枉于他人做笑谈”。可见曹雪芹对封建社会的贞洁是持反对态度的。
金陵十二钗:秦可卿
情天情怀幻情深,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赏析】
曹雪芹原稿中有“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一节。后来曹雪芹听了XXX的劝告后。出于维护封建家族的立场,为秦氏隐恶。而删改了这节。判词中秦可卿的死法才应该是她的真正死法。后世所传的各种版本都不是曹雪芹所著的本意。秦可卿原本是一个美貌善良,办事周全的女子。但是贾府里贾珍之流的衣冠禽兽把玩弄女性作为生命中的消遣。致使被玩弄的弱者陷于痛苦的深渊当中,无法解脱。最终不得不在天香楼自缢身亡。这首判词对秦可卿凄惨遭遇的批剥。揭露宁国府的主子是制造秦氏悲剧的罪魁祸首。对贾珍之流的封建寄生虫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鞭挞。 |
王贺年2011.6.8.整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316618.html
更多阅读
《红楼笔记》之四百二十九风之子原创贾菌,《红楼梦》里一个不大不小的配角。曾经在第九回大闹学堂一节出现过,是这样说的:“这贾菌亦系荣国府近派的重孙,其母亦少寡,独守着贾菌。这贾菌与贾兰最好,所以二人同桌而坐。”贾菌的身份,在
红楼梦之十二金钗水墨人物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李纨: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那美韶华去之何
广成子:玉虚宫中第一位击金钟的首仙,也就是昆仑十二仙之首,修行于九仙山桃源洞。在道教史上赫赫有名,曾经是轩辕黄帝的授业恩师(顾又名帝师)。封神演义小说中出镜率较高,收徒商太子殷郊,乃著名的板砖高人、圣母杀手(封神演义书中共出现圣母五
肖文苑《红楼梦》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欲仙醪曲演红楼梦”。“金陵十二钗”首次在这里集体“亮相”,贾宝玉在这里进行总检阅。这回是全书的关健,为故事的发展理上伏线。可以这样说:没有“十二钗”,便没有《红楼梦》。然而曹雪芹的笔
时常都能想起以前的一 个语文老师,每每入得记忆的就是他的白发,眼镜,和朗朗的声音。特别他诵读贾谊"过秦论"时,声声如金叩地。。"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