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算那部最近刚刚看过的纪录片《齐奥赛斯库政权的崩溃》,这部《四月三周两天》是我看过的第一部罗马尼亚电影,喜欢看不同国度的电影带给我的新鲜,如同去年第一次看到哈萨克斯坦拍摄出的一部如此精彩的影片《给斯大林的礼物》。
这部罗马尼亚影片的时间背景是1987年,电影没有直接表现政治,而是思考了一个关于“堕胎”的话题。苏联解体前夕的1987年,其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罗马尼亚仍有明确法律禁止堕胎。布加勒斯特被男友抛弃的女大学生Gabita意外怀孕,她的室友兼好友Otilia(AnamariaMarinca)决定帮她秘密堕胎。通过朋友的介绍,两人联系到了愿意做手术的医生,并估算着筹集到了一笔数目不小的钱。
不想,她们所筹的钱无法满足医生的要求。在做手术的地点——一家廉价旅馆里——医生提出用Otilia的身体做交换。为彻底帮助Gabita,Otilia答应了医生的要求,事后,她开始思考自己同男友的关系,并提出假设:如果她意外怀孕,男友会是怎样的态度?而影片名字“四月三周两天”,正是Gabita从怀孕到堕胎的时间总长。——豆瓣网
这部电影在镜头的使用上特别采取了手提摇晃的方式,呈现出一种零度介入对事件的关注。虽然是一部男性导演拍摄的电影,但是影片所呈现出来的女性意识很强。我记得的关于堕胎问题思考的艺术作品是海明威写过的一本短篇小说《白象似的群山》。男女两性之间,对爱情与婚姻探讨的影片汗牛充栋,将堕胎作为主题探讨的影片并不是很多。
作为女性来讲,懂不懂爱情都可以选择婚姻,但是在未婚之前和一个男性上床的时候未必会了解怀孕与堕胎意味着什么。在性的激情面前似乎并没有多少对未知世界的恐惧,从怀孕到堕胎的过程所经历的是什么?这是影片呈现出来让我们思考的。我很惊诧的看到同样在当时是社会主义的罗马尼亚居然是反对堕胎的,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堕胎行为都是被否定的,不合法的,甚至也是违背宗教教义的,但是在中国这方面所面临的技术、法律、道德、伦理等问题显得好像并不重要。回想起身边一些男男女女聊到得关于堕胎的各种说法,的确够得上放到一部电影中去表现一下了。电影的最后部分,女主人公在自己女友的遭遇过后,也对自己所面临的男人、可能未来的生活、孩子、家庭、幸福等问题有了新的反思。
一个胚胎的夭亡,他无法选择生与死,主宰他命运的不是他自己,但是他的诞生也不是他自己的选择,堕胎不是一个那么轻松的思考的话题,但是当生活中有一些人把他处理得太随便了,太缺少责任的时候这就是个问题。我记得一位要和意大利天主教徒结婚的中国女孩儿告诉我,他未婚夫只有一个重要的要求,就是绝对不能堕过胎。在中国计划生育的大文化背景下,堕胎一度成为一种全民运动,对未知生命体的漠视,如同对生命本身的漠视。电影的最后,两个女人一起在桌子上吃饭,镜头保持中景,女主人公突然把头拧过来对着摄像机,电影到此结束,她最后镜头中的目光像是把答案抛给了我们······
出国以后我才知道,中国长期的计划生育政策,国家层面的强制堕胎,也让中国付出了很高的伦理等方面的道义成本,影响到国际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