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贾玲版《木兰从军》小品点赞花木兰必须是个大忽悠图
文/卧马先生(李敦彦)
近日,全国网络、电视、媒体铺天盖地的在评论和批评,6月27日《欢乐喜剧人》贾玲版《木兰从军》小品,说贾玲版《木兰从军》小品塑造了个贪吃、不孝、胸无大志、贪生怕死的花木兰,有损女英雄花木兰的英雄形象?
为此,我特意反复观看了贾玲版《木兰从军》小品视频,看后感觉,贾玲版《木兰从军》小品,对花木兰这个古代女英雄的人物刻画的很形象也很接地气儿,具有贴近生活的真实和可信成份。
欣赏任何时代的任何文艺作品,不应该仅停留在片面和表象的浅层次上,应该对作品进行全面综合的理解后再批评。个人认为贾玲版的这个属于喜剧文艺作品的小品,不仅不该人云亦云或不加思考的跟风和批评,而且还应该为贾玲版的《木兰从军》小品点赞!
首先,不管历史上有没有花木兰这个人,花木兰肯定是个女的。一个本应该在绣花楼里的女人,在男人吃粮当兵打仗的时代,一个女人想去当兵绝对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去当的。所以花木兰能当上兵,本身就很有戏剧性,生活中的花木兰必须很能忽悠的一面才更真实,才能够蒙混过官兵这一关才能当上兵,这是肯定的。
要不然,花木兰没有个傻乎乎的男人吃像和貌像、没有个大大咧咧的男人打扮、再没有一点傻乎乎的忽悠劲儿,花木兰一开口就什么都实话实说了,说她是个女儿身,直接说她很孝顺、不愿让头发花白的老父亲去从军,那故事就讲不下去了,官兵是不敢冒然接受她这个女兵的,那花木兰就肯定是进不了军营的。
所以花木兰从军这个传说、这个故事的这出戏,本身就是带有相当比例的忽悠成分,花木兰能从军,就是花木兰忽悠本领的一一展现和再现,《木兰辞》中就缺乏这样对花木兰个性特征的细致描写。
花木兰进入军营后还必须在男人堆儿里混迹多年,从穿衣、外形、吃饭、说话声音、入厕、洗澡等等,时刻都在考验着花木兰的忽悠本领,一点弄不好肯定露馅穿帮打回原籍的,不然花木兰肯定熬不到杀敌立功得胜还朝荣归故里的那一天的。所以花木兰一开始就必须具备装象男人的忽悠条件和本领,具体花木兰怎样装的、咋忽悠的谁也不知道。
贾玲版《木兰从军》小品最扎眼的是贾玲附和“唧唧复唧唧,木兰啃烧鸡"啃个烧鸡出场的这一幕,就说花木兰贪吃,不符合花木兰的英雄形象?言下之意就是说花木兰身上根本就不可能有吃鸡的这一幕?
大家真要质疑贾玲版《木兰从军》小品中花木兰吃鸡这一幕?
个人认为,首先得找到花木兰从军以前从没有吃过鸡的证据?不然,谁也无理由说花木兰就一定不能有吃鸡上场的这一幕?
其实,英雄也是人,英雄也一定要吃喝有吃鸡鸭鱼肉的时候?就是穷人也有改善的时候。
猪和鸡鸭都应该是早于人类诞生的动物,“家”字就是以只有家里养头猪才能称为“家”而造的字。而养鸡养鸭更是几千年农家少不了的小畜之一,虽然穷苦人家不可能经常杀猪吃上肉,但是杀个不下蛋的大公鸡吃吃应该是小户人家都做得到和偶尔也能见的事情。所以说古代的花木兰不可能从小到大永远就不吃鸡,花木兰吃个鸡,应该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儿?官兵抓花木兰去从军时花家有可能正好杀了只鸡,正好碰到了花木兰吃鸡,花木兰吃鸡这一幕,虽然有点过,但也不是说完全没一点可能有的事儿?
至于说贾玲版《木兰从军》小品中,花木兰和他父亲在面对官兵时,花木兰和花狐互相推脱让对方去从军?就说花木兰胸无大志和不孝,这样的批评也是不准确和不妥当的?
细品细看贾玲版《木兰从军》小品这一段,你会发现,这是面对官兵抓兵从军时的情节,花木兰虽然是没肝没肺的说了那样的话。可是分析发现,他们这时侯所说的话,应该即不是花狐的本意,也不是花木兰的本意。小品中的情节恰好反映出了,花狐和花木兰父女配合的默契,在迫不得已关键时刻父女合作欺瞒官兵,怕被官兵看出破绽和让官兵马上产生怀疑,这是一种细节刻画是一种铺垫。如果没有了这看似荒诞的铺垫,最后花木兰是从不了军的。
所以说这样的处理效果,应该是一种符合生活实际具有一定合理性推理的演绎。不能仅凭这紧要关口上花木兰说了这句话,就一定说是花木兰真的就不孝了?

因为这句话要说花木兰不孝的话,那花木兰的父亲花狐也不是慈父了。两方是相辅相成的。视频中宋小宝看到这儿时马上插话说:这不是亲生的?这话就很能说明问题。
贾玲版《木兰从军》小品中花木兰老是说一句“吃亏是福”听起来很弱志等傻傻的话,就说贾玲小品塑造的花木兰呆头呆脑、胸无大志,这也有失偏颇。
这些情节的安排,恰恰正好反映了花木兰混迹男人世界的军营中,不敢与男人争先、装出一副呆傻的模样,这才是花木兰冷静处事大智若愚的一种机智的表现。
另外:很多文学作品中的英雄人物,个个都是高大上的英雄,并不是现实生活中英雄的真实表现,所有英雄都是人而不是神,有些作品叫人一看就觉得很假。
如很多描写打入敌人或黑帮内部、深入毒枭老巢、混入传销窝点的英雄事迹,英雄们虽然他们为了完成任务,吃喝嫖赌的混迹在坏人中间时不被人理解的作为,最后出色完成任务,这些英雄的行为不仅没有损坏他们的英雄形象,反而使英雄形象更真实更高大。
贾玲版《木兰从军》小品中重复了多次的“吃亏是福”和结尾花木兰接到任务出奇兵打退敌人,这才是贾玲版《木兰从军》小品最终要突出的主题,小品并没有偏离花木兰替父从军和花木兰杀敌立功的这个英雄形象的主线。
所以综合分析认为;贾玲版的《木兰从军》小品,还是以反映花木兰英雄形象为主题的作品,所谓贪吃、不孝、胸无大志、贪生怕死的诙谐幽默表演部分,只是衬托英雄花木兰的铺垫,不完全是为了搞笑而搞笑的纯庸俗的表演,整体分析应该不失败为具有一定正能量的喜剧小品。
所以个人还是坚定的给贾玲版《木兰从军》小品点赞的-----!!!
没有一点忽悠能力的花木兰,是绝对从不了军的---???
2015年7月15日于老河口卧马居
(本文为原创首发任何纸质媒体转载需与原作者联系信箱:9374015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