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陆军完成了第六次网络集成鉴定。从2011年开始,美国陆军每年两次的网络集成鉴定将来源不同、技术成熟度各异的多种独立系统集成在一起进行一体化试验,不仅分别评估各种装备的性能,还从“系统之系统”角度评估其互联互通能力,以加快战术通信网络的成熟和一体化,使美国陆军武器装备发展呈现出鲜明的网络一体化特点。
据3Ders网站2014年1月6日报道,位于美国新泽西州皮卡汀尼兵工厂的陆军研究人员正在利用增材制造技术或3D打印技术,制造电子器件、武器组件和训练模型。近几年,美国陆军一直在使用3D打印技术。其最新的进展就是采用3D电子打印技术,允许将天线打印至头盔或将传感器打印至衣服中,以及在单个打印作业中打印无人机机翼。
美国陆军认为,创新是转型的灵魂,创新也是一种文化。美国陆军寻求使创新文化扩展到陆军转型的各个方面,深入到人员和机构中,促使富有创新精神的举措、方法和行动不断涌现。就武器装备来说,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其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值得借鉴的鲜明特点。
网络一体化是总体思路
美国陆军未来战斗系统(FCS)项目就是美国陆军文化转型和创新思维的具体体现。由多个分系统组成的FCS研制的是涵盖侦察监视、指挥控制、火力突击、火力支援、工程支援、后勤支援、通信、维修、医疗、核化生检测等几乎所有陆军作战功能的“系统之系统”。和传统的以各个兵种和各项作战功能为中心的陆军武器装备发展思路截然不同,FCS从源头上防止了各自为政的发展模式,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复建设,体现出来的是全新的思维方式和采办文化。美国陆军在装备发展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一体化、网络化、轻型化特点则创新性地切合了美军网络中心战、联合作战和远征作战等创新思维。
FCS于2009年6月下马后,美国陆军仍沿着FCS网络一体化“系统之系统”理念,大力发展各种网络装备。也正是这个原因,人们才认为FCS下马并不否定其发展理念的正确性和创新性。美国陆军2013年5月24日发布的《2014财年装备现代化计划》再次明确指出了2020年前陆军现代化的10个装备优先采办项目:战术级作战人员信息网(WIN-T)、地面战斗车辆、联合轻型战术车辆、多用途装甲车、“帕拉丁”综合管理155毫米自行榴弹炮、“基奥瓦勇士”武装侦察直升机、联合战术无线电系统、“奈特勇士”单兵穿戴式态势感知系统、陆军分布式通用地面站以及联合作战指挥平台,其中50%为信息网络装备。在10个项目2014财年36.2亿美元的拨款中,信息网络装备为22.3亿美元,占61.6%,其中WIN-T项目为13亿美元,独占35.9%。
在FCS下马后经过两年的探索,美国陆军建立了一种具有革新意义的陆军装备试验与鉴定体制——每年进行两次网络集成鉴定(NIE),将来源不同、技术成熟度各异的多种独立系统集成在一起进行一体化试验,不仅分别评估各种装备的性能,还从“系统之系统”角度评估其互联互通能力,以加快战术通信网络的成熟和一体化。从2011年6月开始,美国陆军已进行了6次网络集成鉴定。同时,美国陆军计划于2020年前后建成的“陆战网”涵盖陆军所有现役和在研的网络系统、基础架构、通信系统和应用系统,使从军事支援基地到前方部署部队的所有陆军网络都有机地融为一体,不仅可将作战指令即时传达至各作战单元,各作战单元也可随时向上级报告战场态势,并与兄弟部队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从而使陆军整体作战力量实现全球范围的高度一体化。
螺旋推进是基本途径
螺旋渐进发展是美军摸索出的一条符合信息技术发展规律的装备发展途径。采用渐进发展方式意味着装备研制将分阶段实施,对装备的战技要求也通过对阶段性成果的试验和收集用户的反馈意见而逐步修改完善,且武器系统采用开放式结构以不断插入新技术。目前,螺旋渐进发展方式已成为陆军装备发展的基本途径,很多装备项目都正在采取这种方式进行研制,如WIN-T等。
WIN-T采用被称为“增量”的螺旋渐进发展模式向前推进。陆军大部分师、旅、营指挥所目前已装备了由2004年应急装备驻伊美军“联合网络节点”演化而来的WIN-T“增量1”系统。该系统利用Ka频段国防宽带全球卫星等传输话音、数据和图像,具备了保密、可靠、高容量的快速“驻停通”能力,首次使陆军摆脱了对固定通信设施的依赖。已于2012年10月初始列装的“增量2”系统使陆军具备了初始“动中通”能力。“增量2”系统具有“自恢复”和“自组织”能力,能建立从军、师覆盖到连、排的机动作战信息网络,营以上的地面骨干网将实现72千米运动时速下256kbps~4Mbps的用户速率,连以下节点将具备40千米运动时速下64kbps~128kbps的通信能力。计划于2014财年装备的“增量3”系统将使陆军具备全面“动中通”能力。计划于2016财年开始列装的“增量4”系统将重点建设加密的卫星通信,增加“动中通”网络数据吞吐量,满足网络中心战对构建多媒体信息网络的需求。
精确化和无人化是重要方向
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和日益更新的作战理念使美军的精确作战能力大幅提高,“发现—定位—跟踪—瞄准—攻击—评估”作战链条因实现了精确化而大大缩短。可以看到,从发现目标到实施打击的反应时间在逐步缩短,其中海湾战争80~101分钟,科索沃战争30~45分钟,阿富汗战争15~19分钟,伊拉克战争10分钟。美军宣称,未来战场网络化作战链条可以在数秒内对目标实施精确打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发现即摧毁”。
在美国陆军实现作战链条精确化的过程中,精确制导弹药是发展重点。美国陆军目前已建成了由120毫米APMI精确制导迫击炮弹(最大射程6.3千米)、M982155毫米“神剑”精确制导炮弹(射程7.5~40千米)、M31 227毫米制导火箭弹(射程15~70千米)、BlockIA型整体战斗部陆军战术导弹(射程70~300千米)组成的间瞄火力精确打击体系,精度都在10米以内。美国陆军还正在对该体系进行完善,在扩大装备数量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性能:正在研制最大射程为120~130千米的增程型M31制导火箭弹和能打击机动目标的更先进的制导火箭弹M31Ⅱ以及数字式半主动激光制导“神剑”炮弹(即“神剑-S”)。
在“非接触”和“零伤亡”等作战理论的牵引和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武器装备的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主要包括无人机和无人地面车辆(小型无人地面车辆通常被称为“机器人”)的陆军无人化装备已在预警侦察、扫雷排爆和后勤保障等重要战术领域发挥作用,并正在迅速向武装攻击型发展。美国陆军专家估计,到2015年无人化装备的比例将达到33%,这一比例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由于陆地导航的复杂性,无人地面车辆尚未达到无人机的成熟水平,但其在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中得到有效应用,使无人地面车辆呈现出方兴未艾的发展势头。2007年6月,装备驻伊美军第3机步师的3部武装型“剑”无人地面车辆被正式批准投入实战使用,标志着无人地面车辆开始向武装型发展。美国陆军于2011年6月20日宣布,已批准部署48辆XM1216小型机器人车辆在阿富汗进行作战试用。
勇于下马是务实选择
“敢于创新”是美国陆军武器装备发展的突出特点,也是其装备性能和水平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本质原因。但是,创新是有很大难度和风险的,美国社会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人文环境使美国陆军装备发展还具有鲜明的“勇于下马”特点。由于需求发生重大变化,已研制了8年、耗资20亿美元的“十字军战士”155毫米自行榴弹炮和已研制了21年、耗资80亿美元的RAH-66“科曼奇”武装侦察直升机等冷战型项目先后于2002年5月8日和2004年2月23日宣布下马。由于技术等原因,美国陆军又分别于2007年和2008年中止了“陆地勇士”士兵系统项目和精确制导迫击炮弹(PGMM)项目。
FCS在发展过程中,一直因其发展理念的创新性、过于超前的可疑性、研制实践的艰难性(拖进度、涨经费、降指标)和反恐作战的适用性备受争议。由于当前反恐作战导致决策层观念转变以及预算严重超支、所需大多数关键技术不成熟等项目自身存在的严重问题,美国防部于2009年6月23日正式宣布取消已耗资约180亿美元,研制了6年的FCS项目。
从整体上看,这些变化主要是需求变化、技术进展、实战教训和经费保障等多方面的原因综合促成的,不是受领导去留和部门利益等人为因素影响的随意变更,而是适应变化的务实选择。
如今,随着美军战略重心“移师亚太”,反恐专用装备的重要性逐渐降低,美国陆军正在重新将装备建设重点放在应对未来威胁上,但与FCS“大跃进”式发展思路相比,重新“面向未来”的美国陆军已更加“务实”。
(作者:岳松堂 单位:总装驻京某研究所)
来源:科技日报 时间:2014-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