罹患足底筋膜炎的人不分年龄,性别,职业和活动强度。最常见的前兆是足跟区域疼痛,疼痛有可能延伸到足弓区域,俗称“脚底板疼”。在短时或长时间过度地站立或者运动,这种疼痛最常发生。起初可能只是短暂性的,但也可能发展成慢性的长期的不适,以致最终影响到正常的步行和运动。
足底筋膜 (Plantar Fascia)是一种宽带状纤维组织,它从足跟部起,沿着足底一直延伸到脚趾的跟部(如图一)。
足弓可被看成是一个以足底筋膜为底的三角形(如图二)。当我们站立时,自身的重量,重力和脚部组织结构使得足弓有扁平的趋势。由于足底筋膜被拉伸和挤压,从而抵消了这种趋势。为了保护自身免于受伤,一旦这种拉伸或挤压过度,人就会感到疼痛。
清晨,走最初的几步路时常会感到这种疼痛。如果继续走这种不适则会减轻,而当天晚些时候或者长时间静坐之后,疼痛将会重新出现。患者持续的运动则会加重这种疼痛,以致最终不得不寻求医疗帮助。
一般X片和CT都检测不出此足疾,只有通过足底压力分布检测才可以看出脚的受力点及大小的变化从而判断疾患部位(如图三)。从生物力学角度分析,足底筋膜炎其实就是足底压力分布不平衡导致,足底压力过度分布于足跟内侧,导致足跟内侧的筋膜被压迫,长期以往,使得筋膜被拉伤或者损伤,从而导致了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炎的治疗方法有许多,但是目的都是为了直接地或是间接地减少足底筋膜的发炎程度。
直接性治疗是指口服和/或注射药物,或者以超声波进行局部滴旋。口服类药物如Motrin,Ibuprofen,Naprosyn和Celebrex经常在直接性治疗中被使用。口服性类固醇会直接影响发炎细胞的活动,因而这些药物将抑制发炎的化学反应过程。应当注意的是这些药物并不是仅仅针对足部的,对身体也可能有潜在的副作用。
第二种直接性治疗方式是指将药物直接注射到足底,从而使大量抗炎性药物直接作用于患处。这类药物通常含有短期和长期活性类固醇。这种治疗方法也会有严重的副作用,但能明显迅速地减轻病症。
由超声波导入这类药物也可以考虑,但由于足跟部皮肤厚度的关系从而导致疗效不明显。
还有一种方法是功能性鞋垫与运动相结合,此方法治疗周期较长,但是可以很好的缓解疼痛,从根本上矫正患者走路时受力分布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